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教育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2015-02-21侯羿君

关键词:教育法教育工作者政治

侯羿君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经贸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主题教育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侯羿君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经贸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主题教育法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指引大学生的思想、凝聚大学生的情感、规范大学生的行为。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主题教育法在具体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前瞻性不够、实施方式不活、品牌意识不强等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国家目标、学校精神和学生特点,积极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题教育法运用的原则、步骤和艺术。

主题教育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主题教育法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在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等社会转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新挑战,应当与时俱进地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题教育法的基本内涵、运用领域和存在问题,研究新时期具有时代特色的主题教育法及其运行规律,这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题教育法

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1]主题教育法是为了适应一定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是被实践证明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谓主题教育法,就是把具有一定特征的某种价值思想作为核心内容,并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常认为,主题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根据教育目标、教育环境和受教育者发展特点等,而策划和形成切合实际的特定主题,并围绕该主题在一定时期和阶段开展教育活动,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基于上述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题教育法就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运用合适的主题教育方法和原则,借助具有一定特征的核心价值体系,满足特定时段大学生的需要,从而激发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成长目标的一种教育方法。

从主题教育法的根据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实践论、灌输论是其理论基础。其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在主题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育者的主导性与受教育者的多样性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个矛盾贯穿于主题教育过程的始终。主题教育法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发展方向,又灵活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其二,认识与实践关系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强调实践活动在整个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生活过程中的作用。教育者运用主题教育法创设实践条件,发挥了实践教育的功能,推动了学生思想升华、情感体验、理论学习。其三,马克思主义灌输原理。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系统阐述了灌输理论,认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2]。这一理论的实质是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在当今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社会,实施主题教育更需发挥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指导功能,积极创新理论灌输的方式方法,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

从主题教育法的本质来看,主题教育法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主题教育法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有着比较成熟的模型和范式可供参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题教育法的本质就是以社会要求和学生需求的主题,激发大学生的内心向往,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过程。具体可分解为三个部分:首先,以发现大学生内在心理和发展需求为起点。主题教育法既注重正面灌输、正面引导,又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大学生有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心理,也有渴望发展进步的需求。精心组织的主题教育满足大学生在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正当需求,调动大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就会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其次,以运用集中的、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为核心。在主题教育法运用中,主题是教育过程的灵魂,是教育活动的精髓。以主题鲜明、内容集中的主题激发大学生的内心向往、积极参与,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题教育法的核心,也是主题教育法普遍运用的原因。最后,以引导大学生思想行为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要求为目的。主题教育是为贯彻国家大政方针而实施的,是为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而实施的,这样才能使主题教育法运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从主题教育法的效用来看,主题教育法的选择和应用都是根据多方面的实际状况确定的。主题教育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有助于指引大学生的思想。主题教育法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和指引作用,能够形成一种舆论氛围、价值取向和精神力量,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思想舆论方向,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从国家指导思想的高度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层面来看,更需运用主题教育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统领和引导,应对社会思潮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其二,有助于凝聚大学生的情感。主题教育法符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参与主旋律教育的积极性。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等主题教育,促进大学生朝着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去努力;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推动大学生在体验中共同成长和进步。其三,有助于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实践性是主题教育法最为突出的特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特征。通过开展生命健康、绿色环保、感恩诚信等为主题的养成教育,能够很好地规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通过融合国家发展目标、政策和舆论的社会实践教育,让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体察民情,使大学生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从而实现知识和行动的有机统一。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题教育法运用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主题教育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主题教育的社会认同,形成了主题教育的内容体系,建立了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这些成效有利于主题教育的理论升华,但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题教育法运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有各种问题,相关理论有待深入探讨。

(一)主题教育的前瞻性不够

毛泽东说过:“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3]。这就告诉人们,真正有作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要以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前提,对未来不确定或未知的教育情形做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设想。因而主题教育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预先制订教育规划、争取教育主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在主题教育的实际推行中,有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缺少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疲于或匆忙应对上级布置的各项主题教育任务,由于对此类的主题教育的前瞻性不够,导致了高校在主题教育联动机制、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和配套经费等方面存在难以规划和协调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较强的政治性和理论感,及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融入主题教育活动之中。

(二)主题教育实施方式不活

主题教育法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着内在联系;当代大学生在人生经历、学习能力、性格品质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而主题教育又多是以群体教育的形式出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具体实践中,要灵活地运用恰当的主题教育方式。但是,当前高校大部分的主题教育实施方式还是难以跨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受教育资源和保障措施等的限制,相当一部分的主题教育为节省经费支出,往往只采用快捷便利的实施方式。事实上,那些单纯的课堂讲授、媒介宣传和经验讲座等方式已为大部分学生所熟悉,已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受网络信息和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影响,辅导员博客(微博)、班级QQ群、飞信群、微信号等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显现出优势。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媒介素养的相对缺乏,制约了网络主题教育方式的灵活运用和创新发展。这些事实存在的不讲方法、不看对象、不跟潮流的实施方式问题,严重弱化了高校主题教育的效果。

