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下的云南沿边开放新优势培育分析*

2015-02-13黄宁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开放型集群云南

黄宁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91)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下的云南沿边开放新优势培育分析*

黄宁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91)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形成了以口岸为核心的领域宽、层次多、方位全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了沿边开放型经济体系。依托这一体系,云南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指标和发展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今后,云南开放型经济向纵深持续发展,需要构建符合云南开放优势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基础,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立足于产业基础,推动云南开放型经济的新发展;加快体制机制深化改革,打造云南沿边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引领全国沿边开放型经济发展,使云南沿边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成为我国新时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云南;沿边;对外开放新优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强调指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1]。这一开放目标与之前“扩大对外开放”的目标有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原来“被动适应国际开放环境”向“主动创造国际开放环境”转变,由原来“简单地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向“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地位”转变,由原来“培育适应国际开放环境的能力”向“培育综合配置全球资源能力”转变。这一开放目标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指引了方向。云南作为我国沿边开放最具优势和特色的地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沿边开放型经济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沿边开放型经济发展能力的提升,引领全国沿边开放型经济发展,使云南沿边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成为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

一、依托口岸优势,云南开放型经济深化发展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和缅甸3国接壤,边境长达4060公里。如此长的边境线和接壤3个不同国家,决定云南的沿边口岸优势。目前云南有23个口岸,其中国家一类口岸有16个,国家二类口岸有7个,虽然大部分是陆路口岸,但也涉及有3个航空口岸、2个水路口岸和1个铁路口岸。云南形成了以口岸为核心的领域宽、层次多、方位全的开放格局,确定了云南在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开放中的地位,基本形成了沿边开放型经济体系。云南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指标良好和发展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云南对外贸易总额“由1997年的19.37亿美元增长到了2013年的258.29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7.57%。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由11.72亿美元和7.65亿美元增长到了159.59亿美元和98.7亿美元,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略高于进口,分别为17.73%和17.33%。边境贸易由0.74亿美元增长到了33.34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6.87%,占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由3.82%提高到12.91%。云南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由1997年的1.46亿美元增长到了2013年的25.15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9.47%。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由0.91亿美元增长到了18.17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0.58%。云南对外投资直接由2004年的688万美元增长到了82121万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70.12%。2007-2013年对缅甸和老挝的直接投资累计分别达到10.07亿美元和7.49亿美元,分别占云南全部对外直接投资的31.25%和23.26%。云南开放型经济指标增长高于同期经济增长(10.31%),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发展都取得显著的成绩。”[2]

由姐告边境贸易区到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至中越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磨憨边境贸易区至中老磨憨—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以及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红河综合保税区和昆明出口加工区等的建设,都表明了云南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云南建设了多层次和多形式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建立了承接东部地区出口导向型产业转移机制和完善了面向周边国家的外向型产业发展政策。通过通关便利化和电子化改革,已基本形成了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相对自由流动的口岸通关政策体系,提高了开放型经济活动的便利化水平。

二、以增长方式转型为基础,加快云南开放型经济发展

开放型经济增长是国际分工发展的结果。国际分工不断演进和深入发展推动了各国开放型经济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商品和服务生产中越来越多的环节能够进行分割,使得国际分工由‘产业间国际分工→产业内国际分工→产品内国际分工’不断演化深入。”[3]对应于不同的国际分工模式,开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也不同。“开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国对外经济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这两种不同方式。转变对外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促进以数量增加为主的开放型经济增长转变成以质量提高为主的开放型经济增长。”[4]因此,开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目标是一致的。根据党中央《决定》中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路径,云南需要从国际分工地位提高、促进比较优势升级和促进资源节约利用等角度进行开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

