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州文化创意产业助推城镇特色化发展路径及运营策略研究

2015-02-15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扬州

徐 晓 梅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扬州 225127)



扬州文化创意产业助推城镇特色化发展路径及运营策略研究

徐晓梅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扬州225127)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将是未来城镇特色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和运作模式。以扬州市9个全国重点镇为代表,分析研究各乡镇文化创意的产业现状,结合国外著名小镇的成功建设经验,从“故事”、“经济圈”、“老行当”、“时尚点”、“内涵建设”五方面阐述扬州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助推城镇特色化发展的路径和运营策略,促使扬州城镇化特色发展成为构建“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的新兴力量。

关键词:扬州;文化创意产业;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当今各国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手段。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1]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已成为扬州市“十二五”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这也是构建“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的内在要求。

2014年7月21日,国家七部委联合公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全国重点镇名单的通知》,扬州市共有9个乡镇入选了全国重点镇,分别是:江都区小纪镇、邵伯镇,宝应县氾水镇、曹甸镇,仪征市大仪镇、月塘镇,高邮市三垛镇、临泽镇、菱塘回族乡[2]。目前,扬州城镇化发展整体经济水平与苏南地区有一定差距,城镇化率尚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新型城镇化总体水平还不高,城镇特色化态势不明显。本文拟以上述9个全国重点乡镇为代表,论述如何从扬州文化入手,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形式助推扬州城镇特色化发展。

一、扬州地区城镇化建设基本概况

扬州市的9个全国重点镇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宝应县氾水镇、曹甸镇,高邮市的三垛镇、临泽镇、菱塘回族乡处于扬州北部,江都区小纪镇、邵伯镇处于扬州东部,仪征市大仪镇、月塘镇处于扬州西部。从功能定位上来看,氾水镇、曹甸镇、邵伯镇、三垛镇属于历史文化城镇,临泽镇、月塘镇属于革命老区,小纪镇、大仪镇、菱塘回族乡属于人文生态城镇。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大仪镇、月塘镇、小纪镇以农副产品产业为主,菱塘回族乡、三垛镇、临泽镇以旅游业为主,邵伯镇、氾水镇、曹甸镇以轻工业为主。

这些小镇城镇化的进程中借鉴了苏南地区乃至全国其他省市城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总体上是走融合历史文化和生态自然的城镇化建设路径,但各地城镇化的发展整体程度不高,发展内容单一,产业结构传统,科技支撑力度不够,地方文化的“根”还未充分挖掘出来。所以,在扬州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意义就被凸显出来。在已有的文化资源中,亟需人们挖掘、包装、设计、发扬,以创新性思维加快扬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扬州文化创意产业助推城镇化特色发展。

二、扬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囊括广播影视、音像传媒、艺术设计、软件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目前,扬州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化旅游方面。在历史的长河中,扬州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一直以来,扬州市坚持“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发挥政府主导作用”[3],因此,扬州的旅游业始终是扬州市政府长久以来大力支持的产业。除此之外,扬州还积极筹划举办了“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张若虚诗歌艺术节、瓜洲音乐节、“焦循戏剧节”、“24h城市书房”等新兴的文化创意旅游项目。同时,扬州市政府也将此模式向周边城镇拓展,如高邮市三垛镇举办了“秦观故里话七夕艺术节”,仪征市月塘镇举办了“绿杨春早”茶文化节。

二是戏曲演艺方面。扬州是历史上有名的休闲娱乐胜地。迄今为止,扬州有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曲、扬州弹(弦)词、扬州木偶戏、扬州民歌等为代表的地方表演艺术形式,尤其是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木偶戏在当今仍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三是传统工艺方面。扬州的漆器历史悠久,有“清、精、雅、健”的特色,扬州漆器厂也是全国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4]。除此之外,扬州玉器、扬州刺绣、扬州灯彩也是全国闻名的文化产业。扬州的传统工艺还包括扬州的特色饮食,扬州富春茶社点心、红烧狮子头、大煮干丝、扬州炒饭、扬州酱菜等传统饮食,颇受各地游客的欢迎。

四是动漫美术方面。扬州的动漫美术起步较晚,在出版印刷和影视制作方面并不占有优势,但扬州在文化创意上下功夫,以玩具为切入口,用扬州玩具带动扬州动漫美术的起步和发展。面对国际玩具市场的激烈竞争,扬州玩具以自然界动植物为蓝本,将长毛绒动物玩具拟人化,以可爱、面善的娃娃造型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但是,扬州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运营方式显得传统有余而创新不足,扬州的文化创意产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在助推城镇特色化发展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发挥其真正的社会价值。

