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分销服务部门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分析

2015-02-13冯晓玲

关键词:分销零售业优势

冯晓玲,王 冰,马 彪

(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一、引 言

分销即产品通过一定的渠道销售给消费者,作为实现产品价值的载体,其健全程度对一个国家商品流通的顺畅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分销市场逐渐由计划控制走向市场调控,分销市场活力得以增强。尤其是在我国成功加入WTO 之后,国内市场逐渐放开,国际市场的扩张步伐不断加快,分销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发展迅速。据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ITC)统计,2012年我国分销及其他相关服务(merchanting and other trade-related services)的出口额为284.2 亿美元,仅次于德国,位居世界第二,反映了我国分销服务在世界市场的重要性。

我国在加入WTO 时的相关文件规定,分销贸易服务由佣金代理服务、批发、零售、特许经营等4 个主要分部门构成,其中佣金代理服务是代理商等在费用或合同的基础上进行的销售及相关服务,特许经营是连锁经营的高级形式。与批发、零售相比,佣金代理和特许经营的发展规模相对较小,影响力相对较弱。本文的立足点为“我国分销服务部门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在相关部分使用批发、零售服务来衡量整个分销服务部门的发展状况。

二、中国分销服务部门国际化水平评估

(一)产业层面的国际化分析

1.批发、零售业境外投资稳步增长

如表1所示,我国批发、零售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简称“流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特别是在2009年后,增速明显加快。2009年批发、零售业的对外投资流量为61.36 亿美元,至2013年已经达到146.47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24.30%。批发、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简称“存量”)也逐年增加,2013年已达到876.48 亿美元,比2012年增加194.36 亿美元,增幅达28.49%。批发、零售业境外投资的流量和存量相辅相成,共同反映出我国批发、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长的现状,体现了我国分销服务部门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表1 中国批发、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和存量 亿美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得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中批发、零售占比,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在全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中,批发、零售业的占比较高,2007—2013年一直保持在10%之上,2013年占比达到15.79%,虽与2007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从2010年起逐渐上升。分销服务业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活跃部门,批发、零售业境外投资流量和存量的增长,反映了我国分销服务部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化水平。

图1 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中批发、零售占比

2.“走出去”以亚洲市场为主

《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4》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批发、零售业对外投资净额的82%流向亚洲地区。我国批发、零售业对亚洲的投资流量为120.2 亿美元,占当年对亚洲投资流量总额的15.9%,是我国企业对亚洲投资的第三大行业领域。对亚洲市场的投资则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地区和东盟。对其他地区的直接投资占比虽然较低,但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如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净额从2009年的3622 万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31 189 万美元。我国批发、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而中国香港地区则集中了我国批发、零售对外投资的流量、存量的80%以上,为最主要区域。除了地缘优势的因素,主要是因为香港自由港的身份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但总体来说,我国批发、零售业对外投资区域和规模均不断扩张,国际化进程逐步提高。[1]

(二)企业层面的国际化分析

1.国内批零企业实力不足

近年来国内大中型零售商通过收购、参股、承包、控股、兼并、托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本土零售业的规模扩张,不断做大做强。但国内分销行业尚存在企业散小、市场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等不容忽视的事实。2013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整体销售规模达2.04 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7%。而美国零售业百强销售额占全美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高达60%,而且近10 多年来这一比重一直稳定在40%左右。国内分销巨头与国际大型分销服务商相比劣势仍非常明显。2013年,中国零售业有苏宁、国美、华润万家三家企业销售额超过千亿元,但是即使名列第一的零售企业苏宁2013年的销售规模也只相当于沃尔玛的1/25。从国内零售百强企业整体销售额来看,其值也仅为沃尔玛总销售额的70%左右。表2给出的是2013年中外大型零售企业的实力对比情况。由表2可见,国内批发零售企业实力不足,在国际竞争中缺乏优势,这成为制约我国分销企业走向国际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2.批零企业国际化尚处初级阶段

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批发、零售企业,像苏宁、国美、百联最多也只是跨区域经营。目前零售业企业“走出去”的不过是北京同仁堂、东莞天和百货、江南布衣等屈指可数的几家,批发业企业“走出去”的则主要是以义乌模式为代表的小商品批零企业。德勤与STORES Media 联合发布的《2014 全球零售力量》报告显示,入选全球250 家最大型零售商的大中华地区企业有13 家,中国大陆地区的苏宁集团、国美集团、上海友谊集团、京东世纪贸易、大商集团、重庆百货、农工商等7 家零售商入选。在总数上,大中华区比2013年增加1 家,大陆地区增加1 家,大陆地区的京东世纪贸易、重庆百货首次上榜,以京东为代表的网络零售企业正在崛起。根据该报告数据显示,250 强企业平均进入了10 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中国大陆地区排名前三的苏宁、国美、上海友谊进入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分别为3、3、1,而沃尔玛、乐购、家乐福、麦德龙进入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分别为28、13、31、32。我国零售巨头的国际市场开拓程度不仅远低于国际零售巨头,还低于全球零售250 强的平均水平。250 强企业来自于外国市场的零售收益占总收益的平均值为24.3%,而我国零售企业的国际收入则微乎其微,远远达不到此水平。可见,我国批零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缺少成功“走出去”的企业典型,批零企业的业务集中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开拓刚刚起步,我国亟须培养国际化的批零企业,加快分销服务业“走出去”的步伐。

