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题研究:提升语文教师行动的智慧力

2015-02-13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袁爱国特级教师

语文知识 2015年2期
关键词:课题作文语文

☉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袁爱国(特级教师)

课题研究:提升语文教师行动的智慧力

☉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袁爱国(特级教师)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课题研究在各校逐步展开,但由于研究过程中组织化程度不高,研究课题缺少针对性,研究方案缺少系统性,教师主体参与不够,往往收效不够明显。一所学校的课题研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一位语文教师课题研究意识的深浅,也决定着他的教学效益的高低。

开展课题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校本教研实效,还可以让教师的实践更具有教育智慧。通过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息沟通,来提升语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形成系列科研成果,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课题研究,让教师的行动充满理性的力量

许多教师的人文情怀相对浓郁一些,往往感性多于理性,不少研究囿于表象而无法深入。课题研究大都成了时事热点话题的即席沙龙,缺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富有智慧地开展行动研究,可以让课题研究从松散型研究转变为紧密型研究,更聚焦于课堂,更具有学术含量。

1.依托课题开展行动研究,变“雾里看花”为“有的放矢”

课题研究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教师不仅要脚踏实地,还要仰望星空。从语文教学到语文教育,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探究到宏观规划,课题研究引领着语文教师前行的路径,丰富了每一位教师的职场经验。

制度规范行为,通过制定严格的科研制度,如课题理论学习制度、课题沙龙研讨制度、课题阶段总结制度等,并扎扎实实组织实施,这样,避免了课题研究的随意性,确保各项研究按时序进度开展活动。同时注意及时总结,在回顾研究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每月的阶段性总结和每学期的科研总结,着眼于研究工作的反思和提升,如此统筹安排,确保研究工作的常态化和有效性。

课题研究还是一项有组织的且具有学术规范的研究活动,课题的组织化程度高,研究的计划性也就更强。根据课题的不同级别和研究范围,成立各个研究团队,每一位教师确立了自己的教研专题,从小处着眼,向深处探究,这样的研究有个人探究,有合作交流,有方向的引领,更有方法的指点。

2.基于课题开展行动研究,变“片言只语”为“真知灼见”

缺少了课题引领的行动研究,往往跟风研修,盲从他人,零打碎敲,难出成果。即使有一些成果,也处于“碎片化”状态,不成体系。围绕课题展开研究,方向明确,要求具体,方法科学。

如围绕“基于学案导学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构研究”,我们确定了如下研究内容:基于学案导学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的理论基础;基于学案导学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基于学案导学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基于学案导学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语文高效课堂建构从“教案”到“学案”编写的相关问题研究;语文学案教学对学生思维、学习习惯、学习负担等各方面的作用及影响等研究。从开题论证、中期检测到结题报告,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规范化要求,还要将成果“打包”呈现,这就构建了研究的系统。

3.扎根实践的田野研究,变“特立独行”为“合作共赢”

课题源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也只有回归到课堂进行田野研究,才能取得实效。基于课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方向集中,过程清晰,反思及时,成效显著。这种有计划的基于现场的研究,更容易让每一个教师在自己的课堂营造独特的教学风景,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思考成果。

每一位教师都在课题研究项目中有自己的任务,他们会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后还需要进行总结反思,再通过同伴互助,互惠共赢。这样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激发了教师的研究热情,扩展了研究的广度,增加了研究的深度。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围绕“基于学案的高效作文教学指导”这一课题,执教了《如何让中考作文立意深刻》一课,试教五次,五易其稿,五次反思,一堂课从低效逐步走向高效,锻炼了教学能力,也刷新了自己的作文教学理念。

二、课题研究,基于教学实践问题而开展的智慧研究

有专家指出,中小学教师与专业研究者一个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一直生活在教育教学实际的现场,是在现场中感受教育事实,生发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智慧的。[1](P.49)课题研究直面现实,给教师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无数的可能性,这种草根式的研究也就更有价值。

1.课题选择:直面教学中的真实问题

课题的选择既要参照上级教科研部门设定的研究方向,也要关照学校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是研究的主阵地,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疑难问题,既为学生的发展负责,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

“十五”末期,我们发现初中作文训练缺少科学有效的体系,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内容在实际操作中起的作用微弱,许多教师甚至弃而不用。同时由于“话题作文”风行一时,教师大都进行此类训练,偏重于话题的搜集罗列,盲目训练,但系统性不够,作文指导有效性低,学生作文水平徘徊不前。因此,我校将作文教学列为重点问题加以研究。“十一五”期间,我校有两项省级作文教学立项课题,一是沈寿鸿校长主持的江苏省第七期教研重点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作文教学高效性研究”,另一个是笔者主持的省教育规划立项课题“新课程理念下生态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在生态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高效作文”“生态作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助于建立科学有序、可操作性强的作文教学新思路,具有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2.合作探究:构建课题研究共同体

