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调节免疫治疗慢性肾炎湿热证
2015-02-20张艳茹
张艳茹,孔 薇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南京210001)
各种细胞因子,包括促炎因子(IL-1、IL-6、TNF-α等)、抑炎因子(IL-10、IL-13等),二者之间的不平衡,是导致肾炎发病的重要环节。湿热证是慢性肾炎常见证型之一,是影响肾炎病程的一个最重要的干扰因素。中药治疗慢性肾炎具有多靶点作用,在控制炎症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其治疗慢性肾炎湿热证的显著疗效已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近年来关于肾炎湿热证与CK相关性的研究较多,亦有诸多从CK水平探讨中医药调节免疫治疗肾炎湿热证作用机制的研究。现对中医药治疗肾炎湿热证及对CK调节作用作一总结。
1 湿热贯穿肾炎始终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为一组本虚标实的证候,而湿热证是最常见的邪实见证。孙伟等[1]通过对152例慢性肾炎患者观察发现,慢性肾炎兼湿热者占83.3%。刘志明认为湿热伤肾是慢性肾炎最基本、最重要的病理特点[2]。余江毅等[3]提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是湿热滞留伤肾的表现,可作为肾炎湿热证辨证的客观指标。袁发焕等[4]对129例肾活检结果为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发现,湿热证占50.4%。严志林等[5]通过临床分析发现慢性肾病各个分型、分期均有湿热之邪存在,且湿热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加重。何小萍[6]从肾脏病的病理、病机及临床资料报道等方面论述清利湿热法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重要治法。认为肾炎湿热证的实质在于感染导致的免疫反应状态,消除免疫反应当清利湿热。笔者认为湿热久蕴易伤阴耗气,兼夹它邪,故湿热证治疗时应兼顾湿热与正虚,根据湿热所在不同部位、湿热与正虚双方缓急,决定治疗偏重。
2 肾炎湿热证与CK
有研究[7]认为,肾小球免疫反应性炎症属于湿热致病,肾炎湿热证患者细胞免疫处于活化状态,湿热证重时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活跃,造成小球、小管及间质的病理损伤,最终导致肾纤维化。何立群等[8]认为“湿热”与高度表达的细胞生长因子和代表炎症的白介素对肾组织的损害有关。肾脏病理方面研究表明,系膜增生性肾炎是湿热毒邪所致病理变化,表现为肾脏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增多,炎症CK的高表达。近年研究[9]发现,肾炎时体内某些炎症因子(如 IL-6、IL-8、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这些炎性因子的作用与湿热在肾炎病理中的作用非常吻合。朱辟疆等[10-11]通过40例临床观察,得出慢性肾小球肾炎湿热证者血浆及尿IL-6显著高于健康人及虚证组,认为血浆及尿IL-6增高可作为慢性肾炎湿热证辨证的客观指标,尿IL-6显著增高者可在基本方中加入清热解毒中药以抑制炎症及细胞增殖。孙卫卫等[12]观察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50例,发现该病邪实证中湿热证的发病率最高占68.0%,湿热证患者较非湿热证患者尿MCP-1、IL-6水平高。有研究[13]证实滋肾清热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球细胞分泌IL-1、TNF-α的活性从而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减少系膜区基质积聚。可见,湿热证与免疫炎症反应关系密切,湿热之邪致病与炎症因子高表达相关,中医药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而发挥疗效。
3 中医药对CK的调节作用
3.1 单味中药对CK的调节作用
3.1.1 雷公藤 丁樱等[14]实验发现雷公藤多苷具有抑制系膜细胞分泌IL-6的作用。董吉祥等[15]认为,IL-6是慢性肾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而雷公藤多苷具有降低IL-6、TNF水平的作用。
3.1.2 大黄 吴喜利等[16]发现大黄素可通过降低系膜细胞对IL-6的分泌,抑制MC增生,减少ECM积聚,从而减轻与延缓肾小球硬化。大黄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球分泌IL-1从而改善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系膜区基质的堆积[17]。含大黄素代谢物的大鼠血清可明显拮抗IL-6、TNF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刺激作用[18]。张永和等[19]实验发现大黄能降低危重患者血清TNF-α、IL-1、IL-6 水平;用药 1 周后 TNF-α、IL-1、IL-6降至正常水平,与用药前有显著差异。