(一)提高国际分工地位

通过开放型经济的多年发展,云南国际分工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在全球价值链中,基本上处于附加值很低的生产制造环节,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并且云南企业的全球市场拓展能力也很薄弱,这是由云南的制造业大而不强所引致的。从对外贸易商品来看,云南出口的大宗商品还是以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和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产品竞争力低,在国际市场定价权不强。如果仅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角度,云南在对外贸易中比较优势只要获得发挥,对外贸易的收益就应该很高。但从价格贸易条件来考察,云南价格贸易条件存在恶化的趋势,出口单位产品获得的贸易收益在下降。总之,云南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较低。“云南在国际分工中缺乏全球价值链的主导环节,开放型产业处于被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的地位。”[5]表现在没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低下,主要从事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而这类产品的生产进入门槛低,也就意味着云南无法获得生产环节的“经济租”,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即使像锡及锡制品这样占世界市场份额比重很高的产品,也没有世界市场的定价权。因此,提高国际分工地位是云南开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目标。

(二)促进比较优势升级

从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和行业工资增长指数看,开放型经济发展最快的近20年,云南资源类产品价格和劳动力工资上升幅度较大,云南在资源和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削弱,但从要素禀赋的情况看,云南在这两方面仍然具有比较优势。因此,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这两类产业未来的发展必须一方面建立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之外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提高资源和劳动力的使用效率,以抵消成本上升的压力,促进比较优势升级。

随着工业剩余不断积累,特别两烟和水电的发展,资本在云南要素禀赋中已经从一个相对稀缺的要素转变为相对丰裕的要素。随着云南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缓慢增长,资本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云南比较优势上升最快的要素。实际云南资源密集型和低技术密集型产品大多都已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但现阶段这些资本密集型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附加值并不高。重要原因是目前资本仅是资金规模庞大,而资本物化形式的技术含量和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可见资金上的比较优势仅是资本比较优势的初级阶段,技术与资金相结合才能创造出强大的比较优势。因此,云南必须进行内部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既要重视培育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同时也要重视利用技术和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强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以实现比较优势的强化和升级。

(三)促进资源节约利用

云南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约束已经现显。这就要对开放型产业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调整的压力来自于资源的稀缺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全球环境治理。资源的稀缺性和工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工业的发展对资源的大量利用,那么资源并不存在稀缺问题。另一方面,工业发展把某种资源变为稀缺资源,那么也会促进资源利用技术的提高,或者替代性资源的发展,反过来促进工业的升级,向资源节约的方向演进。云南开放型产业应加快自身的产品结构升级和技术改造,鼓励向产业链上游环节的对外扩张,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并通过资源导向型的对外投资,稳定资源的供应。

三、立足于产业基础,推动云南开放型经济的新发展

产业基础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前提。立足于目前的产业基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引导开放型产业集群化和特色化发展,重点进行大企业培植,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从而推动云南开放型经济的新发展。

(一)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云南开放型经济的新发展

“重视产业结构与开放经济结构之间的互动作用”[6],以开放经济结构变化的压力或信息来促使或引导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同时又以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国际化带动开放经济结构的变化,形成一体化机制,以自有产权、商品品牌参与国际市场博弈,发挥开放型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力。

云南应尽快通过建立有竞争力的开放型优势产业,把开放型经济发展建立在坚实产业基础之上。“从开放型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看,无论是发达国家或地区还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其共同的特点都是有比较发达的相应的产业基础”[7]。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角度,云南产业基础应该主要建立在工业基础上。云南相对有优势的烟草、有色、电力等工业都是建立在资源优势上,工业发展的资源依赖性强,结果其他要素投入相对较少,技术进步不明显。云南产业基础受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制约,调整和升级比较缓慢。这样,云南开放型经济发展必然受到产业基础的约束。从云南对外贸易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和按境内目的地货源地的出口数据分化来看,云南出口产品中来自省外的比重越来越大,由2003年的不到10%提高到了2013年的44%。这说明在目前的产业基础下已出现无产品可以出口的趋势。在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云南如何培育有竞争优势的开放型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加大内部产业发展要素供给的同时,应该积极引进外部要素供给,注重推进企业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加强云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推动云南开放型经济的新发展。

