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衡量及演变分析
2015-02-15吴良平
吴良平 张 健
(1.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成都 610101;2.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成都 610068)
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衡量及演变分析
吴良平1张 健2
(1.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成都 610101;2.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成都 610068)
本文首先以入境旅游区域差异Theil系数的改进过程为例,从理论上探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和各省区消费水平变化是否对入境旅游区域差异衡量方法的测算结果产生影响,随后采用改进的Theil 系数,对1991年至2012年中国入境旅游三大地带内、三大地带间和省区的区域差异动态演变进行实证分析,同时比较了衡量方法改进前和改进后的测算结果。研究发现:当区域差异衡量方法的测算结果有量纲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和各省区消费水平变化都会对测算结果产生影响效应;当区域差异衡量方法的测算结果没有量纲时,只有各省区消费水平变化对测算结果产生影响。此外,本文运用改进的Theil 系数对中国入境旅游七大区域内、七大区域间和省区的区域差异动态演变进行了探讨。
入境旅游; 区域差异; 直接价格效应; 改进的Theil系数; 衡量方法; 演变分析
0 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了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境旅游业更是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2012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3240.53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500.28亿美元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3[Z].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受旅游资源、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以及旅游设施等因素影响,中国入境旅游规模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加强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及其演变研究,对于国家制定有针对性的旅游产业政策,确定区域旅游发展重点和健全旅游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区域旅游差异研究是国外旅游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区域旅游资源差异、竞争力差异、文化差异、市场差异、利益相关者行为差异等5个方面(韩宾娜,张俊娇,2014),而关于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探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相关研究表明:由于内陆和沿海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以及旅游供需分布不均等因素,入境旅游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加剧了区域之间的差异(Bryden,1973;Kadt,1979;Tosun,et al.,2003)。国内学者对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研究相对较晚,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旅游规模(刘法建,等,2010;席建超,等,2010;黄毅,等,2013)、旅游流空间分布(张红,2000;马耀峰,李永军,2001;李创新,等,2012)、旅游资源与竞争力(王凯,1999;汪德根,2004;张广海,王佳,2013)等方面。而关于入境旅游规模差异的研究文献较为丰富:陆林和余凤龙(2005)从区域旅游外汇收入入手,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了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陈秀琼和黄福才(2006)采用Theil系数测量了中国入境旅游时间尺度上的三大地带间、三大地带内和省级差异变化状况;吴三忙和李树民(2008)使用基尼系数分析了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及演变趋势,并指出中国入境旅游在省区之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广泛的收入差异,而这种区域收入差异总体呈现缩小的趋势;宣国富(2012)应用等级规模结构理论,探讨了中国旅游外汇收入规模结构的省际差异,结果表明:规模结构的不均衡性显著;沈惊宏等(2013)采用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测算了中国入境旅游区域收入差异,同样发现入境旅游区域收入差异呈缩小态势;王凯等(2014)采用区域旅游外汇收入和接待入境旅游人数等指标刻画了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水平,并使用Theil系数、标准差、离差和比率等对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水平差异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其中,他们在衡量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过程中均采纳了区域旅游外汇收入等指标,衡量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方法包括了基尼系数、Theil系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不均衡指数等,研究区域涉及省级区域和东中西三大地带。
