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中国制造业的机遇与挑战

2015-02-22蔡银寅

阅江学刊 2015年2期

蔡银寅

(东南大学,南京 211189)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中国制造业的机遇与挑战

蔡银寅

(东南大学,南京 211189)

摘要: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简称TPP)因美国的高调加入,倍受关注,发展迅速。现有的TPP国家已对中国形成了包围之势。TPP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口、进口和投资三个方面,并对中国制造业产生重大影响:TPP通过关税、技术以及知识产权贸易,对整个制造过程产生影响;中国制造业本身的缺陷使我国在应对TPP新形势时处于被动地位;TPP可能导致的投资转移将使中国制造业面临压力;如果中国制造业不能有效保持成本优势和品质优势,或许将失去TPP国家的市场。TPP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与中国是否加入该协议没有必然联系。中国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并适时建立由自己主导的自贸区和经济带,以应对TPP所带来的可能性影响。

关键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中国制造业;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亚太经济一体化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以下简称TPP)是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以下简称FTA)的一种。TPP因美国的高调加入一跃成为亚太地区倍受关注的自由贸易协定。TPP以成员国全面零关税、知识产权保护、劳工和环保等议题为特点,提出建立高质量和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的战略目标,已吸引了包括美国在内众多亚太国家的参与。*刘中伟,沈家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研究前沿与架构》,当代亚太,2012年第1期,第36-59页。中国作为泛太平洋地区主要的对外贸易国,不得不思考TPP对自身的影响,*关于中国应该积极主动研究、参与TPP的观点,可参见何力:《TPP与中国的经济一体化法动向和对策》,政法论丛,2011年第3期,第26-33页。尤其是对本国制造业的影响。那么,在TPP条件下,中国制造业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呢?这正是本文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TPP进程与趋势

TPP起源于2005年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和文莱签订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即P4协定,以下简称TPSEPA)。一开始,TPSEPA只是小范围的自由贸易协议,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不大。2009年,这四个国家的人口总和约2465万,GDP总量仅占全球的0.8%,对外贸易量占全球的2.2%。无论是从人口规模还是从经济规模来看,TPSEPA的影响都很小。然而,在随后的几年里,TPP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如今已成为亚太地区拥有十余个成员国的重要经济合作组织(不含正在谈判以及有参与意向的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等),具体包括东南亚的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越南,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拉丁美洲的智利和秘鲁,以及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同时,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以下简称APEC)和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即ASEAN,以下简称东盟)的众多成员国,也在积极参与对TPP的谈判。

从战略上看,TPP有意识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以下简称FTA)模式,希望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与APEC、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以下简称WTO)、东盟等众多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相比,TPP不仅积极推进关税减免和零关税政策,还希望更深入、更全面地推进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合作,逐步实现成员国之间在贸易救济措施(第6条)、技术和技术性贸易(第8条)、知识和知识产权贸易(第10条)、服务贸易(第12条)以及行政和制度条款(第17条)等相关经济发展领域的深度合作。从内容上看,TPP是一个“高水准”、全面性的贸易自由化协议。该协议规定,成员国之间原则上要取消所有贸易商品的关税及所有流向成员国市场的农产品出口补贴,并在服务贸易及其他相关部门和领域采取高水平的自由化政策与措施。*顾静:《TPP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刍议》,亚太经济,2012年第3期,第134-137页。因此一些学者预测,TPP将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有可能整合亚太地区两大经济区域合作组织,即APEC和东盟重叠的主要成员国,将发展成为涵盖APEC大多数成员在内的亚太自由贸易区,成为亚太区域内的小型WTO。*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首先,TPP的目标不是削减关税,而是零关税,这意味着TPP希望将成员国纳入统一的贸易体系之内,从而消灭经济意义上的国界概念,WTO并不是这样。其次,在TPP框架内,贸易对象不仅包括商品,还包括服务、知识产权等,这也突破了WTO的规定范围。再次,TPP还涵盖了贸易救济措施、成员国联动机制等,从可行性的角度来看,小范围的TPP比WTO更有利于实现这些战略性目标。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TPP并不是一个缩小的WTO,而是一个与WTO内容部分重合,范围更小,目标更清晰,可行性更高的战略性、区域性贸易协定。

