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转移人口休闲体育参与现状与对策
——基于山东省的调查数据分析

2015-02-15吴晓阳于海涛李志向张卫星

体育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市民化人口农业

吴晓阳,于海涛,李志向,张卫星



农业转移人口休闲体育参与现状与对策
——基于山东省的调查数据分析

吴晓阳,于海涛,李志向,张卫星

为提高城镇化进程中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公共体育服务质量,以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对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进而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参加休闲体育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发现,休闲体育是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较为积极主动的影响因素之一,休闲体育的参与程度从一个侧面体现着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程度;山东省的调查数据显示,农业转移人口休闲方式不够合理,参加休闲体育的频次较低,大多数的农业转移人口没有参加任何体育组织也没有接受过体育指导。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从“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制定专门政策,努力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农业转移人口的休闲体育意识”等方面强化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公共体育服务,具体措施包括“建设全民健身专用登山步道、为城市市民办理健身优惠卡和健身护照、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加入基层工会组织、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加入社区群众体育组织、建立全民健身网络信息平台。”

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休闲体育;参与现状;公共体育服务;对策

1 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报告中,以“农业转移人口”代替了以往“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等提法,将“失地农民”等各类农业转移人口都吸纳进来,使其概念的意义更加科学完整。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3],人的城镇化就是农业转移人口由农民转变成城市居民,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当前中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的主要问题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25],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问题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党的十八大之后,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成为学者研究与讨论的热点,特别是关于针对农业转移人口基础公共服务保障的问题倍受关注。从理论与实践来看,当前阶段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点,仍以满足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公共服务为主,公共体育服务尚未进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长期以来,许多在城市中打工的农业转移人口,由于没有城市户口而无法享受城市市民应有的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他们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在城市中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10]。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的城镇化率为53.73%[12],而按公安部门登记的户籍人口计算,城镇化率只有35.3%,说明有许多农业转移人口只是常年在城市里工作生活,并没有取得城市户口,处于半城市化状态[22]。另据统计,2012年在外务工的农业转移人口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4小时的人数达到84.4%,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的人占29.6%,超过半数的人没有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4]。在较大的工作、生活压力面前,这些半城市化的农业转移人口根本没有闲心和时间去进行休闲体育锻炼。2014年1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8]。这意味着,未来7年间,平均每年要有1 000万以上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取得市民身份。这些未来的新市民在基本生活的需求得到满足后,随之而来的将是闲暇时间增多、休闲生活丰富,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将大幅增加。

每一个市民都能享受均等化的公共体育服务既是市民的权利也是政府的责任。面对中国城镇化高速推进,城市户籍人口急速增长的现状,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应该做好什么样的准备工作?做些什么?该怎样做?带着这些问题,课题组以山东省为例,对农业转移人口参与休闲体育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分析农业转移人口休闲体育的影响因素及需求,进而研究探讨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公共体育服务对策。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山东省的农业转移人口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山东统计年鉴(2013)》的统计数据,按城镇人口与农业人口的比例将山东省17地、市划分为3个不同城市化水平,第一类城市是城镇化率大于50%、“城镇人口数量/农业人口数量≥1”的城市,第二类城市是城镇化率在35%到50%、“1>城镇人口数量/农业人口数量≥0.55”的城市,第三类城市是城镇化率小于35%、“城镇人口数量/农业人口数量<0.55”的城市(表1)。根据不同来源类型将农业转移人口划分为“失地农民”、“私营业主”、“技术工人”、“劳务零工”4类人群。针对不同类型城市的不同类型人群进行调查与研究。

表1 本研究山东省不同城市化水平的城市分类一览表Table 1 City Classification in Different Urbanization Level in Shandong Province

注:表中人口数据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2013)》,城镇化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调研

1.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输入关键词“农业转移人口”,并含“市民化”检索到相关文献209篇;输入关键词“休闲体育”检索到相关文献2 508篇;输入关键词“休闲体育”并含“农业转移人口”检索到0个结果;从新输入关键词“休闲体育”并含“农民工”检索到7篇文献;输入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并含“均等化”,检索到文献48篇。通过对上述文献进行被引频次、发表时间等方面的筛选工作,选取了与本研究相关度较高的50篇文献进行重点研究。

2.查阅了《中国统计年鉴(2013)》、《山东省统计年鉴(2013)》以及山东省各城市的统计年鉴,并对年鉴的相关数据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与分析。

