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两路”精神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5-02-20庞丹丹

关键词:弘扬理想信念校园文化

庞丹丹

(重庆交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重庆400074)

20世纪50年代,西藏和平解放后,为了解决进藏军队的补给和运输问题,毛泽东做出“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指示。1950年4月13日,川藏公路在四川雅安动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和青海各民族人民组成十几万筑路大军,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气势进军西藏,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破土动工。十几万汉藏军民战胜了建国初期经济技术落后的社会环境和恶劣的高原自然环境的挑战,披荆斩棘、顽强拼搏,3 000多名烈士英勇捐躯,于1954年建成了总长4 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在号称“人类生命禁区”的“世界屋脊”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毛泽东曾为此亲笔题词“为了帮助各民族兄弟,不怕困难,努力筑路”。

川藏、青藏两条公路的建成通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重大成就,对推动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巩固西南边疆、促进民族团结提供了保障。2014年8月6日是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要进一步弘扬‘两路’精神,助推西藏发展。”“两路”精神凝聚着十几万军民的汗水和鲜血,是留给亿万人民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两路’精神体现的形式是历史的,其精神实质和内在品质则是永恒的。”[1]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就是要努力挖掘“两路”精神的当代价值。“两路”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取向[2],弘扬“两路”精神对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两路”精神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弘扬“两路”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中国梦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于2012年11月29日正式提出。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直接参与者。大学生对实现中国梦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首先,这种理想信念可以为大学生成才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大学生不仅是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直接参与者,还是这一伟大梦想实现的最大受惠者。对于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理想信念是激发大学生努力成才的精神助推剂。其次,这种理想信念可以为大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理想是梦想的“帆”,美好的理想可以把人们带到梦想的彼岸,而实现中国梦是全中华民族共同的美好梦想,大学生没有理由不坚持这一理想信念。最后,这种理想信念可以激发大学生把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大学生在参与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两个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美好的梦想需要汗水的浇灌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同样实现中国梦需要各行各业付出巨大的艰辛和努力。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挫折,大学生必须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弘扬“两路”精神,就是要学习两路人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当年的两路人为了实现高原筑路的梦想,他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最终成就人间筑路神话,为世界屋脊搭建起两条天路。所以,弘扬“两路”精神,可以让大学生更加坚定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二)弘扬“两路”精神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两路’精神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风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展现和生动诠释。”[3]“两路”精神凝聚了十几万筑路、修路军民的汗水和鲜血。60年前,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社会经济百业待举、百废待兴,社会物资极度匮乏,科学技术极端落后。为了巩固西南边防,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发展,我国依然做出修建川藏、青藏公路的决定,这在当时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神话。十几万“两路”人用青春和生命诠释着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没有那份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和热爱之心,他们是不可能修成两路的。

新时期,我国正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是指引我国新时期改革发展方向的指南。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层面的基本要求。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强烈的爱国情怀可以激发大学生更加努力成才,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并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两路”精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诠释,包含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两路人的英勇壮举和光荣事迹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历史教科书。因此,大力弘扬“两路”精神,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

(三)弘扬“两路”精神有助于塑造大学生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

修筑“两路”、维护“两路”都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进行的,没有两路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顽强革命意志,是不可能完成这一人间壮举。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因为时间的久远而失去它的力量和价值。弘扬“两路”精神,就是要学习两路人那种不畏艰苦、不惧牺牲的顽强意志,这对当今大学生尤为重要。

意志是调节人们行为的重要精神力量,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意志力的重要性,例如,“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等诗句就反映了意志力的重要性。大学生需要具备顽强的意志力。

首先,顽强的意志力是大学生克服学习生活困难的保障。人生道路崎岖不平,需要我们坚强地迈过。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克服这些困难和挫折需要大学生具备顽强的意志,否则将会被困难和挫折打败。例如,近年来大学生跳楼事件越来越多,很多大学生跳楼就是因为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挫折。

其次,顽强的意志是大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大学生最终能否成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意志力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大学生需要顽强的意志去攀登科学高峰,诚如马克思所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攀登科学高峰需要具有顽强的意志,不畏艰险方能到达顶点。

最后,顽强的意志是大学生面对社会挑战的必备条件。大学生毕业后必将独立走向社会。社会生活环境比家庭生活环境和大学生活环境更为复杂,没有坚强的意志很难应对社会生活的挑战。弘扬“两路”精神,有助于塑造大学生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

