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途径探析
2015-02-13田慧芳田璐琳
□田慧芳,田璐琳
(1.玉林师范学院 图书馆,广西 玉林 537000;2.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途径探析
□田慧芳1,田璐琳2
(1.玉林师范学院 图书馆,广西 玉林 537000;2.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新型城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不足也成为了严峻的现实。在高等教育的快速大众化发展和经费投入进入到“4%”时代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具备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源、人才和基础条件,其参与途径主要有:主动参与政府主导下的资源共享机制;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数字资源共享服务;利用地方特色文献和学科专业资源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高校图书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
城镇化是与人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不足日益凸显,反过来也直接影响到了新型城镇化的持续科学发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稳定增加,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人才、资源的聚居地,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成为了必然。
一、我国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的现实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中共第十五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城镇化的理念。据国家统计局当年的统计:中国城镇化率为36.22%;[1]至2013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6072万人,城镇常住人口73111万人,城镇化率为53.73%。[2]表明中国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必然要求与之相配套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发展城镇区间的文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丰富农民工、偏远山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作好基本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满足人民基本文化权益”。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免费服务项目和范围,让更多的基层、群众享受这些公共文化服务。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努力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民阅读活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具体措施。
公共图书馆是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据国家文化部统计,2012年,全国共有县级以上独立建制的公共图书馆3076个;全国公共图书馆总藏量达7.89亿册(件),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58册.[3]美国图书馆协会发布的最新版《可引用的美国图书馆事实》(Quotable Facts About America's Libraries)(2012)报道:美国总共有16604个公共图书馆和分馆[4]。根据联合国的公共服务指南规定,通常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应该以每人1.5册到2.5册为标准。由此可见,我们差距还很大,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
二、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优势条件
正如上述,在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基础薄弱的公共图书馆显然无法满足不断提高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而高校图书馆则可以弥补这种短板。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快速发展的高校图书馆,在办学水平评估后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宣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提高也使高校图书馆建设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相对于主要靠地方自筹资金的社区图书馆来说,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具有以下优势条件:
(一)馆藏文献资源的优势。由于国家财政性教育事业经费投入的保障,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据统计,截止201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23所,拥有一般图书194250.58万册。当年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2231.8万人,生均一般性图书87册。[5]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馆藏至2012年才达到0.58册。[6]以2000年升本的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经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近年来的持续投入,截止2013年底,现有各类型文献总量181万册,生均达100册左右。其中印刷型图书128万册,电子图书53万种,全文数据库15种,年订购中外文报刊2340多种,具有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的馆藏特点。[7]可以说,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拥有的多学科的丰富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都是其所在社区公共图书馆无法比拟的。
(二)基础条件和资源共享的平台优势。高校图书馆不仅馆藏资源丰富,而且是先进技术设备的实践基地,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已基本上在高校馆得到应用。高校图书馆拥有装备精良的电子阅览室,现代化的文献管理查询系统,先进的打印、复印设备和学术交流设备。特别是随着自动化网络系统的建立,通过现代通讯和数字技术的结合,高校图书馆已经实现了多时空、全媒体的服务,变成了高校师生一个“触手可及,无处不在”的文化空间。这些优势可以在地方文化建设中发挥极大的作用。以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目前全馆建筑总面积17667m2,生均建筑面积1m2,并有1个建筑总面积37000m2的新馆即将投入使用。该馆与169个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学报交换业务,与广西大学图书馆、广西师大图书馆、玉林市图书馆签订了资源共享协议,加入了广西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可在区内加入协议的24所高校图书馆内,享受图书、期刊、电子资源的互借互阅服务。在Calis华南中心、广西高校图工委框架下参与馆际协作活动。相对于所在社区的公共图书馆来说,基础硬件与资源共享的软件平台方面都具有相当的优势。[8]
