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2015-02-14游庆括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概论实效性

游庆括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广东 广州 511400)



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游庆括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广东 广州 511400)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意义和责任堪称重大。如何提高“概论”课的教学实效一直是广大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三种策略来提高教学实效性,一是在教学内容方面,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实施专题式教学;二是在教学模式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参与式教学;三是在教学考核方面,注重形成性考核,实施综合式测评。

关键词:实效性; 专题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 综合式测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意义和责任堪称重大。但毋庸讳言,在实际的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感叹“概论”课的教学效果不够令人满意。究其原因,自然是非常复杂和多方面的;就教师方面而言,能否采取正确、合适的教学策略会对“概论”课的教学效果产生重大影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围绕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不断进行教学探索和改革,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概论”课教学为例,笔者主要采取以下三个策略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收效良好。一是在教学内容方面,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实施专题式教学;二是在教学模式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参与式教学;三是在教学考核方面,注重形成性考核,实施综合式测评。现分别论述。

1在教学内容方面,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实施专题式教学

教育部规划的“马工程”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在内容方面,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毛泽东思想的主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涉及到经典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中国历史(主要是革命史和社会主义探索史,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祖国统一、外交、军事、党建、民生等等。内容非常丰富,方方面面的知识点都涉及到了,对于大多数的高职高专的学生和相当一部分老师而言,就显得庞大、杂多而且深奥难懂。因为毕竟大多数的高职高专的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学习时间都不同于一般本科生;这么广而深的知识量对部分教师而言也会形成一定的挑战,我们不可能像“马工程”的专家们能够做到高屋建瓴、全盘掌握、驾轻就熟、举重若轻,高职高专的部分老师们的学术素养对于这么多宏大而精微的课题,有难于熟稔驾驭之感。

在形式方面,“马工程”的“概论”教材虽然涉及的理论和知识方面,社会科学的多个学科都涵盖了,但不可能像其他社会科学那样构建一个知识和理论的体系出来,它需要的是介绍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所以整本教材的一个编写特色就是把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文件等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整编出来,来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和宣传。这样的话,就会产生理论学术和政治宣传的一个矛盾,就是如果不把政治宣传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建构清楚,宏大的政治宣传就会失去学理的支持和根基,就会显得空洞和枯燥,就难以做到以理服人。因而,这样“文件汇编”式的教材体系必需进行转化,转化为“学术理论”的教学体系,将政治宣传涉及的各种社会科学学科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讲述清楚,再结合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出台的实际背景进行分析,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地进行探讨和讲授,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

教材知识内容的庞大复杂需要精简、鲜明,教材“文件汇编”的编写形式需要构建起逻辑严密的理论知识体系,这就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必须发挥能动性,在贯彻好教学目的的前提下,积极地建构好教学体系,不能够照本宣科地讲授教材,否则,教学的实效性无法得到保障。中宣部、教育部教社科[2008]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中国教育报《思政课要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一文认为,“如何做好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2]如何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在教学实践中,专题式教学成为一种不错的整合、转化教材的方式。实施专题式教学,可以将庞大复杂的教学内容精简为一个个的专题,突出重点、难点、亮点,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把一些基本的、重大的理论问题讲清讲透,真正做到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头脑和心灵中,使知识体系最终转为学生的信仰体系。

在专题的设计、内容方面遵循了以下的一些原则,力求专题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首先,专题题目的风格尽量统一,争取生动。每个专题题目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要展现专题的亮点,要展现出讨论讲授的关键词、核心范畴和基本理论,所以统一用了“……与……”的格式。如教材第三章的专题题目是“笔杆子、枪杆子与锄把子”;第四章的专题题目是“工业化、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第十一章的专题题目是“和谐社会的背景与思路”等。

