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对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
2015-02-19黄河科技学院商瑜
黄河科技学院 商瑜
奥尔夫教学法对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
黄河科技学院商瑜
摘要: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素质培养问题是一个关键的社会问题,而奥尔夫教学法作为一种科学的、实用的、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与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对农村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人格素质产生积极地作用:培养儿童开朗的性格、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奥尔夫教学法人格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98-01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城镇化进程迅猛,这就为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实现他们的"淘金梦"。这便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素质培养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于1924年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它与柯达伊、达克罗兹、铃木镇一教学体系并称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体系的四大支柱。它采用声势律动、节奏节拍、音乐游戏、器乐合奏、戏剧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教学,以其综合性、创造性、参与性而著称,成为培养学生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奥尔夫教学法自1981年经廖乃雄教授传入中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它已不仅仅是针对儿童的一种音乐教学法,而是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各个专业的教学方法。目前,奥尔夫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亲子机构以及音乐治疗领域。由于其应用范围极广,被称为适用于0到100岁的音乐教学法。由此可见,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科学的、实用的、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与方法。
由于奥尔夫教学法对教学环境和设备没有特殊的要求,它的教育可以就地取材,人人皆备,比如生动活泼的声势训练只用身体作乐器便可进行长期的音乐训练,而且这种把音乐与身体结合起来的训练可以千变万化并产生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此外,农村在奥尔夫乐器的自制自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利用大纸箱、油桶作“鼓”,高低不同的酒瓶排列在一起制成音色纯净的音条乐器,用易拉罐、塑料瓶内装沙子、豆子当“沙锤”等;还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供敲击用的,可发出各种声响的“新乐器”来。所以,这种简单、易操作的教学方式为奥尔夫教学法在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因为奥尔夫教学法采用儿童最喜闻乐见的“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时刻给予孩子快乐的感受,加上它注重对儿童“创造力”、“注意力”、“反应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势必会对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素质起到积极的影响。总的说来,会在以下三个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培养儿童开朗的性格
奥尔夫说过:“心中的喜悦,是儿童生长最重要的因素,而唱歌、跳舞、奏乐,是启发孩子智慧的一种源泉。”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游戏必须是主要内容之一。游戏是儿童少年体验、实践和掌握生活、学习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之一。儿童在游戏中最能体会到喜悦、愉快的感受。奥尔夫要求音乐与内心的交流,尤其是强调要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孩子能够主动地“从内心出发”来达到这种交流。音乐始自人自身,教学也应当是如此。这样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在音乐中体验快乐,这也符合我国古代乐教“寓教于乐”,“乐者乐也”的思想。
二、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
奥尔夫课堂注重对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在此,老师不会因为学生一个动作没有做对或是一个问题回答不上来而责怪孩子,相反会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答案。因此,奥尔夫课堂首先是轻松的让孩子没有任何负担的参与进来,而集体上课的形式让孩子在群体的游戏和活动中体验到关爱和相互照应,通过身体动作的游戏,教学生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如何与别人合作,产生人际交往中的默契、领悟与表达。这种集体给予的温暖和快乐的感受会对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起到积极地影响。
三、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
(一)培养自控把握能力
在奥尔夫课堂上,节奏训练是很重要的内容之一,节奏可以促使人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但既是节奏就必须有节有律,相当精准。首先,要做的匀速,这就与人的均匀平衡感有关,这是培养人的自控能力最重要、最基础的训练。节奏不准、拍子不稳,往大处讲会导致生活、工作缺乏行为上的节奏感和节律,往小处讲会导致日常行为、艺术行为中的节奏不准,拍子不稳。因此,节奏感的培养也是对从心理素质到肌肉自控能力的全面训练。针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约束的状态来说,奥尔夫教学法的节奏训练对自控把握能力是一个有益的培养。
(二)培养注意力、反应能力
律动教学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律动不是按规定动作配以音乐进行的,而是人在听到音乐后通过动作自觉反应出来的,这是这种教学方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首先它培养听的洞察力,要求听要专注,只有专注地听,才能培养注意力。然后通过动作自觉反映出来,这就是反应能力,这个“身体外化”是“音乐”的外化,听得准确与否,反应的正确与否一目了然。
(三)培养创造力
对包括农村留守儿童的所有儿童而言,培养的目标应该更加侧重于对创造力的培养。奥尔夫音乐教育中贯穿始终的,就是对创造性精神和创造性能力追求的观念和原则,它把挖掘和培养创造性作为根本的宗旨来对待。
对听的音响(音乐)即兴作出身体动作的反应,这种即兴表演促进了学生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欲望,是培养创造力最简单又有效的教学方法。把对声音的感受,如声音的高低、走向及强弱变化,甚至不同的音色、曲式结构,用动作来表示时,就必须要有想象力才能做到,甚至因为声音的非定量性和多解性,动作的反应完全有更大的自由度去表现,这就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总之,对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素质的培养问题是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教师、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性,他们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的培养。实践证明,奥尔夫教学法对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素质有着积极地影响和作用,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这种教学法对广大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甚至他们的老师都没有听说过奥尔夫,这就给我们从事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工作者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呼吁,有关部门定期有组织的给农村的音乐教师们培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广大的奥尔夫音乐教师也可以作为志愿者深入到农村,把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快乐和关爱传递给这些这些心灵脆弱的孩子,使这种科学的音乐教育理念对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素质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妲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少聪.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及行为问题疏导∶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3]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状况调查报告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