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进展
2015-02-20戎雪营郭宏敏黄旭霞
戎雪营,郭宏敏,黄旭霞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
近年来,国内外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病因病机、中西医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多种严重疾病如创伤、严重感染、急性胰腺炎均可引起全身过度炎症反应,其中严重感染是最常见原因,被称为脓毒血症,处理不当常继发多脏器不全(MODS),以至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或休克。因中医理论对此证无系统病名,根据其主要证候特征,主要以《伤寒论》和温病学说的相关理论作为基础进行探索,现基本形成了对本病中医病因病机的共识,即“正虚邪实”。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家的认识,中医从清热解毒类、通腑攻下类、活血化瘀类等药在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方面的机制和作用作一阐述。
1 中药单方
1.1 活血化瘀类中药 因毒邪侵袭的病位在络脉,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病可广泛波及机体脏腑,煎烁津液而生瘀血,阻遏气机,并影响脏腑功能。张慧等[1]认为,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对 TNF-α、ET 1 和 SOD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在于改善受损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形态和功能。钟秀君等[2]用三七总皂苷(PNS)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发现能使PLT有所上升、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认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间的平衡有关。马志胜等[3]发现丹参注射液及生脉注射液均能明显降低LPS腹腔注射后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下调过高的炎症反应,并减轻肝、肺、肾等器官的损害,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大鼠48 h存活率明显提高。刘英杰等[4]认为解毒化瘀方通过增加PC基因表达、提高血浆PC活性,提高了脓毒症大鼠生存率,达到治疗脓毒症的目的;血必净通过有效地对抗与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病有关的炎性介质的表达,对改善多脏器功能不全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认为中药活血化瘀方剂在防治脓毒症及改善预后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1.2 清热解毒通腑类中药 江汉奇[5]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黄连解毒汤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结果各项指标的改善优于单纯抗生素组,认为黄连解毒汤能有效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黄海燕等[6]研究发现,通腑清热法结合西医治疗对实热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炎症反应和代偿抗炎反应具有调控作用,可改善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戴锡珍等[7]研究认为,黄连解毒汤有较显著的减毒作用,该药物可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加速内毒素的廓清,其对细菌毒素亦有直接中和作用。王利津等[8]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黄连解毒汤的抗炎作用主要与抑制IL-1、NO、PGE2等炎症因子生成有关。刘大全等[9]认为,条件致病菌是脓毒症模型大鼠的主要致病菌,清热解毒方可以通过抑制致病菌的繁殖而对脓毒症起到治疗作用,并发现清热解毒方可以抑制致病菌在腹水和血液中的繁殖。陈进凡等[10]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中、高剂量肠毒清口服液可能对酵母多糖所致的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其机体免疫等有关。冷建春等[11]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清瘟败毒饮能提高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可使其中医症状积分和 APACHEⅡ评分分值均明显下降,调节TNF-α、IL-6、IL-1和 IL-10水平,抑制过度炎症反应。陈宁等[12]研究发现,清热化痰中药(鱼腥草、桑白皮、桔梗、陈皮、法半夏、虎杖)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降钙素原的作用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肖雪琴[13]以安宫牛黄丸辅助治疗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因子(TNF-α,IL-β)有关。
1.3 经方辨证论治 刘清泉等[14]在临床研究中运用“六经辨证”体系,“以辛温解表法为主,必要时辅以清润”进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MODS的诊治,认为其病机同“麻黄汤”,平时使用大量清热药却体温不退,甚至持续低热即是表郁不开的典型表现。周建中等[15]观察发现,越婢加半夏汤加减联合西药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有关。刘建博等[16]观察健脾清肺化痰中药对辨证属于肺脾两虚、痰热郁肺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指标以及对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在一般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陈夏六君子汤合苇茎汤,结果较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比较,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的情况,使NF-κB水平下降更显著。曾萍等[17]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四逆汤可起到抑制炎症、有效改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不全大鼠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达到防治多脏器功能不全的目的,为四逆汤防治多脏器功能不全提供了实验依据。
2 中药复方
