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像锦
——丝织像景织物名称考

2015-02-13刘立人

江苏丝绸 2015年4期
关键词:意匠丝织织锦

刘立人 刘 婧

(苏州吴绫丝绸精品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006)

像锦
——丝织像景织物名称考

刘立人 刘 婧

(苏州吴绫丝绸精品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006)

丝织像景、像景织物、丝织画、织锦画,丝绸画、杭锦、锦绣画、杭绣画、苏绣画、丝织照片等指的都是丝织像景织物,但是提法或名称既不统一,也不具规范。本文通过对这类织物历史沿革、工艺技术、结构特点等进行分析考证,指出以“像锦”定名统一这类织物为宜。

丝织像景;沿革;构成;分类;定名;影像织锦;像锦

把摄影图像织成丝绸画在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图像的内容有人像、风景、名人书画等,织造方法基本上采用二重纬或多重纬色织提花的丝织工艺。自这种丝绸画产生以来,就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丝织照片、照相丝织物、五彩锦绣、五彩像景、杭锦,收藏界还有称之为杭绣画、苏绣画等,在一些专业书籍上则称这种丝绸画为丝织像景或像景织物。从织物应以基本组织结构和工艺特征进行分类和定名的角度看,上述这些名称似乎都不够规范和贴切。

笔者从业丝绸四十余年,在情结和艺术的驱动下,收集了大量自民国至文革的丝织像景画,欣赏之余做些分析探究,现就丝织像景织物的归类定名,提出一些浅见初解,抛砖引玉,给同行们参考和研究。

1 像景织物的起源与沿革

1.1 近现代的像景织物起源于欧洲。十八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由手工向机械化大生产的深刻变革。法国和英国的丝织匠人们在继承中国的束综花楼提花织造工艺技术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进行各种机械化提花的技术革新,先后解决了“纹针吊综控制经线提升”、“打孔卡纸的孔眼控制纹针升降”、“一张纹版控制一梭引纬”、“多张卡纸围绕一个可以横东的滚筒翻转,使得纹版控制经线提升形成开口,完成投梭引纬的所有动作可以连续进行”等技术问题,其中对机械提花革新最成功的是法国人约瑟夫·贾卡(Joseph Marie Jac⁃quard),他不仅将提花装置移到织机顶部,还将卡纸纹板按一个完整图案的要求首尾相接,方便连续运转,实现了织物经纬提花的全过程机械化。这一发明开创了织机提花机械化的先河,它不仅简化了提花工艺,减少了提花工序的劳动用工,提高了织物质量,同时大大增加了提花的纹针数,提高了织造大幅图纹能力,这种提花织机被命名为贾卡织机,一直沿用至今。与此同时,由法国设计师杨·里维尔(Jean Revel)发明了“以坐标纸设计法”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意匠技术,通过意匠纸上的点格,可以使两种或多种色线通过纬浮织点的疏密来表现黑白、明暗和色彩的渐变过渡,意匠纹版、连续提花技术的完成,为织造摄影图像的丝绸画提供了技术条件,使欧洲的像景织物空前繁盛,织出了大量包括商标、书签、肖像、风景以及文字花卉等精美的像景织物(见图1欧洲像景织物。藏品)。其中较有代表的是英国人托马斯·斯蒂文(Thomas Steven),创办的丝织厂不仅织造出一大批摄影图像,风景油画等多彩像景画,还开发了丝织明信片、贺卡、绶带和丝绸文化纪念品,在欧洲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英语中也有将像景织物称为“斯蒂文画”,欧洲的像景织物一度十分兴盛。

图1 欧洲像景织物(藏品200cm*146cm)

在欧洲提花技术机械化和像景织物发展的过程中,一种叫摄影和感光成像的技术发明了,人们称为拍照,摄像,图片则称为照片或相片,成为能永久保留美丽的人像和风景以及人们喜爱的真实影像,摄影留影迅速成为一种时尚,大量肖像和风景照片的出现无疑给丝绸艺人们提供了丰富图纹素材来源,中外的丝绸匠们均想用一种用丝织方式表现艺术图形的情结和冲动,意匠纹版和贾卡提花机的出现,使这种愿望得以实现,从最初的黑白丝织照片,到后来的彩色织锦像景,像景织物在欧洲、日本得到长足的发展。直至二十世纪中叶以后产品大量减少,逐步走入低谷,但仍然保持着织造技术装备的先进性。

