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苹果褐斑病发生与防治技术探析

2015-02-20党立胜陈联英

西北园艺(果树) 2015年5期
关键词:褐斑病分生孢子杀菌剂

党立胜 陈联英

苹果早期落叶病近年呈加重发生态势,对当年苹果产量、商品率、树体养分储备以及来年产量造成较大影响。2010—2014年,笔者会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志辉等植保专家分赴陕西渭南、山西芮城、山东临沂、河北邢台等果区调研,发现斑点落叶病、褐斑病、炭疽病、轮纹病、潜叶蛾、卷叶蛾等病虫害均可导致苹果树秋季提早落叶,但70%以上的早期落叶是由褐斑病引起的。

1 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发现,红富士、金帅、元帅、红星感病率高于其他品种,特别是红富士12年生以上生产园,感病率超过40%,有的园采果前叶片全部脱落,果实裸露于树冠内外,近观果实颜色暗淡,枝条上芽体瘦弱。

2)从树势、树龄看,同一品种的幼树较老树抗病;同一株树的当年结果枝发病率较高,树冠内膛下部较外部、上部发病早且重,这与树冠内部、下部郁闭,通风透光状况差,湿度大有关。

3)发病叶片常表现以下3种类型:①同心轮纹型。病斑圆形,四周黄色,中心暗褐色,有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点(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斑周围有绿色晕。②针芒型。病斑似针芒状向外扩展,无一定边缘,病斑小而多。③混合型。病斑很大,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中心灰白色,其上亦有小黑点,但无明显的同心轮纹。有时果实亦能受害,病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表面有黑色小粒点,病部果肉褐色,呈海绵状干腐。

4)对发病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苹果褐斑病的有性态为苹果双壳,属子囊菌门真菌;无性世代为苹果盘二孢,属半知菌类真菌。褐斑病菌无性世代产生菌索,多分枝,细胞深褐色,菌索交叉点上方着生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梗无色、单生、圆柱形,栅状排列,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双胞、中间缢缩,上胞大且圆,下胞小而尖,葫芦状,偶生少数单胞的分生孢子混生在一起。拟分生孢子盘灰白色,虫粪状,吸水膨胀后涌出大量拟分生孢子,散布于病斑表面。子囊盘肉质,钵状,子囊阔棍棒状,具囊盖,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香蕉形,一端稍弯曲,通常具一隔膜。

2 发生规律与原因分析

褐斑病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盘或子囊盘在落地的病叶上越冬,经春产生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从叶的正面或背面侵入(以叶背面为主),潜育期6~12天(干旱年份长达45天,潜育期随气温升高缩短)。在田间可多次再侵染。病菌从侵入到引起落叶需13~55天,田间5—6月始发,7—9月进入盛发期,严重时9月即可造成大量落叶。10月停止扩展。

通过4年田间观察,发现褐斑病的发生、流行与雨水、树势、栽培管理、品种均有相关性。病菌发育适温20~25℃,分生孢子发芽适温20~25℃。分生孢子的传播和侵入需有水,冬季温暖潮湿是病叶与落叶上子囊盘形成的必要条件,冬季不干、春季雨早且多的年份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特别是春秋雨季提前且降雨量大的年份,容易造成病害大流行。

温度主要影响病害的潜育期。在较高的温度下,潜育期短,病害扩展迅速。管理不善、套袋后用药间隔期过长、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树冠郁闭、通风不良的园发病较重,树冠内膛下部叶片比外围上部叶片发病早且重。

除以上原因外,栽培管理中的误区也是导致褐斑病大发生的主要因素。随着苹果产区大面积推广套袋,常规用药波尔多液的使用时间相对推后,给褐斑病菌的侵染增加了机会,尤其是套袋前喷布的杀菌剂持效期较短,如果套袋期过长,超出药剂持效期,套袋后又习惯给树上喷布波尔多液保护,而不是喷内吸性杀菌剂控制病菌,势必造成前期病菌大量侵染,后期褐斑病成灾,许多果农因此误认为波尔多液质量有问题。

3 防治建议

实事求是地讲,苹果开花后至套袋前的3次药果农还是非常重视的。无论防病还是治虫,措施都比较到位。问题就出在套袋前的最后一次药与套袋后第1次药的间隔时间上。

众所周知,苹果树只要展开叶片,病菌就开始侵染。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地面落叶、枯枝和枝干残留,只要每年坚持刮皮、喷干枝,树上病菌可以忽略不计,但地面病菌很难根除。如果落叶得不到及时科学的处理,4月中旬以后降雨量超过5mm,地面落叶上的病菌就能发芽并飞溅到树上侵染健康叶片。如果连阴雨超过7小时,病菌就能完成初侵染,12天后即可见到褐斑病症状。因此,苹果树展叶后应每隔7~10天喷1次保护性杀菌剂,确保叶片、果实在无菌环境中生长。如果这期间遇雨,喷药间隔时间应该更短一些。如果降雨频繁,应以内吸性杀菌剂为主,保护性杀菌剂次之。喷药时应特别注意内膛与下部叶片。

苹果套袋后的第1次药到底选什么?是保护剂还是内吸杀菌剂?这不是传统观念和习惯决定的,而应由与套袋前最后一次药的间隔时间来决定。苹果套袋前选用的有机农药杀菌剂持效期比较短,一般只有7~10天,因此套袋后的第1次药与套袋前的间隔期不能超过这个范围。如果不超过7~10天,树上喷布波尔多液是可以的。如果超过7~10天,那么套袋后第1次药就应该喷内吸性杀菌剂。常用的内吸杀菌剂多菌灵、甲托效果都不理想,建议使用戊唑醇。特别是发病后使用,能起到立竿见影的防治效果。

综上,为防止褐斑病蔓延,套袋后的药剂使用应是先内吸后保护,而不应该先保护再内吸。只有在杀灭病菌的前提下采取保护措施才是有效的。

猜你喜欢

褐斑病分生孢子杀菌剂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鸡 妈 妈
高温多雨 注意防治苹果褐斑病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楚雄州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QoI类杀菌剂环境风险浅析
新颖杀菌剂Picarbutrazox合成方法概述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杀菌剂灌根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