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沈浩精神与培育核心价值观
2015-02-20王方友
王方友
(安徽科技学院思政部,安徽凤阳233100)
时代精神是旗帜,先进典型是标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工程,需要时代精神和榜样示范的引领。沈浩是我们这个时代造就的英雄模范和道德楷模。本文通过分析沈浩精神的主要内容,从核心价值观角度揭示两者在本质内涵上的契合性,旨在探讨弘扬沈浩精神引领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对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沈浩精神的主要内容
沈浩精神植根于他带领小岗村人民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它生成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等,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尤其是当地小岗村人民在改革开放之初创造的“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沈浩精神的内容十分丰富,概而要之,可以从他的先进事迹中发掘出以下五种主要的精神品质:忠诚、为民、务实、担当、清廉,这是沈浩精神的核心价值和精神实质所在。
(一)忠于组织、守誓践诺的忠诚精神
沈浩是在省级机关组织万名干部下农村时主动报名去当村官的。当组织上一致认为他是到小岗村比较合适的人选时,他明知道有着改革光环的小岗村是一个矛盾复杂、发展滞后的“难点村”“后进村”,但他毅然放弃省城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欣然接受党组织的安排。在赴小岗任职第一天县委召开的座谈会上,他作出承诺,要带领小岗群众,努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圆满完成下派的工作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1]70。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自己苦干实干的实际行动证明他不是一个“镀金式”干部,用全心全意为百姓干好事实事的真情实意感动群众,终于赢得了小岗群众的拥护。当选派期满时,组织上根据小岗村民集体摁手印申请“留人”的要求,希望他再任3年村书记。在“走”与“留”的人生抉择中,他再次无怨无悔接受了组织的安排,选择了离别老母妻女,留在小岗村,完成他未尽的事业。他是一个真正对党无限忠诚、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的共产党员。
(二)牢记宗旨、亲民爱民的为民精神
沈浩在小岗村奋斗的6年中,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里装着村民,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在一个暴风雨的夏夜,他摸黑冒雨把村民从危房中转移出来,给住在简易棚子里的村民盖起了能遮风避雨的两间平房,经常自己掏钱给困难户送油送粮,帮助“五保户”患大病者及时送医救治,为身体佝偻的老大娘从省城带回一根新拐棍,为困难户缺奶水的婴儿送去奶粉,为村里的新村民——几位创业大学生的生产生活排忧解难……每逢春节更是要到全村在册的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去送温暖,一直忙到大年三十很晚才往家赶。在小岗村,他是哪家越穷越爱去哪家,群众有多少难多少苦,他就有多少爱,以至于村民中流传着“有困难,找沈浩”的口碑[2]111。
(三)真抓实干、致力发展的务实精神
沈浩上任前的小岗村是个“偏穷乱”的村庄,人心乱,班子乱。为了团结带领群众致富兴村,他问计问需于村民,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把全村跑了个遍。从此,到老乡家里或深入到田间地头,虚心向村民了解情况成了他的调研习惯。他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需要,首先解决村民反映强烈的出行难问题,亲自和村民一起干活修路,既节约资金又凝聚民心。针对小岗人“分”的意识太强,他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后组织村干部、“大包干”带头人和全体村民三个不同群众对象,围绕“小岗村为什么要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开展思想大讨论,以凝聚发展共识。他建章立制,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村“两委”班子反复讨论,共商发展规划,确立了“开发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业,招商引资兴办村级工业”的发展思路。为抓好规划的落实,他不辞辛劳日夜奔波,抢抓一切有利于小岗村发展的机会,充分利用“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品牌资源,先后与多家公司洽谈合作,带动小岗人发展“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的现代农业。建成大包干纪念馆,并以此为依托,动员鼓励村民办农家乐,发展红色旅游业。他千方百计让村民劳有所得,在他留任后的第二年村民人均收入比他初入小岗村时增长了两倍[2]145,打破了“一夜越过温饱线,二十多年没迈进富裕坎”的发展困局,使小岗村从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四)锐意改革、勇于负责的担当精神
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沈浩敢于担负起“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历史重任。他在对小岗村实现由乱而治、由穷到富的蜕变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他犯过难、生过病、挨过打,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退却。他本着毫无利己之心,任劳任怨为村民干事创业,无私就能无畏。在对过去因落后的乡村治理模式产生的村民内部矛盾处理上,纵使面对威胁和恐吓,他依然敢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收回过去几届班子都要不回来、被几户村民长期侵占的村里20多间公房和2台推土机等集体财产,以此推动了依法治村。在发展现代农业实行土地流转的“二次改革”中,他的这一思想很快被媒体见诸报端,在一个靠分田单干出了名的村庄深化土地改革。他面临的压力很大,但他无所畏惧、不怕承担风险。通过耐心执着地宣传引导群众,让他们知晓党的农村政策和土地流转后的自身利益所在,澄清思想误区,最终凝聚了改革共识,使富民兴村的发展规划得以落实。
(五)舍己为公、敬业奉献的清廉精神
沈浩在小岗村任职的2000多个日日夜夜,节假日也很少休息,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小岗村的发展建设上。他既不能为妻子分担家务,又无法照顾90多岁的老母,也没有时间辅导女儿的学习。他舍小家顾大家,把无私的大爱献给几千小岗人。他在小岗村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住的是一间不到20平米的简陋居室,吃穿和农民一个样,连破了洞的羊毛衫也舍不得扔。他对自己“抠门”,但对困难群众却乐于慷慨解囊。他帮助村民办事从不求回报,曾有户村民因他的帮忙跑成了从省城到小岗的客运专线,对方想感谢他,三次都被他拒绝。他老家的侄子曾想借他的职务之便在小岗村弄点工程承包,被他当面严正回绝。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真正做到了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
二、沈浩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性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看,沈浩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和主题相一致,沈浩精神的实质与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本质内涵相契合。
