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重新构造的力量
2015-02-20官建文李黎丹
■ 官建文 李黎丹
“互联网+”:重新构造的力量
■ 官建文 李黎丹
2015年,“互联网+”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了政府对互联网产业的态度和决心,互联网在国民经济社会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的地位得到国家层面高度认可。“互联网+”远不止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而是将带给产业、社会,甚至人们的生存状态深刻的变革。“互联网+”不但具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色彩,它还可谓是新思维、新范式,是将一切重新构造的力量。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第三次工业革命;创新引擎
“互联网+”的提出,在国内大概可以追溯到2013年11月马化腾在众安保险开业仪式上的发言。2015年,“互联网+”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这表明了政府对互联网产业的态度和决心,互联网在国民经济社会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的地位得到国家层面高度认可。马化腾认为,“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①“互联网+”远不止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而是将带给产业、社会,甚至人们的生存状态深刻的变革。通过某种更有效率的方式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甚至是从根源上进行颠覆式创新。
一、作为效率工具的“互联网+”
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技术以至社会生活的能见度空前提高,打破了信息的不对称,降低了交易成本和环节,传统产业有望通过重建规则、重塑流程等方式激发内部改革活力、优化调整产业布局,从而促进产业全面升级。
(一)“互联网+”推动新技术的运用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运用。
可以说,“互联网+”更多地表现为“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才有可能使人与人、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消费者、企业、社会最丰富、最便捷地相互连接,从而产生海量数据。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处理,可以更好地呈现和理解大型系统的运作方式,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基于产前、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完整链条的数据分析,可以使企业产品的设计开发更有针对性,有望实现按需生产和定制化生产,推动生产制造成为价值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
基于生产数据、用户需求数据的深度挖掘和结构呈现,企业将不仅是产品的生产者,更有可能转变为用户需求的方案提供者和满足者。“从数据上看,发达国家知名制造企业的收入中,服务的占比可达40%—60%,而中国只有15%—20%。”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将使企业的产品生产向数据化、知识化转变,企业经营模式与利润来源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使企业由传统的生产制造,转向深度服务应用,从开发产品发展为开发用户需求。
技术的发展不但能够使企业按照消费者需求和意愿进行有效生产,使生产成本降至最低,还能够进一步带来价值创造的链条化、网络化,使价值向行业所需的金融服务、交易、物流等领域延伸,在新技术、新业务推动下,传统的行业之间的区隔和界限都将模糊甚至消失,各种新的模式将会产生,产业链分工被不断重组。价值创造过程由此发生改变,不但可以再造行业流程,也可以跳出原有行业限制,提供原来隶属不同领域的服务。
(二)“互联网+”促进产业全面升级
有人将“互联网+”喻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确,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将给传统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1.互联网+工业。两会闭幕不久,就有消息称,工信部牵头制定的《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即将上报国务院,该规划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规划,希望通过十年的努力,我国能进入全球制造业第二方阵。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计划用30年时间,通过“三步走”战略,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推动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升级,政府已经提上了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提出把工业互联网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新引擎,作为支撑智能制造、推动两化融合的重要抓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必将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转变。
互联网能够帮助传统工业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互联网搭建了客户交互、精准营销的通道,助力制造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并积极构建新型企业生态价值链,加快工业制造模式从大规模制造向个性化定制、按需制造、定制化众包生产等方式演进。另一方面,制造业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大量基础设施以及通信、大数据、安全、云计算、车联网、社交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这无疑也会带动互联网企业、通信企业以及安全企业技术上的更新换代。