3.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到与农业转移人口相关的政府文件及新近发布的相关规章制度,认真解读政府关于农业转移人口的各项政策。借鉴和引用了上述文献中的26篇。

2.2.2 问卷调查

根据课题计划要求初步设计了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参与休闲体育情况的调查问卷,问卷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情况,包括“城市类型”、“来源类别”、“性别”、“年龄阶段”、“文化程度”等信息,第二部分是参与休闲体育情况调查,内容包括“闲暇时间的首选休闲方式”、“每周工作时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次”、“每月工资收入”、“每月用于休闲体育的消费”、“最喜爱的休闲体育项目”等6个单选的问题选项以及“参加休闲体育的主要限制因素”1个多选问题选项。采用电子邮件和访谈等形式将设计好的问卷送交10名高等学校副教授以上职称、长期从事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专家进行问题选项的有效性检验,综合专家意见,删除了“文化程度”、“每月工资收入”和“每月用于休闲体育的消费”3个单选的问题选项,增加了“参加基层体育组织情况”和“接受体育指导情况”2个单选的问题选项。

问卷发放工作由课题组安排在不同类型城市中的信息采集员来完成,向3类不同类型的城市各发放问卷400份。为了便于数据分析和比较,问卷发放过程中采用定向发放的方法将问卷平均分布到4类不同类型的人群,其中,“失地农民”的问卷主要面向城郊新社区发放,“私营业主”的问卷投放到服装、小商品批发市场,“技术工人”的问卷向产业园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放,“劳务零工”的问卷发放工作深入到建筑工地、宾馆酒店和劳务用工市场进行;问卷发放还兼顾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3类城市共计发放问卷1 200份,回收1 179份,问卷回收率98.25%,其中,有效问卷1 137份,有效回收率94.75%,问卷发放和回收工作均符合统计学的相关要求。

2.2.3 数理统计

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22.0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首先,在Spss 22.0编辑器中设定变量名称“城市类型”、“来源类别”、“性别”、“年龄阶段”等4个基本信息变量以及“休闲方式”、“工作时间”、“参加频次”、“运动项目”、“参加组织”、“接受指导”等6个单选问题选项变量,并分别赋值(表2),然后输入问卷调查的原始数据。运用Spss 22.0的描述分析功能对数据进行基本统计分析(频数分析),观察样本分布情况,然后,用交叉表格(列联表)分析法对每个问题选项变量与基本信息变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找出与问题选项变量密切相关的基本信息变量,运用Spss 22.0的交互式绘图功能输出各变量的交互图,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讨论。

表2 本研究调查变量设置与赋值一览表Table 2 Variable Settings and Assignments

注:“年龄阶段”中“2=30~45岁”包含30岁和45岁。

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问题的探讨

3.1 农业转移人口

“农业转移人口”的概念目前尚未查阅到官方给出的定义,也鲜见有关农业转移人口概念的专门研究。百度百科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解释是“所谓农业人口的转移,就是指农业人口向农业内部各系统的转移,如种植业转向养殖业;也是指向农业系统外的其他部门和行业的转移。它与工业、城镇化和农业机械化紧密相联。”[1]不难看出,百度百科中给出的词条是“农业转移人口”,但内部的解释却是“农业人口的转移”。因此,这个定义的准确性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农业人口的转移”与“农业转移人口”是存在一些差异、不能划等号的。“农业人口的转移”词义偏重于“转移”二字,这个转移既包括农业系统内部的转移,也包括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前面的定语“农业人口”决定了不管怎样转移,其农业人口的性质并没有改变。“农业转移人口”词义偏重于“人口”,这个人口既包括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工作生活但没有取得城市户口的人,也包括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已经取得城市户口的人,其中的“农业转移”含有从农业系统中转出的意思,不做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是指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大量的农业剩余人口,弃农从工、从商,转移到城市工作、生活,但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这些进城的农民无法取得城市户口,也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应有的公共服务,处于半城市化状态[17]。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城市扩张造成了大量城郊的农民失去土地,直接转变为城市市民,且户籍制度逐步放开,允许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在城市中落户,转变为城市市民,在这种情况下,以“农业转移人口”来概括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各类人群更为贴切。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对“农业转移人口”进行了初步定义,“所谓农业转移人口是指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取得城市户籍或在城市中工作,并长期居住生活在城市的人口。”

