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国际传播中英译问题及对策

2015-02-21左伟王芹

关键词:英译中医药文化

左伟 王芹

(成都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结晶和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医药在世界各国的接受和认可度越来越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也日益增强,越来越多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国际传播有了良好的机遇。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思维方式不同和语言障碍等原因,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进程遇到了阻碍。因此,中医药英译作为国际传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一、中医药国际传播的重要性

中医药国际传播对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广泛深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中医药的传播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中医药必将国际化

近年来,西医化学药物的耐药性及毒副作用日益突出,西医治疗是针对病位进行对抗性治疗,时常会损伤人体健康部位、引发其他疾病,故西医具有一定局限性。而主张以整体施治、辨证施治的中医学具有整体观念,具有标本兼治、辨证施治、药取天然、治疗手段丰富、多向调节等优势,天然药物制成的中药也具有安全、经济等特点,使得中医药日益受到世界各民族关注,并为西方为数不少的患者所接受。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

中医的理法方药体系是数千年医学实践的积累与结晶,其在很多领域具备西医无可比拟的疗效优势。理论上,中医作为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融合了文化中的精华并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实践中,中医丰富了医学诊疗体系的内容,具有独到的养生保健、祛病延年、改善生存质量等医疗效果,这使中医药具备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特性,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二)中医药国际传播能有效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医药文化中独具特色和无法类比的一种科技文化,历史上对中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仍然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医药卫生事业和维护人民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国际传播的目的就是为满足国际社会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向国外对中医药及其文化感兴趣的普通受众传播中医药理论和文化知识,提供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介绍中医药在防病治病和养生方面的独特功效,从而更好地提升中医药在世界医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我国现已与欧洲十多个国家签订了中医药合作协议,以派出中医师、中医教学人员为主要合作形式进行了大量的合作交流。比如在法国,针灸与中医药学术团体有20多个,《经络》、《法国中医杂志》、《针灸》等研究中医学综合疗法和各种传统医学的学术刊物也有十多种,中药也得到更大范围的欢迎,尤其是用于减肥、催眠、消化系统疾病、便秘和风湿病的草药。这些积极的合作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与中医药相关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对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三)中医药国际传播有助于提升我国软实力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人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中国人民大学程天权教授(2007)认为软实力包含了凝聚本国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等。中医药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辨证施治、整体观念、药取天然等治疗手段独具特色和优势,其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的突破以及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的疗效、养生保健、祛病延年、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的作用,是现代医学所不能取代的。[9]随着海外“中国热”的高涨,中医药在国际上越来越具有特色和影响力。中医药文化蕴涵了东方的自然观、方法论和生命哲学,其本质决定了它必将成为打造国家“软实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体现综合国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二、中医药国际传播中英译问题和障碍

不同文化要实现包容与融合,必须在交流与传播的过程中克服语言障碍。传统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一部分,要让其在国际上发扬光大,必先解决语言问题。而由于文化传统与文字表达上的差异,中医的特殊性和古典性使得中医的术语、药方显得深涩而难以理解,给翻译工作造成了障碍,致使中医药英译过程中难以做到“信”、“达”,更不用说“雅”了。

(一)语言模糊

中医是一门深奥复杂的系统科学,具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其独特的语言里有一系列意义确切且恒久不变的词汇。中医经常使用简洁的字或词表达出一些复杂的医学症状和医学专用术语,如“谵语”、“郑声”、“口淡不渴”等,字面简洁却涵义丰富,使得中医语言变得模棱两可、晦涩难懂,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汇,最常见的例子有阴阳、五行、气等,这些在英文里很难找到能准确表达其概念的词汇。如将“阴虚”译为Yin-deficiency,看似中西结合,其实不伦不类,没有“阴阳”知识的受众会莫名其妙。再如:“五行”是中医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不仅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而且还蕴涵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运动变化内涵,是译为“Wu Xing”或“Five Elements”还是“metal,wood,water,fire and earth”,国内翻译界都还未有定论,没有背景知识的外国读者就更无法明白其中的具体含义,往往会感觉不知所云。

(二)文化障碍

由于东西方历史、文化背景不同,要西方乃至国际社会理解并接受中医药还需要漫长的过程,这不仅仅是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的差别问题,而是诸多的历史、文化、社会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医的很多术语,实际都是中医理论、中医文化的具体表现,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的语言障碍使得西方文化中缺乏对应的理念和术语,很难准确地进行翻译。如中医术语“命门”,是中医中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部位至今尚无定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肾脏(即左肾右命门之说),二是指督脉命门穴,译为“Life-Gate”无疑会造成理解和交际上的困难。文化差异还可能引起文化禁忌和误解,如乌鸡白凤丸在许多字典里被译作“black cock and white phoenix pill”,而西方社会遵循的最起码的伦理道德准则是严禁使用“cock,piss,shit,fuck”等词的。

(三)缺乏标准

中医药学是在中国哲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保持着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术语中的同一个词在不同场合常常具有不同的含义,比如“气”,中医认为“气”不仅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的基本物质,且可化为血、精、津液等,大多数中医术语都与“气”有关,如真气、元气、精气、营气、卫气等,于是英译文就出现了“energy”、“vital energy”、“qi”、“chi”等不同的译文。可见,中医药名词、术语翻译规范目前尚未统一,其翻译可谓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这种混乱状态必然影响中医药国际传播的速度和程度。