2.互联网+农业。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一直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传统的农业焕发了新的生机。目前,3G网络已覆盖到全国所有乡镇,宽带在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91%以上;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5%,规模达1.78亿,较2013年底增加188万人③。农业门户网站群基本建成,涉农网站超过4万家④。信息技术向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领域渗透,移动电商销售平台向农村的延伸,以及智慧应用等赋予了农业全新的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的管理信息化和产销经营网络化。
从农业生产来说,通过智慧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实现对农业全过程的信息获取、优化处理和投入要素精准化控制,推进了农业现代化。不但改变了几千年来中国农业基本靠天吃饭的状况,还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真正做到精耕细作、高效增收。从资源配置销售来说,四通八达的网络使以前分散的农村资源得以更优化、更有效率地配置,将信息精准、即时地投放给潜在消费群体,推动丰富的优质农产品流向需求地区的群体,大大节约了企业成本,并培养起消费采购习惯。此外,互联网将资源吸引到农村,打通城市到农村的资金、商品、人才通道。例如阿里巴巴召开“县长大会”,即“首届中国县域经济和电子商务峰会”,在未来3至5年拟建10万个村级淘宝服务站,中国各个制造基地也开始以商会或者协会形式培育制造商上网销售。
3.互联网+服务业。可以说服务业是“互联网+”目前发展较为深入的领域。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医疗、养老、住房、交通、教育、旅游、流通和物流”等行业,都已有互联网的深度参与和受到用户喜爱的产品推出。其中医疗领域尤为明显:在硬件方面,利用可穿戴设备终端收集人体信息,经与手机交互后传输到云端成为了医疗监护和检查的新模式;软件方面,好大夫在线、丁香园、春雨医生等新产品,利用手机作为交互平台促进医患间的交流,并为用户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在今年的两会中,代表委员们围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旅游、互联网金融等方面也提出很多意见建议。
当前,移动互联网正在渗透传统行业,掀起颠覆式变革。移动互联网快速向人们的生活场景延伸,融入叫车服务、餐饮、家具、汽车等领域。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消费者行为呈现出碎片化和高频化的趋势,电子商务入口也随之多元快速地发展。借助移动互联网,企业可以实现与消费者之间的无缝沟通对接,消费群体即可随时随地获取产品信息,实现在线购买消费。同时,基于用户数据分析,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互联网是近10年来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发生根本变革的重要推力。北京大学博士、超图软件先进技术实验室主任黄骞认为,“互联网+”提出的背景与思路,有点类似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理念。“互联网+”是希望用国内相对优质与国际领先的互联网力量去加速相对落后的制造业的效率、品质、创新、合作与营销能力的升级,以信息流带动物质流,也会与一带一路整体战略相结合,推展整体产业的国际影响力。⑤
二、作为创新引擎的“互联网+”
(一)互联网思维带来新视角新变革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互联网思维”再度成为热词。互联网思维大致包括这样几方面:开放的思维,这是由互联网互联互通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互联网将不同地域的个体、民族、国家都联系在一起,并且网络信息平台是开放的,超链接技术使页面与页面相通,平台与平台相连;平等的思维,互联网上的任何个体、机构、组织都是一个节点,传播手段使用平等,互惠共赢是优化的选择;协同的思维,高度社会化分工与广泛的无远弗届的连接,使协同创新显得必要和可能;创新的思维,互联网运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加速度出新,加速度淘汰。⑥
互联网思维对于传统产业格局与模式具有颠覆性的意义。互联网思维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是企业对用户、产品、营销和创新,乃至整个价值链和生态系统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平等开放共享协同的互联网思维能够更好地贴近客户,并且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和传播中来,从传播、营销、供应链到运营管理方面全面由互联网来驱动,整个企业的组织构架也因之变得更加扁平。企业的盈利空间与利用互联网前相比是崭新的,如网上音乐面对单个的用户是免费的,转而通过广告上游去收费。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是免费的,将产业链纵向打通收取服务的费用,乐视电视已经开始这样做,电视机免费,以每年的服务费取而代之。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海量的用户,使企业突破了原来的业务边界和区域限制,边际成本越来越低廉。互联网让信息的源头和用户直接对接,原本置于链条两端的群体成为整体,相互渗透和协作,前所未有地实现了去中介化,信息的获取和判断选择因技术变得更加简单和有效,门槛与界限趋向模糊甚至消失,“生产”与“消费”都将被重新定义。众包和众筹即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体现,是平台思维的延续。在移动互联网催动之下,众包众筹让企业拓展了边界,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众包使得用户与厂商共创价值,这种“自下而上”的模式汇聚了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的智慧和力量,使得解决方案更加丰富多彩,促进社会的闲置能力向资源和财富转化。