根据研究需要,参考相关文献,研究者依据农业转移人口的不同来源将其分为4种类型,第一类人群是失地农民,主要是指那些因为城市扩张以及建立开发区、高新区、产业园区造成的土地被征用而一夜之间转变为城市市民的农业转移人口。这一类人群,虽然已经取得了城市户口,但由于缺乏就业技能以及生活习惯和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要想一下子融入城市社会并不容易。改革开放的初期,失地农民的数量不多,且其在失去土地的同时就获得了市民身份,失地农民的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近些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提速,失地农民的人数迅速增加,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资料显示,当前中国失地农民的人数在4 000万~5 000万之间,并以每年200万~300万的速度增长[23],预计到2020年,全国失地农民人数将达到1亿人[19]。第二类人群是私营业主,主要是指那些由农村进入到城市工作、生活的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业主。这类人群虽然户籍身份是农民,但大多数人已经在城市中打拼多年,谋生手段较强,有一定的经商经验或企业管理经验,已初步适应了城市生活,甚至有些人已经获得城市户口成为市民,这部分人在进城农民的集群中属于比较富裕的阶层。第三类人群是技术工人,主要是指那些具有一定的劳动生产技能、在不同产业、不同部门从事专业生产的工人。这类人群一般都具有较为熟练的生产技术,能依靠自己掌握的劳动技能找到较为稳定的工作,获得比较稳定经济收入。第四类人群是劳务零工,主要是指那些缺乏劳动生产技能、没有稳定的工作,在城市中靠出卖劳动力打零工谋生的人。这部分人一般不具备经营能力,也没有什么技术特长,他们收入不稳定、劳动强度大、流动性较强,在进城农民的集群中属于身份地位较低的阶层。

3.2 市民化

虽然关于市民化问题的研究文献较多,但鲜见对市民化概念的专门性研究,相关的研究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对市民化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谈到市民化的概念,自然会联想到农民,农民与市民是两个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概念,农民是市民化的对象,市民是市民化的结果,农民与市民相互界定对方,从而相互体现对方的特征与自身存在的价值。在对相关文献进行认真研究与总结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所谓市民化就是由农民走向市民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方面的含义是进城农民的市民化,即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参考郑杭生对“市民化”的定义[26]。本研究将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定义为:“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中工作、生活的农民,逐步享有与城市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及社会权利,并取得城市户口,获得市民身份,最终通过各方面的努力适应城市生活、具备一个城市市民基本素质的过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目标是获得城市户口并融入城市社会,成为实实在在的城市市民。第二方面的含义是留守农民的市民化,参考文军对“农民市民化”广义角度的定义[20]。本研究将留守农民的市民化定义为:“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留守在农村的农民享有与城市市民同等的身份地位、公共服务和社会权利,并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质量等方面达到与城市市民同等水平的过程。”留守农民市民化的目标是使留守在农村的农民过上城里人同样的现代化生活,终极目标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文所涉及的市民化主要是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城市化进程中农业专业人口的市民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方面是角色转化;另一方面是城市融入[18]。不同来源类型的农业转移人口,其角色转化与城市融入的过程也不尽相同,对于那些在城市中工作、生活多年的私营业主和技术工人来说,融入城市生活不是什么难事,他们需要的是获得城市户口,取得市民身份和待遇。对于失地农民来说,他们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获得了城市户口和市民身份,这部分人群急需的是通过外部赋能和自身增能来适应城市生活,成为合格的市民。

3.3 休闲体育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促进作用

城镇化是市民化的前提条件,而市民化则是城镇化的结果和目标,城镇化的进展必然会带动市民化的进程,但市民化程度的提高,还有赖于城镇化以外的诸多因素[21],休闲体育是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较为积极主动的影响因素之一。对于农业转移人口来说,只有在其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才会有参与休闲体育的心情。因此,休闲体育的参与程度从一个侧面体现着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程度。休闲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进人的身体健康,愉悦人的心情,缓解工作生活压力,而且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能够有效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融入。

1.休闲体育可以增加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接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化发展。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人与人的交流,在公平竞争的休闲体育竞赛或气氛融洽的娱乐活动中,人们互相合作、平等地交流,互相容纳和接受对方,形成协调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人的思想和行动,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2.休闲体育能够向农业转移人口提供社会时尚信息,使农业转移人口在学习、效仿社会时尚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其个人的综合素质。社会时尚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人们的生活领域流行的风气。社会时尚传播的媒介有很多种,其中,休闲体育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种[13]。休闲体育的时尚传播作用,使农业转移人口在休闲体育的过程中了解并学习、效仿最新的社会时尚信息,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休闲体育能够培养农业转移人口的组织纪律性,为农业转移人口发展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市民奠定良好基础。休闲体育的项目、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个人项目也有集体项目、既有强身健体又有比赛娱乐、既有家庭或朋友的结伴活动又有组织群体的集体活动,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运动形式、不同组织群体有不同的规律和规则,农业转移人口在参加休闲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这些规律和规则,久而久之就会逐步加强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的习惯,进而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市民。

