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者常在

2015-02-13王哲先

中国教师 2015年2期
关键词:老师教育

王哲先

初次听到先生的名字,是在石中英老师的“教育学原理”课堂上,那是2001年的春天,我读大一。“我的老师黄济先生”是石老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讲到某个教育概念或教育问题的时候,黄济先生的观点会被引用;讲到为学为人之道时,黄济先生的事迹则会被拿来做例证。十几年过去,石老师那自豪而仰慕的语气,仍然清晰地印在记忆里。当时就想,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能有这样神奇的魅力,赢得学生如此的敬仰?后来读过先生的《教育哲学通论》,听过先生的学术讲座,先生的思想、形象渐渐清晰具体起来,学识渊博,温良谦和,兼大师之才与君子之风——那时的我并没有想到,作为晚辈的我能如此幸运,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先生,更没有想到,能得到先生的亲自指导,真切地感受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2006年,还在读硕士的我开始在《中国教师》杂志兼职做编辑,彼时黄济先生正在杂志上开设“古典文化专栏”,向广大教师系统地讲解中国古典文化典籍。专栏稿件的相关事宜,是先生亲自来杂志社跟张瑞芳老师沟通,一开始我觉得很奇怪,后来知道那是先生的坚持,再后来也知道了,这是先生一贯的作风。先生的稿子每次都是骑着那辆“著名”的小三轮车亲自送到编辑部来,但是每次都不会匆匆来去,只要有机会,都会坐下来跟杂志社的编辑和工作人员聊几句,问问学业,谈谈工作,更多时候会从文章中一个小小的问题出发引申开去,纵横中外,勾连古今,话题从教育到文化、时事都有。先生国学功底极深,记性也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讲解又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毫无说教感。记得有一次,先生因为刚写了关于《易经》的稿子,就在办公室给我们讲起了易经八卦。这个话题太深奥,知识储备不足如我辈一开始听得云山雾罩但又不敢吱声。先生看出了我们的不解,微微一笑,停下来从头讲起,在纸上边讲边画,结合自然现象、日常生活,把玄奥的知识融入大家熟悉的生活场景。这下我们都听懂了,隔壁办公室的美编、发行人员也都跑过来,听得津津有味,还拿出本子记下来,说要回去讲给孩子听。先生非常开心。于我们,这是一次珍贵的学习经历;而于先生,这只是他几十年教育生涯的一种习惯,所到之处皆为课堂,教授知识,传播文化,启迪思想,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现在回忆起那一屋子人围着先生听讲的场景,那不就是孔子理想中的“春风沂水”吗?

200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北京师范大学与人民出版社合作策划编写“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教育纪实”一书,由顾明远先生任主编,副主编是我攻读博士学位的导师刘复兴老师,刘老师让我做项目秘书,负责编写、出版事务的协调、联络工作。黄济先生是新中国教育理论的重要开拓者,也是在“文化大革命”后为恢复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关键人物,“重建教育科学”一章的内容由先生撰写最为合适不过。先生不但一口答应参与编写,更是全力支持,几次工作会议都全程出席。会议上不但认真准备发言,提出宝贵的意见,还认真做笔记,谦虚地请其他老师提意见,而这些老师很多都是先生的学生乃至再传弟子。

考虑到先生年事已高,刘老师安排我协助黄济先生做些搜集资料的工作,因此有机会跟先生有了更多的交往。2008年春夏之际撰写书稿的几个月里,差不多一周两三次,下午两三点钟,我在先生楼下按响门铃,走上楼梯,刚到门口,就会听到先生热情的招呼:“小王同志,你来了!”然后会亲自拿出干果、点心,解释说这是哪个学生、朋友看望他带来的,那是他自己在超市、小区门口买来的,笑眯眯地看着我品尝,让我想起家里的老祖母,每次放假回家,就是这样,搬出家里所有好吃好喝的,看着你吃下去才满足。而这之于黄先生,除了对于晚辈的疼爱之外,还是一种待人之礼: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年龄,先生都谦恭和善,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学生。先生待人礼数周全,又不肯麻烦别人。他的家里十分简朴,书房满满的都是书,书架已经发黄,很有些年头了,卧室里也堆满了书。书架很高,屋内空间又十分狭窄,每次先生找书,看着他瘦小的身躯在书架间腾挪,我都很担心想要帮忙,但先生总是说:“你不知道书都在哪里,我熟悉,我来找。”只有放在书架顶层不方便拿的时候,才会让我帮忙,并客气地说:“谢谢你。”工作时,时常会听到从另一间卧室传来的呻吟声,开始时我很诧异,后来才知道那是先生的夫人周老师(先生一直让我这么称呼),已卧病多年,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先生和一个阿姨照顾。

