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四通碑刻释文校补①

2015-02-21段卜华毛远明

关键词:释文拓片文意

段卜华,毛远明

(西南大学 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400715)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以下简称《馆刊》)2013年第5期刊载了蒋晓春、郑勇德、刘富立等人的《论四川阆中南齐〈隗先生铭〉》和冯金忠、赵生泉的《河北正定出土唐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墓志初探》,2013年第8期刊载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唐代洛州刺史贾敦颐墓的发掘》和鲁晓帆的《北京出土唐代崔载墓志考释》。这几篇文章不仅对志文进行释读,而且对志主家族世系、仕官履历等进行了梳理和考察,充分显示出这些新材料的文献和史料的重要价值。只是作者们在校释的时候,文章涉及到的四通碑拓由于泐蚀难以辨认,或者其他内在原因,未能准确展示原拓的面貌,导致原释不同程度地存在缺、讹、脱等问题,断句亦偶有疏误,影响了这些新材料的价值和对其的科学利用。笔者将拓本与释文进行细致校勘,正其讹误,补其阙略,以期更好地恢复碑刻铭文的原貌,提高这批材料的文献价值、利用价值以及学术价值。

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在征引原释文时,标明了文句在拓片中的相应位置,其中行数为该墓志右起纵数。

一、文字补缺

(一)《隗先生铭》

1.第7行:“有岩岫石穴□房幽室。”

2.第9行:“蠲烦疗疾易□温泉何以□此爰有松柏茂林菓实自然灵禽天兽。”

(二)《王士真墓志》

1.第3行:“安平李序□。”

2.第7行:“故孝先备,而□□忠;德先着,而成于信;仁先积,而业于慈。总是三美,播为百行。以□□□,□臻大位。”

又,“而业于慈”,文不可解。“业”字误,核实拓片,字形作,应是“发”的异体字。下文第17行的字形可以比勘。下文第14行“成功发祥”的“发”,也误释作“业”,均宜改正。

3.第13行:“咸立□流庆,成功业祥。公即太师□元子也。岐嶷表于弱龄,英华备于始□,陶黄中之,正性禀天地之全德。”

按:“流”前所缺字,当是“德”字,该字虽泐蚀严重,但“心”字依稀可见。唐《杨志廉及妻刘氏墓志》“积德流庆,归于我公”,表意与此略同。

又,“太师”后所缺字据文意可补,当是“之”字。

4.第21行:“建瓴之势,肇自败滔,□□谓赞严父戡难之功,成大君正戈之德。□勋命秩,特拜检校工部尚书。”

又,“正戈”既不合文例,文意又不通。核实拓片,“正”字误,字形作,当是“止”字,北魏《孙辽浮图铭记》作。“止戈”即停止干戈、平息战事。“正”字行草书,上有一横,是其区别。

经过整理,原文应是“建瓴之势,肇自败滔。此所谓赞严父戡难之功,成大君止戈之德。策勋命秩,特拜检校工部尚书”。

5.第29行:“惟公□□生知,德为人范。”

经过整理,全句可校录为“惟公道亚生知,德为人范”。

6.第32行:“次子承迪,赞善大夫兼殿中侍御史,咸被成训。克谐素风。先远□期,乃筮叶□以其年六月廿八日壬寅,克葬于恒府寿阳原□先茔,礼也。”

7.第38行:“话□垂范,威容可□。”

8.第39行:“□方沐恩,邦国是毗。”

9.第39行:“□宠赠延慈,五教是委,□□流□,百行云履。”

按:“宠”前没有缺字,缺字符号衍,当删。“流”前所缺两字和其后所缺一字,拓片分别作,当分別是“垂”、“胤”、“庆”。唐《周绍业妻赵璧墓志》:“锡胤流庆,诞生夫人”,该例可供参考。

二、文字刊误

(一)《隗先生铭》

1.第5行:“重岭峭峻亚□□岳也张天师王长赵升得仙之处。”

2.第37 行:“先生逰方劝化斋(?)表(?)□□□□梁汉东到京华旋(?)憩(?)巴蜀。”

按:“斋、表”两字,作者有所疑惑,故加了问号。“斋表”不成词,怀疑是对的。核实拓片,字形作,应是“济度”。如东魏《朱永隆等七十人造像铭》:“于是腾超彼岸,济度无崖。”“济度”是说救济众生,并将他们超度出苦海。

经过整理,原释文应标点为“先生逰方劝化,济度□□。□□梁汉,东到京华,旋憩巴蜀”。

(二)《王士真墓志》

1.第5 行:“皇帝申诏曰:‘方弼予志,天不恋留。’方岳相吊曰:‘哲人云萎,□将安放?’军民相哭曰:‘丧我父母,令将畴依?’”

