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研究

2015-02-20朱秀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年5期
关键词: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

朱秀玲

(黑龙江省宁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宁安 15742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研究

朱秀玲

(黑龙江省宁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宁安 157421)

目的探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对策,来提高对患儿的护理质量。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49例行体外循环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加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监护、引流管护理等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儿中术后有11例患儿发生肺部感染以及二次插管等发生并发症,经精心护理后得以痊愈出院。结论全方位的优质护理可以提高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积极推广及应用。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护理研究;临床效果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疾病,由胎儿心脏血管的异常发育所引起的心血管畸形。目前临床上可经体外循环手术进行各种畸形纠正与心脏缺损修复。该病患儿由于心肺发育不全,治疗过程中极易引发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以及动脉高压等并发症[1]。为了提高对患儿的护理质量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中针对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49例行体外循环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工作要点进行总结,现将具体情况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49例行体外循环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为2-13岁,平均年龄为5.6岁;室间隔缺损患儿37例,房间隔缺损12患儿例。患儿中有4例重度营养不良,2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2例慢性心力衰竭,3例呼吸机辅助通气。

1.2手术方式

49例患儿在低温条件下进行体外循环根治术,在手术之后均行气管插管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本组患儿中有27例进行心脏缺损的直接修补术,22例患儿进行补片修补术。

2 结果

患儿的术后呼吸支持时间为1-72小时,住院时间为7-21天。49例患儿中有11例发生了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6例,逸博3例,心动过速2例;有2例进行了二次开胸止血,3例进行了二次插管。经有效治疗与优质护理后痊愈出院。

3 护理措施

3.1加强血压监测

采用在动脉内置入动脉导管的直接测量方法,正式测压前要将导管和开关固定住,调零,使用生理盐水与肝素混合进行冲洗,整个操作过程要保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平均动脉压保持在30-40mmHg的范围内,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向主治医生告知,并给予有效处理。

3.2尿量观察

患儿尿量可以衡量出体外循环术后组织灌注效果和下腔静脉是否出现阻塞。术后每隔一小时监测一次尿量,以及出入液量,并准确记录。当尿量范围在1.0-2.0ml/kg·h时表示患儿心功能、肾脏功能良好,当尿量低于0.5m l/kg·h时,要检查患儿的导尿管有无阻塞,必要时要依据患儿的中心静脉压以及动脉血压情况应用利尿剂[2]。

3.3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儿,因为受体外循环影响、缺血缺氧等情况要应用相应的血管活性药物。在使用时,要严格标明药物的名称、配比浓度和药物配比时间。输液时不可与其他药物同时注入,保持药物匀速输入。如有药量调整需要时要缓慢加减,大幅度调整会引起患儿循环系统紊乱。

3.4气管插管及呼吸机护理

术后患儿回到监护室后,护理人员要检查其插管位置是否出现移位,采用寸带进行松紧适宜的固定,用约束带来约束患儿的四肢以防止插管脱出或拔出。护理人员要定时测量插管到达鼻尖或者门齿的距离,可以及早发现插管的滑入或脱出的异常情况,必要时可行胸部X线片[3]。

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设置合适的呼吸机参数,采用同步间歇的指令通气方式,保持呼气末正压通气呼吸在2-4cmH2O,呼吸频率为16-20次/min,潮气量8-12ml/kg,供氧浓度不超过45%的呼吸模式。使用呼吸机后,对患儿动脉血气要密切观察,根据患儿情况作出及时调试,保持其血气指标良好,氧分压保持在80-100mmHg范围内,pH在7.34-7.45范围内。

3.5气道护理

患儿在气管插管后,上呼吸道原本具有的湿化、温化以及过滤功能已经减退,导致主气管纤毛的运动功能有所降低,出现分泌物的排除障碍,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所以要保持呼吸道良好的湿化、温化状态[4]。本组患儿均采用湿化器进行气道湿化,将气体吸入温度保持于36-37摄氏度。停止使用呼吸机后,多痰患儿应进行持续面罩供氧,同时给予沐舒坦来稀释痰液。

3.6感染预防

长期使用呼吸机、患儿抵抗力下降是肺部感染的主要诱因。为降低感染发生率,要严格执行操作的有关规程,严格进行行管道清洗及消毒,每隔24小时更换呼吸机管道与湿化水。吸痰过程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将气道的分泌物定期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5]。

3.7引流管的护理

所有患儿采取固定心包、纵膈引流管进行定时排压,使其畅通。注意观察引流量及引流颜色。正常引流量每小时不超过2ml/kg,如果引流量大于4ml/kg的时间超过3小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向主治医生告知,并根据患儿情况补充相应的血容量,严重时应进行开胸止血。

3.8氧疗护理

依据血气分析结果与皮氧饱和度来适度调整给予浓度,防止长时间给氧引起视神经受损,在气管插管拔出后要给予湿化氧气,避免气道干燥阻碍分泌物的排出。

3.9营养补充

患儿使用呼吸机满48小时后,采用流质食物进行鼻饲方式补充营养,在拔管满6小时后,可以进食,不可进食的重症患儿可行静脉营养输入。

4 讨论

体外循环手术是目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幼儿的组织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手术极易引起心脏、肾脏等器官的功能障碍,以及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本组研究中通过加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监护、引流管与气道护理等措施以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来提高对患儿的护理质量。经有效治疗与精心护理后49例患儿均得以痊愈出院。综上所述,全方位的优质护理可以提高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积极推广及应用。

[1]黄悦,张马忠,宋艳艳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快通道手术后早拔管的体外循环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31(9):1320-1324.

[2]提运辛.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肾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1,40(10):1028-1031.

[3]陈应富,杨柳,许峰等.体外循环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浆神经肽的影响和意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1): 121-123.

[4]刘罡,杜德禄,李延军等.左旋精氨酸对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手术体外循环中肺的保护作用[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28(11):876-877.

[5]胡红梅.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护理配合体会[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1):424-424.

朱秀玲,1977年生,女,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科护理。

猜你喜欢

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Smog in Los Angeles
高压氧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辅助治疗作用
曲美他嗪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