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异化:《嘉莉妹妹》与《美国的悲剧》的伦理解读①
2015-02-20吴远青
吴远青
(安徽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伦理异化:《嘉莉妹妹》与《美国的悲剧》的伦理解读①
吴远青
(安徽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嘉莉妹妹》和《美国的悲剧》中的主人公违背婚姻伦理,进行错误的伦理选择,导致了他们的悲剧,小说揭示了社会转型期异化的伦理对人们行为的消极影响。以婚姻伦理为切入点,分析两部小说中主人公的伦理选择,可以看出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的伦理异化,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过分追求物质财富、追求个人享乐对于人性的摧残,折射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剧变给普通民众带来的冲击。
伦理异化;婚姻伦理;嘉莉妹妹;美国的悲剧;德莱塞
一、对婚姻伦理的违背
(一)嘉莉对婚姻伦理的违背
《嘉莉妹妹》最初的标题为《灵与肉》,它更为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小说中的矛盾关系,即道德与物欲、肉欲的对立关系,换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术语来说,即人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之间的斗争。小说开始,作者写道,“一个十八岁的姑娘一旦离开家,她的命运不外乎是两种。她要么遇上好人,过上好日子,要么很快就接受大城市的道德标准而堕落。”[1](P2)大城市灯红酒绿,充满诱惑,人们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好人是可遇不可求的,是选择坚守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和价值观,还是接受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价值观?这显然是当时嘉莉所面临的伦理困境。
嘉莉在还没有到达芝加哥时就在火车上遇到了她的灵魂“导师”杜洛埃,他大肆炫耀自己的财富,竭力把芝加哥描绘成物质极大丰富的世界,嘉莉对芝加哥和物质财富心驰神往。杜洛埃对于嘉莉的引导作用不能说是完全负面的,但过于强调物质的占有和享受,不免会使嘉莉接受物质至上、金钱至上的信条。“认为穿礼服的必然有钱,必然正派,穿工装裤、工作服的人肯定品行不好,不屑一顾。”[1](P39)嘉莉期盼物质享受,幻想得到无尽的财富,但现实却给了她无尽的失望。当她丢了工作,徘徊在寒冷的街头时,她又遇见了杜洛埃,杜洛埃请她吃了饭,临走时又塞给她20美元。之后,嘉莉和杜洛埃同居了。“置身于芝加哥这个富丽堂皇的繁华大都市,嘉莉妹妹起初是迷失了方向,最后是迷失了自我。”[2](P138)
“(文学伦理学批评)强调回到历史的伦理现场,站在当时的伦理立场上解读和阐释文学作品,寻找文学产生的客观伦理原因,并解释其何以成立,分析作品中导致社会事件和影响人物命运的伦理因素,用伦理的观点对事件、人物、文学等问题给予阐释,并从历史的角度做出道德评价。”[3](P4)嘉莉渴望财富、追求享乐,不能恪守传统的伦理道德,因此便把自己当成了商品来出售,显然违背了当时的婚姻伦理,出卖肉体、违背应有的婚姻伦理规范,对她来说是必然的选择。
但嘉莉不可能不正视她的伦理困境,虽然和杜洛埃同居,嘉莉也时常处于矛盾中。这种矛盾表现在是遵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做一个本分的女人,通过勤劳、诚实获得财富,还是遵从现实性原则,满足生理需求和物质欲望。她也时常受到良知的谴责:“瞧瞧你周围的那些正派人,他们会多么瞧不起你做的一切啊。瞧瞧那些正派姑娘,当她们得知你是多么软弱时,她们会怎样离你而去啊。你还没有做出努力就失败了。”[1](P91)但心中的另一个自己又总在为她辩护:天气寒冷了,孤独了,盼望过上好日子,总是贫困替她作了回答。也就是说,最终对于贫穷的摒弃,对于物质生活的渴望战胜了道德和理性。嘉莉心中的伦理天平开始向自由意志倾斜,自由意志占了上风。在与杜洛埃同居后,她多次要求与之尽快结婚。在嘉莉看来,当她成为杜洛埃太太之后,她所处的伦理困境就不存在了。
