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位一体”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验研究

2015-02-19

关键词: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实验

宋 志 英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安徽 安庆 246133)



“三位一体”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验研究

宋 志 英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成为高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载体。根据2011—2013年开设该课程的教学反馈意见,尝试采用“讲解、体验、分享”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选取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两个平行班共73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对象,以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和自编教学效果评价表为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等多个方面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改善;在教学满意度和帮助度两方面,评价更高,逃课现象明显减少。

关键词:三位一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1.031

自2011年始,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该课程也成为高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载体。相关的调研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大学生心理弹性,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1-3];与此同时,相关调研也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满意度与广大师生对该课程的教学期望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4-5]。主要表现为:大班教学,教学形式单一,学科教学性质明显。课堂教学中学生隐性逃课现象比较突出。

有研究表明,团体辅导在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时间管理、生涯规划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6,8]。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根据三年来(2011—2013)开设该课程的教学反馈意见,尝试采用“讲解、体验、分享”三位一体(即讲解、体验、分享大约各占三分之一的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中,教师时而在前讲解,时而在后促动,时而陪伴左右;学生时而倾听、时而分享、时而体验。“讲解、体验、分享”和谐互动,保证课堂动力均衡。)策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期望利用团体动力学原理,以增进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为目标,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能深入心灵的心理技术,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领悟心理技术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帮助大学新生走出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拓展自我的第一步。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整群随机选取某高校2014年2月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生物技术专业1、2两个教学班。生物技术1班为实验班,共34人,男生13人,女生21人;生物技术2班为对照班,共39人,男生15人,女生24人。两组性别比例大致相等。

2.工具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该量表由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成员郑日昌、邓丽芳于2005年6月编制。该量表测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2个维度,共104个题目,每个题目按出现的频率从1(没有)到5(总是)采用5点记分。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自编教学效果评定表。从课程内容和课程效果两个方面,由学生自行评定。发放问卷73份,回收有效问卷73份,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

3.程序

利用CCSMHS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集体前测。然后由笔者为主要领导者,利用团体活动室,在实验班开展32学时的“三位一体”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共10次,每周1次,每次3学时共135分钟。团体辅导内容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为核心逐步展开。第1-2次为初始阶段,首先,由团体领导者以“大学生为什么需要心灵成长”、“心灵成长的具体内容为核心,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结合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测试结果进行主题演讲;其次,明确本学期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活动要求;第三,通过团体活动促进团体成员相识、营造温暖信任的氛围,增强团体凝聚力,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安全的心理氛围。第3-10次为工作阶段,运用积极心理技术,结合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生命教育等内容引领学生展开自我探索、走向自我完善。第11次为结束阶段,感受彼此的肯定与支持,鼓励继续成长,效果评价与反馈(主要内容详见表1)。对照班以班为单位,由笔者在固定教室以心理专题讲座的方式开展同样主题,同样课时的课程教学(主要教材为柳友荣、宋志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健康心理学教程》)。课程结束后再利用CCSMHS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集体后测,并利用自编问卷从正(教学满意度和教学帮助度)反(隐性逃课现象)两方面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

表1 “三位一体”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一览表

4.数据处理与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与分析。

二、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CCSMHS 前后测结果比较

由表2可知,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CCSMHS各维度上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性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倾向等8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实验后较实验前相比,除冲动这一因子外均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尤其在焦虑、抑郁、社交退缩、偏执、强迫和精神病倾向等6个维度上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在实验后较实验前相比,各个维度的均分有所降低,但只有焦虑和抑郁两个维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CCSMHS 前后测结果比较

注:*:P<0.05;**:P<0.01

2.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效果比较

由表3可知,从教学满意度的角度看,实验组学生达到“比较满意”以上的比例是83.9%,而对照组学生达到“比较满意”以上的比例是42.5%。实验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Z=3.42;P<0.01) ;从教学对自己的帮助来看,实验组学生达到“帮助较大”以上的比例是65.8%,而对照组学生达到“帮助较大”以上的比例是32.2%,实验组的评价也明显高于对照组(Z=2.83;P<0.01)。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效果比较

3.实验组与对照组隐性逃课现象调查结果

由表4可知,实验组学生隐性逃课的比例只有29.4%,而对照组隐性逃课的比例高达79.5%,两者差异非常显著(Z=4.25;P<0.005)。

表4 实验组与对照组隐性逃课现象比较

4.实验组学生的主观报告

从学生的心得体会中可以感受到,相对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对“三位一体”式教学给予了更充分的肯定。更多地运用正面词汇、更具体化的表达方式来评价团体辅导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如:

“这是一门深入心灵的课程,教师上课的方式很独特、很有意思。这门课程给予大一新生的我们很大帮助,不仅让我们知道为什么要心灵成长,在哪些方面成长,还知道了如何实现心灵成长。让我们懂得珍爱自己和他人、懂得如何规划学习、如何沟通、交流,如何宽容、信任别人,如何快乐地度过大学生生活,尤其是如何面对成长中的困惑……”

