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青奥会紧急医学救援保障的做法与体会

2015-02-22朱乐明毛应华赵国良王长军赵吉清

西南国防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青奥会救援队分队

朱乐明,吕 恒,杨 龙,毛应华,赵国良,王长军,赵吉清

2014 年7 月,根据上级要求,由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组建紧急医学救援队,在南京世界青年奥运会(简称“青奥会”)期间承担部分场馆的医疗保障及“三防”医学救援任务。救援队围绕国家安保工作协调小组提出的“四个严密防范、三个确保”目标,立足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充分细致准备,强化实战训练,密切协同配合,严格值班备勤,圆满完成了青奥会安保任务。

1 基本情况

紧急医学救援队由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军区总医院、解放军81 医院、454 医院等单位组成,共抽组180 人、专业车辆9 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任队长,其他单位领导任副队长, 下设3 支场馆医学救援分队和“三防”医学救援分队。场馆医学救援分队分别负责奥体中心、 主媒体中心及部分比赛场馆的医学救援任务,“三防”医学救援分队担负“三防”医学紧急支援保障任务。 此外,各医院分别抽组一支20 人的应急医疗救援队,共预留67张床位。紧急医学救援队从8 月2~31 日执行等级备勤,其中开、闭幕式期间执行一级备勤,赛事期间执行二级备勤,其他时段三级备勤。主要担负5 项任务:一是定点救治。在指定的场馆为运动员、工作人员、志愿者、观众等提供医疗服务,参与青奥会指定接待宾馆饭店的医疗保障。 二是基地收治。参与定点医院网络,为各类持证、持票人员提供急诊、场馆急救转运和必要的门诊与住院服务。 三是防疫防护。 协助做好核化生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工作。 四是技术支援。 成立专家指导组,视情况指导现地急救与军地医院救治工作。 五是应急救援。 协助地方做好恐怖袭击事件造成的大批量伤病员的应急救治工作。 保障期间,紧急医学救援队累计出动兵力1895 人次, 接诊1143 人次,其中转运35 人次,巡诊533 人次。

2 面临困难

2.1 保障力量指挥协同难度大 此次青奥会紧急医学救援涉及基地救治力量、应急保障力量,执勤备勤点位分散,救援行动专业性强,参与力量众多。既要做好与地方的协同、救援队内部协同,还要做好与友邻任务部队之间的协同,统一协调的难度较大。

2.2 救援装备不适应任务需求 近几年,国家和总部对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应急医疗队和“三防”医学救援队的建设均加大了投入力度,配发了许多装备,极大地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 但是仍然存在着骨干装备功能配套不全、机动性差、操作展开不方便、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整体保障能力仍有待提升[1]。

2.3 医院应急医疗力量有待完善 从此次人员抽组情况看,来自临床一线的救援队员均为首次执行重大活动安保任务,对应急预(方)案、处置程序还不够熟悉,缺乏突发事件救援的实战历练,紧急医学救援和预(方)案没有真正得到实战的检验[2]。

2.4 一专多能化训练有待加强 紧急医学救援装备种类多、专业性强,部分核心装备仅少数人员掌握,不利于灵活编组;临床一线人员对“三防”医学救援认识不够深刻,防护技能教育训练严重缺乏, 对特殊伤病员的急救处理没有经验,在紧急医学救援中难以保证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

3 主要做法

3.1 坚持过细准备 一是细化完善预(方)案。组织专家分析研究青奥会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及特点,拟制了9 种行动方案、保障方案和处置预案,编印下发《紧急医学救援技术指导手册》。 二是筹措补充物资装备。 依靠自身力量,抽组医疗救治和“三防”医学救援专业车辆、急救装备和药品,储备核化战储急救药品,购置补充“三防”侦检、防护等试剂和器材, 并组织专业维护人员对核心装备进行调试。三是积极开展军地协调。 与青奥会医疗指挥中心、南京市卫生局应急办等部门进行对接协调, 召开任务对接会,明确紧急医学救援队在保障过程中担任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 四是认真组织现地勘察。 组织指挥所和部分救援骨干对青奥会比赛场馆进行现地勘察,熟悉机动路线。 五是进行情报搜集工作。搜集整理南京市参与安保任务的医疗资源配置情况,12 个涉危险化学品公司和3 个涉放射源单位具体地址、主要危险化学品目录、既往发生事故情况、具体联系方式等信息,绘制南京市核化设施分布图,为伤病员紧急转运、收容、核化生突发事件救援做好精心准备。六是开展针对性训练演练。 根据夏季场馆赛事特点,针对常见运动伤和疾病,展开模拟急救训练,组织核化生突发事件防护与现场急救处置理论培训,开展个人防护、伤员洗消、现场急救等专业训练。 全员全装参加联合指挥部组织的综合演练,进一步熟悉指挥流程、指挥权责、指挥手段,提高组织指挥与临机处置能力。 七是做好埃博拉防护工作。统计来自西非等国的运动员,密切注意医学观察。组织专家编写《青奥会安保埃博拉病毒防控常识》,向各医学救援分队下发《关于做好青奥会安保医护人员防控埃博拉病毒的通知》,确定了“预有准备、加强监测、严密防护、及时转运”的原则。 在解放军81 医院预留隔离病床,并积极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协调,申请埃博拉病毒荧光定量快速检测试剂200 人份、T-705 特效药20 人份、抗病毒马血清20 人份和正压防护头罩2 套,为科学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撑。

