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次五年规(计)划比较研究综述
2015-02-13赵华
赵华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天津 300222)
我国历次五年规(计)划比较研究综述
赵华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天津 300222)
近年来,学术界对五年规(计)划的比较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梳理学术界关于五年规(计)划的比较研究成果,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五年规(计)划;执政理念,决策机制;比较研究
“五年规(计)划”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我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比例关系作出规划,为我国的发展远景设定方向和目标。制定与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五年规(计)划,以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我国积累的一条十分成功的经验。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实施完成了11个五年规(计)划,现在正处于“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行将结束、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即将开始之际。五年规(计)划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其制定为我国的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针;另一方面,其实施状况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运行状况的深刻反映。不同时期的五年规(计)划存在着诸多不同,对我国历次五年规(计)划进行比较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其研究的主要成果作一回顾和总结。
1 研究概况
近年来,学术界对我国历次五年规(计)划的研究开始升温,相关论文陆续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数量都远远超过以前的各个阶段。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学者们从宏观的历史视野,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了五年规(计)划之间的异同。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胡鞍钢等[1]的《从经济指令计划到发展战略规划:中国五年计划转型之路(1953—2009)》,汪海波[2]的《新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的回顾:成就和经验》,王亚华等[3]的《十个五年计划的制定过程与决策机制》,刘志迎等[4]的《我国11个五年计划(规划)工业发展重点比较分析》等等。学者们主要从五年规(计)划中党的执政理念、五年规(计)划的指导方针、决策机制、制定与实施的特点、工业发展重点、完成情况等诸多方面对五年规(计)划进行了比较研究。
2 研究内容
2.1 五年规(计)划发展阶段的划分
学者们对五年规(计)划的比较研究首先是从对规(计)划发展阶段的划分开始的。大多数学者把规(计)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即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后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两个阶段。不过,也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划分方法。
胡鞍钢按五年规(计)划转型的历程,把规(计)划分为5个时期:“一五”时期,即大推动计划期;“二五”到“五五”时期,即半统制计划期;“六五”到“八五”时期,即混合型计划期;“九五”到“十五”时期,即指导规划期;“十一五”时期,即战略规划期。
汪海波从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变革这个视角,把前10个计划分为3个时期:一是“一五”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二是“二五”到“五五”时期,即计划经济体制完全确立并进一步强化时期;三是“六五”到“十五”时期,即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期。
王亚华、鄢一龙则根据制定10个五年计划的制度化程度,将其分为5个时期:“一五”时期,即制度化建立时期;“二五”时期,即制度化破坏时期;“三五”和“四五”时期,即非制度化时期;“五五”和“六五”时期,即制度化重建时期;“七五”到“十五”时期,即制度化深化时期。
2.2 五年规(计)划中党的执政理念的比较研究
关于五年规(计)划中党的执政理念的比较研究是五年规(计)划比较研究中一个较新的视角。王蕾和杨近平[5]认为,不同时期的五年规(计)划有着不同的背景和内容,其制定与实施的过程充分显示了党的执政理念的变化。“一五”到“五五”时期党的执政理念是工业强国,这是前5个五年计划的一个突出特点;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制定计划的核心指导思想是把发展作为中心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使得“六五”到“七五”时期党的执政理念成为了共同富裕;伴随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党开始在“八五”到“十二五”中强调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2.3 五年规(计)划指导方针的比较研究
五年规(计)划的指导方针,凝炼概括了各个时期国家的发展路线和发展思路,是对不同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集中体现。指导方针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五年规(计)划制定与实施的方向以及能否取得成功。关于五年规(计)划指导方针的比较,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基本一致,并不存在分歧。一般都认为,各个规(计)划的指导方针大都有所不同。“一五”提出了“一化三改”的指导方针;“二五”的指导方针开始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后来转变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三五”和“四五”都是立足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五五”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六五”明确提出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七五”提出了继续推进经济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管理体制;“八五”提出了五个“坚定不移”的基本指导方针;“九五”的指导方针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和保持稳定,并在计划中首次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五”提出了全面、协调、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十一五”的指导方针是科学发展观;“十二五”提出要在科学发展中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6]。
