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初探
2015-02-22池末珍简道林谭先明刘红菊
池末珍,简道林,谭先明,刘红菊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湖北宜昌443001)
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初探
池末珍,简道林,谭先明,刘红菊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湖北宜昌443001)
医学生人文素养是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是现代社会和医学发展的迫切要求。通过对当前高等院校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更新教育理念、完善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形式、建立评价标准等人文素养培育路径。
学生,医科; 教育,医学; 人文科学; 人文素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问题日益关注和重视。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期望和要求更是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这就使得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医学专门人才是高等医学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也是高等医学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医学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科学知识和过硬的业务能力,更需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与浓厚的人文情怀,使其在承担救死扶伤,守护健康的职责时,能更加关注患者的就医感受,与患者进行融洽的沟通与交流,做到“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就需要医学院校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是现代社会和医学发展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闹”及伤害医务人员恶性事件见诸报纸和网络。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多为以下3种:(1)“医闹”恶势力推波助澜、造谣生事;(2)在现有条件下,医学不能如人所愿包治百病,反映了医学的局限性;(3)一些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服务时态度冷漠,语言生硬,缺乏人文关怀,导致患者家属在治疗失败后采取极端手段发泄心中不满。作为医务工作者,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关注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避免该类恶性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今后将要面对的是不同背景、不同职业、不同地位、思想各异的不同患者,仅凭出色的医疗技术难以应对和解决复杂的医患关系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育,将其培养成为尊重生命、有爱心、有同情心、德艺双馨的健康守护者。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医学教育必须加强文、理、医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渗透,把职业道德和医疗技术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1]。《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指出,培养既有精湛医术又有高尚医德的医学人才,是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2]。所以,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既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面临的紧迫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2 当前高等院校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人文素养培育理念稍显滞后,亟待更新 近年来,虽然很多医学教育工作者逐步认识到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但人文素养培育在很多高等医药院校中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上升到理念的高度,在实践中探索但缺乏现成可行的经验作借鉴和参考。
2.2 人文学科课程设置有失合理,亟待完善 目前关于人文素养培育课程没有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容易造成课程门类不全,难以形成体系[3]。其次,课程设置随意性强,规范性差。如以学科构建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文、史、哲、音、美等相关学科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由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课程及由多学科融合后形成的综合课程,如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社区卫生保健等存在内容重复、知识脱节等现象[4]。
2.3 人文素养教学内容比较单调,有待丰富 在很多医药院校,人文社科课程属于选修课,医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大部分院校开设了医护礼仪、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学等课程,但在医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育方面存在不足。
2.4 人文素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有待改进 长期以来,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占据着主要地位[5]。近年来,PBL教学法、TBL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医学专业课程中逐步推进,但在人文素养培育课程中应用不够。
2.5 人文素养评价体系存在缺失,有待建立 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潜在的,目前尚无量化评价标准,这就难以对开展人文素养培育状况和效果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6]。虽然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用测评的方法来考查,但无法看出其内化的程度;人文素质培育达到怎样的标准和程度,尚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3 高等院校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途径与策略
3.1 更新教育理念,切实推进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工作 高等医学教育院校要将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工作上升到理念的高度,树立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医学人才培养观。通过开展医学人文素养培育工作,帮助医学生深刻理解医学的人文内涵,提高对医学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的判断能力及医学行为抉择能力,从而把握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正确方向,确保医学技术永远造福于人类。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贯彻落实在医学专业课堂教学、临床实践教学等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尤其要通过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陶冶学生,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使优秀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从而将人文素养内化为医学生的内在品格与行为习惯。
3.2 完善课程设置,改进临床医学专业中人文类学科课程设置 2009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文件),其中明确指出,高等医药院校要积极进行课程设置体系改革,构建医学专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因而,完善临床专业人文类学科课程设置,在临床医学课程设置计划中,增设一些系统的、学科之间相互关联的人文社科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患沟通学、医学简史等,让医学生能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探讨与医学有关的若干问题,引导其尊重生命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同时尊重人和人的权利,正确认识和处理医患关系。
3.3 丰富教学内容,突出医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育 教学内容是达成培养目标的载体,医学教育应着重加强医学生综合素质和“4种能力”的培养。一是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目前的医患关系不是简单的治疗与被治疗的关系。在为患者服务时,医生不仅要评估患者的病情,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等作出评估。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调动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危急情景下处理突发问题至关重要。二是培养医学生的移情能力。通过开展体验式、场景式教学方法,让医学生能身临其境进入病患角色进行感受,并能进行换位思考。三是培养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患者的就诊过程需要各科医生、护士及各医疗专业团队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是医学生今后在工作中能够获得创新与发展的前提条件[7]。四是增强医学生的法律意识。与医疗有关的法律如《职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是协调医患关系的主要准则[8]。医学生必须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才能在工作中正确地处理自身与患者及其他人员的关系,避免发生医疗纠纷。
3.4 拓展教学形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非课堂教学的合力 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TBL教学法、PBL教学法的研究,探索情景式教学、直观演示法等新型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在专业课教学中,不仅传授医学专业知识,更要将“育人”作为培养的重要目标,将人文精神教育融合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有效地促进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在非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医学生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影响。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广泛内涵的隐性课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感知,发挥着陶冶情操、培养兴趣、磨炼意志、激发灵感和直觉、发展想象力等多种功能。学校应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邀请知名专家或劳动模范到校开展讲座,发挥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开展校园科技文化节、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辩论赛、书画摄影展等社团活动及参与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多渠道、多途径培养医学生的素养和品行,形成强大的教学合力。
3.5 建立评价标准,加强人文素养评价体系的探索 人文素养培育工作目前尚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而要进一步完善该项工作,还需引入相应的评估标准和认证体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难以用量化指标来客观评价和反映,但是人文素养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可以采取考核的方式进行。比如,在专业课程的考核中,增加5~10分的人文题目。加强评估认证体系的建设将有助于从制度上探索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途径。
[1]杜晓平.提升医科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3(12):35-36.
[2]廖信伟.试析当代医学生人文教育问题与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10,9(8):1132-1134.
[3]邓宇骁,王晓昊,王飞,等.医学人文素养及职业素质教育中亟待改进的问题[J].医学与哲学,2011,32(2B):63-64.
[4]韩静.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医学院医学人文课程及其对我国高校人文教育改革的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9(7):3.
[5]邢青松.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电大教育,1997(2):56.
[6]张伟,曹梅娟.护理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4,13(9):819-821.
[7]张莉,张俊祥,李旭文,等.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改革思路[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2):191-193.
[8]任桑桑.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7(6):425-426.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1.059
B
1009-5519(2015)21-3345-02
2015-08-18)
三峡大学教学研究项目(J2012099)。
池末珍(1975-),女,湖北孝感人,硕士研究生,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医院管理、护理教育及教学管理工作;E-mail:cmz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