表2 2013年中外大型零售企业实力对比

综上,从产业层面看,我国批发、零售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不断增加,国际市场空间在不断拓宽,但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地区,要逐渐增加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从企业来看,我国基本没有成功“走出去”的大型批发、零售企业,批零企业走向国际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应该积极培育具有竞争力的跨国批零企业。

我国分销服务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低,甚至龙头企业苏宁、国美等也难以成功“走出去”,因此缺少成功“走出去”的分销企业的典型,但是分销服务的出口额、批发零售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额等指标却呈不断上涨趋势,显然,龙头企业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带动作用。在我国分销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推力作用的是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我国成功“走出去”的零售企业如江南布衣、东莞天和百货,批发企业如义乌、温州等在国外的商贸城,都是中小经营规模的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温州境外中国商品城以平均每年1~2 家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遍地开花[2]。批发市场的成功“走出去”带动国内更多的中小企业“走出去”。与龙头企业相比,以民间资本为支撑的中小分销企业“走出去”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机制优势、产权明晰、嗅觉灵敏、决策果断、更易被国际市场接受等。中小企业顾虑更少,也没有公司战略等问题分限制,进退更为灵活;中小企业的境外发展对当地产业的冲击小,因此面临的壁垒也少。总之,虽然我国缺少成功“走出去”的龙头企业,但在世界范围内活跃着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构成了我国分销企业走出去的中间力量。这些中小企业既是我国分销服务出口额等不断增长的推力,也是带动更多企业积极“走出去”的引力。

但是我国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分销服务“走出去”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投资规模普遍较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较弱、经营方式的选择过于单一、信息渠道不畅等问题,特别是对国际环境了解不够,一些企业跟风投资或口口相传获取信息,往往导致一些投资失误、血本无归。因此,提供主要投资国家的政治局势、经济数据、政策法规、商务环境及社会治安等方面的信息,帮助企业研判市场潜力、商业机会,并把企业在当地开展跨国经营应注意的问题给予提示,这对于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增强企业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三、中国分销服务部门“走出去”竞争力研究

分销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是指在全球经济不断融合、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各国的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市场,整合资源的能力。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能力和水平。以下主要从产业角度出发研究我国分销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主要的评价指标分别为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1.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分销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指的是该国分销服务出口占世界分销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可从整体上反映一国的分销服务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分销服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如表3所示。

表3 中国分销服务部门出口额及国际市场占有率

2012年世界分销及相关服务(简称“分销服务”)的出口额为2081.35 亿美元,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德国、中国、法国、日本和韩国①按照ITC 数据,世界分销及相关服务出口额排名第四的是瑞士,因为缺少其进口数据,为了保持全文的统一,将排名位于第五、第六的日本、韩国提前。韩国2012年的数据由UNCTAD、WTO、ITC 估算。。我国分销服务出口额为284.25 亿美元,位居第二位,占世界分销服务出口总额的13. 66%。从2007年至2012年,我国分销服务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10%之上,2012年已经达到13.66%,反映了我国在世界分销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但我国分销服务的出口却逆势增长,从2008年的260.04 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84.25 亿美元,增加了24.21 亿美元,增幅达9.3%,这反映了我国分销服务业较强的出口能力。可见,我国分销服务在国际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2.TC 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ve power index,TC)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工具,总体上能够反映出计算对象的竞争优势状况。TC 指数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TC=(出口-进口)/(出口+进口)

TC 指数接近0 时,其竞争优势接近平均水平,大于0 时其竞争优势大,越接近1 其优势越大。该指数可以衡量一国服务部门的生产效率,但是并不能代表该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2012年分销服务出口前五名的国家TC 指数比较如表4所示。

