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略论
2015-02-21杨玉明
王 翔,杨玉明
(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略论
王 翔,杨玉明
(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经济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在企业中建立企业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但企业民主制度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和问题,文章试图结合这些问题探讨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相关路径,以期能够更好地完善我国企业民主制度建设。
企业;企业民主制度;制度建设
企业民主制度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在经济领域方面的实现,因而,加大企业民主制度的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
一、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价值意蕴解析
(一)职工与企业“利益共同体”的形成
在市场经济中,为了确保资本运作的效率,企业的决策权主要集中在管理层手上。管理层为了确保自身利益,常会利用手中的决策权力制定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政策,侵害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下降。另外,国有企业还面临着经济转型期间职工参与决策地位下降、失去决策话语权等问题。因而新时期的企业民主制度建设将让企业职工参与到企业的决策过程中,对企业决策施加影响,使企业出台有利于保障自身权益的决策。尽管最终的决策权还是集中在股东和管理层手中,但企业决策程序能够吸引企业职工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明确其作为企业一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还有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最重要的是通过企业民主制度建设使得企业职工与企业形成生死与共的利益共同体,这样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企业才能从市场中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为企业内部的分配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企业改革深化的确保
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生存,就必须对企业旧有的体制进行改革,使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当前,企业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第一,企业尚未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是现代企业进行员工激励的有效手段,而利益分配机制建立需要企业民主制度作为保障,只有让职工参与到利益分配机制建立的决策中,才能在保障职工利益的同时发挥利益分配机制的预期作用,即企业中的各层次人员都能根据利益分配机制预测自己所能取得的利益份额。第二,在企业的劳资关系中,普通员工处于弱势地位。为实现对企业管理层权力的制约,防止其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而做出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让职工参与企业决策过程中的企业民主制度将保证企业的良性运转。第三,企业组织文化氛围有待于改善。企业在其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停留在劳动管理,即如何更大程度地提高职工的生产效率这一议题上,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尚未提到议程日程上。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民主、宽松的文化氛围将会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企业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三)社会民主的催化剂
社会民主包括两个部分: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其中,经济民主是民主的扩大化,政治民主是民主的高度化,而企业民主则是民主在基层的表现形式。企业民主、经济民主、政治民主是处于三个不同层次的民主,具体关系如下: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建立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企业的民主是经济民主的基本内核,而经济作为基础决定着政治上层建筑,因而经济民主发展程度将决定政治民主的实现程度。在现代企业中,建立企业民主制度,让职工参与到企业日常的运作中,是企业民主的实现形式之一。企业范围内的民主,实质上是实现了民主化与市场化的统一,通过企业民主这种基层形式的民主扩展到经济领域,随后提高到国家的高度,从而全面实现社会的民主化。邓小平曾强调要“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形式有效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利。”[1]
二、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困境问题剖析
(一)企业内部民主意识的缺乏
企业内部民主意识的缺乏包括两个方面:基层员工民主意识和管理层民主意识的缺乏。企业民主制度的建设应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这两条途径进行,即通过基层员工表达其参与企业管理的意愿和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推动。其中,自下而上的途径实施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基层员工应具备民主意识。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虽然将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发现政治改革的步伐远远滞后于经济建设。人们的民主意识尚未形成,表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是职工的企业管理参与意识不强,责任意识淡漠,认为企业管理仅是管理层的事务,忽略了自己作为企业的一员。而企业管理层的民主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民主制度建设开展的好坏,但是,企业民主制度建设意味着企业管理权的分散,这将会对一些管理层的既得利益造成冲击,为了巩固既得利益,管理层只是将企业民主制度当作缓冲矛盾以及处理棘手问题的工具,没有将其建设的重要性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建设中。
(二)企业民主制度的不规范
企业民主制度的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企业民主制度的刚性不足,可操作性差,部分企业的民主制度设计缺乏必要的实施细则和规范的操作程序,使得民主制度被简化为企业的标语口号,因而制度缺少可实行性。第二,企业民主制度的配套制度不完善,制度建设方面的空白,使得民主制度无法形成强大的约束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制度文化。第三,企业制度建设主次失衡。由于在企业转型过程中,决策权集中到管理层手中,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管理层偏向于确保其原有利益的旧有制度的配套制度建设。而在国有企业还偏向于政策倾向及热点问题关注的企业制度建设。第四,企业民主制度在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可靠保障。由于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难以操作性,民主制度建设的方向常由管理层的更替而改变。因而,企业民主管理从组织形式、运行程序方面无法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操作。企业民主制度的不规范直接导致了企业职工的民主权利无法得到有效的制度保障,缺乏保障的职工权利加重了制度的流于形式化。并且由于职工的民主权利没有得到兑现,在一些企业管理层的独断专权现象严重,影响了广大企业职工积极性的发挥。
