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层特超稠油油藏SAGD开发适应性评价

2015-02-17王传飞

特种油气藏 2015年5期
关键词:稠油采收率油层

王传飞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 东营 257015)

薄层特超稠油油藏SAGD开发适应性评价

王传飞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 东营 257015)

针对春晖油田哈浅1块油层厚度薄、原油黏度大的特点,开展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薄层特超稠油SAGD开发生产特征以及开发效果评价。在实验拟合基础上,基于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研究了油藏参数对SAGD开发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SAGD开发的油藏参数界限。研究结果表明:薄层特超稠油油藏SAGD开发的主要采油阶段为蒸汽腔横向扩展阶段;实验最终采收率为39.7%,累计油汽比为0.199;在国际油价2 604元/t下,当油藏有效厚度大于15 m,原油黏度大于20×104mPa·s,平面渗透率大于1 000×10-3μm2,垂向渗透率大于50×10-3μm2时,采用SAGD开发具有较强的油藏适应性,能够取得较高的采收率和内部收益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对目标区块开展SAGD先导试验具有指导意义。

稠油油藏;SAGD;物理模拟;数值数模;采收率;经济评价

0 引言

SAGD技术是特超稠油油藏开发的有效方法[1-5]。目前SAGD技术在新疆风城油田、辽河油田得到成功应用[6-10]。春晖油田哈浅1块埋藏浅,岩性复杂,隔夹层发育,油层厚度为10~25 m,油层温度23℃下脱气原油黏度为1 914×104mPa·s,属于浅薄层特超稠油油藏,常规的热采开发方式难以有效动用。因此,前期开展SAGD开发先导试验研究,以期能够达到有效动用该区块储量的目的。依托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薄层特超稠油油藏SAGD开发机理,评价油藏适应性,为SAGD技术在该类油藏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与技术指导。

1 SAGD物理模拟实验

1.1 实验装置与模型

SAGD物理模拟实验采用了三维实验装置,该系统装置包括注入系统、模型系统、测温测压元件、产出液分离与计量、数据采集与实验数据处理软件5个部分。模型系统尺寸为50 cm×50 cm×4 cm,内部采用隔热材料,可在不同位置布设测温、测压点。

依据相似理论[11-13],对哈浅1块油藏参数进行了比例模拟,确定了模型参数。模型几何尺寸为50.0 cm×12.0 cm×4.3 cm,油层厚度为12 cm,布置上下2口水平井,上水平井离顶部盖层5 cm,下水平井离底层2 cm。模型中共设计68个热电偶用来监测蒸汽腔发育状况。

1.2 结果分析

1.2.1 温度场发育特征

通过对温度场的监测,可以看出蒸汽腔整体发育特点:蒸汽腔上升时间比较短,而横向扩展和下降时间相对比较长。蒸汽腔发育过程如图1所示。

(1)蒸汽腔形成阶段。由于油层厚度薄,随着蒸汽的注入,蒸汽很快到达油层顶部,在注汽井上部形成蒸汽腔,如图1a所示。

(2)蒸汽腔扩展阶段。当蒸汽到达油藏顶部后,蒸汽腔开始横向扩展,并逐渐到达油藏两侧边缘,形成一个“倒三角形”状蒸汽腔,如图1b所示。

(3)蒸汽腔下降阶段。随着蒸汽的继续注入,蒸汽腔开始缓慢向下扩展。最后下部生产井上方基本都被蒸汽充满,大量蒸汽从生产井采出,SAGD过程结束,如图1c所示。

图1 SAGD不同开发阶段温度场

1.2.2 生产动态特征

物理模拟实验SAGD的3个开发阶段特征较为显著,实验最终采收率能够达到39.7%,累计油汽比为0.199,如图2所示。

图2 SAGD物理模拟生产动态曲线

(1)蒸汽腔上升阶段。该阶段含水率快速下降,由初期的93.0%下降至81.6%,阶段采出程度只有2.7%。

(2)蒸汽腔扩展阶段。该阶段含水率主要在70.0%左右波动,产油量稳定在8 mL/min左右,稳产时间约为40 min,持续时间比较长,阶段采出程度为28.2%,为SAGD开发的主要产油阶段。

(3)蒸汽腔下降阶段。该阶段随着蒸汽不断从下部生产井采出,含水不断上升,由70.0%逐渐上升至90.0%左右,产油量迅速下降,阶段采出程度为8.8%。

2 SAGD油藏经济适应性评价

2.1 实验拟合

实验拟合采用CMG-STARS数值模拟软件,主要拟合了实验过程中的产液量和产油量,来获取较为准确的油藏流体与高压物性参数,如图3所示。

2.2 数值模拟模型

在实验拟合的基础上,建立哈浅1块SAGD数值模拟模型。油藏埋深为320 m,油层厚度为15m,平面渗透率平均为1 750×10-3μm2,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为0.2,地层原油黏度约为646× 104mPa·s,初始含油饱和度为0.646,地层温度为23℃,原始地层压力为3.3 MPa。模型中双水平井水平段长度各为800 m,上下水平井垂向距离为5 m,预热阶段采用双水平井循环预热方式,当井间温度达到60~80℃后实现井间热连通,随之转入SAGD生产阶段。

图3 SAGD产液量和产油量实验拟合曲线

2.3 经济评价方法

SAGD方案在稠油热采开发中属于高风险、高成本技术,因此,开发方案需要进行经济评价,谨慎投资。SAGD开发末期净现值公式为[14-15]:

