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层次模型的物流外包决策风险评价

2015-02-18

物流技术 2015年8期
关键词:外包物流评估

刘 莉

(哈尔滨商业大学 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1 引言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一些大型的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开始将物流环节的工作,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1-2],这些企业就可以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行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3]。

在物流外包这种合作方式以前,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也出现过“外委”、“外协”的物流配置形式[4]。相比于物流外包,“外委”、“外协”往往是临时性的或短期性的,受委托和参与协作的物流组织也不一定是专业的物流公司。可见,物流外包是一种更成熟的物流外委和物流外协模式,它具有长期性、稳定性、专业性、互惠性、共赢性,既有利于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也有利于消费者享受到更方便、更快捷的物流服务[5]。

物流外包代表了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在物流环节的一种处理趋势,但因为物流外包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导致物流外包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因素[6]。首先,物流外包会受到自然环境、政治环境、市场环境等客观风险的影响;其次,物流外包会受到管理决策、合作诚信、绩效考核等管理风险的影响;再次,物流外包会受到信息传递、信息管理等技术风险的影响。所以,要真正地做好物流外包,不仅要重视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还需要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指标化、数据化,进而依据数学工具和数学模型给出量化的、科学的评价指标[7-8]。这对于物流外包决策的准确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刘联辉构建了一个物流外包风险评估预警系统,并形成了一个五等级的风险评估机制[9]。张劲松借助模糊层次分析法,实施了对物流外包的风险评估[10]。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基于三层次模型的物流外包风险评估模型,以期为物流外包决策提供更具指导性的建议。

2 物流外包风险评估的三层次模型构建

2.1 模型构建

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在实施物流外包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风险因素的影响。这些风险因素共同决定了物流外包的风险程度。对于物流外包中的风险因素,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人将这些风险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有人按照市场风险因素和管理风险因素进行划分。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本文构建的物流外包风险评估模型中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物流外包的总体风险;第二个层次又细分为客观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第三个层次则是针对第二层次指标的进一步细化。

图1 物流外包的三层次风险评估模型

客观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化为5项指标,即自然环境风险、政治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行业环境风险、市场环境风险。在物流活动中,运输路线无法彻底规避自然环境所带来的风险,冰雪、降雨、飓风等恶劣天气都会造成运输障碍,甚至对物流中托运的物品造成损害。当物流外包形成长期合同时,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的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对既定的物流外包合作造成非预期的负面影响。这里的行业环境风险,是指物流产业的突发变化,如整体的成本增加、利润降低等。物流外包本身就是商品经济日益细化的产物,因此与市场关系密切,故此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是物流外包潜在的风险因素。

管理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化为4项指标,即决策失误风险、合作诚信风险、合作机制风险、员工诚信风险。当多个专业物流公司参与招标时,制造企业或销售企业的决策就可能出现非最佳选择的风险。当制造企业或销售企业确定和某个物流公司合作时,双方的诚信是影响物流外包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物流外包意向达成后,如果合作机制不健全(如合同不规范),也会对后续协议的执行造成影响。物流企业的人员流动性很大,员工诚信也直接影响到物流外包的效果。

技术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4项指标,即系统对接风险、信息平等风险、信息反馈风险、信息安全风险。信息技术是物流活动的基础,物流外包合作中,甲乙双方的信息系统不能有效对接,会形成信息孤岛,影响合作质量。必要信息不能实现共享,甲乙双方就处在了信息不平等地位。甲乙双方不能及时沟通,信息反馈就会出现问题。物流外包中的信息流,同其它信息技术的使用一样,安全性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2.2 评估方法

在影响物流外包的各种风险因素中,各个指标对总体风险的影响程度是有差异的。准确地评价各个风险因素的差异,对于促进物流外包决策的科学性至关重要。为此,依据层次分析法的流程,构建针对本文三层次评估模型的评估方法。

首先,设置各个风险因素重要程度的对比评价评分表,见表1。

表1 风险因素重要程度对比评价评分表

其次,以参与评估的风险因素为行和列,构建评估矩阵。评估矩阵中各个元素表征了行风险因素和列风险因素之间的重要程度差异,对角线上的元素都是1。以对角线为对称轴,两侧呈现轴对称的形状,最终可以确定出评估矩阵A=(aij)。

再次,根据风险评估矩阵,计算各个风险因素对总体风险的权重。其原理是评估矩阵行元素、列元素的统计特征分布,计算方法见式(1)。

最后,对计算得出的权重进行可信度验证。验证过程需要计算三个参数,如下所示:

(二)急性型 急性死亡的猪可见到明显的剖检病变,喉头充满血样液体,双侧性肺炎,常在心叶、尖叶和膈叶出现病灶,病灶区呈紫红色,坚实,轮廓清晰,肺间质积留血色胶样液体。随着病程的发展,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蔓延至整个肺脏。

如果最终计算得到的CRE在0.1的范围以下,则表明前述各步骤计算是有效的、可信的。反之,要重新梳理风险因素指标,重新构建评估矩阵,重新计算权重和CRE结果。

3 物流外包决策风险实证研究

基于图1所构建的物流外包风险决策评估模型,聘请物流企业专家、高校物流专业资深教师共计10人,组成专家团队,为模型中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作出评价。进而按照2.2节所述的评估方法,展开物流外包风险的评价研究。

对于第二层风险因素中的客观风险因素,其下的5个风险因素对其重要程度的影响,见表2。

表2 客观风险因素的下层指标重要性评估结果

表2中,KG、KG1、KG2、KG3、KG4、KG5分别代表了客观风险因素、自然环境风险因素、政治环境风险因素、经济环境风险因素、行业环境风险因素、市场环境风险因素。