(二)“互联网+”培育经济新动力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互联网的延伸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创新形态的演变,形成了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提出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机遇,简政放权、强化法治、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并出台一系列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举措。⑦
“互联网+”因此具有了更丰富、更深刻、更富时代特征的内涵。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并全力推进创新、创业,全面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进入创新2.0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以信息、生物、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技术突破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创业的源泉。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改革深化、快速发展的复杂历史阶段,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和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最大的动力无疑就是创新。“互联网+”行动计划将能够作为新引擎促进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带动新一轮创新驱动型产业布局和投资,激发巨大的市场活力和潜能。同时“互联网+”也将催生一大批新的产业业态和消费业态。例如近两年高歌猛进的互联网金融,创造出了包括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众筹、P2P网贷等模式,更新了用户接触和处理金融需求的场景与方式。2014年媒体融合的顶层设计加快了媒体转型的步伐,新的内容生产与消费必将催生新的盈利模式,我们的信息消费方式也将得到根本改变。物流配送、餐饮家政、育幼养老、在线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都将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全方位地变革与更新。
“互联网+”也将开启新一轮创业机遇。400亿元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给予创新以指导和鼓励,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知识的自由流动,将民众的才智和创造力激发出来,才能真正汇聚起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动能。此外,鼓励大众消费、信息消费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O2O业态会是未来互联网产业的重要方向。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将会给各行各业带来更多变化,原有的产业模式和形态都被更新与再造。可以说,颠覆和创新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就是其基因,当传统业态与之相遇,就会不断地被冲击、不断地被改变,并融合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形态、和模式。如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农业,虽然耕作与灌溉的技术在不断改进,但其生产模式和流程并无实质性地改变,移动互联网却使之呈现出一种新的农庄模式:资金众筹,模式共有,生产与消费者是同一的,投资者、消费者可通过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处监看整个生产过程。互联网正重新定义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以生产者、产品和技术为中心的制造模式加速向社会化和用户深度参与转变。移动互联网正在向生产生活领域深度渗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三、作为液化力量的“互联网+”
“液化”力量是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在提到“现代性”时所做的比喻,意味将一切都重新构造。今天再回望这个比喻,以此来形容“互联网+”对产业、社会与人类的影响,也是贴切合宜和具有概括力的。
(一)“互联网+”重构业态时空
人类的生产与消费活动长期受制于时间与空间。网络技术,特别是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将生产和人的需求不断从时空制约下解放出来。如在服务业,需求与服务时间、服务地点的不对应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不便,O2O(Online to Online)却使需求与服务错位的时空重置,解决了时空不对应的问题。如上门美发、预约挂号、房屋与汽车的互换共享等使提供服务与消费服务的双方都获得了相当的自由度。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在O2O模式下被给予空前的满足,个性化+标准化成为移动时代用户对服务和商品的普遍期望,个性与质量“二美”终于可以兼得。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使远程协同制造成为可能,这将带来工作方式和流程的全新变化。美国门罗风险投资公司(Menlo Ventures)的报告显示,利用移动互联网O2O功能产生的“撮合”工具,能让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满足另一群人的突发需求,保守估计能创造100多万个就业岗位。因此,O2O如同提取“页岩油”一样,在时间与空间的缝隙中寻找价值,生产与服务不再固定时间和地点,日益“场景化”。⑧传统业态如果顺应这种趋势变化,不但可以提升资源配置和创新能力,还能够对时空进行重组,更加灵活便捷和人性化。