式中:ξ为累计财务净现值,元;t为开发年限,a;j为计算时间,a,j=1,…,t;β为原油商品率;Qoj为SAGD年产油量,t/a;Po为原油价格,元/t;n为井数,口;Cm为单井年操作费用,元;Qsj为SAGD年注汽量,t/a;Rs为资源税,%;R为综合税率,%;ic为基准收益率;Lv为水平井垂直井段长度,m;Lh为水平井水平段长度,m;Pd为单位进尺钻井成本,元/ m;Is为单井地面投资费用,元;Vr为开采期末地面设备残值的折现值,元。

利用该公式即可求出SAGD方案内部收益率,当计算内部收益率低于石化行业基准收益率(15%)时,即可认为方案不可行。文中经济评价中的原油价格取2 604元/t。

2.4 影响因素分析

(1)油层厚度。SAGD开发过程中,流体的重力作用是主要驱动力。显然,油层厚度越大,重力作用越明显,沿着蒸汽腔边缘流入到生产井的原油越多,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越好。数值模拟表明,油层厚度越小,SAGD采收率和内部收益率越低,当油层厚度小于15 m时,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急剧下降,内部收益率低于石化行业基准收益率(15%),不适于SAGD开发。

(2)地层原油黏度。SAGD开发优势就是适用于原油黏度非常大的油藏。数值模拟预测结果表明,随着原油黏度的增加,采收率和内部收益率虽然均有所降低,但对于地层原油黏度大于20× 104mPa·s以上的油藏,SAGD开发仍具有较好的开发效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内部收益率大于石化行业基准收益率),这是常规热采开发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3)油层渗透率。油层渗透率直接影响SAGD蒸汽腔的空间扩展体积,而蒸汽腔发育良好是SAGD开发成功的关键。渗透率影响蒸汽腔的发育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是平面渗透率,主要影响蒸汽腔在油层中横向扩展;另一方面是垂向渗透率,主要影响蒸汽的上升速度,影响蒸汽腔的纵向扩展。计算结果表明,平面渗透率和垂向渗透率越大,采收率和内部收益率越高,开发效果越好。按照石化行业基准收益率值计算,平面渗透率界限值为1 000.0×10-3μm2,垂向渗透率界限值为50.0×10-3μm2。

3 应用前景

4 结论

(1)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对于薄层特超稠油油藏,采用SAGD开发依然能够取得比较好的开发效果,采收率能够达到39.7%,累计油汽比近0.199。

(2)对于薄层特超稠油油藏,SAGD蒸汽腔形成扩展阶段和下降时间所需时间相对较短;蒸汽腔横向扩展阶段相对较长,为薄层特超稠油油藏的主要生产阶段。

(3)油层厚度、地层原油黏度和油层渗透率对SAGD开发效果影响非常显著。当油价为2 604元/t时,SAGD适用于地层原油黏度比较大(大于20×104mPa·s)、具有一定的油层厚度(大于15 m)、渗透率(平面渗透率大于1 000×10-3μm2,垂向渗透率大于50×10-3μm2)比较高的稠油油藏。

(4)春晖油田哈浅1块采用SAGD开发可增加可采储量229×104t,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张义堂.热力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207-215.

[2]吴霞.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研究进展[J].特种油气藏,2007,14(1):7-10.

[3]Butler.Som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AGD[J].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2001,40(1):18-22.

[4]Coskuner G.A new process combining cyclic steam stimulation and 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Hybrid SAGD[J].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2009,48(1):8-13.

[5]Li P,Vink A,Nespor K,et al.Partial SAGD applications in the Jackfish SAGD project[J].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2011,50(11):19-31.

[6]霍进,桑林翔,樊玉新,等.风城超稠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试验[J].新疆石油地质,2012,33 (5):570-573.

[7]贾江涛,施安峰,王晓宏.辅助溶剂对SAGD开采效率影响的数值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4,21(5):99-102.

[8]刘振宇,张明波,周大胜,等.曙光油田杜84块馆陶超稠油油藏SAGP开发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3,20 (6):96-98.

[9]张方礼,张鹰,曹光胜,等.辽河油区热采稠油Ⅱ、Ⅲ类储量蒸汽驱、SAGD长远规划及先导试验部署[J].特种油气藏,2007,14(6):11-16.

[10]耿立峰.辽河油区超稠油双水平井SAGD技术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7,14(1):55-65.

[11]纪佑军,程林松,刘志波,等.SAGD过程注氮气改善开发效果实验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2):108-112.

[12]李秀峦,刘昊,罗健,等.非均质油藏双水平井SAGD三维物理模拟[J].石油学报,2014,35(3):536-542.

[13]庞进,刘洪,李泓涟,等.油藏水驱后蒸汽驱增油机理实验[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20(4),72-78.

[14]高达,侯建,孙建芳,等.水平井蒸汽吞吐经济技术界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18(1):93-96.

[15]袁淋,等.基于相似流动替换法预测水平井产量[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20(16):87-90.

编辑朱雅楠

TE345

A

1006-6535(2015)05-0129-04

20150602;改回日期:201507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科研项目“极浅层特超稠油油藏SAGD开发关键技术研究”(P13055)

王传飞(1984-),男,工程师,2007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2010年毕业于该校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从事稠油热采、油藏数值模拟相关的科研与生产工作。

10.3969/j.issn.1006-6535.2015.05.029

猜你喜欢

稠油采收率油层
相变换热技术在油田稠油开采中应用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松辽盆地葡萄花油层低阻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
三类油层压裂驱油技术设计及效果研究
复杂孔隙结构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解释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