计算表2中各个因素对于KG的权重,

对于表2中的第一列元素而言,有:

以此类推,分别可以计算出全部各列对应的数值分别为0.34、0.94、3.54、0.92、1.49。进而可以计算出:

据此,可以得到KG1相对于KG的权重为:

以此类推,可以计算出这5个因素对于客观风险因素的权重分别是0.047、0.130、0.490、0.127、0.206,可见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对于客观风险的形成影响最大。此次评价的CRE为0.02,小于0.1,表明评价结果是可信的。

对于第二层风险因素中的管理风险因素,其下的4个风险因素对其重要程度的影响见表3。

表3 管理风险因素的下层指标重要性评估结果

表3中,GL、GL1、GL2、GL3、GL4分别代表了管理风险因素、决策失误风险因素、合作诚信风险因素、合作机制风险因素、员工诚信风险因素。根据式(1),可以计算出这4个因素对于管理风险因素的权重分别为0.16、0.08、0.50、0.26,可见合作机制和员工诚信对于管理风险的形成影响最大。此次评价的CRE为0.05,小于0.1,表明评价结果是可信的。

对于第二层风险因素中的技术风险因素,其下的4个风险因素对其重要程度的影响见表4。

表4 技术风险因素的下层指标重要性评估结果

表4中,JS、JS1、JS2、JS3、JS4分别代表了技术风险因素、系统对接风险因素、信息平等风险因素、信息反馈风险因素、信息安全风险因素。根据公式(1),可以计算出这4个因素对于技术风险因素的权重分别是0.08、0.26、0.50、0.16,可见信息反馈和信息平等对于管理风险的形成影响最大。此次评价的CRE为0.08,小于0.1,表明评价结果是可信的。

对于第一层的物流外包总体风险,其下的3个风险因素对其重要程度的影响见表5。

表5 总体风险因素的下层指标重要性评估结果

表5中,ZT代表了物流外包的总体风险。根据式(1),可以计算出这3个因素对于总体风险因素的权重分别为0.16、0.54、0.30,可见管理风险对于物流外包总体风险的形成影响最大。此次评价的CRE为0.02,小于0.1,表明评价结果是可信的。

4 结论

为了提升物流外包决策的科学性,本文构建了一个三层次的物流外包风险评估模型,以考察不同风险因素对于总体风险形成的影响。首先,总体风险被细分为客观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三个二级指标。其次,三个二级指标又被细分为13个三级指标。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对于客观风险的形成影响最大,合作机制和员工诚信对于管理风险的形成影响最大,信息反馈和信息平等对于技术风险的形成影响最大,管理风险对于物流外包总体风险的形成影响最大。

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在物流外包的决策中,要特别注重管理环节,尤其是甲乙双方合作机制的完善和员工诚信的培养,才有利于规避物流外包的总体风险。据此,笔者给出如下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物流外包的科学决策。

第一,规范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措施,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物流外包涉及到甲乙双方的合作,管理工作也涉及到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作为甲方的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要通过科学的管理,避免外包委托选择时的任人唯亲和徇私舞弊;作为乙方的专业物流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提高员工对物流企业的忠诚度,避免员工不诚信和员工队伍不稳定给外包活动造成损失。同时,双方要实现外部管理的契合,建立规范的合作契约和合同,使得外包委托受到法律保护。

第二,全面推进物流外包工作的技术建设。制造企业、销售企业尽可能地选择专业性强、通用性好的数据库技术和系统,便于和专业物流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对接。这种技术上的完美对接,也有利于避免合作双方因技术差异造成的信息不平等。同时,甲乙双方要加强信息监管力度,确保信息安全,避免物流信息在本公司内部的泄漏。

第三,通过各种有力措施规避客观风险对于物流外包活动的影响。制造企业、销售企业要准确把握市场行情,根据市场需求定制自己的生产和销售任务,避免因市场变化导致的滞销,从而间接牵连物流外包合作协议的正常执行。物流企业要遵守物流行业的各种规定和标准,用专业的服务质量赢得客户的青睐,避免因物流业务不到位引发的各种纠纷。

[1]Lieb R C,Millen R A,Van Wassenhove L N.Third party logistics services:a comparison of experienced American and European manufacturers[J].Internationala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ngement,2013(23):35-44.

[2]安百尚.供应链环境下物流外包的决策和风险问题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3]李楠.我国企业物流外包模式分析及法律风险防范研究[J].物流技术,2014,33(3):64-66.

[4]于虎,周干翠,刘凤兰.中小制造企业物流业务外包风险分析与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176.

[5]蔡洁.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电子商务物流外包质量风险分析与控制[J].物流技术,2014,33(8):209-211.

[6]汪霞.基于结构模型的物流外包内在风险关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4,33(10):232-234.

[7]Richard Wilding,Rein Juriado.Customer perceptions on logistics outsourcing in the European consumer goods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Logistics Mangement,2014,7:228-231.

[8]Bardi E J,Tracey M.Transportation outsourcing:a survey of US practic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gement,2011,21:15-21.

[9]刘联辉.企业物流外包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评价[J].物流技术,2005,(9):107-110.

[10]张劲松,吴淑芳.企业物流外包决策风险评价[J].会计之友,2009,(7):19-21.

猜你喜欢

外包物流评估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论“互联网+”时代档案服务外包的问题与策略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评估依据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业务外包在“慕课”中运用的分析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开展铁路电务设备维护外包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