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经过了3个阶段。目前中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1年至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处于不断波动状态,同时中国国内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不仅在区域上存在差异而且变化幅度也不相同。由此,中国国内消费水平变化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均会对区域旅游外汇收入产生不可忽视的直接价格效应(吴良平,张健,2013)。而陆林和余凤龙(2005),陈秀琼和黄福才(2006),吴三忙和李树民(2008),宣国富(2012),沈惊宏等(2013)以及王凯等(2014)在考虑固定一段时间内区域差异的可比性时,即满足一段时间内的比较标准相同时,只考虑到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并未考虑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和中国国内消费水平变化对区域旅游外汇收入的影响。由此,本文首先剔除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和各省区消费水平变化对区域旅游外汇收入的直接价格效应,然后对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衡量方法进行改进,并从理论上探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和各省区消费水平变化是否对入境旅游区域差异衡量方法的测算结果产生影响。由于Theil系数的突出优点以及常用性,本文以入境旅游区域差异Theil系数为例,对入境旅游区域差异衡量方法进行改进,其他入境旅游区域差异衡量方法的改进过程可依此进行。随后,本文采用改进的入境旅游区域差异Theil系数,对1991年至2012年中国入境旅游三大地带*中国传统区域划分将中国省级区域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带(陈秀琼,黄福才,2006)。内、三大地带间和省区的区域差异动态演变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得到更为客观的结论,同时比较了改进前和改进后入境旅游区域差异衡量方法的测算结果。此外,由于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划分将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都集中在了东部地带(陈秀琼,黄福才,2006),故为了对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采用了改进的入境旅游区域差异Theil系数对中国入境旅游七大区域*中国地理区域划分标准将中国省级区域划分为七大区域(西南、西北、华南、华中、华东、华北和东北)。鉴于重庆市于1997年被设立为直辖市,本文将四川和重庆合并为川渝省区,故本文研究的30个省区包括了31个省(市)。内、七大区域间和省区的区域差异动态演变进行了探讨。
1 衡量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入境旅游区域差异衡量方法
目前为止,关于衡量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方法已有很多,比如Theil系数(陈秀琼,黄福才,2006;王凯,等,2014)、基尼系数(吴三忙,李树民,2008;沈惊宏,2013)、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陆林,余凤龙,2005;王凯,等,2014)、不均衡指数(宣国富,2012)等。其中,Theil系数能够将入境旅游区域差异按地域结构进行多层次分解,同时不受考察空间单元个数的影响,不仅可以明确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在总差异中的贡献率以及各自的动态变化,而且可以比较不同区域系统内的发展差异。鉴于Theil系数的突出优点,Theil系数被许多研究者采纳:除衡量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外,Theil系数还被用于刻画中国区域经济差异(贺灿飞,梁进社,2004;徐建华,等,2005)以及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区域差异(黄毅,等,2013)等。所以,本文以Theil系数为例,探究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动态变化。Theil系数关于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衡量的分解依次为:
地带内省区间入境旅游差异程度Theil系数(tpi)
(1)
地带间入境旅游差异程度Theil系数(tbr)
(2)
以省区为单位的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程度Theil系数(tp)
(3)
根据式(1)和(2),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可分解为地带内和地带间差异之和:
(4)
1.2 数据来源
中国各省区旅游外汇收入和人数来源于1992年至2013年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pbc.gov.cn/),各省区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由于各省区统计局较早开始了对入境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数的统计,并且统计指标体系较为完善,统计口径也比较一致,所以,本文所需的入境旅游统计数据具有延续性和可比性。
2 区域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比重
2.1 剔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产生的直接价格效应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首先从1991年的5.323逐步上升到1994年的8.619,随后出现略降,并一直保持在8.277左右,但自2005年7月21日以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下降,截至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降至6.312。由于入境游客在中国消费均通过人民币进行流通,而以人民币为单位的消费总额不变,但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最终公布的区域旅游外汇收入却以美元为单位,所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将对区域旅游外汇收入产生直接价格效应(吴良平,张健,2013)。根据入境游客在中国的消费总额以人民币为单位不变,依据式(5),可以剔除1991年至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对i地带j省区旅游外汇收入的直接价格效应,等式如下:
EX×Yij=EXfixed×Yij(fixed)
(5)
式(5)中,EX表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EXfixed表示固定汇率值8.277,Yij表示i地带j省区旅游外汇收入,Yij(fixed)表示Yij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8.277下的i地带j省区旅游外汇收入。
2.2 剔除各省区消费水平变化产生的直接价格效应
中国各省区的消费水平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各省区旅游外汇收入的统计却并未考虑各省区消费水平的逐年变化,所以为了使各省区旅游外汇收入能够在时间段上具有可比性,我们必须剔除各省区消费水平变化对各省区旅游外汇收入的直接价格效应。在考虑按照1990年各省区消费者消费指数(CPI)为100的标准下,依据式(6),可以剔除1991年至2012年i地带j省区消费水平变化对i地带j省区旅游外汇收入的直接价格效应,等式如下:
Yij(last)/100=Yij(fixed)/CPIij(1990=100)
(6)
式(6)中,CPIij(1990=100)表示按照1990年各省区CPI为100的标准下其他年份的各省区的CPI值;Yij(last)表示剔除了i地带j省区消费水平变动对Yij(fixed)的直接价格效应后的i地带j省区旅游外汇收入。
2.3 剔除直接价格效应后的各区域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比重
根据式(5)和式(6),本文可以剔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和i地带j省区消费水平变化对i地带j省区旅游外汇收入产生的直接价格效应,得到剔除直接价格效应后的i地带j省区旅游外汇收入Yij(last),从而得到式(7):
Yij(last)=EX×Yij×100/EXfixed×CPIij(1990=100)
(7)
根据式(7),本文能够获得剔除直接价格效应后的各省区旅游外汇收入在地带内和全国所占比重,以及剔除直接价格效应后的各地带旅游外汇收入在全国所占比重。由此,剔除直接价格效应后的i地带j省区旅游外汇收入在i地带内所占的比重为:
(8)
同时,剔除直接价格效应后的i地带旅游外汇收入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为:
(9)
此外,剔除直接价格效应后的i地带j省区旅游外汇收入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为:
(10)
根据式(8)、(9)和(10),可以看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虽然对各省区旅游外汇收入产生了直接价格效应,但并未对区域旅游外汇收入比重产生直接价格效应的影响。原因在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对各省区、各地带和全国的直接价格变化效应都一样,在计算各省区旅游外汇收入在地带内和全国所占比重以及各地带旅游外汇收入在全国所占比重的过程中能够消除这种直接价格变化效应。而各省区消费水平变化对各省区、各地带和全国的直接价格变化效应则有所不同,所以各省区的消费水平变化对各省区旅游外汇收入在地带内和全国所占比重以及各地带旅游外汇收入在全国所占比重会产生直接价格效应的影响。
3 入境旅游区域差异衡量方法的改进
很多研究者在衡量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过程中均采纳了入境旅游区域收入指标,衡量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方法涉及基尼系数、Theil系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不均衡指数等。由于他们的研究工作都是在固定的一段时间上探究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演变过程,前提条件不仅要求统计口径相同,而且统计的数据必须具有可比性。由此,相关的研究工作必须采纳剔除了直接价格效应后的区域旅游外汇收入,这样才能使统计的数据在固定的一段时间上具有可比性。本文以Theil系数为例,针对衡量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Theil系数进行改进,改进过程如下:
