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地区微血管性心绞痛中医症候要素分析
2015-02-15齐锋宋柏奇
齐锋 宋柏奇
长春地区微血管性心绞痛中医症候要素分析
齐锋1宋柏奇2
目的 研究长春地区微血管心绞痛中医症候要素分析及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对150例长春地区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中医症候要素在不同年龄、性别等方面进行分布规律分析。结果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主要中医症候为阴虚、气滞、阳虚、气虚、痰浊、血瘀。中青年主要以痰浊、血瘀为主,老年主要以气虚、阴虚为主,女性以气虚明显比男性多,且本病女性多于男性。结论 阴虚、气滞、阳虚、气虚、痰浊、血瘀是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主要症候要素,老年患者应多益气养阴为主,年轻患者应多化痰祛瘀为主。
微血管性心绞痛;症候要素;分布规律;长春地区
微血管性心绞痛(MAV)又称X综合征,其可能的发病机理是冠状动脉<200 µm的微血管及微循环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所致。对于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目前诊断主要是出现劳力性心绞痛,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或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呈现心肌缺血,但冠脉CTA或冠脉造影呈阴性的一组症候。随着造影技术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心血管医生认识到除冠脉大血管外的20 µm以下的微血管障碍,导致冠状动脉储备能力下降,诱发心绞痛的一种常见疾病。目前,微血管性心绞痛西医治疗[1]仍主要以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但目前疗效仍不确缺,因人而异,故未能有效控制该病。而目前中医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如冯占斌等[2]通过对32例X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口服硝酸醋类药物和阿司匹林)和加服通心络胶囊的治疗组,结果显示,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组治疗MVA患者时,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果和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均得到了显著改善。王立文等[3]运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MVA〔治疗期间停用西药),服用血府逐瘀胶囊里1个月后,胸痛、胸闷症状明显缓解,心电图有明显改善。然而,中医在微血管性心绞痛方面仍没有较为通过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医症候要素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因此,我科联合长春市5家三甲级医院共同合作,在3 000多例患者纳入150例符合血管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中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大学第四临床医院共六个中心住院治疗,患者均需在长春地区居住5年以上。在6个中心收集患者150例,其中女性85例,男性65例,年龄48~75岁,平均(56.78±6.36)岁。合并高血压病患者58例,合并糖尿病46例,合并脑梗死患者11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4](1)具有典型或不典型心绞痛症状;(2)活动平板心电图试验阳性(ST段缺血型下移>0.1mm),或动态心电图检测出现至少1次ST段缺血型下移>0.1mm;(3)冠状动脉造影正常;(4)麦角新碱激发试验阴性。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第二辑,2002,41-4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1997年发布)。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学会1990年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普通高校规划教材朱文锋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医诊断学》及田德禄主编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医内科学》的相关内容。
1.3 纳排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临床诊断标准;(2)年龄40~75岁。
1.3.2 排除标准 (1)有精神分裂不能配合实验研究者;(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等;(3)排除肝胆疾病、肾病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继发性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者。(4)不能接受调查者。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微血管性心绞痛中医症候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
2.1.1 微血管性心绞痛中医症候要素分布情况 微血管性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将其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按所占比例为:血瘀(36%)、痰浊(32%)、气滞(25.33%)。虚性证候要素按所占比例多少依次排序如下:气虚(40.67%)、阴虚(30%)、阳虚(24%)(见表1)。
2.1.2 微血管性心绞痛中医症候组合规律分布情况
微血管性心绞痛中医症候分布在10%以上症候要素组合是:气虚+血瘀34例(22%),痰浊+血瘀30例(20%),阴虚+气滞21例(14%),阳虚+血瘀18例(12%);气虚+阴虚+血瘀26例(17.33%);气虚+血瘀+痰浊25例(16.67%);气虚+气滞+血瘀22例(14.67%)。
2.2 微血管性心绞痛在各年龄段中医症候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
对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根据40~75岁进行分层,40~49岁患者22例(14.77%),50~59岁患者44例(29.33%),60~69岁57例(38%),70岁以上27例(18%)。中青年主要以痰浊、血瘀为主,老年主要以气虚、阴虚为主。各年龄段症候要素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2。
对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根据年龄分层,对年龄分层后患者进行主要复合症候要素组合,发现中青年以痰浊+血瘀为主,老年人则以气虚+血瘀为主。具体见表3。
2.3 微血管性心绞痛在不同性别中医症候要素分布
微血管性心绞痛在不同性别中医症候分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女性气虚,气滞多于男性,具体见表4。
表1 微血管性心绞痛症候要素分布表
表2 各年龄段症候要素
表3 各年龄段主要复合症候要素组合
表4 微血管性心绞痛在不同性别中医症候要素分布
3 讨论
