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的变革性特征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2015-02-21刘荣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分学习者社交

■刘荣

慕课的变革性特征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刘荣

自2011年以来,慕课引发了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强烈震动,甚至有学者将其喻为一场“海啸”。继美国三大慕课平台(Coursera、Edx、Udility)之后,欧洲、亚太等多个国家纷纷建立自己的慕课平台,并将慕课作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举措。至今,慕课已吸引了全球数量可观的学习者。截至2014年11月,目前最大的慕课平台Coursera已与115家大学及教育机构建立合作,提供860门课程,涉及计算机、人文、社科、医学及教育等多个学科,享受服务的学生超过1000万。

慕课的本质是高等教育对技术创新的开放。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慕课具有了区别于以往开放教育的变革性特征和意义。美国教育技术学者柯蒂斯·J·邦克的《世界是开放的》这本书中,概括了影响教育开放性的三大趋势:(1)学习工具和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2)自由和开放的教育内容和资源的可得性;(3)一种基于开放资源、协作、共享的参与式学习文化的形成。这三大趋势定义了技术带给教育未来发展变化的理论依据,也阐释了慕课的本质特征,即免费、共享和社交化参与式学习,这是互联网Web2.0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它对传统教育将产生变革性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慕课免费共享的特性,可能从根本上改变高等教育机构的价值取向和管理体系

免费共享是慕课区别于以往开放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从早期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开放课程运动到今天的慕课,都是由教师个体共享行为逐渐推广开来,进而引发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对教育的反思。这一行为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概括为“理性利他主义”的价值取向。这是互联网技术推动的结果,也是互联网开放、共享、协作的文化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因此,互联网技术所推动的不仅仅是教育载体、形式和教育模式的变化,而且引发了高等教育界对教育本质的反思,即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开放和共享。这一由技术带来的教育理念变革,已经远远超越了技术本身。

慕课的这一特征,正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入慕课运动,打破校际壁垒,与全球共享课程资源。随着清华、北大等一流大学纷纷加入国际慕课平台,推出自己的慕课,我国高校多年来在资源共享方面进展艰难的现实难题渐渐破冰,原有的机制、利益的藩篱正在被打破,校际封闭的格局正在被打破,课程共享逐渐得以实现,这背后可能正孕育着中国高校整体的教育理念变革和价值重构。

慕课免费共享的特征,也迫使原有的封闭且缺乏弹性的管理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改变。随着一些大学率先接纳和认可慕课平台上其他大学课程的学分,一个更加开放灵活的管理体系正在教育部及大学等不同层面开始推进。2014年,清华大学已经在部分课程上尝试认可慕课学分。湖北、广东等多个省份启动了慕课学分认证计划,推动省内高校探索对“慕课”(MOOC)等互联网学习平台的学分互认,推进校际师资、课程的共享。2014年,教育部委托清华大学成立慕课研究中心,进行慕课学分认证顶层设计,包括慕课认证以至一整套学位的设计问题。慕课推动高校管理体系变革的序幕已经拉开。

2.慕课社交化、参与式的学习方式,将带来学生与学校互动方式的根本改变

随着博客、播客、社交网络等Web2.0应用的普及,人类学习正进入一个向学习者赋权的时代,将使未来的学习产生本质的变化。慕课所采取的社交化参与式的学习设计,使学生同时有了参与、互动、协作的机会,这将大大促进学习的主动性。慕课对学生学习互动方式的影响,也将促使以往教师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主动探究式、师生间互动,以及学生间互动式的翻转课堂转变。

3.慕课免费开放的特性,将改变以往教育垄断的格局,为跨界合作提供可能

由于免费共享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已纷纷参与到这场教育的变革中来。2013年,网易与Coursera达成合作,陆续引进Coursera慕课课程。2014年,又与多所高校合作,首次推出全中文计算机专业完整课程,开创国内慕课运作模式的先河。此外,包括中国互联网巨头BAT,也正在布局在线教育。相比国家自上而下的行政性力量,教育体系之外的社会机构参与、资本的推动,将更具有以用户为导向的特征,更加富有效率,对慕课应用的推广将会发挥巨大作用。

慕课的确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欣喜和生机,但高等教育机构究竟该如何认识和发展慕课,笔者认为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设计是慕课质量的关键。在慕课的开发中,教学设计至关重要,目前简单的短视频、测试题加社交的模式多数建立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基础上,其学习效果还有待更多的研究和探讨。现实中已不乏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如知名的可汗学院,推出了一套适合于中小学数理类课程的教学和评价模式,其有效性赢得了广泛认可,目前全世界已有上千万用户使用其在线课程。又如英国开放大学的Futurelearn平台将慕课教学设计的核心定位于研究社交化对网络学习的影响,这一设计已经将其部分课程的学习者保持率提高到了40%。

2.加强对学习者的研究。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核心,对于慕课的高辍学率问题,不应仅仅停留在简单质疑的层面,而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习者的研究上。利用技术,英国开放大学Futurelearn慕课平台已经能够跟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标记,并通过大数据区分出一般学习者、积极学习者、重复学习者、完全参与学习者等不同参与深度,为深入研究影响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因素提供了线索。

3.加强教师的引导和培训。教师是慕课发展的重要因素,鼓励教师在开发慕课前先亲身参与一些慕课的学习,体验和研究在线教育的规律。改变单个教师单独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变课程为组合开发,从知识的完整性、内在联系、易于接受性方面综合考虑慕课设计,改善现有课程既交叉重叠又有空挡的现状。加强教师新兴教育技术的培训,以及对全球化在线开放学习趋势的理解。

4.关于版权。版权是保障教师积极性以及慕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慕课版权,开放教育资源(OER)所采取的 CC(Creative Commons)协议(共享协议)为其提供了框架。CC协议是一种介于在传统著作权中“保留所有权利”,与“不保留任何权利”两种极端之间的富有弹性的选择,使得创作者可以“保留部分权利”。作为作者,可以选择包括署名(BY)、非商业用途(NC)、禁止演绎(ND)、相同方式共享(SA)四种方式的任意组合。CC协议兼顾了知识共享中公益和私益,使得创新、分享与保护得以平衡发展。

5.学历认证与学分互认。鉴于目前在慕课学分认证方面的制度建设尚在研究和探索阶段,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设置,组织团队对现有的慕课进行一些选择和评估,用于校内少量的选修课,并组织校内考试,给予一定学分。对于高校未来教育认证功能来说,这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索。

此外,慕课应采取审慎的态度,避免盲目大规模制作,造成浪费。同时,慕课要考虑共享第三方平台,便于迭代和大数据分析,也便于使用和推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的变革必将来临,这一趋势不可阻挡。对于传统高等教育来说,与其排斥慕课,不如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研究和利用慕课,拥抱变革。

①苏辛:《慕课来了》,《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第7期。

②[英]约翰·丹尼尔:《高等教育对创新开放吗》,黄丹青译,《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第8期。③[美]柯蒂斯·J·邦克:《世界是开放的》,焦建利译,华东师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李立】

猜你喜欢

学分学习者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社交距离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学分美食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