二、区域性深度贸易制度安排

事实上,TPP最早的四个成员国家都是APEC成员国。也就是说, TPSEPA是在APEC框架下缔结的一项区域贸易协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以下简称RTA)。*从产生过程来看,TPP具有一定的自发性,是几个国家在APEC框架下进行的一种更深层次的尝试,几个国家希望通过成员国之间深度的贸易合作,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为什么在APEC框架下,还要缔结一个更小的TPSEPA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呢?因为APEC本身就是一项典型的RTA。更宽泛地看,APEC是在WTO框架下缔结的一项RTA,由此衍生出一个类似的问题:存在于某一框架协议内的FTA为何会出现,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一个简单的推论是:任何存在于某一FTA框架(以下称之为母FTA,简称FTAp)下的次一级的FTA(以下称之为子FTA,简称FTAs),都是为了解决FTAp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产生的。换句话说,即使FTAs的内容与FTAp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重合,但一定有FTAp尚未涵盖的内容,或有FTAp无法实现的功能。所以,在WTO框架下出现了APEC,在APEC框架下又出现了TPP。各级FTA内容(功能)的从属关系见图1。TPP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因为无论是WTO,还是APEC,都没有包含TPP的所有条款和目标。那么,如何看待TPP?或者说TPP的本质是什么?这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图1 各级FTA内容(功能)的从属关系

TPSEPA本是小范围的自由贸易协定,对世界的影响很小,只不过是APEC框架下四个国家更进一步的贸易合作关系。然而,当2009年美国高调加入后,TPP一跃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换句话说,有了美国的参与,TPP才受到重视。实践证明,美国的加入给TPP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截至2011年12月,短短数年间,TPP的成员国从4个增加到12个,覆盖约8亿人口,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0%,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次,TPP有继续扩大的态势,例如台湾地区正在考虑加入TPP。①台湾已公开表示要在8年内加入TPP。未来两岸在台湾加入TPP问题上的互动,将成为观察和讨论两岸关系的新视角。参见顾静:《TPP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刍议》,第134-137页。第三,TPP跨太平洋之势逐渐形成,12个国家分布在太平洋的两岸,形成一个环太平洋的经济圈。第四,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主要国家和巨大经济体,却没有被邀请加入TPP。更为重要的是,现有的TPP国家已经对中国形成了包围之势。

针对以上四点,中国学者的观点相对一致:在全球战略上,美国急需一个由其主导的区域合作机制以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利益,②陆建人:《美国加入TPP的动因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1期,第43-52页。APEC一度是美国实施亚太战略的首选对象。在APEC进程停滞后,TPP成为美国试图主导制定新一轮贸易游戏规则的平台。③田海:《TPP背景下中国的选择策略思考——与APEC比较的分析》,亚太经济,2012年第4期,第16-21页。TPP是美国把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权转化为全球经贸霸权的跳板,是美国制约亚洲一体化进程的挡板,④饶芸燕:《模板、跳板、挡板:美国战略视角下TPP功能的三位一体》,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第8期,第9-15页。是美国主导的对华制衡手段之一。⑤杜晓军:《从TPP看野田内阁的外交政策》,国际论坛,2012年第1期,第20-25页。当然,站在美国立场考虑,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美国有能力、也有意愿主导一个这样的区域合作机制以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制衡中国的发展。

但是,对于TPP本身,还要注意其他两个重要信息:第一,美国不希望中国加入TPP的原因;第二,即使美国有强烈意愿主导TPP,其他TPP成员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可能任由美国摆布。各国加入TPP的本质动机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所以,TPP的本质是区域性深度贸易制度安排,是区域国家之间就综合利益不断博弈的结果。尽管美国试图主导TPP,对于TPP国家以及太平洋周边的潜在参与者来说,考量TPP的主要依据仍然是自身利益,认清这一点,是分析中国应该如何应对TPP的关键。

三、TPP对中国的影响

总体而言,TPP作为一种新形态的FTA,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进口、出口和投资三个方面。

(一)TPP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在1998—2012年的大部分年份中,中国对TPP国家出口额的总和均超过中国年出口总额的35%,在某些年份(如1999—2001年),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45%,见图2。也就是说,中国对TPP国家的出口额长期稳定地占中国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图2 TPP国家占中国出口的百分比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9—2013年)计算。注:图中的TPP国家包括文莱、新加坡、美国以及有可能加入的日本等13个国家。