1.2 中国的像景织物后来居上。中国的提花织锦有着近3000年的历史,从战汉的经锦到唐以后的纬锦不断发展,分别产生了蜀锦、宋锦、云锦等著名锦类织物,到明清时期,手工挑花束综提花技术十分成熟,能织出各种艳丽多彩的传统图案,但由于近代工业的落后,在欧洲、日本广泛采用意匠纹版机械提花技术时,我国仍停留在纯手工的织锦,直到上世纪初,杭州的丝绸界开始引进由法国和日本制造的贾卡提花织机,拉开了中国丝绸业由手工作业向机械化大生产作业转变的序幕,杭州的袁震和都锦生丝织企业等率先将杭州的风景摄影照片搬到了丝织画上(图2民国早期杭州都锦生织黑白像景《九溪十八涧》藏品、图3民国时期都锦生织黑白填色像锦《耶稣牧羊》藏品),随后二三十年间,杭州的启文、国华,苏州的大中和东吴以及上海的锦成等丝织企业纷纷引进多种形式,多种针数的提花技术装备,并充分运用自身深厚的大提花工艺技术功底,结合当时的黑白摄影的精美照片,开发织制出大量描绘风景名勝、人物形象和中国传统名家书画的丝织像景美术作品,受到了国内外广大客户的认可和喜爱,成为当时国人自我欣赏和赠送友人的高档丝绸工艺品。就在欧洲像景產品进入低潮的时期,中国以浙、苏、沪为主要产地的中国丝织像景却处在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提升技术的发展时期,当时生产丝织像景织物的厂还会冠上“美术”二字,如“杭州西湖美术丝织厂”、“杭州国华美术丝织厂”等,以增加产品的美感。

图2 民国早期杭州都锦生织黑白像景《九溪十八涧》(藏品28cm*20cm)

图4 《斯大林元帅全身像》(藏品65cm*95cm)

图5 《毛泽东主席像》(藏品81cm*112cm)

到民国后期已有少数五彩色织像景作品问世,进入建国初期,中国的丝织像景技术已完成了从黑白像景到五彩色织像景的技术进步。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分别由杭州都锦生丝织厂织制的《斯大林元帅全身像》(见图4藏品)和苏州大中丝织厂织制的《毛泽东主席像》(见图5藏品)两幅多彩色织的像景画,代表了60年前中国丝织像景织物的最高技术水平,其精细程度和色彩无级过渡,光影变化都达到了世界同行的领先水平,成为当时国家级重要礼品,它标志着中国的丝织像景织物已成为中国丝织锦类品种和丝绸艺术作品中一朵艳丽的奇葩,1969年文革非常时期,杭州都锦生丝织厂(当时改名为杭州东方红丝织厂)织造的大型油画《毛主席去安源》(规格220×154厘米)(见图6藏品)则采用了更加大幅面、多针数、多种组织结构和工艺表现手法的织造方法,使这件作品成为当时丝织像景的顶峰之作。这一时期除了杭州和苏州之外,江西南昌,山东淄博,四川成都,河南南阳,河北荆州等各地丝绸厂均有少量像景织物的生产。

改革开放以来,丝织像景织物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随着提花技术的电子化和数码化,手工意匠纹制+机械笼头提花的装置已发展为数码自动意匠+电子提花机,提经的数目已突破1万针,引纬的方法也由有梭发展为无梭引纬,目前看,八色自动引纬技术已趋成熟,同时织机车速提高2-3倍,这些现代先进织造技术为织造大幅独花的像景织物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目前甚至可以织出双面相同或不同效果的双面丝织像景作品来,丝织像景正呈现一种产品不断创新、品种不断增多、像景内容不断丰富、百花齐放百家争艳的可喜局面,丝织像景的艺术表现力愈加强烈丰富,我国的丝织像景作为丝绸文化工艺产品的一个重要门类正在不断焕发出蓬勃向上的新活力。