邹欣等[18]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发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养阴增液3种温病治法制剂均可显著降低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TNF-α和IL-1水平,其中以清热解毒组(降低肝匀浆炎性细胞因子最明显)和养阴增液组(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最明显)效果显著。卢芳国等[19]通过观察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等12个中药复方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的影响,结果得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味方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王华东等[20]通过对四逆加人参汤、黄连解毒汤、参附青、参附青加丹参及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方药的对比实验发现,参附青加丹参可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生存率(72 h生存率为8%),认为关键在于认清内毒素性休克主要的病理损害,即外来邪毒与内生湿热瘀毒引起营阴耗损、络脉瘀阻,阳气郁而不达,在治疗时应注意清热解毒配合理气活血之品,发挥药物配伍作用,可增进疗效。郝江等[21]研究发现,以补气补血、清热解毒、镇静止痛为原则组方的中药对应激因子释放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均有一定控制效应,可使应激细胞因子和炎细胞释放减少,遏制PLT消耗性减少。
也有认为多脏器功能不全为多种疾病的终末危重阶段,因“精气夺则虚”,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衰,阴阳不相维系,最终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就《伤寒论》六经病变来说,三阳病为实证,存在阴、阳偏胜;三阴病为虚证,存在阴阳的偏衰或互损。六经病变即反映了这样一种从实到虚、从轻到重的阴阳失调的病情演变规律。“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即为厥阴病的表现,存在于阴阳失调的最后、危重阶段,可以说厥阴病即为多脏器功能不全,进而出现寒热虚实夹杂证、厥证、寒热交替胜复证等,“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可对其发生机制作出恰当的解释[22],但是很难找到针对病机确立的方药。
3 结语
综上所述,围绕脓毒症的基本病机,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主要矛盾(血瘀、热毒、正虚)进行辨证论治,均取得一定疗效。中医学对温热类疾病所引起的炎症反应有深刻的认识,从六经辨证至卫气营血辨证,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诊疗体系,但无论何种辨证体系,均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辨证论治,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药在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动物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是动物实验的局限在于其虽然可以复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动物模型,但无法复制中医“证”的模型,而辨证论治恰恰是中医治疗学的核心思想,即动物实验获得的结果不能简单等同于人体。
[1]张慧,郭剑超,刘长山,等.活血化瘀中药对重症肺炎患儿血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5):291-292.
[2]钟秀君,汤杰,张谊,等.三七总皂苷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3):241-243.
[3]马志胜,沈文律.中药丹参、生脉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实验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5,12(4):395-398.
[4]刘英杰,王勇强,常文秀.常用活血化瘀中药方剂治疗脓毒症的机理[J].吉林中医药,2009,29(3):241-242.
[5]江汉奇.黄连解毒汤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9,24(3):480-481.
[6]黄海燕,翁书和,牛明华.通腑清热法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9,41(3):39-41.
[7]戴锡珍,高淑娟.“黄连解毒汤”体外抗内毒素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5):31-32.
[8]王利津,徐强.黄连解毒汤的抗炎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8):45-48.
[9]刘大全,高巧营,吴尚为,等.清热解毒方治疗大鼠实验性脓毒症的药效学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6):246-249.
[10]陈进凡,刘媛,柳渊洁,等.肠毒清口服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大鼠体质量及进食量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1,24(11):28-31.
[11]冷建春,王卫星,李巧林,等.清瘟败毒饮治疗脓毒症疗效观察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6):11-13.
[12]陈宁,李慧,赵丽芸,等.清热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2):105-109.
[13]肖雪琴.安宫牛黄丸在佐治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疗效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27(1):66-67.
[14]刘清泉,陈志刚,江其敏.麻黄汤类方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6):565-567,688.
[15]周建中,徐亦男,赵庆峰.越婢加半夏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肺炎所致MODS 25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2):43-44.
[16]刘建博,杨海娟.健脾清肺化痰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疗效及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2):120-123.
[17]曾萍,杨镒宇,吴伟康,等.四逆汤对SIRS大鼠的早期干预[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6):1222-1224.
[18]邹欣,陆付耳,涂胜豪,等.3种温病治法制剂改善内毒素血症大鼠生存率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9(5):253-255.
[19]卢芳国,朱应武,田道法,等.12个中药复方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4):9-11.
[20]王华东,陆大祥,王彦平,等.复方中药对内毒素引起的小鼠病死率和多器官损伤的影响[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4,25(2):129-133,139.
[21]郝江,柏力,边革元,等.3种不同中药组方对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防治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3):153-155.
[22]郭任.试论MODS的中医机理即《伤寒论》之“阴阳气不相顺接”[J].国医论坛,2006,2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