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褐斑病被害株与桑叶产量的关系
2015-02-19王泽林宋友全
王泽林 宋友全
(四川省南充蚕种场 637000)
桑褐斑病被害株与桑叶产量的关系
王泽林宋友全
(四川省南充蚕种场637000)
摘要:为探索桑褐斑病被害株桑叶产量的变化,在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分别就患病和正常桑树的桑叶性状及产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患病桑树(病情指数39.63%)对桑叶产量的影响极大,特别是对春季桑叶产量的影响很大。
关键词:桑树栽培;病虫防治;桑褐斑病;桑叶产量
桑褐斑病俗称焦斑病、烂叶病,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黏隔孢属的真菌,是桑树叶部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分布于全国各蚕区,以四川、江浙等蚕区在春季为害普遍且严重,一般发生在嫩叶上。发病叶片呈现褐色病斑,正、反两面都有,初为淡褐色水渍状小病斑,病斑周围叶色变黄,轮廓清楚,随病势的加重,病斑逐渐扩大,形成茶褐色或暗褐色病斑。有时病斑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为2~10mm,病斑边缘呈暗褐色或茶褐色,中央淡褐色或灰色,其上环生白色粉质块,后期变成黑褐色。严重时病斑相连,形成烂叶,枯焦脱落,严重影响桑叶产质量,同时给蚕桑生产带来严重损失[1]。为此笔者于2013年开展了桑褐斑病对桑叶产量的影响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患病桑叶和正常桑叶品种均为嘉陵20号,1999年栽植,中干拳式树形,栽植密度600株/667m2,生长势中等。
供试桑园:南充蚕种场桑园。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如表1。
1.2 试验设计
2结果与分析
2.1 桑褐斑病被害株对春叶产量的影响
通过表2可知,健壮桑树比患病桑树春季发芽率(F5.39 表1 供试桑园土壤基本理化性状 注:①调查土层深度:40cm;②供试验桑褐斑病病情指数=39.63%;③桑褐斑病病情指数=∑(级别×该级调查样本数)/总调查样本数×最高级别[2]。 表2 桑褐斑病被害株对春叶产量的影响 注:①春季发芽率调查时间:4月25日;生长芽生长量调查时间:5月25日;②生长芽产叶量=生长芽片叶量,止芯芽产叶量=止芯芽带梗产叶量,春叶产量=生长芽产叶量+止芯芽产叶量;③表中大小写英文字母分别表示达0.01和0.05差异显著性,下表同;④表中数据系平均数,下表同。 通过表3可知,健壮桑树与患病桑树差异不显著。健壮桑树比患病桑树在夏伐后桑树的发芽率(F6.01 通过表4可知,全年产叶量方面健壮桑树比患病桑树提高了60.02个百分点。结合表2、表3的调查数据可知,桑褐斑病对桑叶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春季,而对秋季的影响不大,也就是说桑褐斑病对桑叶产量的影响最主要体现在对春季桑叶产量的影响。 表3 桑褐斑病被害株对秋叶产量的影响 注:①夏伐后桑树的发芽率调查时间:6月25日,桑叶硬化率和桑树黄叶率及芽条生长量调查时间:8月30日;②产叶量调查时间:9月20日。 表4 桑褐斑病被害株对全年产叶量的影响 3小结 试验结果说明该病对桑叶产量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对春季桑树生长性能及桑叶产量的影响。桑褐斑病被害株可导致春季发芽率、生长芽生长量、生长芽产叶量、止芯芽产叶量及春叶产量分别下降1.48、2.08、223.89、220.17及222.92个百分点,而对秋叶产量而言,仅导致夏伐后桑树的发芽率、芽条生长量及秋叶产量分别下降1.09、1.99及9.77个百分点。 防治桑褐斑病应从桑树冬管工作、改进栽培技术、提高桑树抗性等方面着手,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①加强桑园管理,清除桑园杂草,收集地面和树上的落叶、残枝制成堆肥以杀病虫,彻底清除越冬病原。修除枯桩、病虫枝,半截枝并集中烧毁,以防止病菌蔓延和传染。同时加强肥培管理,注意合理施肥,改善桑园环境条件,降低桑园湿度。 ②栽植抗病品种如湖桑32号、湖桑7号、油桑、桐乡青等。 ③发病季节要注意观察及调查,发现被害后用50%多菌灵WP1000倍液(加入0.05%的洗衣粉)在起点期与扩展期喷洒,每隔15~20d一次,连续2次;严重的桑园在秋蚕结束后可喷洒0.7%的波尔多液1~2次,或在春季发芽前喷洒一次石硫合剂。 参考文献 [1]王泽林.桑树褐斑病的药剂防治效果初报[J].四川蚕业,1999,27(1):25~26. [2]吴开明,唐以巡,张建强,等.桑树病虫预测预报[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3~28.2.2 桑褐斑病被害株对秋叶产量的影响
2.3 桑褐斑病被害株对全年产叶量的影响
3.1 桑褐斑病对桑叶产量的影响
3.2 桑褐斑病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