(二)开放型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云南开放型经济新发展

“产业集群是指由一群存在产业关联的企业在一定地域为形成资金、人员、技术及信息等资源交换而进行聚集。产业集群可以降低创新风险,分摊创业成本,集群企业之间进行互补,有效减少交易成本”[8]。产业集群是提升开放型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云南有部分产业存在一定的集群,有一定的集群效应,但多数产业没有形成较好的产业群集,包括在国家级开发区内的产业也仅仅是“聚而不集”。“开放型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按照‘特的钻石体系’包括需求条件、生产要素条件、相关与支援产业以及企业战略与竞争,产业政策的着力点就是要推动这四个要素发挥作用”[9]。在需求条件方面,通过优惠政策鼓励集群产品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在生产要素条件方面,推动专业化的教育和培训,鼓励科研机构和大学参与集群技术的研究开发,为集群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持。在相关与支援产业方面,创造集群内企业交流的平台,通过政策优惠吸引专业的供应商和服务商进入集群,促成支援产业与生产企业在地理上充分接近。在企业战略方面,消除妨碍集群内竞争的障碍,为战略性资本进入集群提供方便。

开放型产业集群的调整和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很多产业具有投资大、风险高的特点,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难度较大,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对集群的演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政策是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推动金融体制的改革,促进其改进服务、扩大资金投向、增加对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的扶持;另一方面要建设全社会的融资渠道,广泛动员资金参与开放型产业发展。同时要注重引进外资的质量,积极引进符合开放型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投资。

(三)加强农副产品特色化,推动云南开放型经济新发展

云南丰富生物资源优势和发展迅速农副产品加工,使农副产品将成为云南发展开放型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大力发展具有云南区域特色、资源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农副产品,推动云南开放型经济的新发展。因为,特色就是异质的,而异质性是农副产品的需求动力,只有异质性农副产品才能创造需求;只有大力发展异质性农副产品的外经贸,才能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中地位。这样的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中才有竞争力和生命力。云南具备诸多农林牧畜产品所要求的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从而使得云南农副产品获得了自然的特色和垄断。大力发展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是云南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的理想选择。云南可充分利用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性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如反季节蔬菜、优良品种花卉、优质水果、绿色食品等,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后续加工工业,实现特色农产业的产业化经营,进而扩大出口。

(四)重点培植大型企业,推动云南开放型经济新发展

相对于封闭型经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风险特征注定了大型企业是国际市场的主力军。大型龙头企业能在产业群中取引领作用,其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可直接和间接带动相关企业经济活动具有开放性,从而带动开放型经济的集群化发展。云南已开展的工业培增计划,使得云铜、云冶、云锡、云天化、昆钢等大企业大集团近几年在国际经济活动中都表现不俗,成为了“走出去”和“引进来”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可靠保证。目前,云南电力、烟草、化工、有色等行业的开放型经济发展程度较高,而非金属矿物制品、新材料医药等具有潜在竞争优势产业的开放型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可培养这些在国内竞争力较强、外向型程度较低的潜力行业,选择这些行业的重点企业进行培育,使其成为云南开放型经济的增长点。

(五)发展生产性服务产业,推动云南开放型经济新发展

“产性服务业能以其创新性、效率倍增性、和强产业关联性等优势充当起促进实体产业增长的角色,并产生相应的外溢效应”[10]。针对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云南目前应重点发展资本运营服务业和人才培养服务业。发展资本运营服务业,需要突出跨境资本服务,包括建立与周边三国的银行结算业务、人民币业务跨境业务,以及鼓励相关开放型经济企业上市。人才培养服务业包括跨境劳动力的开发、科技高级人才利用和国际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等。

四、推进体制机制深化改革,打造云南沿边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

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须对开放型经济管理体制、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制度和营商环境培育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相关政策体系,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云南沿边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提供制度保障。

(一)开放型经济管理体制深化改革

目前,开放型经济管理主要集中在市场准入、投资审批和要素进出等方面。

在放宽外商直接投资市场准入方面,根据《决定》部署的重点领域,针对云南沿边开放的优势,在文化教育和金融等有序开放服务业领域重点推进,在商贸物流和电子商务等完全开放服务业领域积极向境外招商引资。

