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情境教学在记叙性散文中的应用

2015-02-19江西省进贤县第二中学樊国香

人间 2015年12期
关键词:策略探究情境教学初中语文

江西省进贤县第二中学 樊国香

语文情境教学在记叙性散文中的应用

江西省进贤县第二中学樊国香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记叙性散文作为学生学习的文本。但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忽视了记叙性散文形真、情切、意远以及理寓其中的特点。情境教学法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情境,能有效改善记叙性散文教学现状。本文在探究情境教学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中实施情境教学策略的必要性进行了探究,从以“美”入境、以“情”相连、以“神”贯通、以“境”绵延四个方面提出记叙性散文中实施情境教学的策略,以供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情境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99-01

一、情境教学相关概念概述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教学自古希腊便已产生,苏格拉底为了激励学生寻求知识,创设不同的情境启迪学生。至20世纪初,杜威提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不仅在西方,在我国,也有不少专家学者从理论、具体应用以及结合课堂教学现状等多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韦志成认为:“教师应该根据教材来创设形象,运用富有情感色彩的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顾明远认为“情境教学指的是创设真实的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的过程中自主地建构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自主地理解知识。”

在众多学者对情境教学内涵的探究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情境教学的内涵,其实就是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体验,创设适合学生学情的情景,从而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的特点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是教学方法是否适用的标准。情境教学在记叙性散文中教学的应用,契合了记叙性散文的情真意切的特点,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情境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什么?首先,形真情切,通过再现文本故事情节,让学生对文本整体的叙述框架进行把握,对文本中有关形象的引导,教师运用言语和动作将情感传递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其次,意境悠远,理寓其中。情景教学中,教师应当顺应作者的思路,将教材和生活相结合,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从文本的中心出发,创设适合的情景,使文本的解读变得充满意义。

二、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中实施情境教学策略的必要性

(一)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情境教学的核心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协调,提升学生学习的品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理解较为狭隘,认为音乐、演讲等就是情境,情境教学和整个课堂环境不协调,达不到应有的课堂效果。另外,情境的创设和文本的中心脱离。教师能够运用演讲、故事、辩论等形式使课堂变得丰富,但是,在创设情境的同时,不少教师不能以文本为中心,学生无法产生深度思考。最后,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情感的延宕被忽视。比如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所选的文章,均是讲诉普通人爱的故事。有些教师在授课中,不太能真实地创设情境,学生情感的火花不能被点燃。

(二)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教学中的适用性

情境教学和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的适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契合新课程标准、与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的特点相容、与初中生学习的特点相通。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有益启示,得出自己的评价”的能力目标。情境教学的课程目标,也使学生在情境的体验中,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这一点上,两者不谋而合。

(三)情境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中的实施原则

情境教学为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的教学带来了活跃的生机,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一下几点:情境的创设上要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合理的设定;在情境转换中,要为学生的情感体验留有空间,发挥学生在进行思维发展时的积极性;各个情境进行转换的时候,要注意情境之间的联系、深入和衔接,使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感贯穿始终。比如说《老王》送香油和鸡蛋这一情节,请学生们化身为作者,你们会给钱吗?你们会怎样做?让学生在情境中转换自身角色,实现用爱理解爱,用善良体察善良的教学目标。

三、情境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中的应用

(一)初读,以“美”入境

记叙性散文中不仅要要记人记事,还有一定的感悟。在初读中,最关键的一步,是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去体验作者的世界。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全方位的运用语言、情境、图画等手段,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文章中未知的美。例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的讲解中,我让学生欣赏罗立中的名画《父亲》,让学生讲一讲画中的父亲是怎样的形象?学生各抒己见,适时过渡到朱自清先生所刻画的《背影》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父亲形象。这种图画和讨论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文本的情境中。

(二)细读,以“情”相连

通过“美”的铺垫,学生的情绪已被导入课文中,接下来,通过细读文本的重点部分和段落,结合设置疑问,点拨讲解,对比解读等多种方式,抓住记叙性散文中的情感意蕴。比如说《背影》中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老王》中普通人的善良和美德;《端午的鸭蛋》中对故乡的思念。情境教学的核心,是在创设情境的同时,使学生从情境中有所得,产生丰富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从而使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三者之间实现沟通。比如说《老王》中,引导学生抓住“愧怍”一词进行文本细读,在重点的字、词、句和段落中,让学生表达自身感受,理解文本情感。

(三)强化,以“神”贯通

细读之后,教师要继续强化情境,就必须要使学生进一步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体会作者的情感。记叙性散文中的“记叙”性并不难把握,难以把握的是散文性中的“神”。记叙性散文的情境教学也应当将抓住文章的“神采”作为重点,这样去理解句子和段落才能使文本的解读形神兼备。在《背影》中,对父亲给儿子买橘子这一细节进行强化解读,对重点词“攀”“缩”“倾”等词进行精准的解读,我再表演父亲这一动作。通过教师亲自演示场景,学生更能够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四)升华,以“境”绵延

意境的绵延,是学生进行情感生活的最后一步。继续以《老王》这一文本为例,在解读愧怍这一词的深意之后,学生能够较好地抓住文章的精髓。我将提出如下的问题:“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幸者,也有幸运的人。假设你碰到了像老王一样的弱势人群,你会怎样做?”引导学生整理思路,组织语言,在课堂上进行表达,实现听读到说的转变。学生对于杨绛的愧怍的理解,便从对普通人的善良,升华到了普遍的人道主义关怀。在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四、结语

初中语文的教材中,记叙性散文的篇目比重大,情境教学和记叙性散文兼具形象美,情感美以及意境美。在满足学生对于活跃课堂期待的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渴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情感的滋养。

参考文献:

[1]于漪.以情激情体验感悟[J].语文教学参考,2011,2(07):19-22.

[2]李吉林.“意境说”给予情境教育的理论滋养[J].教育研究,2010,3 (02):23-25.

[3]许枫.浅谈初中英语课的情境教学[J].教育评论,2011,4(15):45-47.

猜你喜欢

策略探究情境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沉浸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