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08-2010年国家疟疾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
2015-02-15叶红兵耿燕卢丽丹黄雨婷徐建军
叶红兵 耿燕 卢丽丹 黄雨婷 徐建军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贵阳550004)
为动态掌握我省疟疾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流行规律和变化发展趋势,为制订和调整疟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自2006年在我省黔南、黔西南、黔东南3个州设立疟疾监测点。现将2008-2010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及资料来源
选取历史上流行强度较大的黔东南州从江县下江镇、黔西南州册亨县者楼镇和黔南州三都县九阡镇为监测点。监测资料来源为上述监测点2008-2010年的监测结果。
1.2 监测内容和方法
1.2.1 疟疾病例判定 依照《疟疾诊断标准》[1](WS259-2006)进行,结合流行病史判定感染来源地以区分本地感染病例和外地输入病例。
1.2.2 发热病人血检 全年开展疟原虫血片检验,采血对象为本地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中临床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发热的“三热病人”。
1.2.3 媒介监测 于每年流行季节(6~10月)开展,每半个月监测1次,采用室外全通宵人诱法捕捉按蚊后进行成蚊形态学鉴定和分类,动态观察按蚊种类和即时按蚊密度的变化。
1.2.4 居民防蚊设施调查 各监测点按卫生状况好、中、差各选取1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调查了解当地居民防蚊设施拥有及驱蚊物品使用情况。
1.3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疟疾发病情况
3个监测点均以2008年疟疾发病最高,平均发病率达到197.11/10万,且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10年降幅尤为明显(P<0.01);3个监测点疟疾流行程度相差不大,年度发病率之间存在差异(P<0.01),疟疾流行程度处于高度流行状况。见表1。
表1 3个疟疾监测点疟疾发病情况统计表
2.2 人群血检监测
3个监测点2008-2010年血检“三热”患者分别为3078例、3168例、3539例,疟原虫阳性病例分别为110、83、28例,血检阳性率分别为 3.57%、2.62%、0.79%,以2008年最高,且3个监测点之间存有差异,最高为下江镇达6.2%。随着疟疾病例的减少,血检阳性率也相应降低,2010年时3个监测点之间已相差不大,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3个疟疾监测点发热病人疟原虫检测情况统计表
2.3 媒介监测
2008-2010年3个监测点分别捕获媒介按蚊481只(中华按蚊451只,嗜人按蚊4只,微小按蚊26只)、336只(中华按蚊313只,嗜人按蚊9只,微小按蚊14只)、297只(中华按蚊277只,嗜人按蚊7只,微小按蚊13只),按蚊活动高峰主要分布在6~8月。
2.4 居民防蚊设施调查
3个监测点2010年共调查不同经济条件的9个行政村,1308户,5756人,拥有蚊帐数2035顶,平均每户人家拥有蚊帐数1.56顶,使用蚊帐人数为2418人,占调查人数的42%,实际每顶蚊帐保护了1.19人,有58%的人员未受到蚊帐保护;有28%的户数使用蚊香及杀虫剂。2009年调查受到蚊帐保护人数及使用蚊香户数分别是36%、22%。2008年调查,受到蚊帐保护人数比例及使用蚊香户数比例分别是38%、24%。
3 讨 论
我省疟疾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黔南、黔东南和黔西南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存在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媒介分布的10个县(市),疟疾发病率曾约为全省平均水平10倍,病例数约占全省总病例数的80%左右,本地感染病例超过90%,呈现散发分布,对周边地区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在黔南州、黔东南州和黔西南州建立国家级疟疾监测点就是为了能长期、全面地收集与疟疾发病有关的相关信息,及时掌握疫情消长趋势,为科学调整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传染源管理、监测、休止期服药、流行季节进行疫点灭蚊及居民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后,我省疟疾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8-2010年全省分别报告疟疾发病数1290例、865例、396例,发病高峰在6~10月,发病率分别为0.88/10万、0.52/10万、0.28/10万,呈逐 年下降趋势。与此同时,2008-2010年3个监测点的疟疾病例总数分别为184例、165例、58例,与全省整体发病趋势相符。因此,监测点获得的发病动态资料对全省疟疾疫情能起到哨点作用,应长期坚持做好此项工作。
发热病人血检仍是当前发现疟疾患者的主要手段[2]。监测结果表明,3个监测点年血检率均>2%,为及时发现传染源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2008-2010年报告的实验室确诊病例分别为117例、105例、28例,其余为临床诊断病例,提示基层疟防人员及临床医生的疟疾诊断技术还有待提高。
2008-2010年监测点共捕获媒介按蚊分别为481只、336只、297只,说明中华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因此,要长期坚持对蚊媒种类及密度的监测[3]。居民防蚊设施调查结果显示监测点居民防蚊意识薄弱,蚊帐及蚊香、杀虫剂使用所占总体比例不足。
根据《中国疟疾消除行动计划(2010-2020)》[4],贵州省在2018年要达到消除疟疾的总体目标。为在全省范围内基本消除疟疾奠定坚实基础,对我省疟疾监测工作提出以下建议:(1)继续加强对疟防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与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疟防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广泛性的认识,决不能有任何松懈麻痹的思想,做到认识到位、经费到位和措施到位;(2)认真总结疟防工作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各项防治监测措施,重点加强疑似疟疾病人和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血检以及来源于高疟区的流动人口血检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杜绝因疫情漏报所导致的扩散;(3)对检出的现症病人及时给予规范治疗,及时有效做好疫点处理;(4)对当地传疟媒介的种类、密度、季节消长、传疟能量进行监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5)加强健康教育,使广大群众了解疟疾防治知识,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疟疾诊断标准[S].2006,WS259.
[2] 王伟明,金小林,周华云,等.1989-2003年江苏省疟疾流行态势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4,16(6):449-451.
[3] 周水森,王漪,汤林华,等.2005年全国疟疾态势[J].中国寄生虫与寄生虫病杂志,2006,24(6):401-40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疟疾消除行动计划(2010-2020年)[S].20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