“每次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我都发自内心的轻松和快乐,发自内心地思考和领悟。它让我们原本封闭的内心一点点地打开,并愿意让更多的人进入和他们交谈,不再孤单。特别是有一次课,至今记忆深刻,教师让我们小组成员围成一圈讲出自己的悲伤与高兴的事,就是那样的一种契机,我们的心一下子融在了一起。”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上,讨论了许许多多生活中我们试图去回避,却发现不得不去勇敢面对的事情,我发现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强大。在学习过程中,有和同学们一起做活动的快乐,有向同学坦诚的不安,有理解了的欣慰和开心,也有认识自我的感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使心理学从印象中的虚无缥缈变成了很实际的存在。从无休止的理论说教转化成了深入心灵的团体活动,从人际交往、舍友关系到学习,从恋爱到未来,全面而深刻,突然觉得自己成熟了,明白了。”

“这个课让我们正视自己的内心,学会宽容、理解,这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非常有意义的一笔财富。在未来的道路上,困惑还是会有的,挫折也是会遇见的,但是用一颗自信阳光的心去面对就什么都不害怕了。”

三、讨论

1.“三位一体”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从表2可以看出,对照组在接受了传统主题讲座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后,在CCSMHS各个维度的均分都有所降低,但只有焦虑和抑郁两个维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可以看成是传统主题讲座式教学的效果。实验组在接受了“三位一体”式心理健康教育后,除冲动这一维度外,各维度均分都有所降低,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可以看成是“三位一体”式教学的效果。实施不同模式的教学后,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CCSMHS各个维度上分值降低情况的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组降价的程度更大,且在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性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倾向等8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三位一体”式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利于降低大学生在CCSMHS各个维度的分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将“三位一体”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是高效的,更有利于“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开发心理潜能 ”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2.“三位一体”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由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相对于对照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更高,收获也更大。这与“三位一体”式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团体辅导自身的独特性及团体运行的高效能是分不开的。首先,“讲解、体验、分享三位一体”式教学模式更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及大学生的内心需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其它的学科课程,不仅要入脑,更要入心,只有学习者有了内心体验,才能更好地领悟,才会内化和升华。其次,团体辅导自身的独特性。①情境体验性。在“三位一体”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教师利用经典案例、角色扮演、模拟训练、脑力激荡等积极心理技术,精心创设一种适宜的情境和情感氛围,学生以个人、小组、团体参与其中,以自主、独特的方式去认知、领悟、升华,极大地激发了个体的内在价值和生命活力,实现了知、情、意的统一。②多元互动性。“三位一体”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变了传统专题讲座式“教授——接受”的固定模式,成为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小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小组、小组与小组等多层面的交流与互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换经验、相互学习的机会,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学效果自然更好。最后,团体运行的高效能。①团体凝聚力的形成。在团体方案设计中,有意识地安排了两次(第1次和第2次)活动,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交流,促进团体成员相识,相知,获得安全感,进而使成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信任、接纳的氛围,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②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团队中出现了独特的成员,如沉默者、专家和攻击者、团队领导者,针对这些成员及时进行个别咨询,不仅没有影响到团队的发展,还成为团体辅导中收益最大者。

3.“三位一体”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干预隐性逃课现象

由表4可知,在“三位一体”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学生隐性逃课的比例明显减少。所谓隐性逃课是相对于显性逃课(学生无故不上课)而言的,学生身在课堂但心不在课堂上。表现为玩手机、看小说杂志、吃东西、发呆、甚至睡觉等多种形式。调查表明专题讲座式心理健康教育课因为缺少互动或互动不到位,学生缺乏热情,无法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为隐性逃课提供了可能。而在“三位一体”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深入心灵的心理技术以及成员间的互动与分享,使每个成员时刻感觉置身于被关注和关注他人的氛围中,提升了学生对教学的投入度和关注度。

四、结论

研究表明,“三位一体”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的专题讲座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比,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效果的提升,并能有效地干预学生隐性逃课现象,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龙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3(9):127-128.

[2] 董铭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的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6):228-229.

[3] 张晓旭,聂辉.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学生满意度调查[J].2013,6(15):82-84.

[4] 余东芳,潘柳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期望值与满意度比较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26(9):97-100.

[5] 宋志英,严云堂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3):128-130.

[6] 官锐园,樊富珉.10名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前后16PF测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7):483-484.

[7] 孙时进,范新河,刘伟.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研究.心理科学,2000,23(1):77-79.

[8] 邢秀茶,曹雪梅.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研究.心理科学,2003,26(6):1143-1145.

责任编校:汪沛

网络出版时间:2015-03-02 2:51:25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50302.0952.031.html

A Triadic Teaching Model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Course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SONG Zhi-ying

(School of Education, Anqing Teachers College, Anqing 246133, Anhui, China)

Abstract: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a course to spread knowledge of mental health and increase the level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According to the feedback collected from 2011 to 2013, a triadic teaching model of “lecturing, experiencing and sharing” has been adopted. 2 parallel classes were chosen and 73 college students were chosen as subjects. With CCSMHS and self-designed evaluation form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s tools, the teaching effect was studied, which shows that college students have improved their mental health in terms of somatization, anxiety, depression and sense of inferiority. As far as teaching satisfaction helpfulness is concerned, the evaluation is more positive and the number of students playing truant h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a triadic model;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experiment

中图分类号:G642.3;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5)01-0135-05

作者简介:宋志英,女, 吉林德惠人,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授,硕士。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教学研究项目(2013JYXM144)。

收稿日期:2014-10-27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