3.1.3 白花蛇舌草 现代药理研究[20]证明其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抗体形成及IL-2产生均有促进作用,对T淋巴细胞功能及B细胞免疫功能也具有增强作用。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可增加小鼠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和INF-γ的含量,具有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21]。亦有实验研究[22]表明,白花蛇舌草可能通过调整CCl4肝损伤小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之间的平衡,以及降低血TNF-α和IL-6的水平,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肝损伤的效果。
3.1.4 猫爪草 周立等[23]研究发现猫爪草的乙醇提取液对肿瘤坏死因子(TNF)有较强的诱生作用,在被筛选的36种中草药中,猫爪草(70%的乙醇浸膏)诱生TNF作用最强。
3.2 成方、验方对CK的调节作用
3.2.1 黄蜀葵花胶囊 徐锡兰等[24]使用黄蜀葵花胶囊治疗慢性肾炎肾虚湿热证患者43例,总有效率86.0%。刘中柱等[25]临床研究发现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血IL-1、TN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在传统慢性肾炎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黄葵,可以明显降低患者体内血IL-1、TNF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3.2.2 加味猪苓汤 全世建等[26]使用加味猪苓汤治疗Thy-1大鼠阴虚湿热肾炎模型,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本方能通过抑制IL-1B、IL-6、TNF-α 3种细胞因子的活性及显著抑制IL-6 mRNA的表达从而有效抑制系膜细胞增生,而达到治疗效果。陈明等[27]研究发现加味猪苓汤对内毒素诱导的系膜细胞中IL-6产生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认为该方抑制肾小球系膜的增生可能与抑制系膜细胞中IL-6的产生相关。
3.2.3 利肾口服液 钟柏松等[28]通过实验表明外源性IL-1、IL-6、TNF可刺激GMC DNA合成增加,而利肾口服液(由石韦、木贼、益母草等组成)可通过拮抗上述外源性细胞因子对GMC的刺激作用和直接抑制GMC的增殖两种途径达到抑制GMC增殖,防治肾小球硬化发生发展的目的。荣晓凤等[29]通过体外研究发现清热利湿中药利肾口服液(木贼、贯众、木蝴蝶、白花舌蛇草、石韦等)具有显著拮抗IL-1刺激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3.2.4 肾炎康 实验证明[30-31],肾炎康能降低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尿蛋白,降低尿及血中IL-6含量,改善肾功能,抑制系膜细胞增生;通过抑制肾内TNF-α、ET-1的合成,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及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损伤,从而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3.2.5 丹芍汤 研究[32-34]表明,肝肾阴虚湿热型慢性肾炎患者血清TNF、IL-6水平明显升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丹芍汤可降低血IL-6、TNF-a和尿IL-6水平,且临床疗效显著。
4 结语
中医药调节免疫治疗慢性肾炎方面的作用已被临床药理研究所证实,但目前对一些行之有效的中药方剂的研究仅停留在疗效观察层面,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对细胞因子与湿热证型相关性的研究缺乏统一认识,且缺少对多个细胞因子同时研究。笔者认为细胞因子是慢性肾炎重要的免疫调节因素之一,从细胞因子水平研究中医药作用机制,从而确定湿热证细胞因子水平客观辨证指标,将为肾炎湿热证辨证治疗提供新依据,对中西医结合诊治肾脏病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从中医方面探究有效的抗炎治疗方法,对发挥中医特色,治疗慢性肾炎意义重大。
[1]孙伟,曾安平,严志林,等.湿热病邪与慢性肾病关系探讨:附152 例临床资料分析[J].中医研究,2000,13(1):36-37.