表4 分销服务贸易TC 指数国际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分销服务的TC 指数虽然一直大于0,但是却低于德国、法国和日本。2012年德国和法国的TC 指数已经达到0.59 和0.61,但我国却仅有0.18,仅为其值的1/3 左右。这反映出我国分销服务部门的生产效率较低,在国际市场中竞争优势不明显。TC 指数在上述五国中变化趋势截然不同。德国、法国、韩国的TC指数不断增大:韩国最为明显,由负值逐渐变大,2012年变为正值;而法国则在2011年与排名第一的德国持平,在2011年超过德国;日本的TC指数在不断下降。中国的TC 指数则相对稳定。除了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急剧下降为0.06外,基本上维持在0.20 左右的水平。由此可见,德国、法国、韩国的分销效率在不断提高,竞争优势不断增强;虽然日本的竞争优势在逐渐降低,却仍高于我国;我国的分销效率并没有得到质上的有效提升,竞争优势也没有明显增强。

3.RCA 指数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etitive advantage,RCA)由巴拉萨于1976年提出,根据显示性比较优势原理,RCA 指数可以反映一国某产业贸易的比较优势。分销服务贸易RCA 指数可以通过分销服务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分销服务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份额之比来表示。若分销服务贸易RCA 指数大于1,则表示该国分销服务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与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相比,该指数剔除了国家总量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因此应用也较为广泛。分销服务贸易RCA 指数的国际比较如表5所示。

表5 分销服务贸易RCA 指数的国际比较

表5显示,我国分销服务的RCA 指数一直大于2.50,这表明我国分销服务具有较强的比较竞争优势。从变化趋势来看,其他四国的RCA 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这表明该四国的显性比较竞争优势在不断增强。而我国的RCA 指数则受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起伏不定,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在2011年达到近几年的最低点2.81,在2009—2011三年间我国的RCA 指数甚至低于日本。虽然2012年我国的显性比较竞争优势重返第一,但是仍低于2007年、2009年和2010年的水平,并且其他四国不断增强的比较优势,使各国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我国分销服务的比较优势呈降低趋势。可见,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粗放的经营模式正在逐渐丧失优势,在不断讲求效率、技术、信息的环境下,世界范围内的分销服务业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

由以上分销服务竞争力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可以得出:我国分销服务发展稳定,市场占有率稳步发展,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生产效率欠缺明显提升。现代竞争越来越依靠技术、模式创新,我国依托劳动密集型资源的分销服务业的竞争优势正被逐渐削弱。

四、中国分销服务部门出口潜力测算及分析

当前我国分销服务部门国际化水平逐步提高,也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成为国际分销市场上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分销服务部门的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资本、技术和模式创新上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将在国际化、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上,从出口技术含量的角度出发,来探讨我国分销服务在较高市场占有率的条件下获得的出口潜力,进而验证我国分销服务部门的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力水平。高敬峰(2011)以出口收入指数方法为基础构建出口收入份额指标,计算我国出口的相对贸易利益和分行业状况。该方法利用近期兴起的出口技术含量测算的研究,以技术因素为附加值概念的基本内涵,认为要提高一国的对外贸易利益,必须优化出口技术结构[3]。本文借鉴出口收入指数方法,建立“五国模型”,来分析我国分销服务出口获取的相对贸易利益的大小,进而对我国分销服务部门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判断。

1.计算方法

根据技术含量计算出口收入指数,进而建立分销服务相对出口潜力的模型,测评我国分销服务在国际分销服务市场中所获得的相对利益的大小。

(1)确定各国分销服务部门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2)确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经过权重方式处理后的值。

(3)计算分销服务的出口收入指数。

EIij= rijYi,其中Yi表示该国人均国民收入①根据出口技术含量理论,一国的收入越高,出口品的技术含量越高。。

(4)五国分销服务平均出口收入指数。

AEIij,其中xj为某国的j 服务出口额,Xnj为五国j 服务的总出口额。

(5)某国在“五国”模型中出口收入份额,即分配的相对出口潜力大小。

2.出口潜力的数据来源及结果

本文建立“五国”模型,包含2012年世界分销服务贸易出口额排名前五的国家(德国、中国、法国、日本、韩国),数据选取区间为2007—2012年,分销服务贸易出口额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人均国民收入来源于《国际统计年鉴》①各国2012年的GNI 数据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07—2011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推算。。其中RCA 数据见表6,GNI 数据见表7。