在外商直接投资审批方面,以2015年版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为基础,争取国家批准先期在国家级开发区实际外商投资备案。同时根据云南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建立外商直接投资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并配套推进与投资相关的行政管理、财政税收、金融产品等方面的深化改革。

在对外直接投资制度方面,根据“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放宽对外直接投资的各种限制,降低外直接投资备案制度的门槛,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地位。加快建立商务、金融、外汇、外交等多部门共享的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和完善对外直接投资收益保障机制。

在要素进出的口岸管理方面,完善口岸一体化监管方式,加强海关、边防、质检、工商、检疫、外汇等管理部门的协作,组建一个高效统一的口岸监管部门体系,建立一个符合开放型经济发展要求的后勤服务体系,实现商品、服务、资金和劳动等各类生产要素流动的便利化。

(二)财政金融政策深化改革

财政政策深化改革是开放型经济纵深发展的需要。通过改革,确保财政政策在支持开放型经济发展上的战略导向性,实现云南在沿边开放型经济三大活动中的互动发展。首先,突出财政政策支持性的改革。制定落实相关财政支持政策的考核机制,严格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和《云南省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为对外投资企业提供以财政补贴和专项资金补助等方面的支持。其次,突出财政政策鼓励性的改革。重点鼓励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的建设发展,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集聚区,包括边境贸易区、出口加工区、跨境合作区、综合保税区、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大力扶持开放型经济的主导产业发展,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集群产业,包括有色、化工、电力、跨境金融、跨境电子商务等。再次,突出财政政策导向性的改革。根据《云南省外来投资促进条例》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投资促进工作的若干意见》,结合国家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出台针对沿边开放重点产业的利用外资相关政策。

开放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符合开放型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有利于提升开放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开放型金融产品创新,扩大金融产品供给量和优化金融产品供给结构,针对性地提供云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需要的金融产品,确保金融产品供给与外向型企业金融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相适应,促进开放型经济稳步增长。

(三)国际化营商环境制度深化改革

国际化营商环境需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党的《决定》对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进行了确认,市场的作用从“基础”变为“决定”。要落实这一确认,需要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健全市场治理机制,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从而提高市场交易效率,实现市场对资源的最优配置。改革影响市场主体自由发展的体制机制,鼓励和支持外商直接投资同时,引导外商进行间接投资,允许境外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切实优化开放型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国际化营商环境需要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根据《决定》对政府职能和作用的界定,要求商务、发改、财政等政府职能进行开放型经济管理模式创新,协调金融、外汇、外交等中央事权政府职能部门,完善与国际经济规则体系相一致的行政管理体系。坚持效率原则,不断加强在市场外部性问题的监管职责,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审批过程,减少审批事项。坚持公开透明原则,严格实施权力清单和公示制度。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http://www.sn.xinhuanet.com/2013-11/16/c_118166672.htm.

[2]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14年》(6.1—6.6),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年。

[3]张二震,安礼伟.国际分工新特点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新思路[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12).

[4]陈文玲.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J],宏观经济研究,2007,(7).

[5]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5).

[6]武海峰,刘光彦.对外贸易、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的互动关系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4,(7):35-38.

[7]张伟.论西部地区扩大出口的社会支撑条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6).

[8]陈柳钦.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J],南京社会科学,2005,(5).

[9]刘林青,谭力文.基于波特理论的产业集群鉴别方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2).

[10]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8).

(责任编辑刘强)

F127

A

1671-0681(2015)05-0167-05

黄宁(1976-),男,云南建水人,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院长助理。

2015-06-15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开放条件下双边贸易差额的真实利益分析与评估研究”(71463064)和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我国对外发展援助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互动—基于正外部性和沉没成本的研究”(YB2014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开放型集群云南
打好“侨”牌,稳中有为——打造江苏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窗口”
江苏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态势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开放型应用问题变式训练教学的策略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进博会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中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