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主的扩展与阶层的固化——十一大以来越南政治革新的成就及挑战

2015-02-20

关键词:党内民主政治文化越南

民主的扩展与阶层的固化——十一大以来越南政治革新的成就及挑战

赵卫华1,2,金东黎1

(1.红河学院 越南研究中心,云南 蒙自 661100;2.复旦大学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433)

摘要:越共十一大以来,越南的政治革新在以往成就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首先是进一步加强了对政府的监督力度;其次是干部选拔制度更趋民主化;再次是越共对不同的意见采取了更加包容的制度,从而使得民众对越共的认同感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社会结构固化,贪污腐败积重难返,极端的民族主义成为了越南政治现代化的三大障碍。越南政治革新成功的原因根植于越南政治化中的优良传统,面临的挑战来自其中的消极因素。

关键词:政治革新;政治文化;党内民主;阶层固化;越南

一、问题的提出与背景回顾

中越两国社会制度相同,国情相似;虽然存在严重的领土争端,但两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却有许多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研究越南政治革新的最新进展,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启示和警醒作用。越南的革新最初仅指经济领域,“革新开放”在长征、阮文灵等人的最初规划中只包含经济领域。上世纪90年代先后发生的“陈春柏事件”和“陈度事件”,才促使越南将改革的触角逐渐向政治领域延伸[1]271-272。当时越南是严格区分经济和政治两个领域的,经济领域称为“革新”,而政治领域称为“改革”,后来称为“政治系统革新”,直到最近,“政治革新”才取代“政治改革”,与“经济革新”一样成为越南社会的正常称呼[2]7-11。

越南政治革新实际是从农德孟时期开始的,此前政治革新方面成果有限,主要是理顺党政关系,重新施行党政分开,修改选举法,确认普选原则。农德孟时期,越南的政治革新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四驾马车”机制的确立、国会差额选举制度的实施、自荐候选人制度的落实、言论空间和党内民主的扩大都堪称划时代之举,对改善越共形象,加强其领导地位,缓解党意和民心的矛盾,遏制腐败产生了重要的作用[3]29-31。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国会选举改革和思想理论界的大讨论。2007年越南国会选举是革新进入实质阶段的标志。自荐候选人和差额选举制度打破了越南国内政治生活的惯性,使外界开始重新审视越南。差额选举使大批不受民众欢迎的高官落选,其中包括当时已在党内排名第二、预定将出任国家主席的现任国家主席张晋创。张晋创的意外落选给当时越南政坛带来很大震动,不仅打乱了当时高层的部分安排,更为重要的是对原来只唯“党意”、不重“民心”的官员和代表以极大的震撼,对干部转变作风,国会改变“橡皮图章”的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2006年前后越南国内关于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模式、公民社会、党的领导作用的大讨论,由于越共中央和宣教部的正确对策和引导,不仅没有削弱党的领导,反而起到了一种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的作用,为十一大通过相关政治经济革新决议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党内民主的持续扩大及循序渐进、向社会民主扩展奠定了思想基础[3]29-31。

二、十一大后革新的新举措与成效

在农德孟10年革新的基础上,越共十一大决定继续深入推进政治革新,建设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和人民做主的社会主义强国。基于此,十一大决定继续扩大民主,完善国会代表的选举和监督办法,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4]177。

(一)进一步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力度

阮富仲上台后,进一步强化国会的监督角色,在质询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对政府高官的信任投票制度。越南的信任投票每年一次,信任票(分高信任、信任两类)低于50%或低信任票高于50%的官员将会被弹劾。信任投票使得国会可以对不合格官员行使否决权,彻底改变了官员只对上负责的状态。2013年在国会的首次信任投票中,因为下属卷入腐败案,阮晋勇及其数名亲信收到了国会的大量低信任票,其中阮晋勇的低信任票高达32%,成为受信任度最低的国家领导人。其亲信国家银行总裁阮文平低信任票高达47%,几为国会弹劾[5]。在2014年的第二次信任投票中,因“9·18”事件期间极力迎合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阮晋勇的信任度上升到前四;而交通、教育和医疗三位部长则因在国内备受诟病收到了国会议员的大量低信任票[6]。目前,虽然尚无高官被弹劾下台,但信任投票无疑比质询起到了更好的效果。阮富仲本打算将信任投票改为信任和不信任两种,但受到强烈抵制没有成功。信任投票制度意味着比国会质询制度监督更为严厉,对政府等各主要官员来说则意味着他们必须做更大的努力,使国会议员满意自己的工作,否则就可能被弹劾。