总之,休闲体育是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积极因素,随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的提高,其休闲体育的参与程度也随之提高,反之,随着农业转移人口休闲体育参与程度的提高,其市民化程度也会随之提高。

4 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休闲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

运用Spss 22.0对调查数据各基本信息变量的频率分析可见,1 137个调查样本中一、二、三类城市样本数分别是382、377、378个,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3.6%、33.2%、33.2%;男性有575人、占总人数的50.6%,女性有562人,占49.4%;失地农民、私营业主、技术工人、劳务零工的样本数分别是285、288、282、282个,分别占样本总数的25.1%、24.3%、24.8%、24.8%;45岁以上的人群有379人,占33.3%,30~45岁之间的有389人,占34.2%,30岁以下的有369人,占32.5%。样本分布较为均匀,基本上平均分布到不同类型的城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来源类别的人群之中,均匀分布程度达到了预计的理想水平(图1)。

图1 本研究调查样本分布情况的聚类堆积图Figure 1. Sample Distribution Clustering

4.2 闲暇时间的首选休闲方式

休闲(leisure)一词源于拉丁语“licere”,意为除工作以外的被允许的合法活动。国内研究者较为认同的“休闲”概念,是指人们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中超脱出来,在闲暇时间自愿从事各项非报酬性的自由活动[2]。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活意识和生活行为习惯的统称,它是影响个体健康的重要内容[11]。休闲生活方式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对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首选休闲方式的频数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的首选休闲方式排在前2位的是看电视和电脑、手机上网,分别占总体的23.13%和17.15%,休闲体育活动仅排在第5位,占13.28%(图2)。在Spss 22.0的数据视图中依次选择“分析—描述统计—交叉表格”,在交叉表格弹出窗口中设置行变量为城市类型、来源类别、性别、年龄阶段,列变量是休闲方式,“精确”选项卡中勾选“仅渐进法”,在“统计”选项卡中勾选“卡方”,“名义”复选框中勾选“相依系数”,点击确定,输出了列变量“休闲方式”与各个行变量的卡方测试表和对称的测量表,将表格汇总合并后得到休闲方式与基本信息变量的统计分析数据表(表3)。

图2 本研究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主要休闲方式路径示意图Figure 2. Main Leisur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ransfer Path

表3可见,城市类型×休闲方式和来源类别×休闲方式的皮尔森卡方值分别是2.306和12.629,渐近显著性分别是1.000和0.921,数据一致性较好,没有显著性差异,而性别×休闲方式、年龄阶段×休闲方式的皮尔森卡方值分别是95.746和77.599,渐近显著性都是0.000,数据有显著性差异,列变量休闲方式与性别、年龄阶段两个行变量有密切的相关性,表明休闲方式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中有明显的不同。卡方检测0资料格(0.0%)预期计数小于5并且检测结果与对称测量结果保持高度一致,说明检测结果真实可靠。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休闲方式因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总体上看,休闲方式不够合理,电视、网络等消极的休闲方式占据了大部分人的闲暇时间,只有13.28%的人将休闲体育作为首选休闲方式,低于相关研究19.4%的全国平均水平[15]。

表3 本研究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休闲方式与基本信息变量的交叉表分析一览表Table 3 Leisure Way and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Variable Cross Table Analysis

4.3 每周工作时间

闲暇时间增多是休闲体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影响人们闲暇时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工作时间、家务劳动、睡眠时间以及社会义务工作时间等,其中,工作时间的影响是刚性的,也是闲暇时间最直接的影响因素。虽然国家对职工的劳动工作时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各行各业的劳动时间并不完全统一,特别是农业转移人口较为集中的建筑、服务行业。

总体频数分析结果显示,15.9%的人工作时间每周超过4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48小时和45小时的人分别占24.8%和25.5%,每周超过44小时的人数累计高达66.3%(表4)。

表4 本研究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工作时间调查一览表Table 4 Questionnaire on Working Hours in Shandong Agricultural Transfer of Population