(藏品154cm*220cm)

2 丝织像景织物的构成

从像景织物的沿革情况可以看出,现代丝织像景的技术装备虽然起源于西方,但引入中国后的百年中产品却得到强劲的发展,不仅在影像图纹的内容上丰富多彩,被称为“东方艺术之花”,在加工工艺和装备技术上也完成了跨时代的进步,从机械提花到数码电子提花,从手工意匠纹制到数码电子意匠,从有梭引纬到无梭引纬,从机械多梭箱选纬到数码自动选色引纬,这些技术进步带来了中国丝织像景织物的进一步发展,已经形成一个自成体系,有自身稳定构成和属性的丝绸一个大类产品,目前在浙江杭州、湖州、嵊州,江苏苏州以及山东等地均有生产,那么丝织像景织物究竟有哪些内容构成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了解。

2.1 从织造方法看,像景织物一开始就采用先染色后提花织造的基本工序,属熟织物。

2.2 从织物组织结构来看,欧洲的像景织物有采用经线纬线都显花的工艺(见图7欧洲像景实物背面细部)织物厚实,表现力粗犷。中国的像景织物均采用二重纬或多重纬显花的,白经丝与一组白纬线织成白底,其它不同排列的色纬浮点形成不同明暗色彩的过渡和图纹。在意匠方面,学习西方泥点和对卡技巧,也继承中国织锦色块装饰手法,用丝线织造,使像景织物更加细腻逼真,还原于景像,又比欧洲的像景织物轻薄,便于装裱和运输。

图7 欧洲像景实物背面细部

2.3 从织物设计的目的来看,像景织物均是以艺术观赏和装饰为目标

2.4 从织物的图纹内容看,像景织物表现的内容基本集中在人物肖像、风景古迹的影像图片、名人书画以及标志、挂历等装饰性图像,像景织物还有一个不同与其他锦织物的图像特色,就是“独花”,独立成像为主,基本没有四方连续二方连续图案。

2.5 从织物的纤维构成看,在欧洲的像景织物兴盛时期,大量采用精纺染色棉线织制,在人丝和化纤丝产生以后,逐步采用彩色化学纤维为主。而中国的像景织物则不同,由于中国是生产蚕丝大国,蚕丝又细又有柔和的光泽,因此早期的像景织物采用全真丝,后来人造丝引入国内后,则大量的纬向用黑色人造丝来表现黑白明暗关系,直到建国前后开发出多彩像景织物时,则纬向用各种自不同染色人丝,这种情况一直沿用到本世纪初才开始在像景织物有采用彩色化纤丝,但色织提花的基本方法没有改变

2.6 从丝织像景织物自身工艺分类来看,有三种基本类别,一种是黑白像景;另一种是黑白图像基础上填绘颜色,可称为黑白填彩像景;第三种则为多彩色织像景织物。

2.7 从像景织物的产成品装裱形式看,大致有挂轴、摆件、立屛、镜框以及书籍等形式,这是由人的观赏、装饰礼品的实际用途所决定的。

2.8 从织物的生熟之分,则像景织物无疑属于先染丝后织造的熟织物。

从以上丝织像景织物的基本内容构成来看,这一大类产品既有丝织物的共同属性,又有它自身的个性特征,作为传承文化艺术的丝织产品,丝织像景的发展对弘扬丝绸文化,创新发展中国丝绸有着重要意义。

3 丝织像景织物的分类定名

到目前为止,丝织像景织物有着许多不同的称谓,专业的名称有丝织像景、像景织物、丝织画、织锦画,而非专业的名称更多,如丝绸画、杭锦、锦绣画、杭绣画、苏绣画、丝织照片等,以上这些提法既不统一,又似乎不太规范,至少不能归到丝织物的某一个大类里,我们认为现在应该为丝织像景织物来确定一个符合织物分类基本规范的名称了。