其实,嘉莉并不喜欢杜洛埃,但是,对于金钱、财富、享乐的追求使她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当比杜洛埃更有钱、更有地位、更有风度的赫斯渥出现时,嘉莉不禁动心了。赫斯渥是一位成功的酒吧经理,但他的婚姻生活和家庭生活并不像他的事业那样顺利。他与妻子的结合不过是情欲与共同利益作用的结果,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爱情。但赫斯渥并不是真正地爱嘉莉,他只想维持现状,同时占有嘉莉。“赫斯渥此刻只有不负责任的作乐思想。嘉莉的爱情只意味着他又增添了这么多的乐趣。他要享用这份新的礼物,作为他额外的消遣。他可以快活地和她在一起,同时,让自己的事业照旧发展下去——不受影响。”[1](P137)
结合嘉莉的两次选择,我们显然不能把责任仅仅归咎于嘉莉。在第一次选择中,杜洛埃显然是在勾引嘉莉,是引诱嘉莉堕落的魔鬼撒旦。杜洛埃不过是想拈花惹草,并不想付出爱情,承担责任。同样,在第二次选择中,赫斯渥的勾引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就是说,赫斯渥的行为更应该受到批判。由此可见,转型社会中异化的价值观导致人们摒弃了清教教义中关于婚姻恋爱的伦理规范,做出了丧失伦理道德的行为。
(二)克莱德对婚姻伦理的违背
在《美国的悲剧》中,婚前同居这个违反婚姻伦理的行为也使主人公陷入伦理困境中。不同的是,嘉莉的婚前同居是出于物质享乐,而《美国的悲剧》中克莱德和罗伯达的婚前同居则是出于情欲,或者说生理享乐。人的意志包含自由意志和理性意志。自由意志主要体现在人的动物性本能上,而理性意志则是理性的体现,体现为善的行为、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因此,两部小说中主人公婚前同居的原因从表面来看不同,实质却相同,即主人公的自由意志战胜了理性意志,从而做出违背伦理的行为。
在《美国的悲剧》中,主人公克莱德几经周折,来到伯父的服装厂工作并成为其中一个部门的头目。虽然工厂禁止工人之间谈情说爱,但克莱德却和女工罗伯达开始了地下恋情。罗伯达对克莱德是真心实意的,而克莱德只不过是在本能欲望的驱使下和罗伯达恋爱。从一开始就没有想到要和对方在一起,因为他一心想跻身上流社会,罗伯达帮不了他。和罗伯达这样出身贫苦的女孩在一起也是门不当、户不对的。他们的交往不仅有违厂规,也违背了当时的社会伦理规范。而导致他们悲剧的原因其实就是婚前同居,未婚先孕。如果他们只是正常交往,而没有违反当时的婚姻伦理规范,也不至于导致后来的悲剧。他们两个人都清楚地明白非法同居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在面临这一伦理选择时,自由意志战胜了理性意志,致使他们做出了错误的伦理选择。后来,罗伯达发现自己怀孕了,才意识到自己面临多么严重的后果。这不仅会让她丢掉工作,而且会遭到整个社会的唾弃。为了摆脱伦理困境,她再三要求克莱德与之结婚,最后还做出让步,哪怕是结婚之后再离婚也可以。克莱德与她交往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肉欲,全然不考虑道德和责任。克莱德的悲剧是必然的,因为他所处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他的性格,不考虑任何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只是满足自己的私欲。
二、错误的伦理选择
(一)嘉莉的伦理选择
当嘉莉和赫斯渥在纽约定居并结婚后,赫斯渥的生意一直不顺利,他们的境况每况愈下。嘉莉在纽约见到那些打扮漂亮、生活奢侈的贵妇人,更加渴望占有财富,拥有舒适、安逸的生活。“想到自己不是其中的一份子,她感到心痛——唉,她做了一个美梦,但这个梦没有成为现实。”[1](P336)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对这种单调乏味、生活拮据的苦日子再也受不了了,她开始找工作。凭借年轻、美貌以及以前的演戏经历,嘉莉找到了一份剧院歌舞演员的工作。慢慢地,嘉莉成了名角,赚的钱越来越多。本来可以用来个人享乐、消费的钱却被用来作为家庭的日常支出,她再也受不了天天在家看报纸的赫斯渥,她觉得要实现自己的富贵梦,就要踢开赫斯渥这个绊脚石。
她此时面临两难的伦理选择。她所面临的困境表面上是物质问题,实质上是伦理问题。她当时已经和赫斯渥结婚,因此,她的行为就要符合婚姻伦理,要承担其作为妻子的责任和义务。丈夫处于事业低潮,她理应帮助他脱离困境,共克难关。然而,嘉莉当时已经成为名星,她渴望盛名,渴望拥有财富。面对日益败落的家、日益颓废的丈夫,嘉莉不愿承担自己作为人妻的责任和义务,而是选择放弃自己的伦理义务。留给赫斯渥20美元后,嘉莉彻底地抛弃了赫斯渥。赫斯渥不得不靠领救济金生活,最后开煤气自杀。