三、国外文化创意产业与城镇建设经验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市场经济的典型代表,在其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涉及到影视制作、传媒、娱乐表演、音像唱片、主题公园以及艺术展览等门类。美国人崇尚个性,热爱乡村自由奔放的生活,重视城镇的特色建设,被称为“艺术小镇”的缅因州布伦瑞克,温斯洛·霍默在这里完成了他著名的海景画,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原型也是这个小镇。每年这里都会举办布伦瑞克户外艺术节,吸引着慕名前来的游客。还有被誉为“牛仔之乡”的怀俄明州的杰克逊小镇,现在小镇仍保留着浓郁的西部风情。

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注重创意和经济带动能力。由于有传统的王室文化和庄园文化,因此英国的小城镇建设历史悠久,设施完善,布局合理,风景犹如油画一般,英国政府也一直在主推小镇“旅游文化”。所不同的是,英国的小镇体现出“优美、优雅、优秀”三大特色:“优美”指英国的田园风光世界闻名;“优雅”指的是英国小镇有贵族阶级世袭的传统文化,比如温莎小镇,这是英国最著名的王室小镇;“优秀”指的是培养过一批杰出人物的小镇,比如斯特拉特福特小镇,它是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故乡,也是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诞生地。在文化创意方面,英国政府也以各种形式主推“贵族式”的小镇风情,比如推出精品英剧《唐顿庄园》,在全球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英国小镇的关注热潮。

日韩的文化创意侧重于娱乐观光和影视制作,这是国家文化差异所致。相较于西方国家的开放,东方国家则打造本国特色文化,注重本国文化的输出。比如,日本在小城镇建设上追求“环保”和“富裕”,小城镇的生活水平并不比大城市差。日本还发挥出自身的动漫产业优势,在《名侦探柯南》的作者——青山冈昌的故乡鸟取县大荣町打造出“柯南小镇”,吸引了全球“柯南迷”的目光。同样,韩国邀请艺术家来“装扮”釜山甘川文化村,获得了巨大成功,被媒体誉为“亚洲最具艺术感的小镇”。

四、扬州文化创意产业助推城镇特色化发展的策略

扬州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以及“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已经在国内外拥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是推进扬州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有利条件,而“保持鲜明的地域特色、生态特色、产业特色、历史人文特色”[6],则是城镇特色化建设的灵魂所在。因此,可以将扬州的城镇化建设与扬州与生俱来的“影响力”绑定“销售”,提高社会宣传效果,助推城镇特色化发展。

(一)文化创意产业讲述小城镇的“故事”

小城镇大同小异,因此就需在“异”上开发文化创意。对于扬州地方城镇特色化发展来说,“故事”就是其特色之一。比如:高邮的临泽镇是远近闻名的古镇,历史文化丰富,保留的古迹较多,传统文化艺术在民间发展得多姿多彩,这些都是外界耳熟能详的内容。如何讲述临泽镇的“故事”,可以依托文化创意产业,以图像展示、文字描述、原声再现、影视制作、模型展览、主题公园、文化广场等多种形式来表现,做出小镇的“品牌文化”,使得外界朋友对这些形式讲述出来的“小城镇故事”充满兴趣,也让本地人更加热爱自己的城镇文化,提升了自信心和自豪感,积极支持城镇特色化建设。

(二)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小城镇的“经济圈”

一直以来,小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经济的支持,“乡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由第一产业分离出来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就近转移和集聚,从而加速了乡村城镇化的发展。”[7]各个小城镇的经济发展环境不一样,所能依靠的资源种类有限又互不相同,一味地模仿和“嫁接”其他城镇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可能“水土不服”。因此,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经济圈”。各小城镇可以开发和确立本地主导的文化产业,并在主导文化产业的周围,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各方需求上积极发展周边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众星拱月”的发展模式,从而形成小城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产业链”。比如:月塘镇的“绿杨春茶”在扬州地区小有名气,如果积极推进月塘镇茶文化主导产业的建设,同时扶持茶具类型(造型)制造、绿茶饮食、“绿杨春”工艺品、绿茶成分洗护用品以及特色茶园等周边经济产业,有利于促进小城镇“经济圈”的形成,既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也拓展了城镇特色发展的空间。

(三)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小城镇的“老行当”

马林诺夫斯基说过:“一切文化要素,若我们的看法是对的,一定都是在活动着,发生作用,而且是有效的。”[8]“老行当”带有一代人的回忆,也是城镇历史文化的点滴。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也可以采取“旧瓶装新酒”的形式,结合市场需求,将本地传统的“老行当”重新包装、重新定位,使得“老行当”重新焕发生命力。比如,扬州曾经有制作绒花的历史传统,《红楼梦》中元妃娘娘赏赐给众姐妹的“宫花”,即是扬州的“绒花”。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抓住这一特色,以绒花的历史传统以及工艺制作为创新、创意理念指导,让“绒花”制作这个老行当重回大众视野。同理,扬州的小镇建设也可以从“老行当”入手,这既是对自身地方文化的珍重和敬惜,也是小镇特色化宣传包装的一个“亮点”。

(四)文化创意产业包装小城镇的“时尚点”