(三)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是体现在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两方面。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正在进一步完善中,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见计划经济的影子。政府在本应由市场起基础性、主导性作用的资源配置领域喧宾夺主,以政府的命令、指令主导资源的配置,忽视了市场利益主体的利益需求,这实质上是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帜侵犯了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利益多元化,同时也是利益主体多元化,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健康地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让各利益主体能够及时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即促进经济民主。虽然,经济民主不一定会促成企业民主的形成,但经济的不民主却会很大程度上造成企业不民主。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踏步前进,政治改革的步伐趋缓,人们的政治民主和政治参与意识尚未形成。相反,在行政领导的独断专行、领导意志现象频繁出现的背景下,尚未完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我国一些企业的决策权和管理权集中在管理层手上,因而出现了企业管理层损公肥私,拍脑袋决策的现象。
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路径探析
(一)职工民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企业是由人所构成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念会对企业发展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在建设规范的企业民主制度之前,应该培养和塑造理性的企业职工。这首先需要对企业职工进行知识教育,包括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的企业管理学知识是企业职工正确、有效地参与企业管理所必须具备的。企业职工只有掌握了必要的企业管理知识,才能尽量减少参与企业管理的成本,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在参与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会更多地凭理性而不是凭感情行事,在对参与方式的选择上会注意有效性。其次,要加强企业职工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而,企业职工只有懂法,才能知晓企业在面对市场纠纷时如何借助司法和政府介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知道怎样利用法律来使自己在企业中合法利益不受损害,同时也可以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法律的规定。再次,要教育企业职工正确、负责任地使用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方式。理性的企业职工会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经济学上的理性分析,即进行成本与收益分析,同时对不可预知结果的事情尽量不参与。
(二)企业民主制度的规范化建设
“大规模企业乃是由股东、员工、经营者债权人、消费者、社区居民等共同形成的社会结合体,问题在于在法律上如何对企业之社会性或公共性加以适当之评价?亦即在企业之内部组织上,如何将公共利益予以制度化,以及应由何人代表公共利益,始为妥当?”[2]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企业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层次最好的形式,国外的企业经营实践证明,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适合于所有类型的企业。因此,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规范化建设是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作为企业民主制度的核心,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否能够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是法律是否给予其强有力的保障。因而,法律应将“劳资平等”作为有关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法律制定的原则,赋予职工代表大会对企业重大决策制定的建议权和知情权,使他们能够参与企业制度、规章的制定,保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与股东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制度顺利衔接,使职工的意志能够被管理层所知晓。应建立劳资双方工资共决制度和相应的协商机制,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使这一工资共决机制能够与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集体劳动合同制度以及工会制度成为有效运行的职工权益保障体系。
(三)社会氛围的优化
社会氛围的优化可以从如何提高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程度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促进经济民主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要求政府首先要明确自身在经济领域的角色定位,肯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从一些非国民经济命脉的生产领域退出,从原先主导者的角色转换为监督者以及协调者的角色。其次,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应依照法律法规处理好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增加有关经济领域决策的开放程度,让市场主体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让他们能够以合法途径实现自己的利益需求。而在政治领域进行的民主路径探求主要集中在公民民主意识的培养。政治民主意识作为高层次的民主意识对其它层面的民主观念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而形成政治民主意识主要依靠的是教育,这种教育侧重于人们主体意识的培养,使人们的思想得到启蒙。再次,政府应在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形成一种以民主为核心的政治文化。通过对这种文化的宣传和潜移默化,使民主的政治氛围循着“政治—经济—企业”或“政府—市场—企业”这条路径促进企业民主的发展。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9.
[2]王志诚.论公司员工参与经营机关之法理基础[A]//商事论文集[C].北京:法律出版杜,1999:169.
A Brief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cy in Enterprises
WANGXiang,YANGYu-ming
(SchoolofMarxism,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3,China)
Economic democrac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ist democracy. Since the enterprise is the important subject of market economy, the establishment of democratic system in the enterprise 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s well as the inner requirement of socialist democracy. But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democratic systems of enterprises is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This article, with these problems in view, tries to probes into the relevant path to enterprise democracy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better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s of democracy in the enterprises in China.
enterprise; systems of democracy in enterprises; system construction
2014-11-03
王 翔(1977-),男,湖南浏阳人,副教授,法学(政治学)博士,主要从事权利理论研究; 杨玉明(1989-),男,贵州兴义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权利研究。
F272.93
A
1672-934X(2015)01-01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