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2015-02-17马文婷
马文婷
(吉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马文婷
(吉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有效突破了人才匮乏的瓶颈,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也缓解了高校就业压力,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一些问题。以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培养为研究对象,可以系统分析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与培养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定量的视角研究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的作用机理,并以三种培养机制为自变量、以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为因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运用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假设检验,统计分析相关变量的各项指标。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分别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再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建立以农村发展为导向的培训机制、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保障与发展兼顾的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实证研究;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D262. 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152(2015)05-0027-09
本刊网址·在线期刊:http://qks. jhun. edu. cn/jhxs
一、引言
近年来,在“支农惠农”政策的长期支持和保障下,我国新农村建设成效卓著。但在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人才匮乏的矛盾较为凸显。为有效突破人才瓶颈的制约,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我国政府适时提出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大学生村官,指的是政府为增强农村经济活力、优化村级领导班子集体、促进农村内生增长机制的形成而遴选的到农村基层担任领导职务的大学生。大学生村官计划,即针对大学生村官的各种制度安排、培训及考核等相关管理机制的总和。自2008年开始,“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截至目前,中国已有二百多万名大学生报名应聘大学生村官,二十一万余名大学生村官在岗任职。到2020年,中国将有60万名大学生村官在岗任职。将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作为一项双赢战略,大学生村官计划一方面通过激发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有力推动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和推进;另一方面,通过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还能有效缓解高校规模扩张、就业渠道不畅等引起的就业压力。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现状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我国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实行的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措施,国外几乎没有相关研究。但西方国家的公务员管理制度历史悠久,对农村管理者的管理起歩较早,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我国完善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由于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管理者代表政府行使行政管理职能,为地方农村政府提供政策性和管理性服务,所以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来支持农业和农村[1]。对公务人员进行培养,主要是提高公务员的语言表达与沟通、相互协作与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发现公务员的培训课程应包括领导科学、行政工作质量管理、机构运作、战略管理、组织沟通等,以此来培养以上三种能力[2]。此外,经研究发现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会提高培训对象的兴趣和关注度,达到提高培训效果的目的[3]。
Huque和Vyas认为公务员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公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建议通过建立培训评估系统以实现培训主体和培训对象之间的反馈,从而解决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4]。Brinkerhoff也对评估机制在培训中的作用做了有益探讨,指出评估机制对于改进培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5]。Colquitt等研究了培训过程中激励机制的运用对培养效果的正向作用[6]。Campell认为,工作绩效是指个人作为组织成员之一,以组织成员的身份完成组织设定的期望所表现出的行为[7]。Hesketh和Neal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认为应从学习新知识、处理新问题和完成新任务等方面对工作绩效进行考核[8]。
(二)国内研究现状
作为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缓解高校就业压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学生村官计划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黄治东等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分析指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既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又有利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9]。郭秀兰以山西省为例,揭示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而农村基层环境也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10]。董博平在研究中指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促进了农村干部结构的改善和干部素质的提高,而且也在实践中锤炼了高校毕业生[11]。陈力予论述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助推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人才储备、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12]。