(三)人才资源优势。高校图书馆是学术性服务机构,拥有一支管理经验丰富、专业训练有素的信息服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校图书馆一般都设有信息技术部,由一批既有专业知识背景又具有信息服务理论知识并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他们熟悉馆藏,精通检索技能,对文献具有较强的开发能力,能对用户咨询提供分析和指导,并长期从事面向全校的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工作,有些人员还直接参与到高校各个学科的科研课题组中,承担相关学科专业的资料整理和科研活动,是高校馆对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才保证。另外,高校高职称、高学历的学科专业人才也是也可以结合本学科专业,为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提供强大的助力。
三、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途径探析
西方的大学图书馆一直有向社区公众开放的传统。早在17世纪,著名的德国图书馆学家诺德就提出:“图书馆不应只为特殊阶层服务,应该向一切愿意来图书馆学习的人开放”。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经常可以看见学龄前儿童在家长陪同下来到剑桥大学图书馆阅览。美国耶鲁大学的理念使纽黑文市成为“人人读书的城市”,其图书馆甚至已经成为游人不需任何证件即可参观的“景点”。[9]
我国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职能。2002 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第二十一条就要求“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近年来,也有一些高校尝试有条件向社会开放。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专门制定了《校外读者接待办法》,规定校外读者可以持有效证件到咨询台办理临时借阅证,每天收费2元,只能在开架、闭架阅览室阅览书刊。如果想利用特藏书刊,需要交纳一定的资料费。但暂时不可能对外借书。[10]清华、北大凭介绍信可以办理有效期为一天的临时阅读证,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规定:校外读者(限本科以上在校生或高校教师),“可持本人身份证和学生证或工作证,到图书馆咨询台免费换取‘临时阅览牌’入馆阅览”,“文科图书馆每天限临时读者30名(含光华楼古籍部5名)。理科、医科、江湾、张江各馆每天限20名”。[11]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均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开放。浙江大学图书馆对于校外读者的借阅规定:“校外读者凭身份证及单位证明开通借阅功能;60岁以上老人凭老年证开通借阅功能。”,“非全日制留学生、进修生及校外读者需缴纳服务费100元一年;60岁至70岁的老人缴纳服务费50元一年;70岁以上老人不收取服务费。”[12]但总体看来,受种种条件限制,我国高校图书馆对社区开放的程度远远低于国外。
综合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对社区开放的经验,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面临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加强社会服务功能要求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目前向社区开放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在政府主导下,高校图书馆与当地社区公共图书馆或者行业学会、协会主动开展业务合作,建立资源共享的机制。欧美和日本等国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服务,其主要法律依据是《图书馆法》,如英国的《不列颠图书馆法》,美国的《图书馆服务与建设法》,日本的《学校图书馆法》,等等。根据我国图书馆相关法律不完善的现状,政府主导协调应当是当前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服务的主要有效途径。200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政府可以协调区域内的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构建一体化的服务网络平台,将公共图书馆直接面向社区民众的服务定向和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建立资源共享、馆际互借和对口支援等义务共担的机制。高校馆可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好适用于公众读者的借阅制度,既要保障公众读者的利益,也要明确其应负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如制定校外读者借阅规则等,做到有章可循。这样既可以提高高校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和基础条件的效益,同时也可以有效缓解社会公众对知识信息的强烈需求与公共文化资源短缺的矛盾,达到高校馆服务功能扩大与促进地区文化素养提高的双赢。
(二)利用网络虚拟空间提供公共数字文化的服务。信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是现代图书馆的时代技术特征,也使图书馆从过去面向单一对象的馆藏、借阅功能扩展为触手可及的“文化空间”。从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的内容来说,除了传统物理空间的传统服务。如纸质书刊的借阅服务、形式多样的讲座等,网络虚拟空间的数字文化服务技术也已经成熟,如数字资源的咨询、文献传递、数据库资源的免费使用、电子图书的免费阅读,等等。如今,计算机网络已经普及到社区居民家中,有些社区也有了社区电子阅览室。从技术上看,目前网络虚拟空间服务的优势一方面在于更容易实现协作、共享,另一方面也在于数字资源的扩容性更强,需要的空间更小,从而打破了纸媒馆藏的有限性。所以,现在人们越来越偏好足不出户就能获取的数字资源。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二五”规划纲要》 中提到,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目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创新融合,打造一些集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大幅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感染力。因此,在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要更重视网络虚拟空间服务方式,多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三)利用高校的地方特色文献和学科专业文献资源,推动所在社区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数据库是指图书馆根据所在地区特色,对本地文化社会发展的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进行收集、处理和存储,并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将其数字化,向社会公众提供使用的文献信息资源。它是图书馆在数字时代的另一种特色馆藏开发与表现形式。高校图书馆要从事地方特色文化数据库开发和建设,就要掌握本地文化文化特色,并能实事求是地对当地的文化特色进行研究和总结,这方面高校无疑是具有专业人才与技术优势的。由于目前国内的高校绝大多数都有多科性的发展特点,具有科学研究的职能,学科专业文献资源丰富、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平台广阔是高校图书馆相对于公共图书馆的一大优势。