当今,小城镇旅游悄然兴起,“文化产业将‘创意’、‘文化资源’等无形资源的产业价值最大化。”[9]农家乐、水果园、垂钓区、特色公园等都是城镇特色化发展的重点产业,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因此,可以借助文化创意产业,借助“时尚休闲”这座桥梁,迎合中青年消费群体的喜好和追求,设计和包装小城镇休闲旅游业的“时尚点”,以新奇的特色或寓意吸引中青年消费群体的目光,并通过他们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保证城镇特色化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可以开发或建设符合当下青年人追求的潮流和时尚健康的生活理念的文化创意产业,设计策划关于“老街”、“风情街”、“植物园”、“古色古香庄园”、“休闲运动场”等时尚休闲旅游点,主打“绿色、阳光、青春、自由”的宣传口号,完善配套的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并积极与影楼、影视传媒等机构保持密切互动,主动“走出去”。

(五)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小城镇的“内涵建设”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已成为扬州市“十二五”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这也是扬州市构建“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的内在要求。然而,各城镇的建设模式存在着“大同小异”的情况,因此,在城镇特色化发展上,要在城镇“内涵建设”上做文章、下功夫。首先,城镇特色化发展要更注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剥离了产业功能的、服务半径在3~5km 的公共服务中心型小城镇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最重要层级,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则是大量小城镇存在的最为重要的价值”[10];其次,众所周知,内涵建设离不开文化,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小城镇的“内涵建设”,紧紧抓住城镇特色的一个点来做大、做强,使得城镇化特色建设达到新的水平和高度,从而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比如:扬州月塘镇和临泽镇都是革命老区,同样是革命老区,月塘镇有雨花石和石柱山两大特色产业,月塘镇可以以“石”为着力点,从“精神引导”入手,积极挖掘和宣传革命先烈们坚强、刚硬、不屈服、不认输的时代精神,从而影响到城镇建设的其他方面,提升为城镇特色化建设的地方特色和民众精神。

五、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将是未来城镇特色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和运作模式。英国专家查尔斯兰德利在《创意城市》中指出:“开发新城镇的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一种精神与物态相结合、传承与创造相结合、理解历史与迈向未来相结合的过程,需要采用复原、激活、移植、再造等多种方式,把历史的遗产开发成为今人能够理解、亲近、沟通和欣赏的文化产品的过程。”[11]可见,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思路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更加追求健康、绿色、轻松的生活方式。扬州周边小城镇与扬州市区之间交通便利,生态良好,环境整洁,居民素质普遍较高,各城镇可开发的传统文化资源也比较多,因此,各城镇的文化创意产业还有极大的空间亟待拓展,市场潜力巨大,这是扬州各城镇特色化发展的良好契机,当然,其中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支持和法律法规的保护。同时,城镇特色化的成功建设和发展,也能促进扬州文化创意产业优秀人才的引进和良好商机的洽谈,两者相辅相成,从而为城镇特色化建设以及构建“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再添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N].光明日报,2014-03-15(04).

[2]国家七部委.关于公布全国重点镇名单的通知[EB/OL].(2014-02-04)[2015-08-10]http://www.mohurd.gov.cn/zcfg/jsbwj-0/jsbwjczghyjs/200611/t20061101-157346.html.

[3]《扬州》编委会.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扬州[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

[4]赵苇航,徐惟清.扬州旅游文化[M].合肥:黄山书社,2003.

[5]仇保兴.国外模式与中国城镇化道路选择[J].人民论坛,2005(6):42-44.

[6]刘锡宾.特色小镇有序建设应当怎么“推”[J].浙江经济,2015(12):44-45.

[7]李晓琴,金兆森.小城镇建设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0(1):90-93.

[8]陈建宪.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J].文化遗产,2007(1):140-143.

[9]张铮,熊澄宇.文化产业发展的五种创新能力[J].改革,2009(6):147-149.

[10]罗震东,何鹤鸣.全球城市区域中的小城镇发展特征与趋势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城市规划,2013(1):9-16.

[11]查尔斯·兰德勒.创意城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王燕)

On the Path of Yangzhou’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romoting Urban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and Its Operation Strategy

XU Xiao-mei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Yangzhou 225127,China)

Abstract: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will be the main way and working mode in the future town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Taking nine national key towns in Yangzhou as the representative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n different towns. Meanwhile, based on the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foreign famous towns, it explains the path of Yangzhou’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romoting urban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and its operation strategies from such five aspects as “story”,“economic circle”, “old business”, “fashion point”, and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with an aim to promote Yangzhou characteristic urbanization to become a new force in building “innovative Yangzhou, exquisite Yangzhou and happy Yangzhou”.

Key words:Yangzhou;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 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536(2015)04-0016-04

作者简介:徐晓梅(1987—),女,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助教,硕士。

收稿日期:2015-10-15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扬州
初读扬州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扬州的秋日
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保护问题探析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互联网+”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