三、中医药国际传播中英译问题的对策

中医药要走向世界,实现国际传播,应该深刻认识和把握国际传播和输出的重要性、历史意义和现状,清醒地认识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整体地了解中医和西医的医疗体系及其运作。同时也迫切需要中医药英译者加强跨文化理论学习,克服文化障碍;翻译界尽快确立统一的中医英译翻译原则,出台国家标准;政府加强中医药翻译事业人才的培养。

(一)加强中医药文化知识学习

中医药深奥的哲学辩证思维和言简意赅的古文风格本身就增大了中医翻译的难度。如果缺乏中医药文化知识,就读不懂中医古文,更不用说准确翻译为其他语言了。如中医中的“心、肝、脾、肺、肾”不仅是解剖概念,也是功能概念,即“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司呼吸;肾主精”,而在西医里,它们只被认为是器官,常常被译为“heart,liver,spleen,lung,kidney”;[8]再如中药“红参(Processed Radix Ginseng)”被译为“Red Ginseng”,中医中的“消渴”被译为“diabetes(西医的糖尿病)”等。中医药在医疗中强调整体概念,讲究天人合一;用药方面重视药的性味归经。因此,中医药文化的翻译工作者不仅要熟练掌握外语语言知识,而且更要加强对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熟练掌握。

(二)加强跨文化知识理论学习,克服文化障碍

中西方文化差异和中西医学理论差异需要中医药英译者必须充分了解东西方文化背景,寻求两种文化的趋同性,力求成功地让西方读者接受中医药文化。没有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就可能对中医的体系和中医术语一知半解;而脱离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仅从中医本身或字面意思去理解,会使翻译不够准确、全面。如中医的“脾主肌肉”中的“肌肉”若译为muscle,可能含义偏狭窄,因为中医认为脾气健则形体丰满、而脾气虚则形体消瘦。因此,中医药英译需要以中医理论的起源、特色为基础,了解英汉语言差异,寻求两种文化趋同,尽可能通俗、简洁地翻译,并准确地应用英语介绍中医和中药,同时又尽可能完整地保留中医的内涵特点,力求译文的准确和贴切。

(三)确立中医英译翻译原则,统一标准

推进中医药国际传播进程的首要任务是确立中医药翻译原则和标准,对中医药名词和术语的翻译标准进行规范和统一,完善中医翻译的方法和程序,使译者有准则可循、有方法可依。[6]在建立统一的国家标准的同时,还应建设中医药英译语料库,规范和统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治疗、中药、方剂、针灸、临床等各科基本词条。中医药翻译应以传播受众的理解程度和消化程度为主要衡量标准。在翻译原则的确立上既要保持中医药的特色,同时必须考虑原文的主要功能是否得到传递,不同类型的文本应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期达到既让西方读者知晓中医学又能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目的。翻译界应探索各种类型中医药的英译原则,制定统一英译标准,从而形成统一的中医药英译理论体系。

(四)加强中医药翻译事业人才的培养

加强中医药翻译事业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中医药翻译标准化的重要举措,通过提高中医药翻译人才的业务素质,提高他们的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培养既懂中医药知识又具备较高翻译水平的医学英语人才。培养中医药和英语双通人才,一方面可以组织对中医感兴趣的英语教师系统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普及基本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有一定语言基础的中医药从业人员进行语言培训,提高他们的英语翻译技巧和语言交流能力。在海外建立“中医学院”,或者依托海外“孔子学院”,在其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医药文化元素;还可以通过鼓励中西医药界各个领域的学者、医师加入以充实中医药翻译人才的队伍,以高等中医药院校为依托,开展有关中医药文化翻译的教学及交流工作,培养一批既懂中医药知识又具备一定翻译能力的医学和英语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束语

翻译是架起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间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桥梁,是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纽带。中医药英译是否准确、全面、易懂,对中医药在全世界的传播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为中医药翻译工作者,在规范了中医药翻译标准的前提下,应克服文化障碍,在通晓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积极调整翻译策略,以开放的视角去考虑译文受众及中医药翻译的方法,努力提高中医药翻译水平,以推动中医翻译健康发展。

[1]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2012(12).

[2] 蒋学军.中医典籍中的文化图式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0,23(1):34-38.

[3] 李萍凤.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翻译障碍及其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3(2):73-74.

[4] 李照国.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5] 李照国.中医翻译导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

[6] 李照国.重视中医药翻译理论研究,加快中医翻译学建设步伐[J].中医药管理杂志,1997(8)64-64.

[7] 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8] 马平.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视角下中医翻译的问题与对策[J].环球中医药,2013(6):47-50.

[9] 欧阳勤.中医翻译探析[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13(5):57-58.

[10] 彭咏梅,熊燕.中医术语英译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69-71.

[11] 王尚勇,孔丹妹.中医药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现状[J].亚太传统医药,2006(8):5-23.

[12] 赵海滨.从软实力角度看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1):166-168.

猜你喜欢

英译中医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摘要英译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谁远谁近?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孔子之道及其英译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