交叉表格分析输出结果显示,不同城市、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工作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男性和女性的工作时间有一定差异,但未达到比较显著的程度,不同来源类别人群的工作时间有十分显著的差异(表5)。为了更好地观察不同来源类别人群工作时间的差异情况,运用Spss 22.0的交互式绘图功能绘制了来源类型和工作时间两个变量的交互折线图(图3)。

表5 本研究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工作时间与基本信息变量的交叉表分析一览表Table 5 Working Hours and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Variable Cross Table Analysis

图3 本研究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不同来源类型人群的工作时间比较示意图Figure 3.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ource Crowd Work Time

图3显示,不同来源类型的人群工作时间呈现明显的差异,技术工人的情况稍好一些,每周工作时间40小时的人达到50%以上,另有接近10%的人每周工作时间在35小时以下;私营业主的情况最差,30%以上的人每周工作时间在48小时以上,每周工作时间48小时和45小时人分别占40%和16%左右;劳务零工的情况也不乐观,每周工作时间45小时、48小时和48小时以上的人分别占33%、32%和19%左右。分析结果说明,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的工作时间普遍较长,私营业主和劳务零工超标最为严重。

4.4 参加休闲体育的频次

休闲体育是人们在闲暇时间,为了身心健康和心理愉悦等目的而参与的各种体育活动[16]。在休闲体育活动中,人们不受限制于活动的严格规定,积极追求内在的体验,使参与运动的个体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休闲体育运动既具有无穷的乐趣,又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不受性别年龄的限制[24]。现今社会,休闲体育运动已成为人们休闲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

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参加休闲体育的频次分析结果显示,有36.3%的人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平均每周不足1次,33.6%的人平均每周1次,平均每周达到3次及以上的人只有4.31%(表6)。交叉表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城市、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参加休闲体育的频次没有显著性差异,男性和女性有一定差异尚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而不同来源类别的人群参加休闲体育的频次有十分显著的差异(表7)。从来源类别×参加频次的交互折线图可见,参加休闲体育情况最好的是技术工人,有45%左右的技术工人平均每周1次,参加次数最少的是私营业主,接近50%的私营业主平均每周不足1次,劳务零工紧随其后,43%左右平均每周不足1次(图4)。这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关于工作时间的调查结果。通过绘制参加频次与工作时间的交互折线图可见,工作时间对参加休闲体育的频次产生较大影响,工作时间长的人,参加休闲体育的频次低(图5)。分析结果说明,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参加休闲体育的频次较低,只有4.31%的人能够达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标准,即“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中等运动强度。”这与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5]的目标相差甚远,多数人平均每周参加休闲体育不足1次,私营业主和劳务零工频次最低。

表6 本研究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参加休闲体育的频次一览表Table 6 The Frequency of Agricultural Transfer of Population Participating in the Leisure Sports in Shandong Province

表7 本研究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参加休闲体育频次与基本信息变量的交叉表分析一览表Table 7 Variable Cross Analysis on Frequency and Basic Information Participating in Leisure Sports

图4 本研究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不同来源类型人群参加休闲体育的频次比较示意图Figure 4. Freuqency Comparison on Different People Participating in Leisure Sports

4.5 最喜爱的休闲体育项目调查

休闲体育运动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与其他体育活动有着不同之处,它不受限于传统体育项目的种种严格规定,也不追求高水平的运动成绩,而是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形式,使自己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从运动形式上看,无论是为了增进健康而进行的爬山、跑步、游泳,还是群体娱乐性的羽毛球、网球等游戏,或是对抗性的篮球、足球比赛,甚至冒险刺激性的蹦极、小轮车等极限运动均可作为休闲体育运动的项目。

图5 本研究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不同工作时间的人参加休闲体育的频次比较示意图Figure 5. Frequency of People with Different Working Hours Participatin in Leisure Sports

调查发现,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最喜爱的休闲体育项目类别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快走、登山类,占22.16%;健美、健身操类,占19.96%;篮、排、足球类,占16.01%(图6)。

图6 本研究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最喜爱的休闲体育项目路径示意图Figure 6. Favorite Leisure Sports Project Path of Agricultural Transfer of Popul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交叉表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最喜爱的休闲体育项目有较大的不同(表8)。通过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人群最喜欢的休闲体育项目比较发现,男性最喜爱的项目以篮、排、足球类项目居首,女性则更青睐于健身、健美操类项目,快走、登山类项目在各类人群中都有较多的爱好者(图7)。

图7 本研究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人群最喜欢的休闲体育项目比较示意图Figure 7. Different Gender and Age Crowd Favorite Leisure Sports

