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急性心包积血的CT诊断
2015-02-21马润辉
马润辉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 CT室,云南 昆明 650200)
心脏创伤可分为穿通伤,非穿通伤和医疗性损伤[1]。心脏损伤占胸部创伤的2%~3%,常表现为失血性休克和心包填塞,多为速发[2],若延误诊断,导致严重后果,急诊胸部CT平扫表现特殊,可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10月-2010年10月外伤性急性心包积血病例9例,均为男性,年龄16~49岁,平均32岁。刀刺伤8例,创口分别位于左侧前上、中、下及外侧方;1例车祸伤右侧肋骨多发骨折。患者合并有血胸、肺脏破裂出血,1例加有血气胸。所有病例伤后均有胸痛、胸闷、气促、失血性休克的症状及体征;病人受伤到检查时间为(25~65) min。
检查方法:检查设备采用东软公司CT-C2800 DUAL型全身CT扫描机,层厚7mm,螺旋1,速度1秒螺旋扫描,范围自胸腔入口至横隔平面。应用纵膈窗、肺窗技术观察有无心包积血、肺脏出血、血胸、血气胸、气胸及皮下气肿等征像。
结 果 见附表。
附表 9例外伤性急性心包积血的CT平扫表现
讨 论 一、与影像学相关的心包解剖及病理基础:心包为一坚韧的纤维浆膜层,包裹在心脏外和大血管的根部。心包膜可分脏、壁2层。脏层薄而透明,为一表面覆盖间皮细胞的薄层结缔组织,它贴于心脏表面,不易剥离。壁层较疏松,内面是浆膜层,外面是纤维层[3]。心包脏层与壁层之间的潜在性腔隙叫心包腔。心包腔内含有少量浆液性液体,为心包液,在赃、壁两层间起润滑作用。正常时心包内液量约在50ml以下[3]。心包的功能是防止心脏过度扩张并将心脏固定在最合适的位置上[3]。壁层心包正常厚度不超过1~2mm[3]。左心缘超出心包脂肪线约2mm时,可考虑有心包积液[4]。在心包积液时,心包腔内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足以使心房内及大静脉内的压力升高,静脉回流受阻。同时,心室舒张充盈受限,心脏收缩期排血量减少,而产生心脏填塞症状,并与心包积液的多少和积液增长的速度有关。如短时间内心包积液增长很快,由于心包是坚韧的纤维浆膜层,缺少弹性,心包囊不能及时随着迅速扩展[3],一般认为急性心包积血达100ml可发生心包填塞[5]。
二、急性心包积血的临床表现及CT表现:患者入院后临床表现为胸部伤,伤口活动性出血、意识淡漠或躁动、心前区疼痛、胸闷、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皮肤湿冷、失血性休克及急性心包填塞症状。本组8例尖刀经左胸腔刺破心脏,1例车祸伤右侧肋骨多发骨折刺破心脏;9例均有心包积血、血胸及肺出血,其中1例合并血气胸。说明,急性血心包~心包积血[1]的产生,胸部锐利外伤为其直接原因。严重胸部外伤常可导致心脏损伤、失血性休克多于院外死亡。约5.9%发生急性血心包和急性心包填塞[2],能接受治疗的患者,多数以心脏压塞的表现为主[6],送达医院的患者病死率仍高达15%~30%[7]。本组死亡3例,为失血性休克,循环衰竭,占33.33%。与魏小东,栗兰凯,昌其等报道近似。心包积血的CT表现为心脏周围的线状脂肪层外见弧形或环形高密度影包裹、均匀,其厚度大于2mm,CT值明显高于心脏。液体的密度(CT值) 是一个重要的诊断指标,它决定于液化的性质。若为心包积血,则CT值与一般血肿相近[8],呈现“出血”的CT表现。心包内的液体初时大多积聚在心包囊的最低垂部分(足端),当病人仰卧时,少量液体一般积聚在左心室的背侧和左心房左外侧缘的后面。若积液量增加,则液体延伸到右心室和右心房的前方[9]。结合胸部外伤、血胸、肺出血等表现不难做出CT诊断。
三、急性胸部外伤CT扫描技术已成为常规,它能较全面了解胸腔受伤情况。通常受检者急、危且难与合作,检查时操作者应快捷,CT机应用最快扫描时间,多排亚秒螺旋扫描技术最佳;扫描范围应包括全胸及上腹部,这样可得到全面完整清晰的图像;扫描过程中设置纵膈窗时时观察,力争尽早做出CT诊断。一旦心包积血确诊,应立即将患者送至手术室行剖胸探查手术,切开心包引流,压迫并缝合心脏破口止血、加快输血、补液、强心等抢救工作。我们认为由于胸部组织密度差异大,CT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力,正常时CT断面上心包表现为心影周围的低密度脂肪影外的稍高密度线状影,易于辩认,当心包积血时,其线状阴影增宽为带状、密度明显增高。高于50HU,CT检查最少可发现50ml的积液[10]。CT平扫对胸部外伤受损情况的定位、定性诊断可靠,价值高。如果患者病情允许,急诊胸部CT平扫可准确判断胸部复合伤情,为临床救治患者提供有用依据,值得探讨。
[1]刘玉清,主编.临床心脏X线诊断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241.
[2]汤继泉,刘军,付剑韬,等.外伤性迟发性心包填塞的诊断及治疗[J].黑龙江医学,2002,26(2):98.
[3]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X线诊断学(第一册胸部)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318-319.
[4]邹仲,主编.胸部X线诊断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464.
[5]黄伟东,王焕荣.创伤性心脏压塞8例[J].中华创伤杂志,1999,15(2):88.
[6]庞大智,陈胜喜,殷桂林,等.26例心脏破裂伤的临床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02,10(5):296.
[7]魏小东,栗兰凯,昌其,等.外伤性心脏破裂12例救治成功的经验[J].东南国防医药,2009,11(4):347.
[8]李松年,主编.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80.
[9]JOSEPH K,LEET,等著,周康荣,程家文,译.体部CT[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05-106.
[10]张兆琪,主编.心血管影像诊断必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