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网络传播各时期的媒介形态刍议

2015-02-21王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博客社交

■王璇

中国网络传播各时期的媒介形态刍议

■王璇

自1986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吴为民发出的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第一封电子邮件也仅仅过去了28年,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在过去的28年里,正在全国范围内以令人惊讶的发展速度引领着第四次传播革命。

一、萌芽期(电子邮件,简易网页和BBS)

1986年8月25日,瑞士日内瓦时间4点11分24秒(北京时间11点11分24秒),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吴为民在北京710所的一台IBM-PC机上,通过卫星链接,远程登录到日内瓦CERN一台机器VXCRNA王淑琴的账户上,向位于日内瓦的Steinberger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一人。

1994年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同年,中国的第一个网页和BBS也被推出,但影响力有限。

处于萌芽期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了研究所和高校校园里,早期使用以科研工作者为主,主要的传播手段就是电子邮件的发送,而这种方便而又快捷的电子邮件系统为学术探讨特别是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提供了巨大帮助,也为学术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这一时期,也有人已经意识到网络作为即时传播可以带来的好处。其中较为典型的是清华大学“朱令铊中毒”事件,中国首次利用互联网进行国际远程医疗的尝试,并取得成功。在此后的几年中,中国政府加快网络部署的步伐,1995年5月17日恰逢“世界电信日”,中国向社会公众开放了上网业务。人们的生活逐渐步入互联网时代。

二、初创期(门户网站、论坛)

首先看到互联网前景和接触互联网的是一批富有创业激情的年轻人。1995年,被称为“中国信息行业的开拓者”的张树新创建了瀛海威信息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最早提出应在国际互联网络上提供中文信息的网络服务公司;也是最先提供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业务的网络商之一。在大多数人对互联网络还是全然陌生时,瀛海威的宣传向公众普及了关于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张率领及亲手培养的中国第一代互联网络从业团队现已成为中国各个互联网商业公司的骨干力量,瀛海威亦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的“黄埔军校”。

同在1995年,水木清华BBS(简称SMTH或水木)正式成立。水木清华曾经是中国大陆最有人气的BBS之一,代表着中国高校的网络社群文化。中国互联网在1997年后迎来一次小爆发,搜狐、网易、四通利方(新浪前身)等一批互联网门户的前身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中,面向大众提供互联网应用服务,同时迎来了互联网商业化元年。1998年,新浪、网易等转型为门户网站,搜狐网正式成立,马化腾与张志东在深圳注册腾讯公司,为寻呼台建立网上寻呼系统;马云也返回杭州,与其他人一同创立了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这一年,从北大方正离职的周鸿祎创立了3721公司。1999年相关文件出台前,网站甚至可以自行编译国外网站上的新闻,让门户网站有了极大的自由性,多姿多彩甚至闻所未闻的海量信息促使了网民数量的成倍增长。

三、崛起期(即时通讯、博客、社区论坛、搜索引擎)

1997年,网友“老榕”在看完中国在世界杯十强赛遭遇大翻盘后在四通利方论坛上发表《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两天的点击率超过2万,在当时网络刚刚起步的年代堪称奇迹。

在这种发帖就能达到如此传播影响力的推动下,大型论坛纷纷出现,1997年猫扑网和榕树下先后建立,1998年西祠胡同网站开通,1999年,天涯社区开始创办,在这些网络社区和论坛的带动下,网络文学开始崭露头角,以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为代表的作品在网络上受到追捧,这种社区论坛式的连载方式除了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简单,传播成本几乎为零之外,同时还能极大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两者之间甚至可以实时交流。在网络的影响力下网络小说更加容易成功,在这种形势下,网络写手开始频繁涌现,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方式开始站上历史舞台。

1999年2月,腾讯自主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即时通信网络工具QQ。中国网民开始摆脱聊天室,在QQ上聊天成为时髦,认识陌生人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情,网络世界构建最重要一环——即时通讯得以实现,“坐在电脑前没人知道你是条狗”成为当时网络世界里最贴切的描述。到2000年的时候,腾讯的OICQ基本上占领了中国在线即时通讯接近100%的市场。这款软件也极大改变着国人的沟通方式。

2000年,身在美国硅谷的李彦宏携搜索引擎专利技术,在中关村创建了百度公司。这也掀开了中国网民抛开书本找答案的序幕,人们开始意识到网络的强大,只要在一个输入框内输入几个汉字,就能找到海量答案的体验让网民们欣喜不已,这种技术最终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甚至思维方式直到今天。

2000年博客开始进入中国。2004年木子美事件,让中国民众了解到了博客。2005年,国内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原不看好博客业务,也加入了博客阵营,开始进入博客春秋战国时代。2007年,开通两年多的博客点击量过亿,成为名副其实“中国第一博客”。在明星的带动下,普通网民也开始开通博客并纪录生活,逐渐发展成为网络版的日记,纸质日记慢慢成为历史。博客的兴起,改变了以往单向传播的方式,把网站对网友的一对多传播,变为多个信息点交互传播,每个人都是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开创了互联网信息的“Web2.0”时代。

而此时社区和BBS的发展迎来新的变化,炒作和爆料成为最吸引眼球的传播方式,2004年通过在水木清华BBS上发表大量照片和惊人言语,“芙蓉姐姐”成为网络炒作标志性事件。在此之后为了出名和商业需求,一个个炒作接踵而来。网络对社会的影响力量逐渐凸显出来。

四、爆发期(社交网络、微博、视频网站、微信)

2005年12月,来自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的几位大学生创办校内网,向社会普通大众开放。经过迅速发展人人网开通国内32000所大学和国外29个国家1500所大学、56000所高中及85000家公司,注册人数超过1.5亿。2008年北京开心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办开心网,是国内第一家以办公室白领用户群体为主的社交网站。大家熟知的“偷菜”是开心网2008年推出的“开心农场”游戏中的互动环节,正是凭借这一游戏的巨大影响力,开心网在一年的时间里快速地吸引了近6000万的用户。开心网和人人网开辟了中国网民的社交网络时代,中国网民开始习惯在网络上展示自己,一张照片和一小段文字成为网络社交的标配,网民们积极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希望获得更多人的关注,这一时期的网民积极性被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2005年,腾讯依靠强大的用户资源开拓“QQ空间”,使得这一形态用户数量达到一个峰值。

2009年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2010年4月,注册用户数迅速突破千万大关。微博不仅是社交娱乐工具,受众从中获取信息是基本功能,而许多网民所发的微博内容也有可能成为舆论热点,鉴于微博的实时性和参与性,微博成为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和传播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它成为网民重要的舆论场和爆料平台,从杭州的“70码”到“表叔”杨达才、“房姐”龚爱爱等网络事件让全民了解到自己可以参与舆论并发挥力量,而“郭美美”事件也让政府最大程度地意识到网络舆论的巨大力量。截止到2014年,新浪微博全球注册用户超过6亿。

伴随网络视频刚刚在世界范围内兴起,2004年至2010年,乐视网创办,56网、优酷网、搜狐成立,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正式开播,爱奇艺后上线,视频网站的市场份额争夺趋于白热化。近年来视频网站在节目的购买和制作上投入越来越大,公众的目光开始慢慢从电视转移到网站。

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微信推出后取得巨大的成功,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微信作为时下最热门的社交信息平台,也是移动端的一大入口,通过手机微信,人们可以通过语音、文字、视频聊天和朋友圈进行全方位交流,中国全面进入“全媒自媒体时代”。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

【责任编辑:刘俊】

猜你喜欢

博客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真的有社交网络成瘾这回事吗?
博客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博客天下
宅女爱上社交
博客相册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