2.第9行:“远派长源,□荡□古。”

3.第14 行:“文武朝王之绎君臣父子之纪。天纵神兴,博□该明。至善,诗之序,书之通,乐之和,礼之敬,咸不师而自至,不习而自弘。”

又,“神兴”费解,核实拓片,应是“与”字,“给予”义。“天纵”同“神与”对举,谓神灵给予,文意通畅。唐《慕容知廉墓志》:“天生此才,神与其艺”,唐《陈敬忠墓志》:“天资秀敏,神与聪明”,文例甚多,原释文作“兴”字,可见不对。

又,“至善”与后文不接,文气不畅。核实拓片,“善”字形作,应是“若”字。“至若”即“至于”,这句是说“至若诗之序,书之通,乐之和,礼之敬”,“咸不师而自至,不习而自弘”。志文夸赞志主聪明颖悟。

4.第19 行:“阵西合谋,烈火焚于中原,翠华狩于南郑。公忠义奋激,冒险排危,三令阵必胜之师,一鼓克垂天之寇。”

5.第20行:“鸟散鱼溃,侵池覆巢,乃皇舆于上京。贼·泚败·于西□土。”

按:“贼泚败于西□土”,初看似通,仔细分析后,发现文例仍不合,可以说“泚贼”,不可以说“贼泚”。核实原拓片,“贼”、“败”两字误,字形作,应是“聝”、“贼”两字。“聝”本指在战争中割掉对方的左耳,这里指杀戮。该句“西”后实无缺字,缺字符号“□”衍,当删。该句应为“聝泚贼于西土”。

6.第22行:“祥录殊功,再酬·懋赏,又拜德棣观察□。”

又,“察”下一字缺失,字迹模糊,不可辨认,但因为这是个官名,结合史料,我们知道该字当是“使”字。《旧唐书》卷一四二《王士真传》:“以士真为副使、检校公部尚书。德宗还京,进位检校兵部尚书,充德州刺史、德棣观察使。”

7.第23行:“朝迁以金革无辟检校骁卫大将军,依前刑□尚书,余如故。”

又,“刑”下所缺字应是“部”字。拓片上该字虽已完全残缺,但根据前后文我们可知,王士真历任工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等官职。

原释文应标点为“朝廷以金革无避,检校骁卫大将军,依前刑部尚书,余如故”。

8.第25行:“日惟药棘,绝浆泣蹈,超古□今。”

又,“蹈”字误,这里误把石花当作文字笔画,当是“血”字。墓志中“泣血”一词习见,表示对逝者的哀悼之意。“泣血”和“绝浆”对举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的,如北魏《元子直墓志》:“礼踰绝浆,慕深泣血。”而“绝浆泣血”并提的用例,在唐代墓志当中出现至少在十次以上,如《陈思廉墓志》、《泉献诚墓志》、《张敞及妻王氏墓志》等。

9.第34行:“虽鸿勋已详于国史,靡·茂烈载修·于泉扄。”

按:“靡茂烈载修于泉扄”,文不可解。核实原拓,“靡”字作,当是“庶”的异体字,北齐《娄叡墓志铭》作,下面四点的写法相同。“修”字亦误,拓片作,应是“备”的异体字字形,虽然拓片右边略泐蚀,但字形的轮廓还是能看清。北魏《冯迎男墓志》中的字,可以比勘。而且,“备”与上文“详”对举,文意协洽。

10.第36 行:“惟我长源,肇于帝喾,累德流派,宾天启揆。”

按:“启揆”不辞,且从前后押韵情况看,“喾、躅”属沃韵,“服”属屋韵,为邻韵通押。而“揆”属旨韵,与“喾、躅、服”韵部悬隔,难以沟通,故需另作考虑。核实拓片,字作,应是“族”的俗字。梁《萧融太妃王慕韶墓志》中的“族”作,北魏《元演墓志》作,《邢峦妻元纯阤墓志》作,可以比勘。从文意看,“流派”与“启族”对举,文意畅通。唐《万愿及妻马氏张氏墓志》“或拜职开宗,或因官启族”,可为旁证。

(三)《贾敦颐墓志》

1.第3行:“晋徐兖□□刺史冤句俟因封食蔡子孙家焉”

4.第12 行:“所统行台即太祖犹子赵郡王其人也雅相师友谘以军諆·以平辅佑之勋迁授使持节縠州诸军事縠州刺史。”

按:“军諆”不成词,“諆”字误,排除右下角石花干扰,当是“谋”字。“军谋”即军事谋略。“谘以军谋”,即咨询军事谋略。

原释文应标点为“所统行台,即太祖犹子赵郡王其人也。雅相师友,谘以军谋,以平辅佑之勋,迁授使持节縠州诸军事縠州刺史”。

5.第14 行:“所在流惠异俗同摇·政绩尤异特敕褒锡。”

原释文没有标点,应标点为“所在流惠,异俗同谣,政绩尤异,特敕褒锡”。

6.第17行:“弘二夭·而降恩挹九河以流润。”

按:“二夭”不辞,“二夭”与“九河”对举并不协调,可知“夭”字误。“夭”当是“天”字,“二天”指正直贤明的官守。晋陆机《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陕北留棠,遂有二天之咏;荆南渡虎,犹标十部之书”,唐杜甫《江亭王阆州筵饯萧遂州》“二天开宠饯,五马烂生光”,皆为其例。“二天”对“九河”,文意和谐,志文以此夸赞志主的仁德政绩。