(二)中央干部选拔制度更趋民主化

随着阮文灵、杜梅等一批建国元老引退,越南再无权威政治,并逐步在政治局内部形成了协商民主这一党内民主的最初形式。在该制度下,所有党内重要事项由政治局集体决定,取消常委,统称政治局委员,总书记的权力事实缩水很多[7]。在十一大报告中,农德孟提出扩大党内民主,并逐渐扩展社会民主,党的权力重心开始由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下移,政治局原来拥有的决定权变成了优先建议权和提名权,一改以往建议即决定的状况。阮善人作为首个留美博士,深受农德孟等越共高层的肯定,在农德孟的第二任期由教育部长升任副总理。在十一大上,阮善人获得了十一届政治局委员候选人的提名,但被大会否决,倒是有些来自地方排名和地位均不如他的其他候选人当选。2012年政治局委员补选时,越共中央也采取了超出计划增选人数一倍以上的差额补选,最受阮富仲青睐的两名人选最终没能当选。在民主集中的原则下,政治局的权利相对缩小,中央委员会的权利提升,扩大了党内民主的范围。而且越共十一大还决定在30%的省、县实行党的书记和副书记直选试点[4]185,这对转变党的作风、遏制腐败、改善党的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以更加包容开放自信的心态应对不同的意见

农德孟当选总书记后,一改其前任黎可漂在对待陈度问题上的思维方式,对不同的言论和思想采取了包容和引导的态度和方式。农德孟期间越南曾就时代问题、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以及公民社会展开社会大讨论。越共采取了不回避问题的做法,避免了某些不同观点因为官方打压反而变得更加流行的现象。通过大辩论,越共元老阮德平等人坚持的左倾“革命时代观”受到了批驳,科学社会主义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辩论也占据了优势地位,为越共十一大有关决议的通过铺平了道路。至于公民社会的问题,越共中央宣教部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认为公民社会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现象,而是和国家政权、市场经济共存的三个领域,只要存在市场经济,就会存在公民社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样,越南将要建立的公民社会毫无疑问是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8]。

十一大政治报告表示“只要不违背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对不同的观点持包容态度”,“私有经济是越南社会主义经济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9]。阮富仲虽然思想偏向保守,但其当选总书记后,农德孟时期包容不同意见的政策继续得到执行和深化。2012年,虽然党内反对声音很高,但是阮富仲还是对通过《游行示威法》表达了支持[10]。在修宪过程中,尽管不同意党内外某些人士的主张,但是越南宪法修改委员会还是将这些人主张恢复“越南民主共和国”国号、“恢复1946年宪法”“多党制”等不同建议放入了修改意见当中[11]5-16;结果上述建议被国会毫无悬念地否决,越共却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民主、包容、自信的全新形象。当然,越共也在某些非核心问题上作了必要的让步,将“军队绝对忠于党,忠于政府,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调整为“军队绝对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和政府”[12]。这种在非原则问题上相互让步、妥协的精神,以及容纳不同观点存在的氛围,显示越南的民主正在逐渐走向成熟。这种变化也给越南带来了国际上的收益,美国之所以不在越南发动颜色革命,一是因为越南共产党温和包容的政策使美国难以找到着力点,二是越南上述政策和策略误使美国产生错觉,以致对越南的政治变革充满期待,因而美国更倾向于对越南采取“和平演变”的战略而非“颜色革命”的方式。

(四)民众对越共的认同度达到较高水平

阮文灵等人虽然启动了经济革新,但由于缺少政治体制的变革,没有触动既有的官僚机制弊端,初期的经济革新不仅没有实现社会稳定,还引发了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后期的严重政治经济危机,突出的事件就是遍及太平省的农民集体武装反抗和稍后的“陈度事件”[2]195。上述两起事件后,越共才真正认识到政治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采取了经济革新和政治改革两个轮子走路的方针,加大力度惩治腐败和官僚主义,致力于重新赢回民众对越共的信心。

经过农德孟时期10年不断革新,越共重新赢得了社会的支持。首先,阮富仲当选总书记以来,农德孟时期提出的扩展民主、包容不同意见、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以及扩大公民对社会事物的参与得到了深入贯彻执行,青年一代的政治参与愿望得到了满足。其次,近几年越南的经济增长率维持在5%~ 6%之间,虽稍逊于农德孟时期8%的速度,但仍是一个能让人感受到社会进步的速度。最后,近年来对于一个30岁以下年轻人占60%以上人口的国家[13],越南在外交上的成功大大激发了青年人的政治认同感。上述三点使得社会总体上对越共的认同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三、当前越共面临的挑战和危机