TPP要求成员国之间原则上取消所有贸易商品的关税及所有流向成员方市场的农产品出口补贴,并在服务贸易及其他相关部门和领域采取高水平的自由化政策和措施。因此,TPP将给中国的出口带来两个非常重要的影响。第一,如果中国加入TPP,中国的出口政策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效用。由于TPP要求成员国之间原则上取消所有贸易商品的关税和农产品出口补贴,将对中国的出口产生巨大影响。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农产品出口补贴政策将无法延续,中国也无法继续通过出口政策来引导和影响国内的经济增长。第二,如果中国不加入TPP,现有的出口政策也无法继续维持,至少对TPP国家的出口政策需要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加入TPP需要调整关税,改变贸易政策,势必导致其成员国重新考虑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国,因此,必然影响中国的出口政策。如果中国不相应地调整出口战略,TPP国家很可能考虑从其他TPP成员国进口商品或服务。所以,TPP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是巨大的,是中国首要注意的问题。无论TPP是否由美国主导,无论中国是否加入TPP,这个问题都是我国所无法回避的。

(二)TPP对中国进口的影响

相对于出口而言,TPP对中国进口的影响略小。TPP国家占中国进口总额的比例略小于出口,近些年,中国从TPP国家进口的商品和服务总额约占中国进口总额的30%—35%,如图3所示。

图3 TPP国家占中国进口的百分比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9—2013年)计算。注:图中的TPP国家包括文莱、新加坡、美国以及有可能加入的日本等13个国家。

即便如此,TPP国家对中国的进口仍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国一直是进口大国,而且一直通过提高进口关税的方式保护国内自主产业。如果中国加入TPP,这种保护方式将无法延续,中国从TPP国家进口的产品将是零关税的。相反,即使中国不加入TPP,也不得不调整进口政策,否则,TPP国家可能调整中国和TPP其他成员国之间的出口比例,以适应新政策,保证国家利益最大化。因此,TPP对中国进口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视。

虽然近年来中国与TPP成员国之间的进出口总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但TPP框架依然会给中国的进出口造成重要影响,向中国的出口产品提出挑战,给国内发展水平较低的产品造成一定的压力。

(三)TPP对中国投资的影响

外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经济的重要助力之一,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曾创造过辉煌的业绩。近年来,中国对外资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但外资依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利用外资的同时,中国正逐步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截至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累计)已超过800亿美元,接近中国利用外资的80%。可以说,中国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都处于较高水平。因此,我国无法回避TPP对中国投资所产生的影响。

表1 TPP国家对华直接投资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比例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8—2013年)计算。

从表1可以看出,TPP国家对中国直接投资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比例正逐渐下降,近两年则略有提升。无论中国是否加入TPP,TPP对中国的投资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一,TPP成员国之间的投资渠道打开后,相互投资变得更加顺畅。比如说,在TPP协议签订之前,美国对越南的投资面临三重障碍:资本和技术的进入方式、产品和服务的销售、资本的退出。在TPP框架下,这三个障碍将不复存在,美国对越南投资,产品销往各地,将与在美国本土生产无异。因此,TPP框架形成后,本来将投往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可能会顺势转移到其他TPP国家,如图4所示。第二,TPP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对TPP国家的直接投资将失去战略作用。比如,在TPP框架下,中国对马来西亚的直接投资,将与美国对越南的直接投资在同一水平上开展竞争。中国对TPP国家的对外投资将失去屏障,与所有来自TPP国家的投资同台竞争。第三,TPP国家之间的技术投资、知识产权贸易将变得更加顺畅,中国可能会失去直接接收外商技术投资的优势。总之,TPP对中国投资产生的影响非常重要,绝对不容忽视。

图4 TPP框架下可能发生的投资转移

四、中国制造业的机遇与挑战

TPP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口、进口和投资三个方面,但是从更深层次考虑,TPP将对中国制造业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在出口的产品和服务中,制造业占主要地位。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工厂,全球几乎一半的制成品来自中国。所以,TPP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更为巨大。TPP要求成员国之间实现零关税——如果中国加入TPP,中国的制成品在与TPP国家贸易时,将失去关税保护屏障。同时,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主导TPP,与WTO相比,TPP对中国制成品贸易的影响会更大。WTO国家数量众多,利益关系复杂,美国很难单方面主导WTO。而TPP国家数量较少,且大部分与美国关系密切,无法形成有效制衡,所以,在影响的量级(程度)上,TPP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不能与加入WTO的影响相提并论。