(四)弘扬“两路”精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甘于牺牲、乐于奉献的高尚品格

弘扬“两路”精神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甘于牺牲、乐于奉献的高尚品格。首先,弘扬“两路”精神就是大力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十几万筑路大军克服险恶的高原自然环境,始终秉持“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高尚情操,付出3 000多名英烈捐躯高原的重大代价,第一次将路基筑上高原,第一次将汽车开进拉萨,在祖国边疆架起“金色彩虹”。正是两路人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牺牲精神,才开启了西藏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这种甘于牺牲的精神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借鉴。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理想,需要大学生具有这种甘于牺牲的高尚品格。因此,要求大学生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时,应首先把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放在优先位置;在选择职业时,应把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大学生只有具备这种甘于牺牲的高尚品格,才有可能在未来实现中国梦的大舞台上大有所为。其次,弘扬“两路”精神就是大力弘扬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奉献精神。在修筑和维护“两路”过程中,广大军民卧冰雪,斗严寒,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英模群体和先进个人。例如,探路英雄任启明就是其先进代表。从这些英模群体和先进个人身上散发的奉献精神,可以激励当代大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和人民。这种正面榜样的力量对于大学生塑造甘于牺牲、乐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具有巨大的助推作用。

二、“两路”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把“两路”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开设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程,可以成为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确保成效的主阵地、主渠道。”[4]因此,高校可以把“两路”精神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讲解“两路”精神,可以使大学生清晰地了解“两路”精神的形成历史背景,深刻理解它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并自觉践行“两路”精神。在把“两路”精神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必须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必须与教育的主题相契合,避免生搬硬套。例如,可以结合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主题进行“两路”精神的讲解。其次,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在讲授有关“两路”精神的内容时,必须了解学生对“两路”精神时代背景的掌握程度和对其精神内涵的理解程度,然后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展开教育。另外,除了直接的课堂灌输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开设有关“两路”精神的专题讲座,这种专题讲座更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两路”精神的深刻内涵,并自觉践行“两路”精神。大学生践行“两路”精神的过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一致的,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

(二)把“两路”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载体,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结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来进行[5]。高校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校园文化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益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先进的校园文化可以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受校风、学风的影响巨大,良好的校风、学风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构建先进的校园文化需要先进的精神素材。“两路“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融通之处,属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精神素材,所以可以把“两路”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

把“两路”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结合多种途径展开。首先,加大对“两路”精神的校园文化宣传。把“两路”精神作为一种先进校园文化进行宣传,使大家更多了解这种精神,认同这种精神,最后形成学习这种精神的风尚。可以利用校园板报,也可以通过专家作有关“两路”精神的专题讲座进行宣传。其次,举办有关学习“两路”精神的征文、演讲比赛,通过一些相关的征文或演讲比赛可以给同学们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最后,开展有关学习“两路”精神的主题班会或主题团日活动。通过大家积极热烈的讨论,深刻的剖析可以使“两路”精神更深地扎根到同学们的内心深处。总之,把“两路”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就是使大学生内化“两路”精神的内涵价值,并最终外化到自己的行为习惯中。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校园文化起着重要的载体作用。

(三)把“两路”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

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实践既可以帮助大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未知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把“两路”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把“两路”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6]。高校应该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需要,凝练“两路”精神的特质,开展一系列有益的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在传承和弘扬“两路”精神的过程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生活实践并不是随意开展的,必须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例如,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重走‘两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大学生很难体会当年修筑两路时的艰苦环境,单单凭“口授式”地宣传“两路”精神很难激起大学生内心持久的共鸣,难以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利用寒暑假,组织一些学生参加“重走‘两路’”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更直接、更深刻地体会这种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参观这些教育基地,大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情感得到升华,并自觉地以先烈们为榜样,刻苦学习、努力成才。

川藏、青藏公路像两条飘动的洁白哈达,为美丽的雪域高原送去幸福和安康。一代又一代的两路人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书写着爱国与忠诚,他们的名字必将与这两条公路刻在一起,化为永恒,他们留下的“两路”精神将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不懈努力。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路”精神的重要批示,把弘扬“两路”精神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弘扬“两路”精神,帮助大学生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塑造大学生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培养大学生甘于牺牲、乐于奉献的高尚品格。

[1]大力弘扬“两路”精神 促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N].中国交通报,2014-10-23(1).

[2]大力弘扬‘两路’精神 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述评[N].中国交通报,2014-09-02(1).

[3]弘扬“两路”精神创造辉煌业绩: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重要批示精神[N].西藏日报,2014-08-10(1).

[4]龚君慧,孟高.弘扬“老西藏精神”,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3(6):83-84.

[5]黄鑫.青年本质属性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4):38-47.

[6]郑志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支撑[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5-18.

猜你喜欢

弘扬理想信念校园文化
弘扬爱国精神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弘扬爱国精神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