(三)主题教育品牌意识不强

主题教育并不仅是主题教育活动,还包括主题教育载体、环境、资源等要素,因而主题教育品牌就涵括了主题教育品牌活动、著名专家、优质成果等要素,这是打造主题教育品牌效应需要注意的。品牌是教育活动的灵魂,品牌使主题教育形成传统,使主题教育可持续发展。但是,有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品牌意识并不强,对性价比好、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系统性强的教育活动认知不足、追求不够。比如,我国高校每年都在开展的新生入学主题教育、大学生理想信念主题教育、毕业生离校主题教育。首先,各个高校可以选择其一进行重点打造,突出学校特色,形成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精品项目;其次,高校的学院(系)可以在某一常规的主题教育中寻求突破,结合专业特色,形成具有校园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再者,教育部等上级部门布置的主题教育任务是必须按时完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各个高校执行任务的模式是一样的,而且,不同高校有着不同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这是一种客观的环境和条件。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校园环境面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得有“以一当十”、“出奇制胜”的品牌意识,开展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主旋律教育活动。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过硬的理论素养和求精的品牌意识,影响了高校主题教育的科学发展。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题教育法运用的优化策略

主题教育法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上述问题,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层面对主题教育法进行一定的研讨和掌握,在具体实践中把握一定的原则和方向,根据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状况来组织实施。同时,主题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个性的学生,主题教育法也是具有生动性和复杂性的一门艺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主题教育工作时要讲究艺术,做到以情感人、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一)把握主题教育法的运用原则

主题教育的原则是指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实施主题教育时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准则,它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基础,是整个主题教育过程的航标。高校主题教育的实施原则主要有求实原则、人本原则、时效原则等。规范、有序地运用这些原则来实施主题教育,就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主题教育法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比如说在把握求实原则时,要尽力做到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新颖,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考虑教育主题的目的和意义,大学生能从中学习到什么?学习了有什么用处?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学习什么?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主题教育仍然要有突显的价值导向作用,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主旋律教育的内容。此外,主题教育本身的方向性、针对性、阶段性等特点,决定了主题教育方式方法和内容体系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把握人本原则时,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尊重和维护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主题选取和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兴趣爱好和心灵深处,涉及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实际问题。在把握时效原则时,要注重主题教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和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能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把握时代精神、捕捉教育契机,及时解除困扰学生的各种疑惑。当然,在运用主题教育法的过程中,还需恰当地把握好渗透原则、层次原则和激励原则等,协力发挥主题教育的功能和优势。

(二)优化主题教育法的运用步骤

主题教育实施的方式、路径和切入点有很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各个组成要素的准备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题教育法的运用领域也很多,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网络媒介等,无论在哪个领域运用主题教育法,都会涉及确立主题、提出方案、组织实施、总结评估等基本步骤和环节。在确立主题时,要注意主题教育与专题教育的区别,所选主题在宏观上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在微观上解决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普遍性的问题。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和需求。在提出方案时,要统筹规划主题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保障等方面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事实、策划过程,如习近平所要求:“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5]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功。在组织实施时,要做好深入学生的前期宣传工作,利用校内外资源强化保障措施,确保按既定方案有效执行各个程序,保持高度的警惕预防突发事件等。在总结评估时,要逐步完善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和各项制度,完善主题教育立项评审、检查监督、验收表彰等工作,尤其是要鼓励教育工作者多出研究主题教育法的学术论文和著作。这些环节需要结合各方面情况加以优化,才能提高主题教育法运用的实效性。

(三)提升主题教育法的运用艺术

主题教育法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充分体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原则性与策略性、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行,实质上是其方法按照教育者的意图、秉承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旨与思想政治被教育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6]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主题教育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具有感染力的、富有成效的技能和技巧。其一,要有科学决策的艺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运用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对主题教育实施过程做出科学的决策。在主题教育决策方面,要将民主决策和集中决策有效结合起来。民主决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集中决策可以对民主决策进行必要的概括或修正。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决策失误或意志不坚定,必然导致主题教育难以有效开展。其二,要有培养人才的艺术。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等要在学生成长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指导并不等于“独揽”,不能成为“保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指导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要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意识,懂得该放手时就放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一旦有了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就能在主题教育活动策划、协调和管理中成长成熟起来。其三,要有追求卓越的艺术。实施一项主题教育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使主题教育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具有深刻教育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打造一个品牌、树立一种形象、传播一种精神”的有心人,在主题教育中贯彻“德育为先”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悉心收集主题教育的素材,不断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

综上所述,主题教育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一个较为成熟的方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多个学科的视野出发,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题教育法的内涵、根据、本质和效用,梳理主题教育法在运用过程中的基本成绩和存在问题,根据国家目标、学校精神和学生特点,积极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题教育法运用的原则、步骤和艺术,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2]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7.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4.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3.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82

[6]刘新庚,朱新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规律性探索[J].学术论坛,2014(1):172-176.

Application of Thematic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s

HOUYi-jun

(ZhongkaiUniversityofAgricultureandEngineering,Guangzhou,Guangdong510225,China)

Theme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with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s, which helps to provide with ideological guidance, unite their emotions and regulate their behavior. Theme education has yielded good results in its application after years of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but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in its inadequate forward-look, inflexible enforcement and weak brand awareness. The ke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cludes actively optimizing the principles, steps and ar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me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goals, school spirit and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theme education;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014-11-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4YJC710024);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2013CZ007)

侯羿君(1988—),女,湖北孝感人,教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1672-934X(2015)01-0070-05

猜你喜欢

教育法教育工作者政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色彩健康教育法在老年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激励教育法在农村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政治攀附”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