第二,TPP通过关税、技术以及知识产权贸易,对整个制造过程产生影响。TPP要求成员国之间实施零关税政策,同时还要全面开放技术和知识产权领域的贸易。因此,TPP国家之间在产品和技术方面的融合速度将会加快,产品和制造流程的差别会越来越小,TPP国家对外的竞争力将增强。对于技术实力较弱的国家而言,这一点尤其重要。当然,这会对中国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越南作为TPP国家,与美国在技术和知识产权领域的贸易效率将大大提高,越南利用美国技术的能力将大大增强,其制成品与美国产品的差别也会大大缩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国际市场中将面临来自周边众多TPP国家的竞争,如马来西亚、越南等。值得注意的是,台湾、香港、澳门等经济体,也是TPP的潜在参与者,这些经济体对我国的影响特别大。长远来看,中国将面对更多TPP成员国的战略包围。

第三,中国制造业本身的缺陷使我国在应对TPP新形势时处于被动地位。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大多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面对TPP成员国,中国的成本优势有可能不复存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依靠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迅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以沿海地区的加工业为代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逐渐形成外资出资本和技术、中资出劳动力和资源的产业模式。中国制造业总量虽然很大,却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另一方面,中国产业工人大部分是由农民转变而来的,由于种种障碍,他们并未真正变成产业工人,大多以兼业的形式,在制造业中从事技术水平很低的体力劳动,在很大程度上甚至不能被定义为工人,只能叫“农民工”。虽然他们在短时间内创造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奇迹,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但是,这种状况无法延续,也不能带来制造业的持续增长。农民工以兼业形式从事制造业,自身的综合素质很难得到提高。同时,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强等原因,工厂主不愿意为他们提供培训和提高素质的机会。于是,中国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缓慢,制造业本身提升困难。

第四,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的行业看,TPP将给中国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压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规模已经接近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的总规模,但是,就投资的行业来看,却有很大差别,详见表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投向采矿业、租赁商务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等,与制造业相比,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流动性和可持续性也比较差。在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制造业仅占10%。但是,在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中,制造业占5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也是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约占投资总额的25%。也就是说,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75%以上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这将给中国制造业带来巨大压力。设想,如果TPP国家取代中国,成为新的外商直接投资接收国家,那么将有大量的投资从中国撤走,将对中国制造业形成巨大的打击。而且,这些制造业中的外商投资,很多是和制造技术融合在一起的专用性很强的技术投资,如果这部分投资被转移,中国制造业必将面临新一轮的技术难关。就国家之间的竞争而言,中国对外投资的布局很难与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保持平衡,虽然投资规模相当,实际上相差甚远。

表2 2011—2012年中国接收外资和对外投资的行业对比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2013)的数据估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行业的投资规模和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主要行业的投资规模。各行业投资规模的上限有的是2012年的数据,有的是2011年的数据,下限亦然。

第五,中国是否应当加入TPP?必须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从中美两国关系来看,中国加入TPP将使自身获益,同时促进美日两国的收益;*彭支伟,张伯伟:《TP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中国的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第4期,第83-95页。但是,从中日关系看,中日两国要么都加入TPP,要么都不加入,只有一方加入时将对另一方造成不利影响。*关权:《东亚经济一体化和TPP——中日之间的博弈》,东北亚论坛,2012年第2期,第3-10页。关于TPP的成本收益分析表明,经济小国或许能够从TPP中获益;但是对大国而言,TPP基本上没有经济价值。TPP只是美国应对东亚合作、获得非传统经济利益的工具。*沈铭辉:《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成本收益分析——中国的视角》,当代亚太,2012年第1期,第6-34页。所以,中国应从对内和对外两个维度积极应对,减少TPP带来的不良影响。*邓海清:《从政治视角浅析美国的TPP霸权战略》,太平洋学报,2013年第5期,第40-49页。根据上述分析,中国是否加入TPP,对中国影响的差别似乎并不大。TPP作为一个FTA架构,其成员国与中国的关系太过密切,所以不管中国加入与否,TPP对中国的影响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差别不大。

第六,中国制造业的机遇是什么?TPP的宗旨是在泛太平洋地区建立一个更深层次的自由贸易区,除了零关税以外,TPP还在知识产权、环保、技术贸易、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谈判。也就是说,在TPP框架下,泛太平洋地区的竞争将更加充分,市场将更加融合。在这种环境下,中国强有力的政策效用将被大大削弱,中国将不得不面临来自泛太平洋地区其他国家在制造技术、制度效率、劳动力和资源优势、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全方位挑战。如果中国制造业无法继续保持成本优势和品质优势,或许将失去TPP国家的市场——这个市场,占中国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这是TPP给中国制造业带来的最大挑战和压力。

