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俄罗斯的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以斯拉文社会主义观为例①

2015-02-21杜宝玲

关键词:斯拉马克思劳动

杜宝玲

(沈阳工业大学 基础部,辽宁 辽阳 111003)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俄罗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尽管社会主义遇到了严重挫折,但在俄罗斯有关社会主义的研讨并没有停止。本文以斯拉文①斯拉文(БорисФёдоровичСлавин),1941年出生于伏尔加格勒,哲学博士,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教授。苏联解体后,斯拉文撰写了多部关于哲学、政治、社会主义方面的著作,其中,《尚未结束的历史——戈尔巴乔夫访谈录》、《被无知侮辱的思想——马克思社会理想的当代解读》中译本已经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社会主义观为例对当代俄罗斯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研究。

一、对马克思社会理想的阐述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掀起了反马克思主义的浪潮,马克思的社会理想成为斗争的焦点。斯拉文在反驳反马克思主义者错误观点的同时阐明了马克思社会理想的本质。

(一)马克思社会理想是人道主义的体现

斯拉文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写道:“并不需要多大的聪明就可以看出,关于人性本善和人们智力平等,关于经验、习惯、教育的万能,关于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关于工业的重大意义,关于享乐的合理性等等的唯物主义学说,同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1]斯拉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从这种“必然的联系”中得出的结论与其社会理想是吻合的,就是“真正的人道主义”。

通过考察马克思对死亡问题的态度,斯拉文进一步论述了马克思社会理想的人道主义性质。“某些理论家为了贬低马克思的社会理想,始终都在宣传一种观点,说马克思主义没有解决人的死亡和生命的完结的问题。那些理论家认为,死亡是个体生命的注定命运。在马克思的批评者和论敌看来,宗教是克服人的生命完结的手段。他们认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因此,宗教作为满足人们对永生的永恒需求的最有效手段,它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永恒性。”[2]23对此斯拉文指出,事实上马克思将人视为社会存在物,认为人的死亡取决于社会本身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社会的科学和文化成就。他引用马克思的话作为论证,“死似乎是类对特定的个体的冷酷的胜利,并且似乎是同它们的统一相矛盾的;但是,特定的个体不过是一个特定的类存在物,而作为这样的存在物是迟早要死的”[3]。马克思恰恰证实了,“人的死亡和永生的问题与其说是理论和道德问题,不如说是实践问题。个体的完结,它的死亡取决于社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认识和控制人赖以生存和劳动的生物和社会进程”[2]24。未来“真正的人道主义”社会为人类所有生产力的进步,首先是科学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人的生活水平和长寿程度最终取决于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实际应用程度,不存在任何绝对的界限。

(二)马克思社会理想是“真正历史”的开始

斯拉文指出,马克思将整个人类历史看作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人们借助于劳动进行生存所必须的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劳动是人的生活中普遍的本质的因素。

斯拉文指出,马克思在审视人类历史时已经看到劳动在自身发展中会经历三个阶段:从人类历史早期的集体劳动到阶级社会的分化与异化,再到无阶级社会中劳动对异化的克服和劳动的联合。在最后阶段劳动具有了构成“人的类特性”的自由自觉的特性。而有关人的发展同劳动发展的历史逻辑相吻合,即从不自由经过物的依赖性到自由这个问题,马克思写道:“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4]107-108这正是马克思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逻辑。斯拉文认为,这个理想并不是处于历史之外,而恰恰相反,它是由历史产生并得到历史的证实。

斯拉文强调指出,马克思将自己的“自由的人类社会”这一社会理想的实现不是同历史的“终结”联系在一起,恰恰相反,而是与历史的“开始”联系在一起。“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完全自由的条件下人才能够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有在那样的社会,人不再受偶然性的支配,而是开始完全控制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不是停滞的社会,而是不断改革着的人道的或者是‘人类的社会’。他结束的不是人类社会的历史,而是人类社会历史自发发展的一定时期,并开始了它自觉发展的新阶段。”[5]215

