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俄联合办学视域下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2015-02-13陈平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在我国,中俄实行联合办学已实行多年,21世纪初,格高校纷纷设立了诸多联合办学专业,但有关中俄联合办学的具体培养模式研究成果并不是很多,由于中俄两国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的不同,如何在合作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俄语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中俄联合办学视域下复合型俄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俄联合办学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004-02

1 中俄联合办学现状分析

中俄联合办学为新时期培养俄语人才提供了契机和便利条件,很多高校都积极开展不同层次、不同模式的合作办学模式。但是,任何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发展直至成熟,都需要一个历史过程,这种办学模式能否成功,原因是多样的,为了使其朝着健康良性的方面发展,我们不能忽视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

1.1办学模式单一

目前很多学校中俄联合办学办学形式单一,多采用2+2模式,即在国内学两年后,自愿到国外学习大三、大四的课程。课程设置不合理,与统招生的课程设置无明显区别,个别学校教材选用与统招生的教材也无大差别,只是教师授课时降低一些难度。课程设置多重俄语、轻专业,最后培养出的毕业生只会语言,不会专业,没有一技之长,满足不了社会需要。

1.2教学环节中的问题

教学环节中,没有充分体现出“中俄联合”,大多数学校仍是中方教师授课,少数科目由外教授课,没有充分引进俄方教学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联合”停在表面,没有做到真正的“联合”。

1.3生源层次低的问题

生源起点低入学分数低,大多数学生俄语零起点,很多学生选择中俄联合办学俄语专业只是为了能上大学,获得本科毕业证,这部分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学习无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半途而废。

1.4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目前,俄语专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该专业已成为难就业专业。学生单凭一门语言专业想在社会上立足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俄语专业所能面向的就业岗位局限于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前者主要是为中学和大中专院校培养俄语师资力量,后者主要培养能从事外事、外贸、新闻、文化、工商、航空等翻译工作者和文秘等。然而,由于近些年各地中学和大中专院校俄语招生出现严重萎缩现象,俄语人才市场需求饱和,

导致俄语专业学生就业困难。

2 中俄联合办学视域下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思路

2.1找准目标、准确定位

培养单位要切合实际,做好实地调研与考察,根据社会需要确立培养目标,不能盲目培养,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培养方向、制定相应培养方案。

2.2实事求是、真正联合

在培养过程中,要实现与合作院校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将合作落到实处。师资方面,要加大力度引进俄方优质教师,派中方教师到俄方进修,学习俄罗斯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教学资源方面,大力引进俄方优质教育资源,除图书资料、教材外,还应包括在线图书馆、影像、新闻材料等。培养模式方面,应一改重语言、轻专业的模式,应该语言、专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例如:目前,电子商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很受就业市场欢迎,可以开设国际电子商务、经济管理或国际金融、国际物流等专业。随着中俄贸易的密切往来,很多岗位涉及海关、法律、交通、边检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培养复合型俄语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可以根据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安排相关课程。

培养应用型俄语人才,需要的不仅仅是懂俄语、能会话的人才,而是精沟通、强专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这种人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满足社会需要。这就要求高校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与时俱进地更新与调整培养方案。

2.3提高生源质量、优化合理培养

在过去的若干年,由于入学门槛低,中俄联合办学成为很多学校扩大招生的招牌,导致生源层次低、质量差,教学效果不佳。为改变该现状,建议各中俄联合办学高校择优录取。可以采用先面试,后入学的方法。面试过程中发现有些没有语言天赋或者不适合作对外工作的学生,可以不录取或调至其他适合的专业。选择适合学习该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与俄罗斯人交流的机会,尽量派学生出国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俄罗斯的风土文化,在和俄罗斯人交往的过程中,了解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惯,思考问题的方式,处理问题的思路,加强了解,便于以后工作中相互理解,避免误会,沟通顺畅,灵活地实现两种文化间的传达,最终解决问题。

2.4构建应用型和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机制,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

既然是中俄联合办学,除课堂教学、校内教学注重中俄联合之外,也应该注重课外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合作。课外教学环节,可以采取外语角、第二课堂、俄语演讲比赛、俄罗斯国情知识竞赛、俄语沙龙、情景剧表演、俄语技能(听、说、读、写、译)大赛及其他专业知识竞赛等,中俄两国联合举办文化节、艺术节等。加强交流,加深合作。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在俄罗斯建立实习基地,如:对外汉语专业,可以与俄罗斯开设汉语的学校合作,派学生到校实习,讲授汉语的过程中,加强和俄罗斯人的交流,提高了俄语会话能力,也能与俄罗斯本国的对外汉语老师相互交流,互相听课,了解俄方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及授课方法。课外教学环节使课内教学环节得到延展和检验,让学生在实习中得到锻炼,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为就业打下基础。

2.5提高就业率

要想让一个专业蓬勃健康发展,并且持续拥有生命力,就要提高就业率。高校应抓住合作契机,充分展开市场调查,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尽量将实习基地拓展成就业单位。也可以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根据调研,先为学生找好单位,确立目标,定向培养。根据就业方向设置专业课程,把学生培养成既拥有言语会话能力又掌握专业知识,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俄语人才。

3 结语

中俄联合办学培养复合型俄语应用人才,各高校应抓住这个良好的契机,办学模式应重联合、课程设置应重专业、培养目标应重复合,力求让学生获得最大化的俄罗斯教育资源。创品牌专业,办优质教育,育优秀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俄语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晓彬.中俄联合办学视域下俄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及研究思路[J].继续教育研究,2008,(6).

[2]刘祥云.中俄联合办学视域下俄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

作者简介:陈平(1982-),女,黑龙江绥化人,讲师,硕士,从事俄语翻译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