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视野中的关中花馍艺术
2015-02-19咸阳师范学院李梅
咸阳师范学院 李梅
民俗视野中的关中花馍艺术
咸阳师范学院李梅
摘要:花馍在关中地区有着独特文化气息的艺术品,历经千年而更富有魅力,它不仅作为一种实用物品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并被保留了下来,而且还作为一种物质载体,承载着审美艺术价值。在时代发展的今天,花馍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花馍的文化寓意和审美价值及人们对于花馍的审美心理,花馍文化的发展变化以及传承问题,这些一直都是人们研究的问题,但是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对花馍的研究还有进一步理论增长空间,需要进行不断地研究。
关键词:花馍;发展;传承;审美价值;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20-02
花馍是面花的俗称,也称之为礼馍、高盘馍等,这些称谓也分别从不同侧面说明了花馍的成分、形状及用途。花馍能在关中地区流行并流传千年,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应该说它是八百里秦川典型的农耕文明遗俗,同时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一种物质载体,已深深地根植于关中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一、花馍的发展变迁以及传承
花馍,在关中地区常见的可食用,可观赏的艺术品,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据相关史料记载,关中花馍兴起于汉代,是关中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依然在西北大地上展现着其顽强的生命力。关中花馍文化具有关中人独特的审美情趣、生活观念、生命哲理以及淳朴智慧,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俗气息浓郁的花馍无不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奇思妙想、精湛的手工技艺制作出的,透过它们生动夸张的造型,精巧细腻的制作,隐喻其中的中华文化精髓。
关中花馍的发展紧跟着时代的脚步,最初的花馍只是作为食物食用而如今却成为了一种艺术品,这都是时代不断变迁的产物,在时代发展中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在研究花馍中为何要强调关中的花馍文化,这里就不得不提及西北地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北方人素以喜好面食著称,在陕西关中地区,人们的生老病死,迎来送往,都离不开一种叫面花的东西,而这面花的俗称就叫花馍。这种用小麦面粉捏出的“花馍”,是早期农耕文明的古老遗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花馍,是一种可食、可看、可玩、可用的实物。它以小麦粉为原料,彩色的可食用粉着色,用手捏出各式各样的面塑作品,,即可用来食用,也可用来观赏,塑形完成后,这些花花绿绿的花馍要在锅中蒸熟,并浇上熟油塑封,用以在重要节日或是活动中使用。关于它的起源,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那就是它是祭祀的替代品。在远古时代,有着很多的祭祀礼仪,在进行祭祀的时候就必须要有祭品,最初是用宰杀活牛羊来祭祀,而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用面塑捏的动物逐渐代替了活的动物,成为了祭品。而这一传统就被传承了下来。在传承的过程中被心灵手巧的关中妇女们不断将其发展、创新,充分发挥想象力,融入绘画、剪纸、刺绣等多种艺术形式。使得花馍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更加的具有魅力。
花馍的种类很多,有祭祀用的祭馍,有结婚时用的喜馍,有丧事用的献馍,有庆生用的馍,还有节日亮相的花馍,其形态各异,代表意义也各有不同。在参考文献和小组组织的实地的考察中我们了解到不同形态的花馍代表不同的寓意。例如,宝鸡祀炎帝陵用的花馍是二龙戏珠,这象征着王权。西安、渭南地区的中秋节或是重阳节做的花馍叫九座糕,预示着登高避灾之意。华县嫁娶之时要有高盘馍,这是专门用于结婚庆典的,代表着一种喜庆之意。在关中渭北的农村,适逢长辈过寿,晚辈也要送寿糕花馍,这寓意了希望长辈能够长寿之意。这些艺术气息浓厚的花馍无不承载了人们的美好祝愿和幸福之意。也正是由于花馍的美好寓意以及独特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魅力,在传承的过程中不仅没有逐渐消失,反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文人的研究,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广泛深远。
二、花馍的独特审美价值
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花馍已不单单以一种特殊的食品,一种祭祀用品的形式存在,而是作为一种观赏艺术品,一种寄托心愿的方式存在。关中花馍艺术的审美形式积淀了无比丰富的社会内容及历史文化,突显了人民群众的情感、理想、愿望、希冀、憧憬和渴求等心理。
花馍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外在形态,制作工艺和美好寓意上。