(三)马克思社会理想具有现实性

斯拉文在总结马克思社会理想现实性时引用了后者的那段话:“如果抛掉狭隘的资产阶级形式,那么,财富不就是在普遍交换中产生的个人的需要、才能、享用、生产力等等的普遍性吗?财富不就是人对自然力——既是通常所谓的‘自然’力,又是人本身的自然力——统治的充分发展吗?财富不就是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吗?这种发挥,除了先前的历史发展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前提,而先前的历史发展使这种全面的发展,即不以旧有的尺度来衡量的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成为目的本身。在这里,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4]479-480斯拉文热情地歌颂了马克思的这一 观点,指出“在阅读这些句子时我一直有种感觉,似乎它们是在今天而不是几乎150年前写成的。马克思思想的奇特性在于随着时间的推进它们变得更加现实了,尤其与现代信息化时代相符合”[5]201。

斯拉文指出,马克思预见到的众多趋势都已经在当前的生产、生活中实现,这也要求社会对市场要素及资本运动进行监督,要求克服一切形式的、社会的、民族的、精神的奴役和异化。“显而易见,在后工业社会形成的条件下,对人的创造能力的需求开始逐渐排挤对体力劳动力买卖的需求。我们亲眼看到,体力劳动者的比重在减少,服务行业、教育领域和文化领域工作者的数量在增加。今天,恐怕谁都不会否认,人的信息量、知识水平及其创造能力和交际能力在人的活动的所有领域开始日益占据主要地位。马克思当时就指出,知识这种东西‘是没有交换价值的’……我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众的反资本主义情绪会不断高涨,尤其在生产的全面自动化、工作者的劳动时间缩短、自由时间增加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些客观进程迟早会导致建立在资本统治和雇佣劳动服从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这是从马克思的社会理想和这个理想所证明的现代历史事实中得出的一般结论。”[2]10-11

二、对俄罗斯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

同许多俄罗斯学者一样,斯拉文对俄罗斯经济发展进行了批判。他针对俄罗斯官方统计经济年均增长为6%进行了分析,“如果不怀疑这个数字的真实性,这个数字是中国经济增速的2/3。即我们还继续落后于中国(尽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我们更高一些),而生产总值还没有达到改革前的水平。应当承认,社会存在一定的经济稳定性,表现为部分工业领域(冶金工业、军备工业、航空工业)的复苏、西方投资规模的增长、国内资本外流数量的减少、国家收入的提高(财政拨款的增长)及公民平均收入增加上。然而,如果用实际价格,而不是用名义价格衡量经济的话,我们会发现实际变化并不大。我们依然没有摆脱上世纪90年代非工业化的境况”[6]。此外,斯拉文认为在俄罗斯还存在诸多严重问题。

(一)社会创新力不足

斯拉文指出,至今许多俄罗斯企业还在使用应当淘汰的固定资本,甚至一些设备的总磨损达到70%以上,这是在俄罗斯不断发生空难、火灾、矿井爆炸等事故的原因。在最近15年里,一些大型现代工厂倒闭,著名的研究所或被关闭或处境艰难。统计资料显示,在近10年中俄罗斯企业更换设备的主要原因是有形磨损,而不是因技术进步导致的无形磨损。低效的设备继续被广泛使用。俄罗斯大部分企业购买国内新的或者使用过的设备,这些设备与进口设备相比缺乏竞争力。斯拉文认为,尤其应当关注创新问题。“有资料证实,在2002-2007年间,即在经济繁荣时期,俄罗斯企业用于创新的费用是20世纪90年代的2倍多。然而,这并没有带来任何积极的效果。在这一时期,实施创新活动的企业比例不超过1/10。创新型产品在生产部门总产品中所占比例不到6%。这些数字足以证明俄罗斯企业几乎没对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投资,其创新能力严重滞后。”[6]

(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休克疗法”,大规模、快速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在极短的时间内摧毁了整个公有制经济体系,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在社会生活领域的一个突出表现即产生了极端的贫富差距。正如斯拉文所言,当前俄罗斯社会领域中最尖锐的问题是贫困问题和社会分化问题。