吕书良通过剖析大学生村官在工作、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状况,指出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经济待遇偏低、村官身份角色模糊、工作开展困难、专业技能与工作实际脱节、职场前景不明朗等5个方面的困境[13]。徐明生和吴贻玉指出大学生村官自身能力不足、农村的基础设施匮乏,阻碍着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14]。陈俊以陕西省周至县的在岗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分析指出大学生村官流失呈现出流失率高、隐性流失高于显性流失等特征,以及除薪酬待遇低、身份角色游离于法律体系之外,农村工作条件不理想、服务期满后出路不明确等引致大学生村官的流失[15]。郭明以杜镇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农村社会逻辑成为制约大学生村官计划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只有将国家政策意图和农村社会情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大学生村官计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16]。王志刚和于永梅以北京702名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进行研究,发现有近八成大学生村官选择到农村基层任职是迫于就业压力和受大学生村官所能享受的优惠政策驱使,大学生村官群体由于受角色定位模糊、待遇偏低、激励不够等因素的制约,其工作积极性未能得到有效激发,他们指出,应通过加强教育宣传、加大培训力度、增设考核机制、增强有效激励等来构建大学生村官管理的长效机制[17]。薛骏分析了大学生村官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健全培训、管理考核、保障等机制构建大学生村官培养长效机制[18]。石维才对大学生村官的实际胜任力开展了研究,指出应通过加强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来提升大学生村官的胜任力[19]。苏益南等针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在选拔、培养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将大学生村官选聘和培养工作前移,倡导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农村基层共同参与的预培养计划[20]。邓高权深刻分析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在选拔、培养、使用、考核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效果提出了相应措施[21]。梁涛在研究中指出,岗前培训对于大学生村官实现从学生到基层村干部的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议通过丰富岗前培训的内容来实现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实际的有效对接,通过配备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师资来增强岗前培训的针对性,通过创新培训模式来提高岗前培训的有效性,通过建立健全评价机制来促进岗前培训不断完善[22]。周西安在研究中指出,大学生村官发展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大学生村官制度不健全,并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大学生村官计划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破解对策[23]。黄金辉等根据大学生村官履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建议从科学定位、加强宣传教育、健全完善选培机制等三方面着手予以解决[24]。郭斌等通过对陕西省150名大学生村官进行实际调查,提出实践经验匮乏、创业资金力度小、未来职业前景模糊等因素是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心理困难,指出应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必要的产业资金支持、心理疏导和相应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健全大学生村官的配套管理体系[25]。赵然芬通过对河
北省36个县市的大学生村官进行问卷调查,指出大学生村官在校期间所学难以适应农村实际工作、实践经验缺乏、选聘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等因素,制约着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工作绩效,建议从完善选聘、培养、使用、考核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使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26]。
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困境,而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的构建及有效性研究却很少,同时在这一方面缺乏定量研究,因此本文将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探寻大学生村官培养的有效性及其构建问题。
三、研究假设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探索合理的培养机制对培养效果有正向影响,为论文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一)培训机制对培养效果的影响
对大学生村官实行的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工作的适应性,了解农村的具体工作,提高工作成效,从而改善在农村工作的质量,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村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竞争力,提高其任职期结束后的再就业能力。所以,论文认为合理的培训机制对培养效果有积极的作用。提出假设如下:
H1:培训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考核机制对培养效果的影响
考核机制的作用在于考察、监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业绩,对大学生村官实行考核机制可改善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的表现,提高其任职期内的工作成效,实现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战略目标。实施考核机制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村官对村官工作的认可度和成就感,加强大学生村官对村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考核的结果也是作为对大学生村官工作反馈、报酬管理、职务调整、奖优罚劣的依据。因此,论文认为良好的考核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有积极作用。提出假设如下:
H2:考核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激励机制对培养效果的影响
激励机制的实行首先在物质上给大学生村官以保障,满足大学生村官基本的生活需要,免除其在岗工作的后顾之忧;其次,在精神层面给大学生村官一定的激励,有助于调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成效。所以,论文认为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有积极的作用。提出假设如下:
H3:激励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四、数据收集和变量说明
(一)变量的说明
1.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调查表
为了保证问卷设计的完整性和样本选取的科学性,论文采用表1中7个题项来了解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
表1 基本信息调查表
2.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量表
在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进行维度划分的基础上,参阅国内外已经成熟的量表和以往学者对大学生村官培养的研究,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量表设计,培训机制中主要研究大学生村官对培训工作的参与度、培训内容、培训讲师的师资水平和培训形式四个方面;考核机制中主要考虑大学生村官对考评工作的参与度、考评指标体系设计、考评形式及考评结果的运用;激励机制中主要从大学生村官的工资补贴、生活条件保障、角色确认、政策扶持、奖优罚劣五个方面情况进行调查,得到测试量表如表2所示。
表2 培养机制的测量指标
5 6 7 8 9 1 0定期参加政府组织的考核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大学生村官的表现和业绩考核形式灵活,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群众评议与组织考核相结合,日常工作表现与工作实绩相结合AM1 AM2 AM3考核结果作为续聘、奖惩、选拔干部、招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考研究生的依据AM4 EM1 EM2 11EM3 12EM4 13工作、生活补贴比照当地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水平按时足额发放,并随之同步提高工作、食宿等基本条件能够得到有效保证,正常开展工作所需的交通、通讯等方面的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聘期内和聘期结束后一定时期内,享受创业扶持、报考公务员或研究生加分等优惠政策考核结果作为续聘、奖惩、选拔干部、招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考研究生的依据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奖优罚劣,个人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有效激发EM5
3.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量表
论文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入手对培养效果进行测量,一是大学生村官培养计划实施后作为大学生村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是否有提升;二是大学生村官自身提升对所从事工作产生的影响;三是通过参加大学生村官工作,对于大学生村官工作观念理解的加深。基于以上想法,得测量量表(见表3)。
表3 培养效果的测量指标
(二)数据收集
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8年开始实施,截至2013年,黑龙江省共计划选聘5141名大学生到村任职。这些村官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等15个地区就职,任职期限为3年。论文的调查对象以黑龙江省2008年至2013年在任和已经任职结束的大学生村官为主。
问卷设计过程中,查阅国内学者对于大学生村官、公务员、村干部及基层干部培养方面的相关文献,并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的内容,针对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的实际特点设计问卷的内容和形式;其次,在问卷发放过程中也会采纳大学生村官意见,针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完善;最后形成现有调查问卷,问卷包括23个选择题,内容涵盖了大学生村官基本信息、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和培养效果等方面。问卷形式采用里特克五级量表,对于题项的评价分为5个档次:1代表非常不同意,2代表不同意,3代表一般,4代表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在对培养机制和培养效果进行测量时,大学生村官对于某题项越认可,则对该题项的评分就越高。
五、实证分析
(一)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研究过程中,共回收问卷280份,有效问卷276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8.57%,问卷数量符合要求。首先,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基本信息统计表
图1是被调查者的任职地区分布情况,发现被调查者中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地区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人数较多,在黑河、大兴安岭、抚远等地任职的较少。
图1 被调查者的任职地区分布图
(二)数据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数据信度检验目的是了解数据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通过观测Cronbach’s ɑ系数和CITC指标以及自由组合信度指标(composite reliability,CR)来了解数据的信度。研究要求CR值大于0.7。研究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数据的信度结果
由表5所示,变量的Cronbach’s ɑ系数和CITC指标都符合信度要求。自由组合信度大于0.7。由此,可以说明论文使用的数据信度良好,可对模型进行深入分析。量表的设计参考了国内外较成熟的量表,内容效度较好。其次,论文对数据的聚合效度和结构效度检验将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检验。
(三)验证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目的是了解模型的效度,为假设检验做准备。首先,构建了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大学生村官培养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
将样本代入到AMOS软件中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数据和模型的适配程度,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标
如表6所示,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中,除NFI略低于参考值0.9以外,其余指标均达到要求。说明模型的拟合度很好。根据研究,形成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的初始结构方程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初始结构方程模型
(四)模型的拟合评价
将图4所示的结构方程模型带入AMOS进行估计检验。发现模型的关键拟合指标RMSEA=0.068, χ2=224. 410,自由度为98,其余拟合指标也符合要求。最终得到的结构方程模型如图4所示,检验结果如表7、表8所示。
图4 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标准化参数估计