嘉莉的这次伦理选择与前两次有所不同。第一次多少包含生活窘迫、不得已的成分,而且在和杜洛埃同居之后,她深感内疚,受到良心谴责;第二次的伦理选择中也有一些爱情的因素和摆脱未婚同居这一伦理困境的努力。然而,这一次却是完全为了摆脱包袱,为了过上富贵安逸的生活而抛却了自己的伦理责任。抛弃赫斯渥后,她没有感到丝毫的内疚和不安。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每月一百五十元的收入,有自己独立的化妆间,成为百老汇大红大紫的女明星。然而,这种成功只是物质上的成功,她的道德败给了物欲,理性输给了自由意志,终究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
(二)克莱德的伦理选择
在《美国的悲剧》中,在罗伯达因为怀孕而苦苦哀求克莱德与之结婚时,克莱德正在热恋着桑德拉——一个可以使他飞黄腾达,跻身上流社会的富家小姐。表面上是选择罗伯达还是桑德拉,实质上他面临着善与恶的伦理选择,确切地说,是担负责任、遵守道德,还是满足私欲、抛弃责任。经过激烈的斗争,克莱德最终将罗伯达骗到偏僻的湖上。在采取行动前,克莱德又一次面对善与恶的较量。恶的一面要求他采取行动杀害罗伯达,善的一面又竭力压制这种渴望。“但这一斗争暂时还呈静止状态,要求采取行动和不采取行动这两股强大力量,可谓势均力敌。”[4](P531)后来,罗伯达想拉住他的手,他使劲推开她,照相机砸到了罗伯达,船体失去平衡导致其落水。严格地说,他没有直接杀死她,但罗伯达跌入水中后,他并没有施救以及企图逃跑,都说明他是要置罗伯达于死地的。克莱德被送上了电椅,他的富贵梦最终是一场空。
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传统伦理观发生了异变。当接受了一切都以财富、金钱、地位为标准的伦理价值观之后,人们的理性再也控制不住自我意志放纵的缰绳。面对伦理困境,需要做出选择时,人们往往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三、结语
评论界往往把德莱塞归入自然主义作家,认为他在小说中贯彻的是一种非道德的漠然主义,没有在其作品中进行任何道德价值上的判断。但通过研读德莱塞生平创作的文献和作品,我们发现作家并非将道德批判置于作品之外。相反,他的作品中都涉及了作家的亲身经历和当时社会中敏感的道德问题。德莱塞的姐姐曾经和人私奔并遭抛弃。德莱塞在《嘉莉妹妹》的结尾并没有惩罚嘉莉,相反,她成了大红大紫的演员。但这并不足以说明德莱塞是一个不考虑道德因素的人。德莱塞真实地刻画了当时异化的伦理思想,批判了当时社会中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现象,这样更能起到针砭时弊的作用。正如鲍令所说,“在《嘉莉妹妹》中,德莱塞从美国经济生活的三个阶层挑选出小说的主人公。他表明他们是如何受到所宣扬的虚假的美国梦所毒害和腐蚀的。责任在于社会,是社会迫使其个体成为既丑陋又怪异并且具有滑稽性的人。”[5](P15)辛克莱·路易斯指出:“德莱塞常常得不到人们的赏识,有时还遭人嫉恨,但跟任何别的美国作家相比,他总是独辟蹊径,勇往直前,在美国的小说领域里,为从维多利亚时期和豪威尔斯式的胆怯和斯文风格转向忠实、大胆和生活的激情扫清了道路。没有他披荆斩棘地开拓的功绩,我怀疑我们中间的哪一位——除非他甘心情愿去坐牢——敢把生活、美和恐怖统统描绘出来。”[4](P1)
德莱塞在前期的作品中大胆真实地刻画了当时的社会伦理异化现象,但在字里行间中的确流露出自然主义的倾向。比如,在评价嘉莉和杜洛埃同居时,强调了外界环境对嘉莉的影响,透露出人的行为受制于环境的思想。赫斯渥在偷保险柜中的钱款时犹豫不决,保险柜的门突然就自己关上了。这些情节强调了客观的外在环境、偶然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而在《美国的悲剧》中,德莱塞深刻剖析了造成克莱德堕落的社会原因,批判了信奉金钱至上、追求享乐的价值观。此时的德莱塞处于其创作鼎盛期、思想成熟期,他能够从较为客观的历史角度分析社会现实,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德莱塞花了一卷的篇幅描写了主人公克莱德的幼年生活及其在格林戴维逊酒店的生活。虽然他的父母都笃信基督教并沿街传道,但是克莱德并未接受这些传统的清教思想,相反,他对之深恶痛绝。他讨厌他的出身,憎恶宗教信条,热衷世俗生活,一心想出人头地。在第一卷中,德莱塞非常深刻地揭示了在社会转型期,伦理异化对于人的行为选择的腐蚀性。在《美国的悲剧》中,德莱塞伦理批判的力度显然比在《嘉莉妹妹》中有所增强。如果说在《嘉莉妹妹》中只是揭露问题,在《美国的悲剧》中,他则明确地指出了问题之症结,美国的悲剧在于社会中异化了的伦理价值观。