[2]刘如秀,刘志明.刘志明治疗慢性肾炎的体会[J].中国医药学报,1993,8(4):47-49.
[3]余江毅,熊宁宁,余承惠,等.肾病湿热病理的临床分析和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8):458-460.
[4]袁发焕,蔡奇玲,张璟,等.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与临床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09,21(3):393-395.
[5]严志林,孙伟.湿热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关系的临床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0):12-13.
[6]何小萍.论清利湿热法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重要治法[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7(3):77-78.
[7]李小会,谢桂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与湿热证[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4):638-639.
[8]何立群,侯卫国,沈沛成,等.健脾清化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及细胞分子机制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4):6-8.
[9]钟云良,谢桂权.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炎症因子相关性的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5):25-26.
[10]朱辟疆,施荣华,刘永平.慢性肾小球疾病湿热证血浆及尿白介素-6的改变[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9(2):75-77.
[11]朱辟疆,韦先进,江丽萍,等.慢性肾小球疾病尿细胞因子改变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20-22.
[12]孙卫卫,刘尚建,崔谨,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湿热证和尿MCP-1、IL-6关系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0):2352-2354.
[13]王亿平,曹恩泽,吕勇,等.慢性肾功能衰竭急剧加重湿热证血瘀状态及清肾汤干预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4):203-205.
[14]丁樱,张红敏.雷公藤多甙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2,18(2):139.
[15]董吉祥,刘志达,韩惠琴,等.雷公藤多甙对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IL-6、TNF水平影响的研究[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8):850-851.
[16]吴喜利,孙万森,乔成林.大黄素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 IL-6 的影响[J].中药材,2006,29(1):53-54.
[17]魏建冬,黎磊石,姚建.大黄治疗大鼠系膜增殖性肾炎的实验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1997,36(2):16-18.
[18]胡伟新,刘志红,黎磊石.炎症因子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大黄素的抑制作用[J].金陵医学院学报,1993,6(1):64-67.
[19]张永和,宋祖军,郭学刚.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血清TNF-α、IL-1及 IL-6 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2):1066-1067.
[20]孟玮,刘志强,邱世翠,等.中药白花蛇舌草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163-164.
[21]王宇翎,张艳,方明,等.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4):444-447.
[22]李秀萍,孙树凯,魏军,等.白花蛇舌草对肝损伤小鼠T细胞亚群、TNF-α 和 IL-6 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0,32(6):495-497.
[23]周立,张炜,许津.猫爪草有效成分诱生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5,17(6):456-460.
[24]徐锡兰,邬嘉琛,黄启金,等.黄蜀葵花胶囊治疗慢性肾炎湿热证43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5):345-347.
[25]刘中柱,孔祥静,刘艳姝.黄葵胶囊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Lkn-1和TNF-α水平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12(1):78-79.
[26]全世建,李政木,谢桂权,等.加味猪苓汤治疗原发性系膜增殖性肾炎的实验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2):140-142.
[27]陈明,郭选贤,杨相助.加味猪苓汤对肾小球系膜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产生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1999,14(4):21-22,80-81.
[28]钟柏松,石锦萍,常克,等.利肾口服液拮抗细胞因子对系膜细胞影响的研究[J].新中医,1999,31(9):33-34.
[29]荣晓凤,吴康衡.清热利湿中药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1):3379-3380.
[30]朱辟疆,解冰,江利萍.肾炎康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白介素-6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6(11):633-635.
[31]朱辟疆,解冰,江丽萍.肾炎康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和内皮素-1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6,13(3):150-153.
[32]李永伟,李俊彪,詹林达,等.丹芍汤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肝肾阴虚挟湿热证型患者血清IL-6、IL-10的影响[J].中药材,2000,23(2):118-120.
[33]李俊彪,莫穗林,伍新林,等.丹芍汤的临床观察和研究[J].中药材,2002,25(8):605-607.
[34]詹林达,何训昌,缪灿铭.丹芍汤对肝肾阴虚湿热型慢性肾炎血清TNF水平的影响[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3(4):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