表7 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表8 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如表8所示,检验各变量的路径系数和标准化路径系数的显著性水平,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对培养效果的信度要求是“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低于0. 05”。
(五)研究假设检验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结果,论文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对假设H1、H2、H3检验成立的要求是,路径标准化系数在0. 0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C.R.值大于2,表明假设检验结果通过。
假设H1:经验证,培训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的路径影响系数是0. 408,在0. 05的水平下,t= 3. 301显著,表明假设H1成立,即培训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H2:经验证,考核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的路径影响系数是0. 317,在0. 05的水平下,t= 2. 054显著,表明假设H2成立,即考核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H3:经验证,激励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的路径影响系数是0. 205,在0. 05的水平下,t= 2. 083显著,表明假设H3成立,即激励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假设检验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假设检验结果
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模型的每个指标都符合参考值的要求,说明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比较好,模型可以接受,且路径系数显著。
1.培训机制的假设检验
由假设检验及参数估计结果得到,培训机制提高一个单位,培养效果将提高0. 408个单位。其中,
α为培训机制的观测变量对培训机制的影响权重,e为残差。由给出的方程式(1),可以了解到培训机制是由大学生村官对于政府培训工作的配合程度、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形式四个方面构成的。并且在培训机制的四个指标中,培训内容权重最大,为0. 822;其次是培训师资水平,影响权重是0. 774;再次是培训形式和大学生村官对培训工作的配合程度,影响权重分别是0. 683和0. 671。
2.考核机制的假设检验
由假设检验及参数估计结果得到,考核机制提高一个单位,培养效果将提高0.317个单位。其中,
β为考核机制的观测变量对考核机制的影响权重,e为残差。由给出的方程式(2),可以了解到考核机制是由大学生村官对于政府考核工作的配合程度、考核指标评价体系、考核形式、考核结果的运用四个方面构成的。并且在考核机制的四个指标中,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最大,为0. 772,其次是考核的形式,是0. 727。大学生村官对于考核工作的配合程度和考核结果的运用两个指标的权重也较高,分别是0. 699和0. 696,这说明考核环节中大学生村官的配合程度、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考核的形式和考核结果的运用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的影响均较大。
3.激励机制的假设检验
由假设检验及参数估计结果得到,激励机制每提高一个单位,培养效果将提高0. 205个单位。其中,
γ为激励机制的观测变量对激励机制的影响权重,e为残差。由给出的方程式(3),可以了解到激励机制是由对大学生村官的工资补贴、生活条件保障、角色确认、政策扶持、奖优罚劣五个方面构成的。并且在激励机制的五个指标中,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基本生活条件保障的权重最大,为0. 774;其次是奖优罚劣,其影响权重分别为0. 714;再次是对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确认和工资补贴方面,其影响权重分别是0. 685和0. 682;最后是对大学生村官的政策扶持方面,影响权重是0. 673。通过数据结果发现,五个指标对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的影响权重均较大。
六、小结与政策启示
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中的培训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 408、0. 317、0. 205。
同时,在影响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的各个因素中,培训机制的路径系数最大,考核机制的路径系数大于激励机制。说明在目前政策实施情况下,培训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的作用大于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的作用效果大于激励机制。通过观察发现,C.R.值略大于2;观察三种机制的路径系数,发现三种机制的路径系数偏小,尤其是激励机制的路径系数最小。从实证分析反应的结果来分析路径系数偏小的原因,应该分为两类,一方面是政策本身制定的不合理;另一方面是政策制定合理但是政策没有有效落实,即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理论分析,激励机制的影响作用应该最大,但是激励机制的路径系数最小,说明现行的激励政策对培养效果的正向作用相对其他机制弱些,即激励机制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意义与培训机制、考核机制一样大,甚至应该高于培训机制和考核机制,由于现行激励措施在实行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例如激励强度不够、激励实施效果不好等,导致激励机制对培养效果的作用偏小。从对文献的研究和实际访谈中可以发现,大学生村官对于激励因素的关注程度最高,但是现行的激励措施实行情况却不理想,部分村官反映基本生活保障存在一定困难,例如工资迟发等现象,这些现象也可以证明本文提出的观点。考核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的路径系数也比较偏小,说明目前状态下,考核机制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效果的正向作用也较弱。
通过前文对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的构建研究,建议政府建立以农村建设为导向的培训机制,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并建立保障与发展并举的激励机制。在培训机制中,培训内容要贴合农村实际情况,培训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同时注重规范培训纪律工作,并适时进行培训的总结评估工作;考核机制中,应建立分期考核的评估机制,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考评主体实施多元化的策略,考评工作也要引入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中注意遵循按需激励、保障性激励与发展性激励相结合,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参考文献:
[1]Dye T R. Politics in States and Communities Englewood Cliffs[J].Prentice Hall,2004(46):278.