地带内省区间入境旅游差异程度Theil系数(TPi)
(11)
将式(8)带入式(11)可得到改进后的地带内省区间入境旅游差异程度Theil系数:
(12)
地带间入境旅游差异程度Theil系数(TBR)
(13)
将式(9)带入式(13)可得到改进后的地带间入境旅游差异程度Theil系数:
(14)
以省区为单位的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程度Theil系数(TP)
(15)
将式(10)带入式(15)可得到改进后的以省区为单位的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程度Theil系数:
(16)
根据式(12)和(14),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可分解为地带内和地带间差异之和:
(17)
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未对区域旅游外汇收入比重产生直接价格效应的影响,而各省区消费水平变化对各区域旅游外汇收入比重产生了直接价格效应的影响,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同样不会影响入境旅游区域差异Theil系数的测算结果,而各省区消费水平变化则会对入境旅游区域差异Theil系数的测算结果产生影响效应。根据对入境旅游区域差异Theil系数的改进过程,可以发现:当入境旅游区域差异衡量方法的测算结果没有量纲时,只有各省区消费水平变化对相关入境旅游区域差异衡量方法*相关入境旅游区域差异衡量方法包括基尼系数、变异系数、Thiel系数、不均衡指数和标准差等。的测算结果产生影响;当入境旅游区域差异衡量方法的测算结果有量纲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和各省区消费水平变化均会对相关入境旅游区域差异衡量方法的测算结果产生影响效应。王凯等(2014)虽然采用了标准差测算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但由于在刻画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的过程中,量纲已经被消除,所以只有各省区消费水平变化对标准差测算的结果产生影响。
4 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动态演变分析
陈秀琼和黄福才(2006)以及王凯等(2014)已经采用改进前的Theil系数,分别对1990年至2004年和1991年至2010年中国入境旅游省区、三大地带间和三大地带内的区域差异进行了衡量以及演变分析。而本文同时采用改进前和改进后的入境旅游区域差异Theil系数,分别对1991年至2012年中国入境旅游省区、三大地带间和三大地带内的区域差异动态演变进行实证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更准确地衡量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而且可以对比改进前和改进后入境旅游区域差异Theil系数的测算结果。此外,本文还基于中国地理区域划分标准对中国入境旅游省区、七大区域间和七大区域内的区域差异动态演变进行了探究。
4.1 基于三大地带的区域差异动态演变分析
4.1.1 省区差异动态演变以及与改进前的比较
根据图1中改进后的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值可知:1991年至2003年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值出现逐年下降趋势(下降幅度逐年减弱),从1991年的0.0823下降到了2003年的0.0192,全国省区入境旅游发展达到最小的差异水平;此后,2004年至2012年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值具有波动式平衡,略显小幅度上扬趋势,首先上升至2008年的0.0281,随后下降至2010年的0.0202,最后上扬至2012年的0.028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全国省区入境旅游发展的相对差异总体上呈现逐步收敛的态势,但就最近一段时间来看,基本处于波动平衡、略显小幅度上扬状态。
经过对图1中改进前和改进后的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值的观察与比较可得:改进后的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值每年均比改进前的省区差异值小,而这种差别于2001年达到最大(最大降低值为0.0189),于2012年获得最小(最小降低值为0.006);虽然改进前后的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值存在数值和增长幅度的不同,但它们每年相比去年的升降趋势均相同(1998年除外),即改进前和改进后的两条差异值曲线的动态变化趋势几乎完全相同。
图1 1991年至2012年改进前和改进后的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值
4.1.2 三大地带内差异动态演变以及与改进前的比较
图2中改进后的中国入境旅游三大地带内差异值显示:1991年至1997年入境旅游三大地带内差异值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下降幅度逐渐减弱),从1991年的0.0782下降到了1997年的0.0203,整体下降幅度很大;此后,入境旅游三大地带内差异变动幅度急剧缩小,具有波动式的平衡状态,从1997年的0.0203平衡波动于2012年的0.0209(其中,2007年至2010年三大地带内差异值的波动幅度有所增加,并于2010年达到最小值)。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东中西三大地带内入境旅游发展的相对差异总体上呈现逐步收敛的态势,但就最近一段时间来看,基本已经处于平衡波动状态。