表6 各国RCA 指数

表7 各国人均国民收入水平

经过计算,可以得出在这五个国家组成的分销服务市场中,每个国家的分销服务出口收入份额,即每个国家的分销服务出口潜力。结果见表8。

表8 “五国”模型中各个国家分销服务部门相对出口潜力 %

3.中国分销服务部门出口潜力分析

经过以上推算,表8显示我国的出口潜力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从水平来看,我国的出口潜力指数一直低于10%,2012年仅为6.10%,低于韩国的7.44%,在五国之中比例最低,而同年我国分销服务的出口额排名世界第二,在五国当中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5.6%,我国出口潜力与市场占有率的地位极不匹配。我国的出口潜力与德国、法国、日本的差距很大,尤其是日本,日本的出口潜力在2007年达到55. 02%,2011年虽有所回落,仍达到40.20%,约为我国的10 倍,2012年由于日本分销服务出口额锐减,日本的出口潜力急剧下降为25.44%,但仍高于我国近20%。从趋势来看,我国的出口潜力呈下降态势,从2007年的7.12%下降到2011年的4.26%,2012年有所上升,但仍低于2007年。而世界排名第一的德国出口潜力在逐渐上升,从2007年的23.22%上升到2012年的33.66%。韩国虽然排名垫底,但是发展趋势向好,出口潜力不断增加,与我国的差距越来越小,2012年已经超越我国,而我国与德国、法国的差距却日益变大。由此可见,在国际分销市场上,我国虽然有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但出口潜力却有限,并且有下降的风险。我国分销服务业依托于国内商品廉价的优势,因此具有较高的出口额和占有率,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我国分销服务在效率提升、技术应用、模式创新、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导致我国分销服务较低的技术含量和赢利水平。现代技术的发展推动分销服务的技术化、信息化、网络化,我国传统的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的模式正在逐渐失去优势。我国是分销服务大国,因为较低的技术含量而导致较低的出口潜力,这正是我们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五、提高中国分销服务部门出口潜力的对策

提高我国的出口潜力,就要坚持分销服务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要积极将国际优质分销企业“引进来”,跨国公司的技术、效率和模式优势会倒逼国内企业不断创新,从而提高技术含量;另一方面,要加大分销企业“走出去”的力度,加强与国外分销企业的合作,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我国分销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增加其出口潜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新分销模式。分销服务业走出去,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产品的走出去,也不是企业的走出去,而是分销模式的走出去。我国分销企业由于缺少国际认可的经营模式,国际竞争力不强。在信息化、电子化时代,要创新分销业态,创新分销模式,培育信息、技术、管理优势,实现渠道增值[4]。加快“走出去”模式创新,如集群式“走出去”[5],加强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发展,促进出口潜力的增长。

(2)完善国内相关公共服务。一是建立国家层面的全局领导,建立相关的职能机构,提供针对性公共服务[6]。二是简化商品流通的程序,节约分销企业的时间成本,加快探索和实践“市场采购”等高效通关方式。三是加强对分销企业的国际拓展的政策、资金、人才支撑,加大政策优惠,降低融资门槛,培养优质人才等。

(3)完善国内分销体制。从宏观来看,改变过多行政干预分销市场的现状,遏制各地画地为牢、以邻为壑的恶性竞争,打破地域限制,促进分销资源的自由、最优配置,促进大市场的形成。从微观来看,逐渐摆脱联营方式的束缚,提高自营和自有品牌的比重[7],形成规模经济,进而开拓国际市场。

(4)促进国内市场发展。国内分销市场在一线城市饱和,二线城市基本饱和,三、四线城市还有很大空白,农村市场则基本空白。国内市场的广阔空间和有利可图直接导致了一些企业囿于国内既得利益。促进国内市场发展,加强国内分销企业的良性竞争,会增强分销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布局国际市场的动力。

(5)提高产品竞争力。经销代理、特许经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靠产品的竞争性。在特许经营、经销代理领域,我国分销服务的国际拓展鲜有成就,主要是因为产品的竞争力不强。提高产品竞争力,培育国际知名品牌,才能在特许经营、经销代理领域取得成绩,促进分销服务的“走出去”。

(6)减少国外投资的风险。国际环境的复杂、外国相关政策的不稳定以及政府的歧视性待遇都会限制我国分销企业成功进入国际市场。保护分销企业在国外的安全,要求公平待遇会增加分销企业国外投资的动力。

[1]关立欣.商贸企业集群式“走出去”探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1(7):9-13.

[2]赵萍. 我国流通企业“走出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时代经贸,2010(9):24-30.

[3]高敬峰.中国出口贸易利益测算与行业差异分析——基于出口收入指数的方法[J]. 经济评论,2011(4):124-132.

[4]殷红.论中国分销渠道存在的问题与前景[J].北方经贸,2014(5):63.

[5]赵建华. 浙江企业集群式“走出去”现状和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实务,2011(8):30-33.

[6]于立新,杨晨. 新阶段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路径研究[J].国际贸易,2013(1):63-66.

[7]宋则.新一轮流通体制改革的新背景、新特点、新思路和新举措[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7):41-45.

猜你喜欢

分销零售业优势
矮的优势
送别“B端深度分销”,迎来“C端深度分销”
零售业 餐饮业 到底谁模糊了谁?
效率才是新零售业本质
画与话
小黑裙 三级分销时代的终结?
禧玛诺在欧洲开设第3个分销中心
移动互联网时代,深度分销还要不要做?
场景营销视野下的零售业O2O模式的探讨
提升我国零售业品类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