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本公式教学的层次性

2015-02-18杨学升

新课程(下) 2015年7期
关键词:分科层次性公式

杨学升

(汉中市科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公式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部分,是教学中传授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结合公式的特点,把培养学生能力,发展能力于公式教学的各个层次之中,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公式教学不但要把公式如何引入,如何抓住公式的结构特点,把公式记住。公式的引入,必须要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样才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自觉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还应根据公式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设法记住这个公式。这样才能应用公式时左右逢源,应用自如。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殊情况及它的说明,所有公式都有它的来龙去脉,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公式推导过程,不仅能让学生牢固掌握公式,还能找出公式推导过程中所隐含的解题方法,对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形成技巧的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公式的教学,不但教公式的变式,而且要教公式的应用,这是公式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任何一个公式都蕴含着一定的教学对象关系。深刻认识公式所反映的这种关系和变形,对公式进行适当变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运用公式的能力。即活用公式,巧用公式。

这里以基本不等式为例,说明公式运用的层次,基本不等式是a2+b2≥2ab

第一个层次:模仿用公式

这种层次的思维是模仿式的,思考量非常少,是一种固定的思维,这种思维对运用公式有一定的作用,作用极其有限,所以过多模仿公式的训练是没有意义的。

第二个层次:反着用公式

公式一般都有左右两端,从左到右都会运用,而从右向左运用很不习惯,这种反向思维能加深学生对公式的深刻理解,诱发新的认识。

例2.设0

解:∵00,

∴当且仅当2x=8-2x,即2x=8-2x,即x=2 时,y 有最大值ymax=8。

第三个层次:凑着用公式

如果题目特征不符合公式的模式,那么就需要适当变形,凑成公式的模式,然后套用公式得出结果,这一层思维向发散方向进行。

第四个层次:发散用公式

各个公式本身可作各种变化,对公式本身作各种变形可产生各种形式不同的新公式,这一层次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例4.已知:x1,x2,x3,…,xn>0

证明:对公式a2+b2≥2ab 变形,则有a2≥(2a-b)b

第五个层次:横着用公式

对个别公式,不但要研究它在本分科的应用,还要研究它在其他分科内的应用,这是学习公式的目的,所以就要求思维具有创造性。

解:设切点为(acosA,bsinA),则切线方程为

综上所述,要想对公式的教学取得最佳效果,一方面要求教师深刻理解公式的层次性,并能根据学生的差异来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只有两方面共抓,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分科层次性公式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小学数学层次性问题设计初探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价值观层次性浅析
耕地多功能的层次性及其多功能保护
取消文理分科:听听孩子们怎样说
高中文理分科要不要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