(一)沈浩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具有一致性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3]17。沈浩是大学时期就入党的共产党员,从学生时代他就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并一直养成了对理论勤学敏思的习惯,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正如他在日记里写道:“只要信念坚定,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1]15在自己的“小家”与小岗村的“大家”面前,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公”与“私”的关系上,他自觉摆正位置,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任何时候都对党忠诚。他时刻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小岗村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体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牢记宗旨、甘当公仆,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平时善于思考和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如他在日记里留下的心语:“平时要注意加强学习和修养,学会用哲学的思维去考量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1]153这也表明,他自觉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作基层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小岗村发展中的问题。在困难和矛盾面前,他之所以能够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守土尽责,是因为他补足了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拥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信念坚定。
(二)沈浩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与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具有一致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3]20。沈浩在小岗村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三重自信”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自觉。他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讲纪律守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在日记里写道:“没有吃透中央政策的精神,也可以说不是一个完全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好干部。”[1]14“发展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小岗村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牢牢扭住发展这个牛鼻子!”[1]195他经过大量调研,集思广益,反复论证,科学决策,制定出符合村情的发展规划。在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地化解“三农”问题的实践中,努力探索适应时代发展和本地实际的现代农村发展道路,不断增进小岗人民的福祉,体现了核心价值观的主题要求。
(三)沈浩精神与核心价值观在本质内涵上具有内在一致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12个词的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凝练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北京大学的“五四”讲话中进一步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4]168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忠诚、为民、务实、担当、清廉”为核心内容的沈浩精神,体现了他忠于祖国、服务社会的大德,也体现了他高尚的个人品德。他6年扎根基层,坚持走群众路线民主决策,制定村规民约,提高乡风文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村民因贫穷积累的矛盾,为建设富裕和谐的新小岗艰苦奋斗,这是他推进国家层面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价值目标的现代化建设的生动体现。他办事公平公正,推进依法治村,调动村民谋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使小岗村焕发出多年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这是他投身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价值取向的社会建设的真实写照。他把到农村基层工作当作“干事创业的机会”,埋头苦干,把“小岗位”谋成“大舞台”,守誓践诺,对党和人民负责,视群众为亲人,为小岗、为群众贡献了很多,对家庭、对自己却亏欠了很多,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对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价值准则的现代公民素质的高标准要求。
三、弘扬沈浩精神,助推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沈浩精神是内在统一的。核心价值观与沈浩精神具有内在契合性,培育核心价值观可以为弘扬沈浩精神提供重要的思想理论指导,反之,弘扬沈浩精神为培育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生动载体和典型示范。为增强示范引领的实效性,在沈浩精神的学习内容上,应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创新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一)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沈浩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在全社会作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表率
培育核心价值观,必须抓好党员干部这个重点,发挥好他们的引领带动作用。正如习近平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4]164沈浩精神正是一位基层党员干部带头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范。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期弘扬沈浩精神,就要学习他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忠诚、为民、务实、担当、清廉的精神实质,像他那样善于谋划,勇于创新,埋头苦干,负责担当,主动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心里装着群众,多为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解难题、谋实惠,从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树立良好形象。党员干部的作风和形象吸引社会关注,聚焦社会目光,引导价值取向,因为他们的行为举止、态度作风所反映出来的价值取向是社会成员价值观判断的风向标。习近平指出:“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5]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强化党性修养是塑造优良作风的根本。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贵在坚持不懈,必须在常砺锐意进取之志,常修务实为民之德,常省为人为政之过,常警物欲贪欲之祸的“四常”上下功夫[6]。以沈浩为榜样,处理好公与私、权与利、权与民、权与法、工作与家庭的关系。要始终自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组织忠诚老实,对工作忠于职守,对权力树起敬畏意识。