斯拉文指出,俄罗斯社会两极分化突出表现在工资的差别上:“10%的最高工资是10%最低工资的30多倍。按收入来说这个比例达到17倍,这是苏联时期相应比例的5倍多,也是现代发达国家相应比例的3倍多。从整体上来说,几乎一半的国内居民属于穷人及赤贫。在最近这段时间,尽管居民平均收入总体呈现增长的态势,但社会贫困阶层与富人阶层之间的差距还在继续扩大。据戈尔巴乔夫基金会研究资料显示,其原因在于,几乎收入总增长的一半(45%)流向占居民总数10%的最富裕人群,而最贫困的10%人口只拿到3%。”[6]

(三)就业与教育问题突出

斯拉文指出,俄罗斯就业问题中值得关注的一种现象是在俄罗斯失业大军中出现青年所占比例逐渐增多的趋势。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青年失业率一直很高。一方面,在于劳动力市场上年轻人一直属于高风险群体,其特点是生活态度的不稳定、工龄短和工作经验少;另一方面,还在于改革的进程中国家取消了大量扶持青年人就业的措施。

在斯拉文看来,导致青年失业率增加的更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发展远远落后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各级院校学生的培养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所培养专门人才的质量也不高。另外,教育领域在俄罗斯独立后受到市场化重压,免费教育变得越来越模糊。斯拉文举例说明,在俄罗斯只有富人才能够享受的私立学校和大学数量急剧增加,许多类似教育机构是为了获得货币收入而建立,无法保证教育质量。有关大学教育改革问题,斯拉文批判了高校实施所谓的博洛尼亚体系(Болонскаясистема),他认为这一体系会使俄罗斯高知人才更容易流向国外。这种教育体系与许多俄罗斯国内进步的教育学成果及真正的国家需求相矛盾,但是这个体系被俄罗斯政府自上而下地强加给大学。“这个体系在许多方面具有过度形式化特征。该体系也同构成教学内容支柱的俄罗斯传统格格不入。作为中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前提的国家统一考试遭到了社会极大的批评。实践证实,这个考试极度形式化,无法表现中学毕业生的真正知识水平。大学四年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无法顺利就业。在挪威有人对我说过,为什么你们要破坏自己好的具有科学性的教育体系,采取新的不好的呢?遗憾的是,至今政府也没能理解这一点,依然坚持在大学实施博洛尼亚教育体系。”[6]

三、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展望

斯拉文明确提出未来的社会主义应当是民主社会主义,并对未来的民主社会主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一)未来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斯拉文认为,未来民主社会主义一方面要避免再次出现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另一方面要对时代的呼唤有所回应。

未来民主社会主义新模式,应当继承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优秀成果、最新科技、社会规划、民主法则,并且要具有相应的科技基础。斯拉文指出,这里说的基础不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认为的工业基础,而是后工业的信息化工艺。从所有制形式看,一方面要能够提供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需要比古典的资产阶级社会更能促进劳动的进步。这个目标只有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有组织地联合中才能够实现,即需要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及企业管理结合在一起。斯拉文指出,社会主义新模式不否认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但首先应当鼓励那些使人得到解放、将人从无权利的雇佣工人转变为自己的劳动及劳动结果主人的所有制关系。总之,所有制关系只是发展生产力的形式。如果它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那么从历史上来说就是合理的。如果消灭还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私有制,社会必然会遭受停滞。如果将国有财产随意地私有化会带来同样的结果。另外要积极促进良好生态环境的建立,不仅要为绝大多数人重新建立良好有序的社会环境,而且要赋予其全新的指向,即所有人素质的提高。从国际关系来看,未来民主社会主义是一个对外开放的社会,能够与所有国家和社会组织进行商品交换、人员交流、思想沟通。斯拉文指出,未来社会主义新模式的支持者在评价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国际化客观进程时应当认识到这个进程是一把双刃剑,支持建立以民主为基础的、考虑所有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国际新秩序,不仅各种地缘政治力量和跨国垄断集团的利益得以平衡,而且国际劳动者利益也得到平衡,社会主义是国际化进程,是各族人民活动的结果[7]。