经过近30年的革新,虽然越南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面临的挑战显而易见:一是社会阶层固化,普通民众上升通道变窄;二是贪腐难以根除;三是党内信仰缺失,极端民族主义思想严重。

(一)社会结构趋向固化,家族裙带政治盛行

虽然实现了普选,国会也加强了对政府的监督力度,但总体上说普通公民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很微弱。国会代表虽然对政府的监督力度较大,但这种监督体现的是精英阶层对其内部掌权者的监督,其本质是党内精英阶层的民主,国家的权力基本上是在党内精英阶层内转移流动,阶层之外的人则难有上升空间。同时,“光宗耀祖”“重门第,看出身”“一人做官,全族可恃”一直是越南政治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这种传统使得家族裙带政治盛行,党内精英民主在避免以前权威政治、一人独断状况重演的同时,使得权力很难从现有的精英团体向外流动[1]271。而在精英集团内部民主选举和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利益交换则成为集团内成员两种主要的上升渠道。

例如,在当今越南政坛的高官,阮生雄是国父胡志明家庭的后辈,阮氏金进则为越共元老何辉集的外孙女,范平明为越南外交界元老阮基石之子,阮志咏为著名友华将领阮志清大将之子。这些成长于战争年代的政要子女没有像同龄人一样上战场,而是被派往国外留学,回国后迅速走上领导岗位。这些人的子女更是重复父辈的道路,如阮晋勇之子阮清毅从美国留学回国6年后即从胡志明建筑大学外事处处长跨省提拔为坚江省委副书记、越共中央委员;阮生雄将其侄子和儿子均安排到省部级的重要岗位;公安部长陈大光在成为政治局委员之后,其弟陈小光很快升任太原省委常委。这种裙带关系严重阻碍了平民阶层的上升空间。目前越南人口以30岁以下的青年为主,构成这一群体绝大部分的普通阶层仍然对通过自我奋斗提升社会地位充满期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革新开放一代普通阶层中的精英成长起来后,届时越南的政治民主仍止步于党内,不给这部分人提供足够的社会上升空间,无疑将很快透支掉刚刚恢复的民意支持。

(二)贪污腐败积重难返

贪污腐败是影响越南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之一。造成贪污腐败的原因一是由于精英阶层的特权,二是缺乏监督的落后官僚机制,尤为重要的是越南固有的政治文化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提法虽然在越南存在10多年,但越南的社会实际依然是一个乡村式的熟人社会,关系、人情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远大于制度和规则的作用。公权私用、以权谋私、徇情枉法等现象在社会成为一种常态,成为社会政治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尽管整个社会都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但每个人又身不由己,深陷其中。虽然前总理潘文凯曾为下属的公款赌球丑闻辞职,阮晋勇为下属的腐败在国会和电视台向全国道歉,越南也加大了反对特权和革新落后的官僚机制力度,但无论前两者的变化有多大,如果社会整体传统政治文化意识没有一个根本的改变,从根本上遏制贪腐,乃至真正实现政治现代化,实现国家的民主、文明、公平不啻是一句空话。

(三)信仰缺失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挑战

越南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其领导民族独立斗争中确立的。许多独立前入党的老党员的入党动机与其说是出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毋宁说是发自内心对民族独立的追求。实际上,民族主义而非共产主义才是越共进行社会动员的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只是达到民族独立的工具,以至于许多党员包括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认为国家取得独立之后可以考虑放弃社会主义的追求。陈度在给越共中央《万言书》中就表达了这种想法,结果以其为代表的一大批越共高级干部被开除出党[14]。在农德孟时期,言论尺度有所放宽,在党内以民族主义著称的越共元老阮中直言:马克思列宁主义都是西方人的思想,越南只要胡志明思想就足够了[1]271。阮富仲执政后,以前驻华大使阮仲永为首的一批元老更是多次上书要求放弃社会主义道路,联合美国防范中国。

由于中越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越南民族主义针对的主要对象即为中国。在2013年讨论修宪时,许多越南代表提出要纯洁越语,将越语中的一切汉语都以越语词汇替换[11]15-17。而“9·18”事件后,越南文化委员会的一些学者更是连篇累牍,撰文批判越南民众遵从中国的民俗,甚至有人撰文论证拜祭孔子不符合越南的传统[15]。发表上述言论的多是越共中高层精英成员,这种情况引起了越共高层理论界的担忧。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专家在十一大之后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按照目前的情况,未来十年或几十年内,越共有偏离马列主义路线的可能。他们认为在政治革新事业中,如果越南共产党不加强思想建设,就会被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或者自我演变为极端民族主义的政党,而后者对越南的危害更大[16]。