经过对图2中改进前和改进后的中国入境旅游三大地带内差异值的观察与比较可见:改进后的入境旅游三大地带内差异值每年均比改进前的三大地带内差异值小,而这种差别于2012年达到最小(最小降低值为0.0078),于2001年获得最大(最大降低值为0.0186);虽然改进前后的入境旅游三大地带内差异值存在数值和增长幅度的不同,但它们每年相比去年的升降趋势却相同(2001年和2012年除外),即改进前和改进后的两条差异值曲线的动态变化趋势几乎完全相同。
图2 1991年至2012年改进前和改进后的中国入境旅游三大地带内差异值
4.1.3 三大地带间差异动态演变以及与改进前的比较
由图3可知:入境旅游三大地带间差异值经历了先快速上升后急剧下降,再波动式上升的过程,并分别于1994年和2000年达到最大差异值和最小差异值。然而,入境旅游三大地带间差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相差仅有0.0062,而入境旅游省区差异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0.0631,入境旅游三大地带内差异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0.0637。说明入境旅游三大地带间差异的动态演变在省区差异和三大地带内差异的动态演变之间只能起到微调作用。
经过观察与对比图3中改进前和改进后的中国入境旅游三大地带间差异值可得:1991年至2002年改进后的入境旅游三大地带间差异值均比改进前的三大地带间差异值小(1994年达到最大的降低幅度,最大降低值为0,0011),然而2003年改进后的入境旅游三大地带间差异值与改进前的三大地带间差异值相同,随后2004年至2012年改进后的入境旅游三大地带间差异值均比改进前的三大地带间差异值大(2012年达到最大的上升幅度,最大上升值为0.0019);此外,虽然改进后的入境旅游三大地带间差异值与改进前的三大地带间差异值存在数值和增长幅度的不同,但它们每年相比去年的升降趋势均完全相同。综上可知:改进后的入境旅游三大地带间差异值曲线与改进前的三大地带间差异值曲线相互交替、差别不大,两条曲线的动态变化趋势完全相同。
图3 1991年至2012年改进前和改进后的中国入境旅游三大地带间差异值
4.1.4 省区、三大地带间和三大地带内差异动态演变联系
图4给出了基于改进方法的3条具有可比性的入境旅游区域差异值曲线,本小节旨在梳理和把握更客观的中国入境旅游省区、三大地带间以及三地带内差异动态演变脉络和关系。根据图4可知:① 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值曲线和三大地带内差异值曲线的整体趋势非常相似;② 从1991年至2012年来看,每年地带内差异对省区差异的贡献率在71.57%~95.01%,平均贡献率高达81.99%。省区差异等于地带间差异和地带内差异之和,故地带间差异对省区差异的贡献率之低显而易见。
由上述分析可知,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主要由三大地带内差异主导,而三大地带间差异对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和三大地带内差异之间的动态演变起到微调作用。这种微调作用主要表现在:2004年至2012年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基本已经处于波动平衡,略显小幅度上扬状态,而这段时间内入境旅游三大地带内差异却处于平衡波动状态,故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的小幅度上扬状态主要由三大地带间差异的变化状况产生。
4.2 基于七大区域的区域差异动态演变分析
由于1991年至2012年东部地带内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旅游外汇收入80.03%以上(本小节涉及的旅游外汇收入指剔除了直接价格效应后的旅游外汇收入),最高可达89.43%,所以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主要由东部地带内差异构成(陈秀琼,黄福才,2006)。为了对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有更深入的认识,下文将基于中国地理区域划分标准探讨中国入境旅游省区、七大区域间和七大区域内的区域差异动态演变。由此,东部地带包括的省区分别被划入东北、华北、华东以及华南四大地带当中,1991年至2012年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的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平均比重分别为19.86%、5.04%、32.76%、3.17%、31.70%、4.79%和2.68%,从而东部地带内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绝对优势被消除。而中国地理区域划分就是为了便于地理、气候、经济和行政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根据中国国土区域地理特点而划分。
图4 1991年至2012年改进的中国入境旅游省区、三大地带间以及三大地带内差异值