原释文应标点为“弘二天而降恩,挹九河以流润”。

7.第27 行:“茹哀卜远法青鸟而相地妙极灵图访马交牛而指山宛符神授昭涂列纪。”按:“青鸟”成词,但是放到文中语意不通,可知“鸟”字误。原拓片作,明是“乌”字,北齐《高淯墓志》,可以比勘。青乌即青乌子,传说中的古代堪舆家。下文第32行“白马驰路,青鸟卜宅”中的“鸟”亦误,应是“乌”字。

原释文应标点为“茹哀卜远,法青乌而相地;妙极灵图,访驳牛而指山。宛符神授,昭涂列纪”。

(四)《崔载墓志》

1.第3行:“斧藻言行,不形喜煴·。”

按:“煴”字误,核实拓片,应是“愠”字。“喜愠”为常语,如唐《王君妻崔曼殊墓志》:“内外以穆,喜愠不形。”《□宝墓志》:“喜愠不形于色,造次必于其道。”《魏书·太武五王传》:“石侯弟嘉,少沉敏,喜愠不形于色,兼有武略。”

2.第7行:“俱怀文武之用,欝笃豪盛之家。”

3.第12行:“茕茕蹙容指悄悄闺壶。”

4.第15行:“绝浆茹荼,泣血赢·瘵,邻里哀之也。”

按:“赢瘵”不成词,“赢”字误,应是“羸”字。“羸瘵”即病困,见唐《郭超岸墓志》:“哭来周丧,亟淹羸瘵。”

5.第19行:“逝于中龄,孰不憓·其。”

按:“孰不憓其”甚不可解,与上句“逝于中龄”也不相接。核实拓片,发现“憓”字微泐,但轮廓基本清楚,应是“悽”字,即“凄”的异体字,悲痛、悲伤之义。“其”是句末语气词,“凄其”即凄怆、悲伤的意思。

三、标点勘误

这一部分的例子主要出自《王士真墓志》,具体见下。

1.第10 行:“灵王垂休,以□□□晋轻举,以上宾追高□而不及命,厥后为王氏。”

按:该句文气不通畅,文意不明朗,核对拓片,文字无误,后细审原文,发现断句有误。“以”后有三字残泐,当标点为“灵王垂休以□□,□晋轻举以上宾。追高□而不及,命厥后为王氏”。这一段是关于王氏家族姓氏由来的记载,正好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中》中的记载相符,“王氏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1]由此可知,“晋”前一字可据补为“子”字,子晋系出王室,因而后世以“王”命氏。如此,文意晓畅,亦可知所补不误。

2.第26行:“寝疾而□□□□兼亚相,□□□书由盛府;两侯旌旄,历上公而登弼辅。崇阶贵秩,逾三十春夏。凶讣京师,皇上震□□□□□□□赠司徒。”

按:“书”前所缺第一字字迹模糊,难以辨认,但第二、三字,尚可辨识。根据前文我们知道,王士真一生共做过四次尚书,故可推断所缺第一字当是“四”字,书前完整的三个字应是“四处尚”。

又,“逾三十春夏”,文意不通。在墓志当中用“春秋”指四时、岁月、年纪、年岁的例子随处可见,而“春夏”却不常见,疑有误。核实拓本,字形作,应是“臮”字,如唐《李琚及妻薛氏墓志》:“则予与公,臮泉今洛阳尉韩液,皆同年擢桂之客,同舍校文之郎”。墓志中的“臮”作,“臮”同“暨”,当属下句,而原文句上属,断句有误。

经整理,该句应为“寝疾而□□□,□兼亚相,四处尚书。由盛府而仗旌旄,历上公而登弼辅。崇阶贵秩,逾三十春。臮凶讣京师,皇上震□,□□□□□□赠司徒”。

3.第29 行:“克践名□□之□□,虽踈必兴;义之所御,虽爱必捐。祥刑政明,义文经节,财用以丰,武德□□,将大厦俱逸,媪褐与华衮同□不享遐龄,宜钟后庆。”

按:“之”后所缺两字当是“所存”,虽然“所”字泐蚀严重,但根据下文我们可以推知其为“所”字;“存”字拓片作,虽微泐,但轮廓依稀可见。

该句可整理为:“克践名□,□之所存,虽踈必兴;义之所抑,虽爱必捐。祥刑政,以义文经;节财用,以丰武德。茅薝将大厦俱逸,缊褐与华衮同□。不享遐龄,宜钟后庆。”

[1] 宰相世系表二中[M]//新唐书:卷七二.北京:中华书局,1975:2601.

[2] 冯金忠,赵生泉.河北正定出土唐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墓志初探[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3(5):85.

猜你喜欢

释文拓片文意
《韦洽墓志》拓片
五代南汉李纾墓志拓片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北宋《曲行殷墓志》拓片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参考答案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