以婚姻伦理为切入点,分析两部小说中主人公的伦理选择,我们可以看出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的伦理异化,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过分追求物质财富、追求个人享乐对于人性的摧残,折射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剧变对普通民众的冲击。
[1](美)德莱塞.嘉莉妹妹[M].路旦俊,译.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
[2]朱振武.生态伦理危机下的城市移民“嘉莉妹妹”[J].外国文学研究,2006(3).
[3]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及其他——聂珍钊自选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美)德莱塞.美国的悲剧[M].潘庆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5]Balling,Frederick.J.Sister Carrie:Notes[M].Cliffs Notes Inc.,1967.
责任编辑 叶利荣 E-mail:yelirong@126.com
Ethical Alienation: Ethical Interpretation ofSisterCarrieandAnAmericanTragedy
WuYuanqing
(ForeignLanguageDepartment,AnhuiScienceandTechnologyUniversity,Fengyang233100)
The protagonist ofSisterCarrieandAnAmericanTragedyviolate the ethics of marriage,and make the wrong ethical choices,which leads to their tragedy.The novel reveal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alienation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on people's behavior.Taking marriage ethic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the analysis of the ethical choice of the two novels,it can be seen that the work reflects the ethical alienation of people in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revealing the excessive pursuit of material wealth,the pursuit of personal pleasure in the monopoly capitalism and the destruction of human nature,which reflects the impact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upheaval.
ethical alienation;marriage ethics;Sister Carrie;An American Tragedy;Dreiser
2015-06-06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课题(sk2012a040)
吴远青(1983-),男,山东枣庄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①本文属安徽科技学院校级科学研究基金项目(SRC2014375)产出论文。
I106
A
1673-1395 (2015)08-00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