先生虽已年届九旬,记忆力却非常好。几十年前的事情,人物、时间、地点等相关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虽是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但先生的思维并不拘泥于三十年。先生认为,重建教育科学,是建立在我国教育科学百年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的,因此有必要回顾教育科学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先生提出,教育学科的重建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从清末民初的引进创建,到全国解放后的全面学苏和“文革”中的大破坏,再到改革开放后的重建和大发展。先生对当前教育学科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也十分关注,认为教育学科的研究应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在研究中,要注意处理“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研究与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关系。随着先生的讲述和回忆,整个中国教育学科建设的曲折历程在我眼前清晰起来,令我对于自己学习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先生讲起新中国成立后直至“文革”期间的轶事,乃至追溯新中国成立前教育学科发展的历程,均能联系西方教育学和哲学的发展,妙趣横生,听来真是如沐春风。先生讲起某个问题,需要核对某个细节,常常会翻好几本书,甚至求教其他先生。一开始先生自己写出了一个完整的提纲,然后跟我“讨论”。我虽从本科开始学习教育学近十年,对于先生讲到的许多问题,并不能完全消化,所以说是“讨论”,更多的时候是我听先生讲述。我跟不上先生的思路,先生并不责怪,一边继续给我讲课,一边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路,修改原来的提纲。而在先生的启发下,我的思路也渐渐打开,能够帮助补充完善一些材料了。我提出的建议,不管有没有道理,先生都欣然接受,这对我是莫大的鼓励。一开始的提纲,先生都是亲自写出来,然后由我打印出来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后面篇幅渐长,每一稿上先生仍会写满修改意见,有时甚至会附上几页纸的补充材料。这章书稿的内容从提纲到初稿再到定稿,前前后后改了有十几稿。最后限于篇幅,很多历史细节与先生的观点并没有完全体现在书里。学莫便乎近其人,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的不仅仅是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有循循善诱的教育艺术。那些手稿,我打印完后先生都要拿回去,继续完善;而那些写满先生密密麻麻修订意见的打印稿,我则保存了下来,这珍贵的手稿,是永远的纪念。

在书稿写作中,我只是做了些协助工作,但在完稿后,先生却坚持署上我的名字,真是受宠若惊,诚惶诚恐。书出版后,先生要把稿费的大部分给我,我觉不妥,又拗不过先生,就悄悄地夹在书里想给先生留下,没想到很快被先生发现——先生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又给了我。那本书2010年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3年又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011年6月,我去给先生送奖金,告诉先生,我回到北师大做博士后了。先生很高兴,鼓励我好好做研究。先生不但把奖金全都给了我,还送了我一本新出的《国学十讲》,并且工工整整地题款,请我“指正”。

最近几年里,很多次想去拜望先生,却从未成行,始终不敢、也不忍,总觉得去打扰先生是一种罪过。虽然知道如果上门请教,先生一定会欢迎,并给予指导和鼓励。总是看到先生不断地出新书,先生对某个教育热点话题发表文章,总是听到熟悉的老师讲,先生还有一系列的写作计划,先生的计划已经列到了多少年之后……亲眼目睹先生对待学术的认真态度,深知那一字一句耗费了先生多少心血,对于一个耄耋之年、经历过几十年坎坷动荡的老人来说,时间是多么的宝贵。难以想象,先生在照顾卧病在床的老伴的间隙,完成一字一句,要克服多少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对于先生的了解愈多,愈感觉到先生精神的可贵与难得。我们能看到的是先生的平易近人,谦和恭谨,而先生一生大痛不言,大爱无疆,平易如水,厚重如山,人格学问境界之高之深,非常人所能体会,更不敢妄言企及。余生也晚,以我浅薄的阅历与驽钝的悟性,隔着整整一个甲子的时空,只能高山仰止。如今先生去了,我深深地遗憾;但是先生留下的精神财富取之不尽,永远感动激励着我——这应该也正是先生所期望的。

在黄济先生追思堂里,翻看着先生的一部部手稿,研读着书稿上工整有力的字迹,看着遗像上的先生一如从前慈祥地注视着我们,仿佛先生还在身边,仿佛下一刻,先生就会微笑着推开英东楼哪个办公室的门,说,小王同志,你好。在灵堂里,看着先生安详地躺在鲜花丛中,与先生有关的往事一一在脑海里浮现,那一刻竟然觉得出奇的平静而心安。是的,这就是先生给我的感觉一一先生一直在我们身边,有先生在我们就觉得有所依赖,可以安心。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先生历经山河变幻,岁月无常,始终从容淡定,质朴真诚,以慈爱温和的笑容面对世事,以智慧仁爱之心呵护晚辈,提携后进。是先生让我相信人格的力量,是先生让我相信长者的存在。先生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传递给我们信仰并坚持真理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与追求美好未来的力量。

黄济先生九十岁诞辰的时候,学生亲友们提出“知者不惑,仁者无忧”,这正是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专注治学,孜孜以求,淡泊功利,超脱达观。作为一个后辈晚生,我想说:长者常在——这不仅是先生给予我们的温暖与关爱,更是先生传达给我们的对于这个世界的信心。在师大学习、工作、生活凡十三年,细细想来先生的影响伴随始终。能够得遇先生受其教诲何其幸运,先生的人格精神潜移默化,永远指引着我,警策着我,应该在今天这个时代安身立命,怎样去为人、为学、为师。

(作者系郑州大学教育系讲师)

(责任编辑:林静)

猜你喜欢

老师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老师,节日快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教育漫画
追老师
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