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氛围与机制:助推教科研落地

2015-02-13天津市静海县实验中学王建龙

天津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科研落地范式

■天津市静海县实验中学 王建龙

教科研存在的价值毋庸置疑,但教科研的实际运行效益却很值得思考。基层学校可以做的,就是创造氛围与机制,帮助教师将教科研行为“落地”,从案头转到“地头”上。

一、引领教师对教科研的认知,助其敢为(有信心)

(一)认清现状,把自己摆进去。基层学校的教科研现状与人们对教科研效益的期待有着很大的距离,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从过程上看:主动钻研的做法很普遍,或者说有这样的风气,但把钻研的行为转化为教科研范式的却极少。

从结果呈现方式上看:教学成绩很好,但研究成果很少;经验总结多,学术论文少;参加评奖的多,发表刊登的少;偶尔有成果的多,经常有成果的少;文字方式的多,转化为优质行为的少。

从管理上看:真正懂科研的少,懂得了愿意去做的少,做了有成果的少,成果转化少。所以,教科研管理的机制建设效益低,氛围不浓厚,无法形成场效应。

为此,要警惕教师“平庸之危”,学校要提供针对性强的引导与助推举措,缩小教科研从“空中楼阁”到“落地有音”的距离。

(二)明确教科研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职业是有规律可循的,认识与遵循规律迫切需要教科研的帮助。

(三)提升教科研价值。帮助教师把教科研由“方言”变成“普通话”,扩大受众范围;放大自己的智慧,在更大的时空传播,借此延长自己的生命,使学生受益。

(四)搞好科研方法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案”可循。可以高耸入云,可以脚踏实地。

二、确定教科研行为的触摸点,助其可为(够得着)

(一)改变切入点。教师的科研,层次定位在对学科规律的认识上,只要任教一个学科,就离不开这一点;行为方式定位在反思与提炼上,只要想写,就能写出来。这样,教科研的学术性与教学工作的普遍性便融会在一起。

(二)确定研究的原点。教师教科研的内容就是教师日常工作中面对的问题。所谓问题,既包括发展与提高的需要,也包括完善与补足的方面,不是一提到问题就是工作中有这毛病那毛病,研究的内容应具备三个特质:本体性(是我的事情而非别人强加于我的)、功利性(长善救失)、简易性(问题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结果转化及时)。

(三)教科研与本岗履职结合好。教师的先天优势就是可供研究的问题俯拾皆是,不用搜肠刮肚,可谓土壤肥沃,只待播种。教科研的种子只要播撒下去,收成会越来越好。这粒种子包括教科研意识与范式。本岗履职面对的问题经过条分缕析形成问题序列单,这样动用教科研范式去条分缕析,分析的过程即科研,把分析的结果变成研究对象乃至获得成果,亦即科研。教科研与本岗履职结合好了,无论哪一个学科,都可以有足够多的问题供研究。

三、创建教科研活动的管理机制,助其能为(做得成)

(一)课题整合,示范引领。我校先后承担了“十二五”教育部立项课题“运动导学案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生学习承受力的培养研究”和“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挖掘潜力减轻负担提高学习效能一体化研究”等三个课题任务,我们集合全校的人力物力财力,整合学校的研究内容于学生的学习之上,开展研究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让裹挟其中的教师充分感受到教科研氛围的推动力量。

(二)核心统领,分科实施。根据十多年教科研实践的效果看,课题不宜分散,必须紧紧围绕着学校的核心问题去落实,才更容易形成智力优势。教师不用另起炉灶,按照既定的研究范式展开过程就行了。这样就可以少消耗教师的精力。教师集中更多的精力去钻研本岗工作,落实学校的核心问题,行为自然,效果直接。从学校的角度把握,课题没有主课题与子课题之分,每个课题都是主课题,不过是不同的学科围绕一个核心而已。在这个指导思想下,我们的统考学科编制出了符合本学科各类课型使用的导学案,而且不断完善,体现实用性、简捷性,方便了学生的学,起到了减负的作用。可见,课题的高度统一,也有助于教师的教科研落地与实效。

(三)建设结构,夯实过程。单兵作战远逊于集体的力量。这些年来,我们探索出了一种助推教科研落地有音的结构形式,那就是学科组的集体教研。利用固定的时间,使用固定的地点,按照教科研的范式编印校本教研的分析材料,配合服务督查,这四点作为结构要素,贯穿于每个学期的始终,不管研究的深与浅、多与少、快与慢,都在按照这个结构实施,积累下来,就有了教科研的效益。

(四)贴心服务,奖作福利。教科研说着容易做起来难,而且教科研对于学校、教师而言也是“高消费”。学校必须从教师的诸多不易着眼,为教师提供比较有利的条件。如把奖励作为教师的福利对待,我们认为最好的福利就是给教师不断学习的机会。为此,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学科组集体外出学习、组织骨干教师集中研究教学核心问题、为教师教科研每个环节的投入提供经费的支持、奖励科研成果、提供研究经费、报销学历进修费用等,不让教师因为“钱紧”而拒绝教科研。

(五)注重转化,回归课堂。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教科研成果的转化,既满足出版发表的需要,更注意推广,使之成为同行可借鉴的宝贵资源,及时应用到课堂上,帮助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策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我校的教学成绩稳步提升,教师编著的《物理实验自制教具趣读》《初中英语优质复习指南》《初中生硬笔书写指导手册》《高效教学》等书出版,由此可见对教科研成果的转化程度。

囿于教师的主客观因素限制,教科研搞起来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助推教师的教科研行为落地有音,必须努力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教师研究、学校搭台、课堂检验、学生成长的教科研管理机制,让教师敢为、可为、能为。

猜你喜欢

教科研落地范式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略论基础教育期刊编辑与中小学校教科研共同体的互动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教-研-修”一体化网络教科研平台的设计研究
化繁为简,医保支付价可“落地”
爱是一种恒久的修炼——一名中学音乐教师的教科研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