表8 本研究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最喜爱的休闲体育项目与基本信息变量的交叉表分析一览表Table 8 Favorite Leisure Sports and Cross Analysis of Basic Information Variables

4.6 参加基层体育组织和接受体育指导情况

体育组织是基层社区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载体,基层体育组织不仅是群众休闲体育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力量[7]。农业转移人口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基层体育组织既可以体验休闲体育的乐趣,也可以享受多种多样的公共体育服务,充分满足其多元化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的体育指导是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健身方法的重要手段,优质的社区体育指导服务对于促进现代社区休闲体育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频数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参加基层体育组织的人数很少,超过70%的人没有参加任何体育组织。接受体育指导情况也不理想,有72.6%的人从来没有接受过体育指导,只有8.2%的人经常接受体育指导(表9)。进一步聚类分析发现,在从来没有接受体育指导的人群中接近90%的人没有参加任何体育组织;经常接受体育指导的人群中来自社区、企事业单位体育代表队的人数最多,有36人,占38.7%,其后是基层工会组织,有24人,占25.8%。需要注意的是,加入工会组织的人总数虽然不多,但经常接受体育指导和偶尔接受体育指导的人却远远多于从来没有接受体育指导的人(图8)。分析结果表明,参加各类体育组织的人更容易接受体育指导,基层工会组织虽然不是专门的体育组织,但对休闲体育的推广工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表9 本研究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参加基层体育组织和接受体育指导情况的频数分析一览表Table 9 Frequency Analysis on Participating in the Sports Organization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and Acceptance Guidance

图8 本研究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参加社会组织与接收体育指导情况的聚类分析示意图Figure 8. Cluster Analysis on Shandong Agricultural Transfer of Population Participating in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Receiving Sports Guidance

4.7 农业转移人口参加休闲体育的影响因素

休闲体育运动虽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休闲生活方式,但它的发展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认识水平、闲暇时间的多少等。

通过对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关于“影响你参加休闲体育的限制因素有哪些?”的多选问题调查发现,缺乏兴趣是影响人们参加休闲体育运动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共有582人勾选了此选项,占总人数的51.19%,排在第2位的是缺乏运动时间,有497人勾选,占总人数的43.71%,缺乏体育指导排在第3位,占总人数的39.84%。排在第4~6位的限制因素依次为缺乏运动技能(32.19%)、缺乏运动经费(28.41%)、缺乏运动场地(26.30%,表10)。

表10 本研究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参加休闲体育的限制因素调查一览表Table 10 Limiting Factors Questionnaire of Agricultural Transfer of Population Participating in Leisure Sports

5 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休闲体育的公共体育服务对策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是重中之重的关键性工作。作为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公共体育服务是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力量。随着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不断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其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加,面对农业转移人口对公共体育服务巨大的潜在需求,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采取怎样的公共体育服务策略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在上述调研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公共体育服务对策。

5.1 宏观层面

5.1.1 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公共体育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是体育工作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的重要举措,在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大力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平台。大力发展公益性体育事业,构建“亲民、便民、惠民、利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体育权益的主要途径[14],为每一个公民提供满意的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责任也是公民的权利。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各级政府体育部门进一步梳理和明确自身工作职能和定位,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社会服务职能,进一步在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制度构建、资源配置等方面下工夫,抓住历史机遇,构建发展壮大体育事业的新平台。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速,未来几年将有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转化为市民,城镇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也将随着增长,针对这种情况,各级政府体育部门,应加强公共体育服务的组织领导,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公共体育组织管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公共体育信息服务、公共体育指导、国民体质监测、公共体育保险、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估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5.1.2 制定专门政策,努力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将成为市民或准市民,这些未来的新市民需要适应城市生活、融入城市社会。休闲体育是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社会、提高其市民化程度较为积极主动的影响因素之一,随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的提高,其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也将随之增长。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均等化,“为每一个市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体育服务,以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未来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任务。据测算,在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未来一段时间将有超过1 000万的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市市民。这些“准市民”在就职、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其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将大幅增长,面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带来的城市市民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大幅增长的新情况,各级政府体育部门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努力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以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5.1.3 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农业转移人口休闲体育意识

虽然农业转移人口参加休闲体育受到缺乏时间、缺乏兴趣、缺乏运动技能、缺乏组织指导、缺乏运动经费、缺乏运动场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纳起来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农业转移人口的休闲体育意识淡薄。休闲体育意识是产生休闲体育行为的源泉,只有积极的休闲体育意识才能推动人们去参加休闲体育运动。因此,想要改变农业转移人口休闲方式不合理、参加休闲体育频次较低的现状,首先要培养农业转移人口休闲体育的意识,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媒体、社区体育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多种渠道,对农业转移人口进行休闲体育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其了解掌握休闲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培养休闲体育意识,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5.2 微观层面