2.4 五年规(计)划决策机制的比较研究
不同的五年规(计)划有着不同的决策方式。王群会[7]分析了“一五”到“十五”计划的制定过程,认为决策方式的不同导致规(计)划的实施有着不同的结果。他提出,“二五”到“五五”计划的实施之所以存在着诸多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计划制定中的社会参与不足,而且未能准确并充分地把握国内外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导致计划制定时对形势判断出现错误;此外,在“一五”到“五五”时期,计划实施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他指出,“九五”之前的计划几乎都是单一的部门规划,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领袖规划,制定计划只是很少人的内部活动,这一时期的五年计划很不科学,根本谈不上广开言路、百家争鸣;而“十五”的制定,公开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增强了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王亚华、鄢一龙[8]也从计划制定的决策机制方面对10个五年计划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认为,不同的决策机制,对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具有巨大的影响:“一五”计划的制定,决策过程是按照宪法所规定的中共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的关系架构和规范进行的,充分调动了社会参与的力量,并从各种渠道完善了计划的制定,极大地保障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二五”计划从制定方面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按照制度化的要求制定的,而到了后期,制度化完全被破坏;“三五”和“四五”计划采用的完全是个人决策模式,领导人的个人观点及意愿决定了计划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内容;“五五”和“六五”计划已经从个人决策发展到了集体决策的模式,计划的制定已经开始逐步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七五”到“十五”计划的制定,基本制度已经初步形成,并且有了一系列比较成熟及稳定的程序可供遵循,同时社会参与在计划制定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集体决策和咨询决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2.5 五年规(计)划制定与实施特点的比较研究
五年规(计)划制定与实施的特点反映了一定时期我国的国情。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武力[9]的观点。他认为,改革开放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体现出5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大多数计划没有正式公布,除了一五计划外,后面的4个五年计划都没有正式公布;第二,未能做到科学决策,计划的制定、调整、完成情况等等都缺乏科学性;第三,计划实施形式越来越单一,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指令性计划管理的不断加强,计划的实施形式越来越单一;第四,片面重视的重工业发展,结果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而改革开放后,规(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发生了巨大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规(计)划的基础已经实现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计划管理的基础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第二,计划管理由以脱离实际的指令性计划指标为主,逐渐转变为趋以向实际的指导性计划指标为主;第三,规(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逐步规范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第四,合理地采取了农轻重均衡发展的做法,在资源和市场等方面都实行了对外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2.6 五年规(计)划工业发展重点的比较研究
我国不同时期的工业发展重点也是不同的,这在不同时期的五年规(计)划中有深刻的反映。关于五年规(计)划的工业发展重点,刘志迎、王正巧[4]认为:“一五”和“二五”计划都学习了苏联经验,把重工业作为工业发展重点,其中又把冶金工业和机械工业当作最重要的发展对象;“三五”到“五五”计划从备战的角度,均把国防工业作为工业发展重点;“四五”计划在强调国防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开始重视机械及钢铁工业的发展;“五五”计划逐步调整了经济结构中的一些不合理的因素,机械工业和冶金工业的投资很大程度上被缩减,增加了对电力工业的投资;“六五”到“八五”计划进行了产业结构的大调整,都把能源工业定位为工业发展重点,“六五”计划把煤炭、石油、电力工业等支柱产业当作工业发展重点,“七五”和“八五”计划的重点一是能源工业,二是原材料工业;“九五”计划提出了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振兴支柱产业和调整提高轻纺工业;“十五”计划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工业发展重点,提出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规划提出了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水平,振兴装备制造业,优化发展能源工业,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提升轻纺工业水平。
