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工学结合视野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建设

2015-02-22梁春莲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工学英语教学

梁春莲

论工学结合视野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建设

梁春莲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型模式。高职公共英语教材的改革是高职英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本文分析了工学结合模式的含义和高职公共英语教材的现状,并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高职英语教材的改革:学生目前的英语学习情况、学生专业以及学生实际英语运用能力。

工学结合;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建设

一、工学结合模式的含义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强调工作和学习并重,采取校企合作育人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导向,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经历和谐统一的人才培养机制。高职公共英语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意味着学生的课堂英语学习与真正实践过程的和谐统一,强调以学生未来职业岗位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本,以能力为本,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职业岗位活动的完成中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教材是知识传授的媒介和能力培养的载体。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高职英语教材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力保证。因此,作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建设在工学结合背景下的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公共英语教材的现状

(一)教材与高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脱节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和全国参加高考考生人数的逐年减少,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主要包括四类: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中专、技校、职业高中)毕业生、“对口生”和“单招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英语应用能力差,阅读理解能力弱,词汇量少,对词的理解准确度低,自主学习能力差,心理素质低。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应与高职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相符。但是,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却偏离了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内容偏难:单词偏长、句子偏长偏复杂、文章偏难。这就使得本来英语基础就差的高职学生更加缺乏英语学习动机,甚至完全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教材与高职学生的专业脱节

首先,缺乏应用性和实用性。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所选用的教材属于综合英语型的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情节性和学术性。其次,缺乏专业特色。目前,在所有的英语课堂中,高职公共英语教师都是使用统一性教材,突出学生的基本运用能力,不能从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选用与所教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教材,无法实现基础英语知识与学生专业知识的衔接、联系和渗透,无法满足学生专业的实际需求,无法实现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和谐统一,更不能充分发挥基础英语知识的独特优势-为学生所学专业或专业英语教学服务和构建知识平台,这就导致了学生难以学到与自身专业密切相关的英语知识以及培养和提高自身在未来职业岗位中所需的英语职业能力。

(三)教材与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脱节

工学结合模式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是:(1)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知识。(2)使学生具备英语职业能力。(3)使学生满足社会对自身英语职业能力的要求。所以,教材内容须体现实践性和职业性。然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依然以教材为中心,高职公共英语教育者选用了大学英语教材或选择了侧重于英语语言知识的高职英语教材。教材的语言材料过于注重理论性和学术性,过于强调高职学生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忽略了应用性的、职业性的和实践性的英语教学。

三、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的改革

(一)选用教学内容与高职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相吻合的教材

高职学生生源的复杂性使得学生的英语水平具有一定差距: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非常差,对英语毫无兴趣。所以,基于学生的实际英语学习水平,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应运用语言学家克拉申的i+1理论来选择语言材料与高职学生真实英语水平相符合的教材。根据克拉申的i+1理论,

代表学生当前英语水平,1代表略高于学生当前英语水平的英语知识,i+1代表学生学习新的英语知识后应达到的英语水平。可见,教师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应把握好教材内容实际难度:避免过于强调简单性或过于突出复杂性,做到简单性与复杂性的和谐结合,从而促使不同的学生获得相应的英语学习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具体而言,教材内容所涉及的词汇、句法和语篇应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避免连贯性差和跳跃度大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选用突显学生专业特色的教材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高职公共英语应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化的人才,即:具有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尤其具备在职场环境中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内容应符合社会对学生英语职业知识和能力的需求。现代社会细化的社会分工和高度的专业化对高职学生英语职业能力的需求呈现出两个方向的多样性:横向的职业类别差异性和纵向的职业岗位多层次性。不同的专业、职业和职业岗位都会对高职学生英语职业能力的数量和层次提出不同的需求。同时社会科技和经济的日新月异以及新旧职业的日益更替增强了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英语职业能力需求的复杂性。因此,传统的统一的英语教材已经不能适应不同专业、职业和职业岗位对英语知识与能力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工学结合背景下的英语教材改革:第一,建立结构合理的教材建设团队。对于高职英语教师而言,教学内容的改革任重道远,教师们难以独立完成该工作,所以,学校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建立一个优秀的合作团队,团队成员应来自不同的领域:公共英语教学、专业教学、专业英语教学或职业英语教学、课程建设、企业单位。第二,运用合理实用的教学理念来设置教学内容。具体来说,选择教材的语言素材的指导思想、原则、出发点、核心应分别是:(1)工学结合、能力为本。(2)实用为主,够用为度。(3)职业英语需求。(4)培养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第三,实际的教材建设应遵循英语全方位为专业课或专业英语课服务的原则。也就是高职公共英语教育者应选用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需求、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学生未来具体职业岗位需求密切相关的教材。最后,教材内容的重点应体现学生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教材的语言素材应包括学生在未来职业岗位中所使用的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和专业术语,以便培养学生在面临简单的专业问题时能通过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与涉外人员进行沟通的能力和使学生具备借助字典能够阅读和翻译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英语资料的能力。总之,为了使高职学生能够具有多样性的、多变性的英语职业能力,高职公共英语教育者应切实跟踪并掌握学生职业岗位需求变化的信息,建设具有职业岗位群适应性和针对性的英语教材,并且选择与工学结合模式相结合的教学内容,突出高职英语的实用性和职业性。

(三)编写教学内容与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相互结合的教材

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1)帮助学生过好语言基础关。(2)帮助学生掌握实际英语技能,尤其是掌握实际职业英语技能。在教材方面,教师应针对学生综合英语应用能力来建设英语教材,以便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其中的有效途径就是编写高职英语实训教材。具体来讲就是依据各院系不同专业的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学生在未来具体职业岗位中的实际英语需求出发,加大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力度,开发突出听说模块、实训实习模块和自主学习模块的教材和教辅,建立和完善网络学习平台,多层次、全方位地突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可基于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突出学生在未来目标职业岗位中所需的具有特定专业特色的具体英语知识与能力,并结合特有的课堂操作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突显时代性、实践性、专业性和职业性的英语知识与能力。

四、结语

教材是学生实现英语学习目标的必需工具。教材是教师实现教学目的与目标的必备资料。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建设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英语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工学结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育者应该基于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目前英语学习情况、学生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积极建设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各院系实际英语教学需求和各专业特色需求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从而有效实现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

[1]胡娜,郑桂芝.工学结合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12,(09)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吴秀芝.“工学结合”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J].鸡西大报,2011,(10)

[4]郑坤启.工学结合视野下的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11)

H319,G712.4

A

1674-6198(2015)02-0083-02

2015-02-16

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2014JGB317)的研究成果。

梁春莲,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工学英语教学
盐工学人
——宋辉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