近年来,各种创新应用使中国互联网终于从媒体属性向产业属性转变,互联网企业力推的“互联网+”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是互联网行业对于探索新常态下发展路径的一大贡献。目前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一批平台型的互联网企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生态系统。以腾讯开放平台为例,平台上的应用总数已达240万款,应用类型有娱乐、生活和教育等方方面面,创业者总数达500万,覆盖全国一至三线城市,合作伙伴总体估值超过2000亿元。⑨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原来的受众发展为用户,其对于媒体信息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央厨房”便是适应这种变化态势而出现的内容生产再造方式。取代原有的单一成品模式,记者将采集到的信息“加工”成多种形态的新闻产品,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分别提供给纸质媒体、电视台、PC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不同的传播介质和渠道,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渠道传播。今年两会期间,媒体竞相采用新技术和新的传播形态,特别是新颖别致形态丰富的HTML页面受到了众多媒体和传播者的青睐。相比往年,政府工作报告不但在报纸、广播、电视上传播,还做成图解、HTML5互动页面在PC网页、微信、客户端等同步推送。
如果说苹果重新定义了手机的话,那么移动互联网则重新定义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游戏规则,带来无限增值的可能性。整个移动互联网以应用商店为中心,上连以百万千万计的第三方软件应用开发者,下接以十亿计的用户,形成一个全新的完整产销链。上文提到的O2O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又一重要创新,它对传统的商业业态的时空进行重构,将实时交易的过程分割为不同时间、空间,异步完成。这一时空错置的重构,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
(二)“互联网+”锻造全新政务生态
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网络政务也悄然萌芽、成长。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封闭式的,数据更多服务于政府,民众的信息获取很不对称,那时民众即使有参与社会管理的意愿,但由于缺乏数据以及参与渠道,也无法进入公共政策过程,基本上是政府的单边决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问政平台、政府网站、政务微博等的建设为民众开拓了参政议政的渠道。在打造移动服务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应对新的传播格局挑战,尝试运营官方微博和政务公众号,主动向网民推送信息,使政府和民众之间能够更好地互动和沟通。
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再也无法在封闭状态下运行。政府数据开放成为英美两国的重要国策,我国也正在尝试开放越来越多的政府数据,并运用大数据提高管理水平。例如“著名”的春运,三十多年来这种全球罕见的大规模人口迁徙现象给运输部门带来了巨大的难题,以往的技术手段很难了解清楚人们具体的迁移状况,因而在应对上由于被动存在着很多问题,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这种复杂的流动轨迹终于清晰起来。
随着信息载体的不断发展,信息不对称现象得到极大改观,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几乎取消了门槛的限制,由于终端的价格低廉和随时随身相伴的特性,信息的生成、发送和接收非常便捷,民众有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信息不对称现象大大减少,甚至倒逼社会机构转型,走向透明化、互动化的新方向。
现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更新迭代,为交通管理、在线审批、政务发布、应急预警等各类应用场景中政府更加现代化、更加科学的政务管理提供了手段和途径。如浦东正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而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正是“互联网+”,逻辑枢纽是“政务云+”。“政务云+”不仅仅是电子政务+云计算,而是在“开放、透明、互动、参与、融合”的互联网思维下,用云服务理念和相应措施构建政务与服务协同生态系统。
“互联网+”时代不断产生的新模式、新业态,往往对政府传统的管理服务产生颠覆性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往往超前于各种法规和规范。因此,如何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是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深入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
四、作为全新范式的“互联网+”
(一)从信息互联网到智慧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是紧密相连的。真正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是iPhone3的推出和APP Store的启用,移动互联网打开了人类社会广泛使用、人人都能享用智能设备之门,并且这种智能性还将不断辐射和深化:
一方面是智能终端将越来越多样化,现在可见的智能终端主要是手机,近两年手环、眼镜、手表等等可穿戴设备也越来越多地涌现,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购买欲望。可以想见,在不远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智能设备接入智能之网,除可穿戴设备更加丰富外,智能家居也初具雏形并将成为一种趋势,电视、空调、冰箱、热水器等等常见的家用电器有望在将来无缝连接,不断成为展示的终端,对其的使用也将突破时空的限制;车联网、物联网等目前也正在实践之中。上海等城市已经开启智慧城市的构建之途,社区、工作园区、医疗、教育、交通等等都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智能化连接。
另一方面,智能化的程度也将不断加深,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设备会更聪明,更智慧。在人机互动方面,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很快会获得突破,机器学习等方面也将会有长足进步。两会期间,百度CEO李彦宏带来中国大脑的提案,小米董事长雷军建议要加快制定智能家居行业标准,激发智能家居的爆发式发展,在两会中对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充满期望。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将从信息互联网发展到智慧互联网,人类社会也随之进入智能社会。智能互联网具有高速度移动网络、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智能2.0感应能力形成的综合能力。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是基础,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特别是智能感应能力,这些技术整合起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改变将是以往的互联网所不可比拟与想象的。