要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党性原则、群众观念和优良作风转化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实际行动,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永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二)普通民众要通过学习沈浩作为道德模范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普通民众是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社会主体。从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德来看,要使核心价值观为民众所接受和遵循,必须经过一个首先将它深入到民众的道德意识、道德修养之中,进而转化为道德践行的过程,也就是经由价值认知、价值认同和价值行为的转化过程。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合一,知是前提,是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真正为公民个体所掌握,主要在于它最终是否转化为公民个体自觉的道德修养。”[7]生活即教育,让核心价值观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对接,是他们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最佳途径。习近平指出:“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8]因此,要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内化为价值认同,应营造一种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新闻媒体、影视网络要加强宣传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唤醒民众的道德意识,在情感共鸣中让核心价值观在民众日常生活中落地生根。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一个好人就是一盏灯。沈浩是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人物,普通民众弘扬沈浩精神,就要学习他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境界,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操守,舍己为公、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美好情怀。以榜样为引导,在日常生活中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自觉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修养“个人的德”的基本要求,同时遵守国家、社会的“大德”,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
(三)大学生要通过学习沈浩的成长和先进事迹,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是联系社会和决定未来的重要社会群体。大学生群体对核心价值观形成普遍共识和认同,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高校应充分运用典型人物感召大学生,让他们懂得英雄模范人物身上蕴含的精神就是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大学生弘扬沈浩精神,应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统一起来,充分发挥榜样人物对他们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如习近平在北大对青年大学生所说的那样,要着力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4]172-174。首先要把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以沈浩的先进事迹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勤学敏思,对各种思潮和多元价值观念作出明辨是非和正确的选择,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其次,融入校园文化和日常生活。沈浩从学生成长为模范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给大学生从我做起加强“修德”提供了范例。做人做事第一位是崇德修身,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方才能用得其所。大学生应在课外文化活动和日常生活小事中学会做文化人、学会感恩助人、学会自省自律,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最后,融入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既要靠思想上教化,更要在行动中养成。社会实践和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将核心价值观由理论认同转化为实践体认的必要环节。大学生要像沈浩那样把到基层锻炼视为体现人生价值的重要舞台,通过积极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义务支教支农、法律援助、环保宣传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培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公民主体意识,增进对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从而在知行合一中用核心价值观引领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综上,以忠诚、为民、务实、担当、清廉为核心价值和精神实质的沈浩精神,与“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统一。沈浩精神给人们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树立了一个可亲、可敬、可学的价值标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培育是基础,践行是关键,制度是保障。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要在“融入贯穿结合、落细落小落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三方面下功夫。应发挥榜样的力量,注重典型示范,深化推广普及。既要面向全民抓落实,着力抓好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等重点人群,发挥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又要把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社会生活,精心设计开展人们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让人们在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的实践中认知认同它。同时,还要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法律政策,用法律政策为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推动全社会广泛持久地践行核心价值观。唯此,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共同行动,从而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1]沈浩.沈浩日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王圣志,周立民.红手印的褒奖:沈浩与小岗的故事[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3]本书编写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79
[6]付钦太.强化党性修养是塑造优良作风的根本[N].人民日报,2014-12-15(7).
[7]吕振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284.
[8]习近平.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 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N].人民日报,2014-0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