四、结语

越南经过近30年的革新历程,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一个小国,务实、灵活、隐忍善变、坚韧不拔、善于向强者学习,是其传统政治文化中值得称道的优点。同时,在历史上接受儒家传统、佛教影响和西方的民主熏陶使得越南养成温和包容的总体民族氛围,从而使越南成为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中唯一一个没有发生诸如“肃反”和“文革式运动”悲剧的国家。正是由于这些优良的政治文化传统,越南在革新开放的过程中不但积极学习吸收中国的成功经验,而且可以毫无心理障碍地接收一些西方国家的民主理念和政治实践,并将其内化为社会主义特色的东西。

但是,同样是由于传统的政治文化,越南至今仍保持着乡村式的熟人社会,人情关系高于法律规则,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对家族的认同远高于对社会的认同。这些使得越南社会的腐败难以根除,现代政治制度的框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特别是越南政府在强调民族认同、民族复兴时一味强调越南传统政治文化的积极作用,很少反思其消极负面影响,使得自身处于矛盾之中而找不到根本原因。这启示中国在当前进行政治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程中,不但要重视发挥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优良传统,更要甄别、剔除其中的糟粕和不合时宜的东西。

参考文献:

[1]赵卫华.政治文化与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的政治民主化进程[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2]范玉簪.越南政治系统革新的进程[M].河内:国家政治出版社,2012.

[3]赵卫华.越南政治革新的新进展及其启示[J].唯实,2011(1).

[4]裴越北.领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与越南共产党的条例的精神[M].河内:时代出版社,2011.

[5]越南国会.公布47名高级领导人的信任投票结果[N].年轻人报,2013-06-13(3).

[6]越南国会.公布50名高级领导人的信任投票结果[N].年轻人报,2014-11-16(3).

[7]黄志宝.社会主义在越南:从实践革新到新的理论认识[M].河内:国家政治出版社,2012:121.

[8]邓玉丁.越南的公民社会——本质、结构与发展趋势[C]//裴世强.南部社会科学.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77.

[9]阮国际.继续发展私人经济——国家发展的重要角色[C]//张家龙.纲领中的若干经济社会问题.河内:国家政治出版社,2012:113.

[10]黎坚.不需要《游行示威法》是因为民智低下吗?[N].年轻人报,2011-11-18(3).

[11]越南宪法修订委员会.关于人民对1992年宪法修改意见的综合报告[R].河内:国会办公厅,2013.

[12]越南国会.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2013修改补充[M].河内:国家政治出版社,2013:31.

[13]兰强,等.越南概论[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17.

[14]林子萍.20世纪90年代越南意识形态领域一次交锋——有关陈度事件之评述与随想[J].东南亚纵横,2001(11):11-12.

[15]越南文化部建议将中国造型石狮子移出越南遗迹区[EB/OL].(2014-08-19)[2014-12-22].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4-08-19/content_12226907.html.

[16]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关于社会主义和在越南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新的理论认识[M].河内:国家政治出版社,2012:225.

(责任编辑:张璠)

Expanding of the Democracy and the Class Solidification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of Political Renovation Since 11th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Vietnam

ZHAO Weihua1,2, JIN Dongli1

(1.Vietnam Research Center, Honghe University, Mengzi, Yunnan 661100, China;

2.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ublic Affair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The political renovation of Vietnam has made a rapid progress since the 11th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Vietnam. First, the democratic supervision was strengthened and institutionalized. Secondly, the promotion of cadres was democratization, Thirdly, there is more room to accommodate the dissident which makes the CPV more popular. However, the class solidification, corruption and the extreme nationalism have become enormous obstacles for the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of Vietnam. The success of the political renovation of Vietnam is greatly due to the tradition of political culture. So are the challenges.

Key words:political renovation; political culture; class solidification; democracy within the party; Vietnam

中图分类号:D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297(2015)04-0101-04

作者简介:赵卫华(1975-),男,河北宁晋人,红河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越南问题;金东黎(1982-),女,河南南阳人,红河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与地方政府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政治文化视域下越南政治革新研究”(11CKS021);“红河学院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计划”项目

收稿日期:*2014-12-21

猜你喜欢

党内民主政治文化越南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越南百里“银滩”
孙吴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对禁止“妄议中央”,干部有哪些顾虑
禁止“妄议中央”的必要性、针对性与可行性
不准“妄议中央”≠压制党内民主
构成“妄议中央”有何条件,有何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