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音语言传播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

2015-02-21梅慧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播音员主持人价值观

■梅慧

播音语言传播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

■梅慧

当播音语言介入并影响着社会公共话语空间时,它不再仅仅是个人的发声,而是代表了国家、公众和媒介的集体声音。它在传达信息的同时,还能引领社会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影响深远。

一、不断丰富发展的播音语言传播核心价值观

播音语言传播核心价值观是指所有播音语言的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共同遵循的用于判断的是非标准和行为准则,是播音语言传播最核心的基本价值原则,也是播音语言传播中传播者共同追求的至高信念。追溯中国播音语言传播的发展历史,其核心价值观随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而发展变化,具有日益丰富的内涵。

新中国第一代播音员齐越把自己定位为“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播音员”,以传达“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走向胜利的声音”和“中国共产党的堂堂正正的真理之声”为己任。①同时代的夏青在创作中也时时将党、祖国、人民放在心中。从战争年代的“气势豪迈、爱憎分明、从容坚定”到和平建设时期的质朴扎实,人民广播开始追求“刚柔相济、亲切朴实、严谨生动”的时代强音,②新中国第一代播音员们有力地表达了那个时代播音语言传播核心价值观。在他们的播音中,我们可以感到建国初期亿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的热情,听到祖国胜利前进的脚步声。这一代播音员以高尚的个人品格、雄浑的播音语言、深刻的思想内容、严密的逻辑表达、震撼的人民之声走进了亿万听众的心中。

上个世纪80年代,《空中之友》的徐曼以甜美而有亲和力的声音和平实、谈话式的语言样式开启了中国主持新风,真挚感人。《为您服务》的主持人沈力开创了贴近观众的电视主持风格,提炼出主持新理念:“主持人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③她用自身的品德和言行诠释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主持人播音语言传播核心价值观的新内涵并影响了几代主持人。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到现在,中国播音语言传播感受到全球化的浪潮,不可避免地受到多元文化语境的影响,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高雅与媚俗、精英与大众的多元文化与价值取向并行。面对新的文化传播语境,播音学的创立者之一张颂进一步创新发展了播音语言传播核心价值观,指出播音不仅是党政宣传喉舌,而且是“维护国家利益、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捍卫文化安全、体现时代精神、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闻工作。”④

二、多元价值迷航中的误区审视与问题规避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文化共生,播音语言传播核心价值观也在多元价值中发生了迷航,播音主持表达越来越多元化,其中也不乏误区,需要我们认真审视规避。

1.“贩卖”通俗,冷落精英

近年来,大众文化兴起并开始统领精英文化,人们追求在浅显通俗的意义解读中娱乐自己。为拥有这些新消费市场,提升节目收视率,有的主持人把一些粗制滥造、平庸的文化“贩卖”给受众,迎合观众的游戏状态和消遣心理。不少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甚至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竭尽嬉笑怒骂,玩世不恭的表达、无厘头的话语、无极限的搞笑和无隐晦的私语充斥播音语言传播空间。这样的表达对受众是新鲜的诱惑,但它摒弃了传统审美标准与核心价值观念,冲击着精英文化的传统地位,影响和误导了公众对意义和价值的解读。

2.言行“越轨”,追求功利

在当下社会文化语境和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影响下,有些主持人以“越轨”的言行碰触传统道德的底线,甚至嘲讽正统的伦理道德,轻视社会权威,以致价值观出现了是非颠倒和曲直错位。曾被人不齿和排斥的言行成为时髦,个人主义是个性的象征,道德的谴责变得苍白无力,传统美德受到冷落。而有些媒体竟然认为这样的“越位”表达能让一部分受众获得最大的快乐,提升收视率,鼓励或要求主持人这样“越轨”。这不禁让我们想起18世纪英国政治哲学家杰瑞米·边泌提出的功利主义观点。当人们把对价值的注意力指向了功利价值,借助功利价值填补失去非功利价值造成的虚空时,社会主流核心价值观将不断受到多样化的价值观冲击,价值的确定性被消解,文化的统一性被扰乱,追求过度导致崇高价值缺失,甚至引发社会性的整体“越轨”,其负面影响和消极的传播效果不容忽视。

3.拼贴“媚俗”,审美迷失

当下媒介竞争花样百出,播音语言传播中为博取“眼球”亦是竭尽所能,“媚俗”之举最为常见。方言俚语、洋文和网络用语被有些主持人随意拼贴表述;扮丑、疯癫和毫无节制的自我欣赏成为某些人主持的常态;哗众取宠填充着媚俗表达的内容意义;文化仅仅沦为一种包装以单调而浅薄的样式呈现在表达的样态中……如此媚俗,以丑为美,把浅薄解读为内涵、把俗当成时尚,虽能博一时的眼球,却失去了自身的品位与格调,更是对道德的放弃。以俗为美,以丑为美的过度娱乐已经走向了瓶颈,物欲横流中人们心中更加追求纯净,渴望的是一种健康、积极、向上、充满爱与感恩的播音语言传播空间。社会传播中已经出现了许多最美的教师,最美的司机,最美的乡村医生,这些最美的人和事唤起了观众内心纯净的道德和审美诉求,播音语言传播的审美趣味不能继续走低,“众声喧哗”中播音员、主持人更要坚持传播人类的共同情感和正能量,遵循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好地完成传播使命,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传承中创新。

三、立“品”、尚“德”、创“新”的时代新风

新的历史时期,播音语言传播核心价值观也有了新内涵,播音员、主持人应该以新的风格、新的姿态,用心传播大爱与厚德、公平与正义、美好与愉悦,立“品”,尚“德”,创“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推动社会向公平正义和健康幸福的方向发展。

立“品”是指呈现播音语言传播的高品位、高品质和高尚精神品格。播音员、主持人要以真诚追求“品”,崇尚和谐,追求美好,坚持为“品”护航,坚守正确价值观,建构高品质的愉悦传播场,用自身的幽默感和人生观实现核心价值的引领。

尚“德”指在价值多元的时代,播音员、主持人更要担负起道德的传播责任,弘扬社会公德、个人美德,建构崇高的道德传播空间。播音语言传播以批判意识面对那些没有道德底线的观念,致力于弘扬真善美的价值观,将直通老百姓的善良的朴素情感大力传播。

创“新”以和谐为风骨,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精魂。创新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潜藏于内容与理念中的核心价值观的创新,是对播音语言传播文化特质的新的表达。它不仅丰富了播音语言传播空间的内容和形态,还赋予了播音语言传播核心价值观以新的内涵。

媒介最主要的功能在于维系和强化社会文化结构。在当今这样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⑤,播音员、主持人站在媒介传播的前沿,在这个基础工程的建设中既要坚持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核心价值观,实现精神品格和市场需求的和谐发展,又要坚持价值规律服从于审美规律的传播原则,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以美好的内容感染人,用心表达、用爱发声,追寻饱含“历史的厚度”“时代的高度”和“哲理的深度”⑥的表达境界,于精彩表达中更好地实现媒介的传播意义和社会功能。

(本文系湖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播音话语审美空间的建构”〔项目编号:11HDSK004〕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齐越:《献给祖国的声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第182页。

②姚喜双:《播音风格探》,中国文联出版社1992年版,第38页。

③凤凰卫视《鲁豫有约》,2010年10月28。

④张颂:《播音创作基础(第三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

⑤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新华网北京2014年2月25日电。

⑥张颂:《论语言传播的三重空间》,见《世纪之交的应用语言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赵均】

猜你喜欢

播音员主持人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新闻播音员做好各类配音工作需要掌握的技巧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