高校馆可与当地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充分发挥自身在文献信息开发中的优势,通过对古籍档案的加工整理,在此基础上产生更加通俗易懂的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同时可以根据社区产业和资源配置的状况,在原有基础上有侧重的加强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文献资源的建设,并为高校专业人才搭建为社区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服务的平台,促进高校科学研究和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进步。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推动社区文化的繁荣发展。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自身的文化生活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和更高的追求。同时,在新型化城镇建设的过程中,社区公共文化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作为文化重要阵地的高校图书馆,在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学术交流活动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比较好的基础设施。高校馆可以开展对口文化支援活动,联合社区图书室、居民委员会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比如:定期举办普及性、实用性的文化、科学、健康知识讲座,提高社区的文化生活质量;适当开放学术交流活动,提升社区的科学素质;开展文化艺术展览、图书下乡活动,带动周边地区文化发展经济繁荣,等等。
总之,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区居民对公共文化的服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随着高校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职能的扩充,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必然。综合考虑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对社区开放的经验,本文认为:在相关法规不完备的情况下,政府主导建立合作机制是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提,除了传统的文献借阅、信息咨询、文化科技普及和开放式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等服务外,现代信息和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校图书馆可以对社区提供了开放式虚拟数字空间的广阔途径。■
[1]石剑锋:他者眼中的中国城市化[EB/OL].[2013-03-01]http://www.dfdaily.com/html/150/2013/3/1/954112. shtml.
[2]统计局: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3.7% [EB/ OL].[2014-01-20]. http://house.people.com.cn/ n/2014/0120/c164220-24172141.html.
[3]中国人不爱读书尤甚 图书阅读量不及泰国[EB/ OL].[2013-10-12]http://news.xinhuanet.com/ book/2013-10/12/c_125519224.htm.
[4]美国图书馆协会研究与统计办公室(ALA Office for Research & Statistics)和美国图书馆协会公共信息办公室(ALA Public Information Office) 共同编辑∶《可引用的美国图书馆事实》(2012)[M](Quotable Facts About America's Libraries)(2012)[EB/OL].[2014-10-20]http://www.ala.org/offices/ola/quotablefacts/ quotablefacts .
[5]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1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6]王钰:中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达3076个(聚焦)[N].人民日报海外版:文化万象:2013-08-14,(5).
[7][8]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本馆简介[EB/OL].[2014-10-20]http://210.36.247.111/bgjj.html.
[9]大学图书馆是否该向公众全面开放[EB/OL].[2007-07-23]http://www.eol.cn/yan_lun_1868/20070723/ t20070723_244710.shtml.
[10]人民大学图书馆:校外读者接待办法[EB/OL][2014-10 -20].http://www.lib.ruc.edu.cn/webs/show/notice/85/93. html.
[11]复旦大学图书馆:办证[EB/OL].[2014-10-20]http:// www.library.fudan.edu.cn/main/list/204-1-20.htm).
[12]《浙江大学图书馆借书证管理办法》[EB/OL].[2014-10-20]http://libweb.zju.edu.cn/libweb/redir.php?catalog_i d=55024&object_id=55057.
【责任编辑 谢明俊】
Study on the Ways of University Library’ Participating in the Community Public Culture Servi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TIAN Huif-ang1, TIAN Lun-lin2
(1. Library,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537000; 2.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7000)
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ese, new urbanization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ed; the shortage of community public culture service has become a grim realit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educational funds input has entered into the "4%" era, libra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hina have already had the resources, talents and basic condition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The participation way mainly include: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resources sharing mechanism guided by the government; provide digital resources sharing service by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 of local characteristic literature and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resources to suppor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evelop community public culture service activities in various forms.
university library; community;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G251
A
1004-4671(2015)01-0146-05
2014-10-21
田慧芳(1974~),河南长葛人,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