(二)充分体现“自由”这一属性

斯拉文指出,这里的自由不能理解为极端的自由,极端的自由是摆脱一切物质的东西,在现实世界里这种自由是不可能实现的,它只能存在于彼岸的宗教世界里。而马克思主义对自由的理解是从事实出发,是唯物主义的。自由要通过诸如“权力”、“统治”、“活动”等概念而更加明确。自由是对阻碍的克服,是在认识自然和社会规律基础上的人控制其周围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权力,是人有权对现实的生活状况进行管理。没有权力的自由是空谈。在对自由的这种理解中,人不是消极的管理客体,而是富有创造性的积极的活动主体。因此,社会主义一定会在权力为劳动人民服务、为劳动人民完全摆脱一切奴役和压迫服务的条件下出现。

斯拉文还阐明了生产资料社会所有是实现劳动人民自由的基础。社会所有或联合所有本身并不是自由,而是自由的必要基础和条件,是通往自由的必经之路。因为只有那些掌握生产资料的人才有真正的自由。如果公共财产不是由整个社会使用,而是由官僚支配的话,通往自由的道路就必然会被扭曲。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劳动人民不掌握生产资料的话,自由就不可能实现。“这里需要指出,私有制带来的是私人业主的自由,公有制带来的是全社会或劳动人民个体联合和协作的自由。在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对一些人的自由意味着对另外一些人的不自由——对这些人而言,自由那是‘别人’的事儿。自由有效地替代了资产阶级社会中人对金钱、劳动分工和社会异化的依赖性。向社会主义的接近只是意味着每个人的真正自由的发展。”[8]86

(三)凸显“民主”这一特征

斯拉文指出,民主有一个模式:“权力属于劳动者并为劳动人民服务。”这种模式符合社会主义的特征。在苏联历史上存在过的“变形”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民主被抹煞了。劳动人民的权力被篡夺了,一个人或少数人(官僚)以劳动人民的名义开始管理国家,群众的自由逐渐消失,各种各样的社会异化现象不断出现:人与人的异化、人与劳动的异化及人与权力本身的异化。农业分散化、工厂里的超负荷工作、社会领域的非人道主义……这都是从自由向奴役倒退的例证,这是对社会主义理想或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直接歪曲。正是这种歪曲成为一些人批评社会主义的口实。

斯拉文指出:“当前,在对‘社会主义没有民主’进行批判时,无休止地重复着新自由主义奠基人哈耶克的那句著名格言:‘社会主义——通往奴役之路。’但不应该忘记,对哈耶克而言,社会主义就是官僚主义和完全的集体主义,没有个人,当然,可能也没有自由。而真正的社会主义和民主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通过民主保障自由的真正实现。”[8]90

以上斯拉文有关社会主义的观点,在当代俄罗斯具有一定的影响。然而我们应当注意到,其有关未来民主社会主义的观点,仅就基本内涵、特征、属性等作了描述性阐释,却未论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等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在一定意义上脱离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应对其进行辩证的分析与批判。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66.

[2] 鲍·斯拉文.被无知侮辱的思想——马克思社会理想的当代解读[M].孙凌齐,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02.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СлавинБФ.О социальном идеале Маркса и его критиках[J].Альтернативы,2011(2).

[6] СлавинБФ.Об актуальных проблемах социаль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России[EB/OL].(2008-01-15)[2013-10-30].http://www.alternativy.ru/ru/node/534.

[7] СлавинБФ.Новая модельсоциализма[EB/OL].(2007-11-30)[2014-01-12].http://www.promreview.net/moskva/novaya-model-sotsializma.

[8] СлавинБФ.Осоциализме,свободеитоталитариз[M ]//Социализм 21века. Москва: Культурная революция,2009.

猜你喜欢

斯拉马克思劳动
马克思像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在法国遇上“大事儿”
↓未来交通——斯拉米特(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