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十年造林终不悔绿了青山美了森林

2015-02-22撰文王隆护

浙江林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林场洪水水库

□撰文/王隆护



几十年造林终不悔绿了青山美了森林

□撰文/王隆护

编者按:

2014年8月,临安青山湖水上森林荣获“浙江最美森林”称号。前不久,本刊记者专程前往临安,寻访了这片森林当年的主要建造者和技术指导者——王隆护,听他讲述那个火热的年代,一群满怀热情的林业人,为祖国大地播绿,为林业事业奋斗的故事。

有声有色,开展荒山绿化工作

一晃已是三四十年了,记得当年我在临安青山湖这一带从事基层林业工作。20世纪70年代初,杭嘉湖平原水网地带木材奇缺,原产美国东南部的池杉、落羽杉因其木材优良,生长快,树姿优美,又耐水湿的特性而被全省大量引种并列入平原绿化树种。杭嘉湖地区的群众在房前屋后零星栽植池杉,也在农田、水网地带成行成片造林,结果生长都很好,经过几十年,现在都已成材。

1974年,临安县委在总结横畈公社办林场、建基地、带动周围大队造林的经验之后,决定由横畈、青山、临天和高虹4个公社联合组建临东用材林基地,并成立了领导小组,提出要营造面积5万亩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并开通50余公里的公路,同时搞好四防绿化,我是当时的领导小组成员之一并担任林业工作站负责人。当时,省农业厅在种苗和资金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种苗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优良的国外松、池杉、水杉、泡桐等树木的种子,还有经过选育的桂花苗木等,并配备了5名农民技术员。省委省政府几任领导都来视察过,特别是铁瑛书记两次专门视察,对我们基地的绿化成果赞叹不已。李泽民书记和许行贯副省长还把横畈作为造林示范点。

创新思维,构建水库造林蓝图

青山湖是一个防洪水库,发洪水时可蓄水保下游杭嘉湖

平原的大片农田,待洪水退后则会在库区露出大片的淹没地,成为沼泽。那里原先每年只能荒芜着,周围的村民会去放牛。直至1975年,省林业局给我们基地调来了大量的池杉种子,供绿化四旁用。由于当时临天林场山地造林已完毕,我便提议可以用池杉的种子育苗在水库淹没地造林,以扩大林场的造林面积。于是组织林场职工一起学习当时省林科所汇编的池杉专刊,了解池杉的特性、造林育苗知识,以便科学造林。

我们当时构想的蓝图很简单,就是希望好好利用淹没地,使荒地变绿洲。淹没地种植池杉扩大林场造林面积的提议得到了省林业局的支持,他们表示如能成功种植,或许可以向全省水库区推广实施,便免费提供1万多株1米以上的池杉树苗给临天林场试种。

而池杉在1977年春天被栽植后,当年就被洪水淹没了3次,其中最长一次淹没时间达1个多月,但洪水退后池杉又都恢复了勃勃生机,着实让我们见识了一把它强大的生命力和耐湿性,这也极大地增强了林场干部和职工在淹没地里种池杉的信心和积极性。之后,从1978至1980年,我们每年都在冬春两季用自己繁殖的苗木造林,到1982年共造林400余亩。

多年努力,终成水上森林奇观

临东用材林基地和这片池杉林当年曾被《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等报道过,1980年10月左右,这片池杉林的照片还被刊登在《浙江日报》的刊头上。金华等地的水库看到浙报后还派人前来取经并买去苗木种植。当年临东用材林基地公路两旁种满了池杉树,可惜后来由于公路拓宽、城市扩建等原因,如今能看到的保留池杉树的路段已经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香樟、桂花、银杏等树种。另外,基地所造的几万亩杉木林基地因分山到户,大部分也换上了经济效益高的雷竹林。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和其他树木一样,池杉林也经历了一场被砍伐摧毁的过程。大概是在1982年冬天,临天公社提出要开办砖瓦厂,需要毁掉池杉林取土制砖瓦,林场不同意。经再三协商,双方达成统一意见,决定保留1980年以前种植的100多亩池杉林,砍掉1981年以后种的200多亩用于取土制砖瓦。正是我们的坚持,才得以保留了这仅有的100多亩池杉林,形成了现在人们看到的2万多株的“水上森林”。在这片森林对面的西南边有个叫老鹰滩的地方,还种植了一片面积达100余亩以水杉为主的用材林,生长也很茂盛,洪水时也被淹过,退水后也有部分泡在水中,成为“水上森林”一部分。

这片水上森林的栽培技术措施与常规造林差不多,但比较特别的抚育管理措施有两条,其中一条是以耕代抚,即秋种萝卜、冬种蚕豆、夏种黄豆。我们当时说的是“拔了萝卜种蚕豆,拔了蚕豆种黄豆,拔了黄豆又种萝卜”。这样连续耕种2—3年,便明显地改善了林地条件,促进了池杉的生长。另一条是冲洗被洪水淹没过的树梢,用竹竿、木杆在洪水退去时把被洪水淹没后积在树梢树枝上的泥沙洗刷掉,这样,经过冲洗的树梢很快就恢复生机,不冲洗恢复得就慢。

再之后,临天公社和锦城镇合并,公社的林场也被锦城街道卖给了开发商。20世纪90年代青山水库加固蓄水建了水电站,便使保留的这100多亩池杉常年泡在水中,使原来营造的用材林变成了奇特的水上森林景观,发展成了供旅游的水上森林公园。据报道,这片森林现在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达25万人次,森林旅游的发展还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200人次以上。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看到自己几十年前的奋斗成果,已经成为造福后人的宝贵财富,我们深感欣慰。同时,也希望后人能好好维护这一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使其能永续利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树在水中长

绿色家园

渔歌唱晚

优雅宁静

猜你喜欢

林场洪水水库
小型水库的建设管理的要点
加强国有林场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湖北3家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空中有个隐形水库
又见洪水(外二首)
我掉进水里了
贵州省水库空间分布研究
该做的和不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