现代研究发现,微血管型心绞痛多有如下几种假说:首先Maseri等[5]认为在冠状动脉分支中,位于运输动脉与小动脉之间的管径为100~400 µm的前小动脉,由于局部缺乏血流介导的EDRF,异常的神经刺激或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刺激的高度敏感而出现呈片状分布的异常收缩,远端局部心肌组织因缺血而释放腺苷增多,腺苷是一种致痛性物质.作用于传入神经而引起胸痛。其次,Mosseri等[6]报道,6例表现为X综合征的患者于右室心内膜心肌活检可见小冠状动脉纤维肌性增生,中膜肥厚,内膜增殖以及内皮细胞变性导致微血管阻力增加。还有Atmaca和Eroglu等[7-8]通过研究认为高水平的白细胞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内皮功能障碍有显著相关性,会促进CSX的发生和发展,提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内皮的慢性炎症致损伤有关。现代医学通过不同试验研究得出不同结论,但目前仅仅是理论阶段,仍未找到对微血管性心绞痛行之有效的药物。然而,祖国医学在该方面有一定突破,并找到一定行之有效的药物,如通心络胶囊在治疗心脏X综合征中是安全有效的药物,疗效优于美托洛尔[9]。还有葛根素[10]、复方丹参滴丸、血府逐瘀胶囊等,均真实中医中药在该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就迫切需要有流行病学的基础研究。
我科正式在此基础上,联合省内多家知名的三甲级医院,通过对数千名患者的筛查,找出符合诊断的150名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并通过对上述患者症候要素及组合规律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主要中医症候为阴虚、气滞、阳虚、气虚、痰浊、血瘀。中青年主要以痰浊、血瘀为主,老年主要以气虚、阴虚为主,女性以气虚明显比男性多,且本病女性多于男性。阴虚、气滞、阳虚、气虚、痰浊、血瘀是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主要症候要素,老年患者应多益气养阴为主,年轻患者应多化痰祛瘀为主。
[1]刘晶,朱杰.微血管性心绞痛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杂志,2008,6(12):1145-1147.
[2]吴以岭.中医络病学说与心脑血管病[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8-51.
[3]王立文,王学斌.血府逐庚胶续用于治疗X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杂志,2003,22(6):6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S].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9.
[5]Maseri A,Crea F,Kaski jc,et al.Mechanisms of angina pectoris in syndrome x[J].J Am Coil Cardi,1991(17):499.
[6]Mosseri M,Yarom R.Histologic evidence for small vessel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and patent large coronary arteries[J].Circulation,1986(74):964.
[7]Atmaca Y,O zdol C,T urhan S,et a1.The association of elevated white lood cellcount and Creactive prote in with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ardiac syndrome X[J].Acta Cardiol,2008,63(6):723-728.
[8]Eroglu S,Elif Sade L,Yildirir A,et al.Serum 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ur 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syndrome X[J].Acta Cardiol,2009,4(2):207-211.
[9]路航,马荣荣.通心络胶囊治疗X综合征伴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异常患者的临床研究[J].疑难病杂志,2007,11(6):655-657.
[10] 郑卫星,盖小波.葛根素对X综合征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保护作用[J].中国循环杂志,2001,5(10):363.
Microvascular Angina Symptoms of TCM Factors Analysis in Changchun Area
QI Feng1SONG Baiji2, 1 Cardiology of Hospital Affliated to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000, China, 2 Changchun Dongche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Changchun 1300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chun area microvascular angina symptoms of TCM elements analysis and 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Methods The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150 cases of changchun area microvascular angina pector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factors in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age, gender distribution analysis. Results Microvascular angina pectoris of the main symptoms of TCM to Yin defciency, qi defciency and qi stagnation, Yang deficiency, phlegm turbidity and blood stasis. Young and middle-aged mainly phlegm turbidity and blood stasis, the elderly are mainly composed of qi defciency, Yin defciency, qi defciency women to more clearly than men, and the disease more women than men. Conclusion Yin defciency, qi defciency and qi stagnation, Yang defciency, phlegm turbidity and blood stasis is a major symptom factors of microvascular angina, elderly patients should be qi and nourishing Yin is given priority to, more young patients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much phlegm and eliminating stasis.
Microvascular angina, Symptom factors,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Changchun area
R256.2
A
1674-9308(2015)30-0021-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5.30.016
1 130000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2 130000 长春市东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国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