图5呈现了1991年至2012年基于改进方法的中国入境旅游省区、七大区域间和七大区域内差异值,根据3条曲线的演变趋势和区域差异值可得:(1) 1991年至1996年七大区域间差异值与七大区域内差异值的差距急剧缩小,1996年至2012年七大区域间与七大区域内的两条差异值曲线出现相互交替的状况,相差较小;(2) 1991年至2000年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值与七大区域间差异值每年相比去年的升降趋势完全相同,而与七大区域内差异值存在4年不同的变化趋势(分别是1992年、1996年、1998年和2000年);2001年至2012年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值与七大区域内差异值每年相比去年的升降趋势皆相同(2006年除外),而与七大区域间差异值存在4年不同的趋势变化(分别是2001年、2003年、2005年和2012年),其中入境旅游省区差异与七大区域内差异都于2003年达到最小,而七大区域间差异于2010年达到最小;(3) 1991年至2000年七大区域间差异对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的贡献率在47.87%至77.45%之间,平均贡献率为57.95%,而2001年至2012年的贡献率在38.78%与58.31%之间,平均贡献率为53.12%;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等于地带间差异和地带内差异之和,七大区域内差异对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的贡献率则显而易见。
由上可知:第一,基于区域差异的波动变化,1991年至2000年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的变化状况主要体现在七大区域间差异的变化,2001年至2012年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的变化状况主要体现在七大区域内差异的变化;第二,基于区域差异的贡献率,七大区域间差异和七大区域内差异对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的贡献率相差不大,具有几乎相近的效应。
图5 1991年~2012年改进的中国入境旅游省区、七大区域间以及七大区域内差异值
5 结论与讨论
首先,本文剔除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和各省区消费水平变化分别对各省区旅游外汇收入的直接价格效应,并以入境旅游区域差异Theil系数的改进过程为例,从理论上探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和各省区消费水平变化是否对入境旅游区域差异衡量方法的测算结果产生影响,从而可对其他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衡量方法进行改进。根据对入境旅游区域差异Theil系数的改进过程,我们发现:当入境旅游区域差异衡量方法的测算结果有量纲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和各省区消费水平变化都会对测算结果产生影响效应;当入境旅游区域差异衡量方法的测算结果没有量纲时,只有各省区消费水平变化对测算结果产生影响效应。
然后,本文基于改进的入境旅游区域差异Theil系数,对中国入境旅游三大地带内、三大地带间和省区的区域差异动态演变进行了实证分析内的区域差异动态演变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1) 全国省区和三大地带内入境旅游发展的差异总体上呈现逐步收,以此得到更为客观的结果。此外,本文分别对改进前和改进后的中国入境旅游省区、三大地带间、三大地带敛的态势,但就最近一段时间来看,全国省区入境旅游发展的差异基本处于波动平衡、略显小幅度上扬状态,三大地带内入境旅游发展的差异基本已经处于波动平衡状态。全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主要由三大地带内入境旅游差异主导,而入境旅游三大地带间差异的动态演变在省区差异和三大地带内差异的动态演变之间起到微调作用。(2) 每年改进后的入境旅游省区和三大地带内差异值均比各自改进前的省区和三大地带内差异值小,相比改进前的省区和三大地带内差异值曲线,改进后的入境旅游省区和三大地带内差异值曲线中间部分的弯曲幅度偏大,但改进前和改进后的入境旅游省区和三大地带内差异值曲线的动态变化趋势却几乎相同;改进后的入境旅游三大地带间差异值曲线与改进前的三大地带间差异值曲线相互交替、差别不大,两条曲线的动态变化趋势完全相同。
最后,由于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主要由东部地带内差异构成,为了对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以中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基准,采用改进的入境旅游区域差异Theil系数,探讨了中国入境旅游七大区域内、七大区域间和省区的区域差异动态演变。研究发现:(1) 基于区域差异的波动变化,1992年至2000年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的变化状况主要体现在七大区域间差异的变化,2001年至2012年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的变化状况主要体现在七大区域内差异的变化;(2) 基于区域差异的贡献率,七大区域间差异和七大区域内差异对中国入境旅游省区差异的贡献率相差不大,具有几乎相近的效应。
根据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改进入境旅游区域差异衡量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只有改进了区域差异的衡量方法,才能使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测算结果更为准确,更符合入境旅游区域差异动态演变的真实状况。
[1] 陈秀琼,黄福才.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6(12):1271-1280.
[2] 韩宾娜,张俊娇.国外区域旅游差异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14(2):21-28.
[3] 贺灿飞,梁进社.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市场化、全球化与城市化[J].管理世界,2004(8):8-17.