课题研究不是一个人的“单兵作战”,而是一个团队的协作共进。不仅有校内的合作,也有校际的交流。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鼓励教师互相学习,大力倡导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内教师之间的合作切磋,在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围绕课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同时,我们积极利用市县语文名师班活动平台,及时将教师近期研究成果与校外语文教师分享。我们还在编印的校本刊物上设置了“课题研究”栏目,及时将教师近期研究成果与同行交流。

专家引领可以提升课题研究的含金量。为了及时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困惑和难题,可以邀请专家全程指导课题的调研立项、开题、实施等工作。我们还创造机遇,走出去,请进来,让教师亲近名师,与专家对话,让每一位教师聆听名师的心声,了解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增强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内在动力。

3.深度学习:涵蓄丰富的理论素养

开展课题研究,首先可以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围绕课题开展文献研究,可以了解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筛选、整合信息的过程,也是知识同化的过程。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国内外教育理论成果和最新动态,提高课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可以采取自学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办法,在报纸杂志中精选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方案等资料,购买优秀教育丛书,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沙龙活动,学习科研方法、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等理论,力求给老师最及时、最有效的信息,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融入到实践工作中。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及时调整学习内容。

笔者主持了“生态作文”教学研究课题,为了扩充研究的视野,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多项专题学习:一是借鉴“生态学”“生态文化”的研究成果,吸收其理论精华。通过网络、杂志选择相关研究文章,进行学习整理、筛选加工、移植创新,形成自己的思考成果。二是研究中外作文有特色的教学理论,如朱自清、林语堂、季羡林等作家作文教学理论以及美国作文教学案例,吸收其合理成分,并结合新课程理念,形成自己的生态作文教学理论。

4.走进课堂:积累有价值的典型课例

在研究过程中要不断丰富研究形式,围绕课堂积极开展案例研究、叙事研究,在校本研究中提高实效。可以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教后反思等环节,进行全程研究,研究目标明确,主题集中,反思及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围绕作文教学进行了下列典型课例研究:

★《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关注媒体表情: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特刊模拟写作练习》

★《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提炼深刻的主题》

★《四月天,校园那一架紫藤萝》主题作文

★《让心灵走进自然——观察和描写景物特点》

★《读图作文——观察〈读者〉封面写作练习》

这些教学案例相继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学教师》等刊物发表。我们还在校本刊物《翔宇教育报》《且行且思》中设置了“案例平台”栏目,刊发优秀教学案例。这些典型课例取自教学第一现场,课前能围绕课题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课后能够围绕研究专题进行微观解剖,宏观与微观兼顾,点面结合,促进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也为课题研究积累了原生态的教学案例。

5.且行且思:形成充满智慧的系列化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在关注“田野实践”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理性的思考,才能形成有质量的研究成果,否则,教学研究便会凌乱、泛化,难以深入,事倍功半。各课题组围绕研究目标开展系列研究,循序渐进,力求成果的丰富性与个性化。如笔者围绕“生态作文”教学从理念到实践层面撰写了系列论文,涉及“生态作文”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这些论文陆续得以发表,其中3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三、课题研究,从“我”的主张到“我们”的主张

1.教研并重:形成“和而不同”的教学主张

“我”的主张往往注重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个体的教学主张经常孤掌难鸣。如果将“我”升级为“我们”,形成共同的教学主张,则会发生群聚效应。“我们”的主张立足于教师个体对于教育的独到见解,通过课题研究,对话交流,追求共同的教学价值观。

我校语文教师不仅致力于“生态作文”“高效作文”的研究,还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进行了专项研究,如《语文阅读教学中民族文化心理及意蕴的研究》《基于预设接合与生成背离的多元理解阅读范式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策略研究》《初中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中学语文教学中体验学习的应用性研究》等。这些课题从不同侧面对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探究。我们还利用市县语文名师班活动平台,多次围绕课题开设观摩课、专题讲座,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促进了全体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也给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具体的策略。“十二五”伊始,笔者主持了江苏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教学品质提升的境界语文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我们试图以“境界语文”作为共同的教学主张,同时结合教师的个性化研究,提升教学品质。

2.教学相长:促进教师群体智慧力的提升

依托课题研究形成的“学习共同体”,构成了紧密型的研究团体。如日本学者佐藤学所言,“学习共同体”是通过“学习”而构成的“情结”,这种“情结”是跟学习的课题和学习的内容不可分割地生成的。[2](P.384)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与实践,可以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同时培养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课题研究在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的同时,也激活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养成了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习惯,提升了教学工作的智慧含量。

课题研究不仅提升了教师“教”的品质,也提升了学生“学”的品质。教师能运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将教学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形成自主进取、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学习品格,使他们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未来社会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注释:

[1]郑金洲.教师如何作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本文为笔者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普教重点课题“基于教学品质提升的境界语文理论及实践研究”成果之一(批准号B-a/2013/02/081)。

猜你喜欢

课题作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