5.2.1 建设全民健身专用登山步道

山东省地处丘陵地区,许多城市的城区中都有大小不一的山丘,市民参加登山健身运动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快走、登山类项目恰好是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最为喜爱的运动项目,修建全民健身专用登山步道既是一项惠及全体市民的公共体育服务措施,也是改善农业转移人口休闲体育现状较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当前,城市中的登山步道大多数是自然形成的步道或修建较早的简易步道,人工修建的登山步道主要集中在旅游景点和城市公园里面,一般只是在早晨和晚上对市民免费开放,且登山步道在城市中分布不够均匀,市民参加登山健身运动存在较多不便和安全隐患。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联合起来,对城市中的山体地貌进行认真考察、整体规划、专业设计,建设功能全面的全民健身专用登山步道。

5.2.2 为城市市民办理健身优惠卡和健身护照

当前,许多城市都给市民办理了市民卡和旅游护照,市民通过市民卡和旅游护照可以享受到城市公交、免费代步自行车、市内旅游、文化场(馆)、购买生活必需品等多方面的优惠服务,政府根据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服务的场次和人数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通过办理市民卡一方面可以使城市市民享受到各项公共服务的实惠;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政府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使政府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率。因此,政府体育部门可以将城市公共体育服务的内容融入到市民卡之中或建立专门的市民健身优惠卡和健身护照,联合城市体育场(馆)的经营部门和各类体育组织,对市民参加休闲体育运动进行场地设施分时段免费开放和打折优惠、休闲体育培训、体育知识讲座、全民健身竞赛等各类公共体育服务活动,政府根据相关单位提供服务的场次和人数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为市民办理健身护照既可以满足低收入市民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需求,又可以解决各类体育场(馆)闲置率过高的问题,在促进城市休闲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是落实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5.2.3 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加入基层工会组织

基层工会组织是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最主动、最积极的发动者,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各级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农业转移人口加入工会组织,在各级工会组织的带领下定期或不定期地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既可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又可以增进人际交往、提高社会融入程度。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出专门政策,加强合资私营企业的工会组织建设,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加入基层工会组织,从而改善农业转移人口参加休闲体育频次较低的现状,进而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

5.2.4 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加入社区群众体育组织

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服务体系,既有赖于政府、市场、社会力量的通力合作,更有赖于各种类型民间体育组织的繁荣发展为其生产、提供多元化的体育服务[7]。多样性的社区群众体育组织是政府实施多元化公共体育服务,满足不同社会阶层人群的体育需求,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力量,也是改善农业转移人口休闲体育现状最直接、最有效的骨干力量。因此,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加入社区群众体育组织,对农业转移人口人数达到一定比例的社区体育组织给予场地、资金等方面的资助。

5.2.5 建立全民健身网络信息平台

建立全民健身网络信息平台是完善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政府部门联系群众的纽带,也是普通市民了解体育健身知识、学习健身运动技术、反映健身需求的重要渠道。当前,虽然大多数城市的政府门户网站都设有体育版面,但这些体育版面一般都缺乏专门设计,存在着体育健身知识信息量不足、信息更新不及时、政府与群众的信息互动不足等问题,使网络信息平台的功能大打折扣。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以市级体育部门牵头,区(县)级体育部门和社区体育组织共同参与、维护的全民健身网络信息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政府体育部门可以发布关于休闲体育的政策、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术指导、运动场(馆)使用情况和群众体育活动情况等信息,同时,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公众的休闲体育需求,有的放矢,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效率。

6 结论与建议

1.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不仅仅是身份角色的转变,还包括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融入。休闲体育是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较为积极主动的影响因素之一。休闲体育的参与程度从一个侧面体现着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程度。随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的提高,其休闲体育的参与程度也随之提高,反之,随着农业转移人口休闲体育参与程度的提高,其市民化程度也会随之提高。