其次,专题的内容必须要建构起理论的内在逻辑体系,深刻分析关键范畴,把基本理论、问题讲清讲透,做到以理服人,实现政治教育的目的。比如,第八章的专题是“市场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我们必须把市场经济的来龙去脉,市场经济的本质内涵,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比较,市场经济对人类发展的贡献以及缺陷,一一地阐述清楚,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市场经济的深刻理念和清晰的图景,然后再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中的种种问题,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理解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和正确性,才会明白我们“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3]的论断的科学性。同样,我们第九章的专题是“民主、法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也是抓住“民主”与“法治”等核心范畴,来建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理论体系,实现从一般原理到特色实践与特色理念的转换;如果一上来就讲我们的特色,学生们会不明所以,没有对一般原理的理解,又如何理解特色呢?教材编写组的主要成员王炳林认为:“作为教学体系,应该在符合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重点讲好若干个基本问题。也就是说,教学体系应该有教师自己的特点。”[2]

再次,专题的内容尽量做到有血有肉,有现实感和充实性。比如,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该章的教材内容比较宏观和具有政策性,而文化的魅力就存在于百姓日常生活的具体用度中,如何将教材讲述的先进文化追求、文化政策、价值体系的建构等高远的表述落实到地,多接地气,我们设计了“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专题,就是要把书本的灵魂转换为血肉,把虚的转化为实的,通过讲述东西方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讲述二者的内容、本质、和优缺点,看看我们在当今怎样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承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来构建引领当代人们心灵的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文化问题,人们的精神、价值层面的问题,应该说是我们当代中国社会在物质需求得到一定满足后,亟待解决好的问题,如果人们的心灵秩序出现问题(包括当代大学生信仰迷失、价值迷惘等),理想的社会是不能构建起来的。教育部社科司徐维凡就指出:“首先解决转化什么的问题,不能把教材机械地转化。要就大学生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系统的理论观点结合起来。”[2]

2在教学模式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参与式教学

教师的“讲课”只是手段,目的是学生的“学习”,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地参与课堂内外的教学全过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和主体,那才是教学过程的关键和核心所在。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探索参与式教学,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中心,把教学的主体还给学生,教师作为方向性的引导者,学生成为他们自己学习过程的主动建构者和体验者,老师提供帮助和合作,努力追求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状态。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非常强调学生学习的“中心地位”:“知识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依赖个人经验自主建构的,是因人而异的纯主观的东西”,“它不可能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处于中心地位”。[4]中宣部、教育部教社科[2008]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

我们在实践中采用两种方法来实施参与式教学。一是开展问题导向的讨论式教学,二是增设“时事关心”的教学内容。

2.1开展问题导向的讨论式教学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在讲述每一个专题之前,会提前布置要学生回答、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下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发言,教师进行时间和进程的控制,在听取了学生充分的发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讲授。

教师在掌控和引导学生课堂讨论时,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

(1)为了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保证发言的质量,掌控好讨论进程,讨论教学可以采取小组发言和个人发言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2)教师可根据学生发言的角度和水平,及时进行回应和适度展开,不必等到最后才总结性讲授,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朝更深层次展开,如有学生的观点相异甚至相反,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辩论,使讨论更为精彩,气氛更为活跃。

(3)教师对于学生的发言,一定不能进行否定性的评价,必须积极进行肯定,要想方设法地找出值得肯定的角度并予以适度展开和深入,来保护发言的积极性,保护讨论的轻松气氛,必须构建出平等、自由、民主的讨论式学习氛围。美国的《实用讨论式教学法》一书中指出:“讨论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他人表现出尊重和热情,这样做了之后就会形成相互之间有活力的、紧密的联系。……讨论是一种谈话的方式,它强调的是要容纳最为广泛和多样的观点,……真正的讨论能够消除教师权威,并将中心地位移至每一位小组成员。……课堂中的讨论总是带有民主的特征。”[5]其实,对于学生发言的尊重,本质上也是对学生人格和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是教师必需拥有的教学礼貌和规则。《礼记·礼运》云:“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蘖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你只有对学生充满尊重和关爱,能醇厚宽容对待学生,重视礼仪规则,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另外,在问题的设计方面,我们根据专题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要求,围绕实效性目的,问题的形式是多元化和多样式。举例如下。

有的问题突出开放性,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谈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如:“你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了解多少?你对毛泽东是如何评价的”?

有的问题突出专题性和知识性,必须去积极查询资料,才能完整回答。如:“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你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改造”?