2.7 五年规(计)划完成情况的比较研究
五年规(计)划完成情况是衡量其是否科学的重要指标。鄢一龙等[10]认为,从历史比较来看,我国10个五年计划的完成程度是有差异的。“一五”计划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二五”时期由于“大跃进”的发生,导致计划遭受重大挫折;“三五”计划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形势下,完成近半;“四五”计划基本完成了调整后的目标;“五五”时期我国经济在干扰中逐步调整提高;“六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二个黄金发展时期;“七五”时期我国的形势纷繁复杂,计划的实施情况不尽理想;“八五”时期是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三个黄金发展时期;“九五”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全面完成;“十五”时期是我国进行全面协调的新的黄金发展时期。从计划制定的合适程度看,“二五”、“七五”和“八五”相对较差,其他均总体合适;从计划的完成程度看,“一五”、“六五”、“八五”、“九五”和“十五”相对较好,“二五”相对较差,其他均处于中等水平。“十一五”是完成最好的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初步纳入科学发展轨道。
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术界对五年规(计)划的比较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而且在质量上也有所提升,其中不乏学术积淀深厚、理论功底扎实、在学术界反响颇大的学术精品,这些成果为深入研究五年规(计)划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是,总的来看,迄今为止对于五年规(计)划的比较研究仍然稍显不足,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专门性研究相对较少
目前,学术界对五年规(计)划的比较研究,虽然也有一些专门的论文,但是从总体上看,相当多的研究只是在论述其他问题时捎带提及,或对某一时期的五年规(计)划进行总体性的评价,全面透彻、专门性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3.2 系统化研究相对不足
学者们多侧重对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后五年规(计)划的比较研究,而对其他时期规(计)划的比较研究较少;多侧重对经济方面的比较研究,而对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比较研究较少;多侧重对规(计)划制定与实施的目的、内容、过程、结果等进行基础性的比较研究,而对规(计)划制定的体制背景、实施和评估机制等方面的比较研究较少。
3.3 研究成果的理论深度不够
学者们多侧重对史料的梳理和分析,理论深度不够,即使是对五年规(计)划中经济等方面进行的相对较为深入的比较研究,也大多停留在表层,缺乏足够的理论深度、论证性和说服力。
3.4 研究角度和方法比较单一
对五年规(计)划进行的比较研究,或是研究国史的学者从国史的角度进行的叙述性研究;或是研究经济的学者从经济学或经济政策的角度进行的比较具体和微观的研究,属于国家政策部门的政策性分析和诠释,学术性研究不多。
4 结束语
作为研究者,应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历次五年规(计)划做进一步具体的、全面的、系统的比较研究,以便更加客观和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其制定与实施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制定与实施五年规(计)划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1] 胡鞍钢,鄢一龙,吕捷.从经济指令计划到发展战略规划:中国五年计划转型之路(1953-2009)[J].中国软科学,2010(8):14-24.
[2] 汪海波.新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的回顾:成就和经验[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1):24-27.
[3] 王亚华,鄢一龙.十个五年计划的制定过程与决策机制[J].宏观经济管理,2007(5):67-70.
[4] 刘志迎,王正巧.我国11个五年计划(规划)工业发展重点比较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7(2):26-28.
[5] 王蕾,杨近平.从新中国五年计划看党的执政理念的历史演变及启示[J].理论建设,2013(5):41-43.
[6] 曹普.从指导方针的演变看新中国的十二个五年规(计)划[N].学习时报,2010-10-25(3).
[7] 王群会.公众参与制定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J].宏观经济管理,2001(3):15-16.
[8] 王亚华,鄢一龙.十个五年计划指导方针的演变[J].宏观经济管理,2007(3):68-71.
[9] 武力.试论我国编制和实施五年计划的历史经验[N].中国经济时报,2006-04-03(1).
[10]鄢一龙,胡鞍钢.中国十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情况回顾[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35-45,158.
Review of comparative study for PRC's all previous five-year plans
ZHAO Hua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Tianjin 300222,China)
In recent years,the study of five-year plan has a new progress that the research field has been expanding,and a series of articles have been published.So,to review the comparative studies of five-year plan and to analysis its problems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study of such issue in the future.
five-year plan;goveming idea;decision-making mechancsm;comparative study
F123.3
A
2095-0926(2015)01-0064-04
2014-12-09
天津市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项目(TJKSHQ1403).
赵 华(1975—),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