2.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休闲方式不够合理,电视、网络等消极的休闲方式占据了大部分人的闲暇时间。农业转移人口参加休闲体育的频次较低,工作时间对参加休闲体育的频次产生较大影响,工作时间长的人参加休闲体育的频次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农业转移人口最喜爱的休闲体育项目有较大的不同,男性最喜爱的项目以篮、排、足球类项目居首,女性则更青睐于健身、健美操类项目,快走、登山类项目在各类人群中都有较多的爱好者。大多数的农业转移人口没有参加任何体育组织也没有接受过体育指导,参加各类体育组织的人更容易接受体育指导,基层工会组织虽然不是专门的体育组织,但对休闲体育的推广工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以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政府体育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议政府部门从“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制定专门政策,努力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农业转移人口的休闲体育意识”等方面强化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公共体育服务。具体措施包括:“建设全民健身专用登山步道、为城市市民办理健身优惠卡和健身护照、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加入基层工会组织、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加入社区群众体育组织、建立全民健身网络信息平台。”

[1]百度百科.农业转移人口[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841798.htm?fr=aladdin.

[2]百度文库.休闲的含义[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f1df8028915f804d2b16c11b.html.

[3]蔡翼飞.以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J].城市观察,2014,(2): 74-81.

[4]陈艺,刘洋洋.基本公共服务视角下的农业转移人口融城路径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3,(6):48-52.

[5]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33193/n33208/n33448/n33793/3425606.html.

[6]光明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EB/OL]. http://topics.gmw.cn/node_37900.htm 2013-3-17.

[7]胡科,虞重干.基层社区体育组织建设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2,(3):36-39.

[8]黄俊溢.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根本是公共服务均等化[N].中国经济时报,2014-01-06.

[9]记者调查.部分农民不愿取消农村户口[EB/OL]. http://house.focus.cn/news/2014-08-03/5348480.html?v=sohu.

[10]刘传江.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边缘化与市民化[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11):44-47.

[11]刘晖.职业人群参与休闲体育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3):22-25.

[12]刘万云.河南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学理论,2014,(20):44-45.

[13]卢锋.休闲体育的社会功能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4):1-4.

[14]任春香,李红卫.新时期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1,32(9):40-43.

[15]石振国,孙冰川,田雨普,等.我国五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4):84-90.

[16]田慧,周虹.休闲、休闲体育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6,26(4):67-70.

[17]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社会学研究,2006,(5):107-122.

[18]王道勇,郧彦辉.农民市民化:内涵、进程与政策[J].攀登,2008,27(6):116-118.

[19]王慧博.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调查状况比较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10,(4):66-72.

[20]文军.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3):55-61.

[21]吴先华.城镇化、市民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时间序列数据及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1):68-73.

[22]新华社.实现农业转移人口有了时间表[N].京郊日报,2013-12-18.

[23]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3:136.

[24]于可红,梁若雯.从休闲的界定论休闲体育[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21-23.

[25]赵继颖,周利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3,(11):32-35.

[26]郑杭生.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主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5,(4):4-8.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ransfer Participating in Leisure Sport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Analysis of Shandong Province

WU Xiao-yang,YU Hai-tao,LI Zhi-xiang,ZHANG Wei-xing

In order to improve public sports service quality based on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taking public sports service equalization for promoting the urbanization of agriculture population transfer,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rbanization issues related to agriculutral population transfer,and makses analysis on their participating in lesiure sports.The result shows that leisure sports is one of the factors promoting the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into the city,and improving their more active participation.Leisure sports reflect the civ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ransfer.The survey data from Shandong province shows that the way of leisure for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ransfer is not reasonable enough,the frequency of participating in lesirue sports is low,majority of them does not take part in any sports organization or recieves sports guiding.It suggested that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 further improve the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set up special policy,efforts to achieve the public sports service equalization,strengthe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cultivate th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ransfer of leisure sports consciousness,strengthen the service of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ransfer, specific measures such as: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special hiking trails, to citizens for fitness discount card and fitness passport, actively guide the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o join the trade union organization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o encourage th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ransfer to join the community public sports organiz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network information platform.

urbanization;agriculturalpopulationtransfer;leisuresports;participatingcondition;publicsportsservice;countermeasures

1000-677X(2015)04-0030-12

10.16469/j.css.201504004

2015-01-14;

2015-03-05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经费资助一般项目 (2014RKB01008)。

吴晓阳(1967-),男,山东烟台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E-mail:wxy201112@sohu.com;于海涛(1976-),男,山东烟台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E-mail:56617973@qq.com;李志向(1978-),女,山东烟台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E-mail:172270150@qq.com;张卫星(1980-),男,山东潍坊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E-mail:iamzhangwx@163.com。

山东工商学院 体育部,山东 烟台 264005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Yantai 264005,China.

G80-05

A

猜你喜欢

市民化人口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