首先来说花馍的外在形态。花馍的外形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层出不穷,尤以栩栩如生著称。但是又没有固定统一的式样,只要你可以想的到就可以做的到。从最初的祭祀替代品中逐渐发展而来,由最初的样式简单、结构单一、造型普通到现在的样式繁杂、结构复杂,造型奇特等等这些都是花馍形态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当然在不同的节日礼俗中,制作的花馍的形态也就不同。祭祀炎帝陵的二龙戏珠花馍是两条龙在争夺龙珠,龙的形象要够逼真。在阿寿村的药王庙会上,用花馍制作出来的牌楼栩栩如生,以及上面的鸟兽形象,让人很容易的就联想到真正的牌楼,联想到它的原型,联想到它富有气势的建筑。在嫁娶之时所使用的礼馍的形态多为龙凤呈祥、老虎花、狮子娃娃、双喜等等。外形逼真的龙凤、老虎、狮子,这些形象的图案都使得花馍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庆生祝寿之时,子女要给老人送寿馍,形态有寿桃,寿糕等,寓意长寿,极具观赏型。
对于花馍的制作工艺可以说是既简单又复杂。简单体现在做花馍所用的材料极其简单,小麦面粉、剪刀、细梳,豆子以及各种染料,还有称,因为有时要进行称重。当然了,一双巧手是必不可少的。简单简易的材料就可以制作出形态各异的花馍,这确实有点让人难以相信,但是事实就是这样,神奇的花馍就是这样诞生的。而花馍制作的复杂性又体现在这项工程十分的庞大,适逢重要节日,要制作花馍就几乎需要各家妇女全部出动,才能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再者,花馍的式样各异,这就需要妇女们要心灵手巧,别出心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完工。甚至有时候花馍制作的好与差就成了评判一个妇女心灵手巧的标准。当然,花馍的“规矩”也是值得一提的,尤其以渭南地区为主。渭南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婚丧嫁娶的老规矩也多,比如:过什么节日,做什么样的馍,由谁来做。家里有喜事主要是长辈做馍,做的馍以亮色为主,表达长辈对晚辈的祝福,比如春节蒸大馒、枣花?、元宝人?、元宝篮;正月十五做面盏、做面羊、面狗、面鸡、面猪等?;清明节捏面为燕;七巧做巧花(?巧饽饽?),形如石榴、桃、虎?狮?、鱼?等;四月,出嫁女儿给娘家送“面鱼”,象征丰收?;也有女儿出嫁作陪嫁用的“老虎头”馄饨?;寒食节上坟时用“蛇盘盘”以示消灾;做春燕表示春回大地;婴儿满月做“囫囵”谓之“龙凤呈祥”、“猛虎驱邪”;老人祝寿用“大寿桃”等等。在动物的选择方面比较多样,挥着翅膀的鸳鸯,缠绕的飞龙,甚至是小老
虎都可以做的栩栩如生;但适逢家中办丧事时,这个就只能是晚辈做,特别是女儿,在图案的选择中,尽量以小花为主,在杆上由上到下缠上细细的白色纸条,表达晚辈对长辈的庇护。还有就是在制作花馍过程中,关中人民有一种说法叫“扣针眼”,因为花馍的制作是一个很细致的活,既要求刀工过关,手还得巧,很多动物的原型都是妇女用手捏出来的,没有实物拿来参考,全靠妇女的巧妙构思以及对动物的分解记忆,再辅之以用刀把面切成细丝用巧梳按压,挑丝等精细活,这也体现了关中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广大妇女们的集思广益,和对历史文史的重视与传承。另外,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由于花馍的体型过于庞大,没办法将其全部放入锅中,只能先把各个部件蒸熟,然后用竹签组装起来,最后再进行装饰、上色。这个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技艺,无论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影响到整体的效果。因而这也是一项技术活,具有复杂性。但是它所体现的审美价值可能恰好体现在制作工艺上。
花馍的美好寓意也是其审美价值的体现。二龙戏珠花馍寓意着吉祥,相传龙珠为兴云布雨之物,两龙争戏龙珠时,龙涎四溢,然后天降雨露,利于万物的生长。嫁娶之时所制作的礼馍,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阳节所制作的九座糕花馍,寓意登高望远,身体康健和高升之意。还有在给孩子办满月和过百日时,要送虎馍,也是希望孩子能够长得虎头虎脑,身体健康无灾无难。花馍的美,美在寄予了人们的美好祝愿及愿望,它的美好寓意使得其更具有美的价值体现。
三、全球化和现代化背景下对花馍的保护和发展
花馍的发展从古至今不断地变化,外形样式更加丰富多样,制作工艺更加精湛细腻,寓意也更丰富。从古代延续至今,没有消亡,一直被人们所延续传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全球化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对花馍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的关注和保护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如何使得花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更加的焕发生命力,这是我们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花馍出现在北方地区,主要出现在陕西的关中地区,而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更代表了北方地区的民风民俗,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因而对其的保护就迫在眉睫。