[2]Kirkpatrick D. Great Ideas Revisited:Revisiting Kirkpat⁃rick’s Four- level Model[J].Training and Development,2006,50(1):54-57.
[3]Courtney H,Quinones L,et al. The Influence of Training Focus and Trainer Characteristics on Diversity Training Ef⁃fectivenes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 Educa⁃tion,2008(7):343-354.
[4]Huque A S,Vyas L. Expectations and Performance:Assess⁃ment of Public Service Training in Hong Kong[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8 (19):188-204.
[5]Brinkerhoffro. The Success Case Method:A Strategic Evalu⁃ation Approach to Increasing the Value and Effect of Train⁃ing[J]. Advances in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2005,7(1):86-101.
[6]Colquitt J A. Toward 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Training Moti⁃vation:A Meta-analytic Path Analysis of 20 Years of Re⁃search[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0,85(5):678-707.
[7]Campell R Harvey. Term Structure Forecasts Eeonomic Growth[J].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1993,49(3):6-8.
[8]Hesketh B,Neal A. Technology and Performance. The Chang⁃ing mature of Performance:Implications for Staffing,Moti⁃vation,and Development[J]. San Francosco,1999(59):21-55.
[9]黄治东,李义良.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角看大学生村官计划[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6):93-94.
[10]郭秀兰.大学生村官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正相关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经济问题,2013(4):79-83.
[11]董博平.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成效[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1):18-19.
[12]陈力予.论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历程、重要作用和实施现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6 (3):129-135.
[13]吕书良.新农村视角下大学生村官及其政策考量[J].中国农村观察,2008(3):53-59.
[14]徐明生,吴贻玉.“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障碍性因素系统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1(2):19-21.
[15]陈俊.对大学生村官流失问题的调研——以陕西省周至县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9):71-74.
[16]郭明.农村社会中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及限度:杜镇案例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3(1):96-100.
[17]王志刚,于永梅.大学生村官的择业动机、满意度评价及长效发展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6):87-96.
[18]薛骏.对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16):437.
[19]石维才.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大学生村官的胜任力[J].
中国成人教育,2010(6):86-87.
[20]苏益南,李炳龙,朱永跃.高校大学生“村官”预培养机制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2):168-172.
[21]邓高权.“‘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前沿,2011(13):142-144.
[22]梁涛.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J].中国青年研究,2011(9):100-102.
[23]周西安.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困境破解[J].人民论坛,2012(35):152-153.
[24]黄金辉,杨富坤,韩冬梅.大学生村官计划运行现状与优化途径探析——基于中西部部分省市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2(6):55-60.
[25]郭斌,甄静,王征兵,等.大学生“村官”:现状、困惑、培训效果及其需求——基于陕西省150位大学生村官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2(11):114-117.
[26]赵然芬.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效用模糊评价——河北省36县市大学生“村官”问卷调查[J].现代经济探讨,2013(2):80-83.
责任编辑:夏莹
(Email:silvermania@ qq. com)
On the Building of College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s Training Mechanism
MA Wen-ting
(School of Management,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 136000,Jilin,China)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 program has not only effectively broken the bottleneck of the lack of talent,but also promot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and helped to reliev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ut it has also created new problems. This paper assumes that training mechanism,assessment mechanism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raining effect of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and carries out an empirical study taking the current and original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respondents. Finally,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aking three kinds of training mechanism as arguments and training effect of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tests hypothesis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and analyzes various indicators of related variab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raining mechanism,assessment mechanism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raining effect of university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empirical analysis,this paper proposes the training mechanism taking rural development as guiding,the scientific assessment mechanism and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combing survival with development.
Keywords:college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training mechanism;empirical study;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作者简介:马文婷,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吉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助教。
收稿日期:2015 - 06 - 23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15.0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