[4] 黄毅,马耀峰,薛华菊.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时空态势演变与区域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3(12):1689-1701.
[5] 李创新,马耀峰,张颖,魏颖.1993-2008年区域入境旅游流优势度时空动态演进模式[J].地理研究,2012(2):257-268.
[6] 刘法建,张捷,陈冬冬.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动因研究[J].地理学报,2010(8):1013-1024.
[7] 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3):406-410.
[8] 马耀峰,李永军.中国入境后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研究[J].人文地理,2001(6):44-46.
[9] 沈惊宏,孟德友,陆玉麒,卢晓旭,任金铜.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人文地理,2013(1):80-86.
[10] 汪德根.我国各省份国际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J].经济管理,2004(21):65-70.
[11] 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3):69-74.
[12] 王凯,易静,李皓.中国入境旅游发展的时空差异演变分析:1991-2010[J].人文地理,2014(1):134-140.
[13] 吴良平,张健.危机事件及政策变动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研究——基于剔除直接价格效应的中国入境旅游收入[J].旅游学刊,2013(3):29-37.
[14] 吴三忙,李树民.1987年以来我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特征与演变趋势分析[J].旅游科学,2008(2):38-43.
[15] 席建超,甘萌雨,吴普,葛全胜.中国入境游客旅游消费总体趋势与区域差异:1996~2005年[J].地理研究,2010(4):737-747.
[16] 徐建华,鲁凤,苏方林,卢艳.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5(1):57-68.
[17] 宣国富.中国入境旅游规模结构的省际差异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2(11):156-161.
[18] 张广海,王佳.我国旅游资源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其开发类型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49-50.
[19] 张红.我国旅游热点城市境外游客旅游流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人文地理,2000(2):56-57.
[20] Bryden J M.Tourism and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the Commonwealth Caribbea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3.67-71.
[21] Kadt E.Tourism:Passport to Development[J].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9:18-33.
[22] Tosun C,Timothy D J,Ozturk Y.Tourism growth,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inequality in Turkey[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3,11(2):133-161.
(责任编辑:车婷婷)
Measurements and Evolutions of the Regional Disparities ofInbound Tourism in China
WU Liangping1, ZHANG Jian2
(1.SchoolofBusiness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610101,China;2.VisualComputingandVirtualRealityKeyLaboratoryofSichuanProvince&CollegeofMathematicsandSoftwareScience,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610068,China)
This study first took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hiel coefficient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whether the fluctuations in the dollar exchange rate and the regional consumption can affect the regional disparities of inbound tourism measured by other methods, thus to improve the other methods which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regional disparities of inbound tourism in China. Then this paper employed the improved Theil coefficient to analyze the dynamic evolutions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 of the inter-provincial, the inter-regional and intra-regional disparities of inbound tourism for the three regions in China from 1991 to 2012, meanwhile, compared the results measured by the improved Theil coefficient with the results measured by the Theil coefficient with no improvement.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found. (1) When the existences of the dimensions of the regional disparities of inbound tourism measured by some methods are factual, the fluctuations in the dollar exchange rate and the provincial consumption can affect on the regional disparities of inbound tourism measured by some methods. (2) When the dimensions of the regional disparities of inbound tourism measured by some methods do not exist, only the fluctuations in the provincial consumption can affect on the regional disparities of inbound tourism measured by some methods. Furthermore, this study used the improved Theil coefficient to explore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ynamic evolutions of the inter-provincial, the inter-regional and intra-regional disparities of inbound tourism for the seven regions in China.
inbound tourism; regional disparity; direct price effect; improved Theil coefficient; measurement; evolution
F 592
A
1006-575(2015)-06-0001-14
2015-04-16;
2015-08-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孤立子的动力学特征”(11371267);可视化计算与虚拟现实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项目“旅游需求预测、建模与统计分析”(J2012N08)。
吴良平(1987-),男,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统计分析、旅游需求建模与预测,E-mail:wuliangping6@sina.com。张健(1964-),男,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应用统计分析、数学物理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