与此同时,TPP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广泛的机遇。首先,美国虽然在尽力主导TPP,但进展并不顺利,尤其是在针对日本的谈判中,压力很大。各国加入TPP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绝不是为了配合美国所谓的战略,利益的博弈是决定TPP发展的核心力量。其次,就美国而言,主导TPP是为了从中获益,如果美国既想从TPP获得收益,又想让TPP成员国服务于本国,这不是双赢的战略,其他国家当然没有动力维护和促进TPP的发展。换句话说,如果美国不改变基本思维,做出适当牺牲,TPP谈判最终可能会走向僵局,形式大于实质。再次,鉴于TPP的发展态势,中国作为泛太平洋地区的大国,有理由也有机会主导一个类似于TPP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那么,中国将在求同存异的基本原则下,另辟蹊径,主导建立一种更合适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区域贸易伙伴关系。这样,无论TPP能否像预估的那样发展,中国都不会受到实质性的影响。最后,无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中国的外交成果来看,中国都有可能主导一种更好的泛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以适应中国的发展,这将是中国制造业发展最大的机遇。

五、结论

总体而言,中国应对TPP持包容态度。虽然TPP已完成了80%的谈判任务,但是还有20%主要集中在边境后问题,比如环境标准、国有企业归置等,因此发展中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接受难度很大。同时,日本的农产品开放问题也是难题之一。此外,美国国会对TPP并没有给予贸易推进授权(即允许美国行政部门向国会提交最终的贸易协议,不经修订可直接投票表决),这意味着即使美国与其他国家达成了关于TPP的一致协议,在美国国会审议时也有遭到修改或否决的可能性。所以,TPP的未来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在2014年的北京APEC峰会上,中国着重提出落实推动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以下简称FTAAP)的动议,并对TPP表示“乐见其成”。不管是TPP还是FTAAP,都是繁荣亚太经济的途径。可见,中国政府确实对TPP采取了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充分显示了中国在区域发展中的自信心和控制力。

在TPP框架下,泛太平洋地区的竞争将更加充分,市场更加融合。但是,中国强有力的政策效用将被大大削弱,中国将不得不面临着来自泛太平洋地区其他国家在制造技术、制度效率、劳动力和资源优势、金融市场等全方位的挑战。中国是否加入TPP,实际影响的差别并不大,所以没有必要过多地论证加入TPP与否的差别,而应重视TPP框架的存在。换句话说,中国所要考虑的,不是加入或不加入该协议的问题,而是如何应对该协议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无论美国能否进一步主导TPP的发展,TPP作为泛太平洋地区各经济体反复博弈的结果,中国都无法置身事外。泛太平洋地区各国(或经济体)与中国关系密切,任何推动这些国家深度合作的制度安排,都会对中国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然而,作为泛太平洋地区主要的经济体之一,中国要在不断发展的区域经济中占据主动地位,除了积极研究对策以外,更应当逐步提高自身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提高制度的运作效率,改善市场环境。中国主张建立FTAAP,从某种意义上也印证了这一点。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是中国应对区域发展问题的长期性主题。

〔责任编辑:沈丹〕

·制造业研究·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AI Yin-yin

(SoutheastUniversity,Nanjing211189,China)

Abstract: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 develops rapidly and attracts a lot of attention due to the entry of USA. The existing TPP countries have formed the siege of China. The effect of TPP on China is reflected in three main aspects: exports, imports and investment; the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PP has an impact on the entire manufacturing process based on the tariff, technolog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rade. China’s manufacturing defects result in a passive posi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TPP. The TPP may lead to investment transfer that will put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under pressure.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likely to lose the TPP countries market if fails to mak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cost and quality advantage. However,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n China of TTP and uncertain participation in the agreement. The primary problem of China is to improve the technical level and competitivenes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imely establish the free trade area and economic belt dominated by herself,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TPP.

Key words: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Asia-pacific free trade area; the Asia-pacific economic integration

作者简介:蔡银寅,男,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李克强指数应用研究”(KYZZ0080)

收稿日期:2015-01-06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15)02-0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