有的问题注重概念、范畴、基本理论等知识基础的掌握和知识体系的建立,使学生掌握一般性理论,进而学会正确分析中国现实问题。如:“你对民主和法治了解多少?法治和法制有何区别?法治行政、以宪治国和依法治国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有的问题具有历史的探究性或现实的关注性,吸引学生积极去思考和探讨。如:“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提出的我党的思想路线。可他自己怎么晚年背叛了这一路线?坚持实事求是有什么困难?我们怎样才能坚持实事求是”;“我国贪腐问题的原因有哪些?怎么解决”?

总之,教师要围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这一中心,设计好问题,引导好课堂,做到教学相长。

2.2增设“时事关心”的教学内容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网络社会,各种复杂多变的国家、社会事件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视听和心灵,如何保证大学生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考验我们思政课教育的功效和意义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不无忧患意识的指出:“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根据上述的指示和精神,我们“概论”课增设了“时事关心”的教学环节和内容。要求全班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组学生轮流在每星期的一次政治课中,以PPT的形式,选取跟课程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论,学生提问,老师最后点评,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

这种教学,学生参与度极高,学生的成就感非常强烈,能够感受到收获和成长的快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调动,实实在在地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资料收集、PPT制作、口头表达、理论思维等多种综合素质,利于高职高专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全面发展;也能够培养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风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以后更好的建设社会做足准备。

3在教学考核方面,注重形成性考核,实施综合式测评

人的先天本能和理性选择是趋利避害,趋乐避苦。边沁说:“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位主公——快乐和痛苦的主宰之下。只有它们才指示我们应当干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干什么。是非标准,因果联系,俱由其定夺。”[6]应该说,作为学生,他们内心很重要的一个苦乐因素就是学科考核成绩,如何获得优异的学业成绩,会成为他们行为的方向标。虽说大学的考试不可能像中学那样成为学生们行为和学习的唯一的指挥棒,但肯定也是个重要的导向性因素。所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课程考核形式的转变来引领教学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偏重于期末的书面试卷的考试,这个对于我们“概论”课教学是不利的导向。学生跟着老师辛辛苦苦地学了一年,成绩却被决定于一张试卷上;这样就会误导学生不重视平时脚踏实地的学习,认为临时突击一下就可以了,这样漫长的一年的课堂教学就会受到忽视,实效性很难令人满意。所以,考核形式的改革必然要转向重视学生平时的表现。大力提高平时表现的考核比例,就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好评,从而拥有好的成绩,拥有快乐的大学生活,有利于以后的就业或进一步深造等等。

在实践中就大幅度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比例,注重形成性考核,对学生的考核采取了综合式测评,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平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实效得到明显提高。在总评比例方面:学生的平时出勤、发言分值占30%,学生的平时书面作业成绩占30%,学生的实践表现占10%;而期末考试成绩低至30%。即使是期末试卷考试,考试的内容也是开放式和主观式的,不要求有死板的答案,只要对试卷上的材料、案例分析的言之有理,意识形态正确即可。在评价的主体方面也是综合的,依据相关评价标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最终形成学生的总评成绩。这种评价模式引导着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去参与到每次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展现自己和提升自己,并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学的效果不断提升,师生不断获得共同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

[2]思政课要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N].中国教育报,2011-2-21(5).

[3]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N].人民日报,2013-11-13(1).

[4]何克杭.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和哲学基础[J].基础教育参考, 2004,(10): 5.

[5][美]Stephen D. Brookfield, Stephen Preskill.实用讨论式教学法[M].罗静,褚保堂,王文秀,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XIII-XIV.

[6][英]边沁.道德与立法的原理绪论[M].时殷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57.

The Strategy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Introduction” Course

YOU Qing-kuo

(Teachi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00, China)

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ory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s a cor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its meaning and responsibility is significant.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explored by the teachers. The author mainly adopts thre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in teaching practice: first, in the aspect of teaching contents, the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converted to teaching system, implementing thematic teaching; second, in teaching model, carrying out participatory teaching with students as the center; third, in the teaching assessment,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implement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Key words:effectiveness; thematic teaching; participatory teach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31(2015)01-0057-04

作者简介:游庆括(1978-),男,河南省人,博士在读,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JG2-15)

收稿日期:2014-04-14

猜你喜欢

参与式教学概论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普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参与式教学在“旅游与生活”植入式在线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