3.1 像景织物首先应该属于织锦的范畴是织锦的一个分支。

古人曰“彩织为文曰锦”,唐代纬锦出现后,定义为织物在同一纬道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彩纬线交织或四把梭子以上织造的织物称之为“锦”。现代对锦的理解有几条,一是先染色丝后织造,二是提花织物,三是熟织物,即色织提花熟织物均属锦的大类品种。而像景织物从一开始就是直接表达一幅人像或风景的美术作品,即使在织造黑白像景时,其纬向黑色人造丝也为熟丝,以后发展为多色纬织造的多彩像景织物则更是织彩为文的织锦了,对像景织物属织锦大类似乎比较容易理解和认同,所以一直以来,丝织像景被称为织锦画,五彩锦绣比较普遍,如果认可像景织物为织锦大类,那就像景的分类时应当把锦落在末尾,称为影像织锦,简称像景就比较适宜,就如蜀锦,宋锦、云锦一样成为织锦大类的一个分支,这样的归类应当比较合理和规范。

3.2 丝织像景织物宜称影像织锦,简称像锦。

近期笔者有机会与王亚蓉先生见面,在学习的同时,请王老师为我们的书写序,十分荣幸,王老师允诺了。书的内容中涉及到丝织像景艺术的内容,王老师十分认真负责,中肯的提出“一般织物都是以组织划分,‘像景’若称之为‘像锦’更为相宜,是纬锦的一支系,像锦算为专门织造真实影像的一种锦”这个意见,我们非常赞同,反复考量,拟把丝织像景织物定名为影像织锦,简称像锦。影像织锦这个名称既符合丝织分类的基本规范,又符合像景织物的自身特征和属性。

3.3 影像织锦,简称像锦。这是一个全新的织锦分支的名称。我们之所以认为影像织锦——像锦比较规范合理还有以下几点考虑:

3.3.1 像景与像锦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像锦”明确了这类织物的基本类别,是织锦,这是一个创新。而像景只说明是画,没有品种分类的意思。

3.3.2 用影像来定语这类织锦,则像锦可与其他织锦严格区别开来,说明她不同与宋锦、云锦、蜀锦等。从前面分析的像锦构成內容可以清楚看出它与其他织锦的区别和不同。

3.3.3 用影像来定语织物,符合像景织物主要表现的图像内容的特征,摄影成像图纹,主要用来表现人物肖像、风景、书画、图片等。这个名称也符合像景织物的历史沿革。

3.3.4 从影像织锦——像锦这个名称出发,我们基本上可以明确这类织锦的内容应概括为以观赏为目的,以影像图纹(包括人像、风景、书画、图片)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大提花色织织物均可称为影像织锦或像锦。有了这个名称,则过去落脚在画上的称谓均可逐步取消,如丝织画、丝织像景、织锦画、丝绸画等。

3.3.5 影像织锦——像锦虽然只是一个名称,但这个全新的名称对于目前正在实际生产此类丝绸文化产品的企业,对这类产品的定位和宣传,甚至对这类产品的创新和发展,相信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咬文嚼字”的本意和初衷。

传统织锦的命名主要有二种,一种是以地区来命名的,如蜀锦、壮锦、黎锦、苗锦、土家锦等,它们都代表了一个区域。就算历史上的宋锦,实际上也代表了宋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汉民族的织锦技艺,苏州只是它的“典型”。另一种是以织物的特色来命名的,最明显的就是云锦,由于有着云彩般的色彩和纹样,因而得其名。如以此来进行考量,丝织像景产品既有着“像”与“景”的特点,同时又确实是一种织锦类的丝绸织物,它继承了中国传统织锦工艺,也容纳了西方和现代先进织造方法,因此把它定名为像锦,有理有据,顺理成章。

TS145

B

1003-9910(2015)04-0028-05

猜你喜欢

意匠丝织织锦
18—19世纪法国丝织技术变革与纹样变化
猜猜看
瑶族织锦
关中书院园林造园意匠探微
扬州意匠轩园林古建筑营造股份有限公司
生丝浸泡工艺对捻线丝质量影响研究
织锦古韵(七绝)
天下匠来!FOD嘉年华于凤凰中心开幕
意匠、意象与意境
《说文》糸部字与古代丝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