如何对花馍进行保护呢?这是需要我们探究的问题。在我看来,首先应该建立更加健全的花馍艺术保护体系。虽然花馍传承经久不衰,但是难免不会受到冲击。花馍艺术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技艺,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物质上的满足,更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而这种民间艺术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必须以民俗文化为依托,在传统面花制作的基础上应该更注重创新。一方面保持自己在民间的传统面貌。保持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特色。另一方面,民间艺术是本民族乡土文化积淀的结果,它的创新无形中传统文化和传统意识的影响,所以积极拓宽其文化方面和民俗方面的深层含义,挖掘文化方面的隐性表现以及民间文化在审美,道德,宗教方面的作用,这才是花馍艺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次最好能使得花馍成为一种物质文化遗产,这样能使得在花馍艺术的保护层面具有法律的依托性和可操作性。也使得对其的保护更加的完善。还有就是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举办一些有关花馍文化的活动,增强花馍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甚至让花馍走出家门,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让更多的人了解花馍艺术的独特魅力,并且让更多人能参与进来,参与到花馍的制作和传播活动中,亲身体验这个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和艺术魅力,在这个过程中实施对花馍的保护并将其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背景下的对花馍的保护和发展。
四、花馍在当今文化大背景下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花馍的存在有它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民俗文化要想继续生存,就要改变传承方式以及发展方式,由无意识传承转向有意识创造。如作为个人文化资本的花馍礼俗与作为村落文化资本的花馍礼俗。在民俗文化传承与变迁的过程中,花馍艺术已然担负起了表达和维系乡村日常生活秩序的职责。花馍凝结了传统文化元素,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群体内部关系的精神面貌,这是花馍的隐喻。然而,在现代化的背景下,花馍礼俗的实践性较为模糊,这是花馍礼俗的现实。我们不仅要关注花馍以及花馍礼俗,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关注民众如何通过花馍礼俗来表达他们的美好祝愿,文化知识深度、生活智慧和生存策略。在此基础上,实现民俗学研究学术取向的转换——从民俗到民识,并实现其知识的再生产。?我们对过去就存在的文化感兴趣,是因为它的存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探究来了解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学习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并不断进行发扬和再创造来服务现在,服务现实,加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对花馍礼俗的关注和研究是因为我们对个特殊群体的民众感兴趣,而对这个在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人民大众的研究和探索也是我们溯源的一种形式。
尤其是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日益凸显。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交流、冲突和融合在不断加深加剧,更主要的是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深化,使得外域文化得以进入并影响着中国的本土文化,因此主干主流文化的存在就显得尤为重要。花馍文化艺术的存在虽然只是主流文化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它却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起着维系民族大众的作用,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为此,我们更应该在发展中继承和弘扬传统民俗文化,让传统在与时俱进的大潮流中焕发生机与活力,发挥起传统文化对人们精神的引领与凝聚作用。
对于花馍在当今文化大背景下的现实意义应是我们要一直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谢炎午,著:《关中面花:巧手捏出“百花图”》,《中国国家地理》出版社,2014年4月第一版。
[2]李琰君,著:《陕西关中传统居民建筑与居住民俗文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一版。
本文是2014年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民俗学视野中的关中花馍艺术研究》;项目编号:1727;指导教师:陈春莉;项目负责人:李梅;项目组成员:王青、阮婷、陈志敏、高可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