传统互联网解决了信息的自由传输问题,智能互联网却将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应连接与传导,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建立起越来越具有价值的服务。传递、传播可以说是传统互联网的核心,个性化服务才是智能互联网的核心。要做到个性化服务,必须具备“智能”“智慧”的功能。传统的互联网中,可以以BAT这样的巨头与各种互联网公司独立存在,其主要功能就是要搭建平台建立多种多样的联通与传播渠道。但是在智能互联网时代,专门的网络公司也许会逐渐消失,因为所有的智能互联网服务会和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渗透到各行各业和人们的全方位生活场景中,形成有价值的服务。
这样一种网络结构的诞生,离开智能感应和可以移动的网络是无法实现的。将来的智能感应器不仅内置在手机中,还会成为各种可穿戴设备与产品的“标配”,它们和大数据分析、移动网络一起,将改变行业未来的服务能力与服务体系,一个充满智能设备、智能服务的新世界即将诞生。
(二)生存状态的全新体验
有专家指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将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目前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未来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一种化学公式。⑩互联网正是未来的一个环境,不论个体、企业,还是组织机构,没有互联网就无法真正生存。在不远的将来,人们的生活、社交,工作都会是在泛化的网络中进行的。
例如,“互联网+民生”是以普惠化的智慧生活为目标,可以大力提升移动互联网在市民出行、看病就医、公共缴费、社保、旅游等民生领域广泛的普及应用,整合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升社会的整体效率和水平。“互联网+”让互联网从媒体回归到应用。中国互联网协会3月20日发布的《中国网站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网站中前三大类是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专业信息服务网站,新闻、视听节目、出版等行业的网站占比相对较小。“互联网+”代表着未来全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形态变化的趋势。
移动互联网与社交网络的普及运用,改变了人们的交流交往方式,塑造了新型人际关系。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普通人的各种社会关系正在向移动终端迁移。不管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在移动端都可以再次被建构,如微信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亲情关系、工作关系、学习关系等各种熟人关系网络重新搭建,并以新的方式实现“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方寸之间容纳着我们的社会关系被呈现和延展的空间。
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对于现实社会的复制也空前地完整。手机应用极为丰富,覆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支付宝、微信、银行app等移动支付使得人们随时随地享受消费、转账、理财、缴费等金融服务。通过各类移动应用与社会服务广泛融合,如零售餐饮、共享交换等,带来新兴的商业模式。此外,手机地图、手机打车等移动应用与本地化服务相结合,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重要平台,对消费者交通出行、娱乐餐饮带来巨大便利。
真正推动互联网“互联网+”迅猛发展根本的、长足的动力,以及使之对科学文化素养、启发民智、增强和传播社会正能量都具有极大进步意义的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体贴关照。纵观历史,在任何一个时代,人本身都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媒介更新的最根本的因素,也是创造和发展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基于此,才能让“互联网+”成为真正造福人类的巨大福祉。
注释:
①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到底加什么?》,http://mt.sohu.com/20150420/n411556777.shtml。
② 左娅:《互联网+,让装备业“微笑”起来》,《人民日报》,2015年4月13日。
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2/t20150203_51634.htm。
④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P020140721507223212132.pdf。
⑤ 《“互联网+”引领创新2.0时代》,中国日报网,http://news.xinhuanet.com/info/2015-03/15/c_134064090.htm,2015年3月15日。
⑥ 尹汉宁:《“互联网+”:到底能够加什么》,《人民日报》,2015年4月16日。
⑦ 《互联网+行动计划解读》,http://www.zhlzw.com/cy/rhgy/818828_2.html。
⑧ 谭拯:《从国外购物环境看O2O线下渠道变革》,http://www.winqr.com/?p=582。
⑨ 王晓晴:《互联网+行动计划成为当下经济大风口》,《深圳特区报》,2015年3月20日。
⑩ 《总理点题“互联网+”新日领航行业两融新坐标》,《中国联合商报》,2015年3月11日。
(作者官建文系人民网副总裁、人民网研究院院长;李黎丹系人民网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国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