3.2 强化指挥协同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设指挥所,建立各项工作制度。 各单位派出精干人员,参与指挥所正常运行值班,负责各分队联络与协调。 各医院领导担任紧急医学救援队副队长,任务期间靠前指挥,在各场馆群现地指挥场馆医疗救援工作。 建立多种通信手段,包括视频指挥系统、指挥三期网、军线电话、集群手持机、通信系统车载台,CDMA 军用手机、短波电台,并每天进行技术呼点和调试,确保指挥通信顺畅。

3.3 严格值班备勤 按照等级备勤的要求,狠抓备勤秩序。 全体人员集中住宿,落实规章制度,按时操课训练、集合点名。 指挥通信保持通畅,各级值班领导和值班员全时在位,备勤分队人员始终在岗,装备器材按功能要求装车。开闭幕式、 赛事期间, 场馆救援分队进入现场定点保障,“三防”医学救援分队在场馆附近待命,确保遇有突发情况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

3.4 文明规范执勤 场馆医学救援分队指挥员全时在位,随时掌握各医疗点情况,并注意加强与地方部门的对接协调。 执勤人员严格按规范接待各类伤病员,妥善协调现场赛事技术官员,处置运动员发生的意外事故。

3.5 做好防病指导 时值高温季节,场馆救援分队除筹措防暑药品带入任务场馆发放外,还组织专家进行防病知识宣传,发放防病指导手册。 组织医护人员对任务部队进行巡诊,发放防中暑、感冒、腹泻、消炎等药品600 人份。

4 体会与启示

4.1 充分细致的准备是完成任务的基础 此次安保任务, 第一次实行了普通医学救援与特种医学救援联合编组、联合指挥和联合保障。受领任务后,各任务单位按照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要求,狠抓战备打基础,扎实训练精技能,科学筹划强组织,各项准备工作稳步推进。 立足自我,累计投入100 余万元用于检测试剂、实验防护器材、生活保障物资和医疗设备、药品器材的添置补充,满足了任务需求。 申请补充50 套个人防护装备和400 人份核化战储特需药,为遂行安保任务做好了充分细致的准备。

4.2 快捷高效的指挥是完成任务的关键 紧急医学救援队成立后,利用视频系统、电台、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等通信工具,完善了指挥通讯系统。建立值班值勤制度,组织现地勘查,收集相关情报资料,研究预判情况,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方)案。根据上级赋予的任务和预(方)案设立了指挥所、3 个场馆医学救援分队、“三防” 医学救援分队和综合保障分队,理清了指挥关系和职责分工[2]。高效顺畅的指挥体系有效地保证了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转入应急状态,快速集结救援队伍到达事件现场展开救援行动,实现在应急情况下无需上级支援就能完成保障任务[3]。

4.3 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完成任务的保证 紧急医学救援任务复杂,涉及专业技术多。 为解决队员专业技能单一的问题,组织实施模块化培训,通过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模块的培训,培养队员一专多能和协调配合、快速应急反应、综合处置的能力;组织开展专业装备训练,熟练掌握装备的应用,组织开展机动、展开、撤收等训练,不断提高机动保障能力; 通过突发事件想定- 桌面推演- 讨论- 预案启动- 演练全方位的训练模式,提高队伍应急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保障能力;利用仿真模拟训练系统提高受训人员实战能力,提高训练效果[4]。针对紧急医学救援对人员要有快速反应能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的要求,组织开展体能训练,严格按照总部的体能考核标准并结合救援队担负的特殊任务制定训练计划,组织体能训练和考核,保证救援队员能适应完成救援时的高强度体力消耗和恶劣的环境条件;通过野外生存训练,提高队员在极端环境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执行任务能力[5]。

4.4 信息化是紧急医学救援的发展方向 紧急医学救援任务,空间广阔、环境复杂,要充分利用军地各种通信工具和信息网络系统,构建一体化信息处理平台,建设以包括医学应急救援、“三防” 医学救援体系在内的总体技术、通信、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图形图像、视频监控、数据库与信息处理技术为代表的指挥调度平台,对军地现有分散的、自成体系的信息力量进行整合, 通过网络技术整合为高效融合的有机整体,为紧急医学救援过程中的事件预警、现场感知、信息分析、指挥控制、现场救援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指挥决策提供有效的情报信息支持,推动应急救援支撑体系的建设,实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规模化、信息化和现代化[6],促进紧急医学救援的长足发展。

[1] 毛应华,王忠灿,王长军,等.重大活动化学突发事件医学救援保障实践与探索[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1):1261-1262.

[2] 杨龙,王忠灿,叶亚林,等.上海世博会核与辐射安全保障及医学应急救援的组织实施[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1,29(4):171-173.

[3] 车瑞金.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与组织指挥[J].国防,2010,12:14-15.

[4] 田道权,郑军成.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2012,12(1):91-93.

[5] 郁兴明.非战争军事行动“三防”医学救援保障的几点思考[J].东南国防医药.2009.11(4):377-379.

[6] 庞志兵,尹全亮,李宏雷,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对深化军校教育训练改革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4):16-18.

猜你喜欢

青奥会救援队分队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新编制下陆军信息通信分队保障能力评估模型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陆军分队战术决策问题研究
防化医学救援队的培训与演练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在上饶集中营女生分队的日子
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分析
青奥会的真正内涵*——“南京青奥会口号、目标与理念”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