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应如何选题

2015-02-13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天津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选题课题研究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翟 艳

任何科学研究都始于问题。选题,即选定要研究的中心问题。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就是确定研究什么教育问题的过程。选题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它决定了整个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水平,在研究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选题过程本身也是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水平,进而提高教师科研素养,促进教师走向专业化的重要步骤。因此,要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必须首先学会选题。

一、选题的标准

(一)选题具有价值性

选题具有价值性,指的是选择的研究问题要面向教育实践的需要,面向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对研究问题的价值定位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判断。理论意义也称学术价值,强调研究的问题要根据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和建树,或有重要的补充和完善。实践意义也称应用价值,强调研究的问题可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或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教育发展研究的最终目的。中小学教师的课题选题应始终围绕学校和教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最佳结合,以实现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

(二)选题具有科学性

选题具有科学性,表现为首先要有一定的实践基础,研究问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必须具有可靠的事实依据和很强的针对性。其次,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题起到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作用。选题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制约着选题的全过程,影响着选题的方向和水平。没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依据,会导致选定的课题起点低,盲目性大。

(三)选题具有创新性

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选题具有创新性,是指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能有所创新和突破,有新意和时代感。选择前人没有研究过或研究较少的课题是创新,选择教育领域中新出现的问题是创新,用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对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样也可以取得创新性的成果。因此,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所研究的课题在当前国内外已达到的水平和已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选取新的研究视角,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创新研究设计,以做出创造性的突破。

(四)选题具有可行性

选题具有可行性,指的是研究的问题具有现实可能性,即研究者具备进行研究的条件。教师应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选择自己可以胜任的研究问题进行研究。主观条件涉及教师自身的素质,包括知识结构和理论修养、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个人爱好和研究兴趣等。客观条件涉及研究的物资条件,包括现有的研究资料、研究经费和时间、物质条件、被试来源以及有关部门和个人的支持与配合等。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起点,能否选择好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并权衡好主客观条件的适切性,决定了课题研究成效的大小。因此,教师在选题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尽可能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课题。

二、选题的途径

(一)从教育教学实践中选题

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是课题研究的主要来源,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选题应该聚焦课堂教学、聚焦学生发展、聚焦自身发展。

1.聚焦课堂教学来选题。

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如,如何分析和使用教材,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教师和学生如何进行互动等,这些问题都值得不断的探讨。需要注意的是,选题虽从问题中来,但问题并不等于选题,需要教师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反思,进而形成选题。如,有的教师发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存在一定的问题,于是查找相关文献资料,访谈其他教师,提出了“小学语文教材中图文配合的研究”。这一选题的提出是建立在教师对此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之上的。

2.聚焦学生发展来选题。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主体,教育要取得成效,离不开对学生的了解和研究。对学生的研究既包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方面,也包括身体素质、心理发展方面,还有品德发展、习惯养成等。如,“初中数学学业落后学生转化研究”“小学起始阶段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研究”“学生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等,这些课题都是围绕学生来选题的。

3.聚焦教师发展来选题。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社会文化的传递者,是学生品德的塑造者,是学生学习社会交往的引导者。无论是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专业人”,还是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通人,教师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的需要,有情感发展的需要,有社会交往的需要。因此,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教师自身发展进行研究,如“教师教研组文化研究”“初任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研究”“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个案研究”等。

(二)从教育改革热点中选题

教育是社会关心而又有争议的焦点话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国家不断出台新政策、新办法,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和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如,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校园足球建设等。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学校教育必须不断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由此也会带来新的研究热点,如分层教学、走班制、选课制、减负增效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在专业研究者引领下选题

科学的选题不仅需要教师自己的不断思考和探索,更离不开专业的引领和指导。教育科学研究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很多教师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水平,但理论素养相对薄弱,平时又更多忙于日常教学或管理事务,如果能与专业研究者合作,经常与专家和同行进行交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进而找到科学、可行的选题。如,某校规模大,办学条件好,学校管理者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想通过课题研究充分了解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水平层次、不同专业学科教师的不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供灵活、多样、有效的切实帮助,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整体提高。通过和专业研究者的合作、交流,几经讨论修改,最终确立了课题“‘三级人才链’培养方式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

(四)根据课题指南选题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科学研究领导机构以及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从科研发展的需要出发,会定期不定期地制定出相应的教育科学研究规划,提出具体的科研目标和任务以及可供选择的研究课题。从规划中选题容易受到重视,还有可能获得有关部门的资助,这有助于教师们进行课题的研究。此外,还可以从教育类重点刊物和报纸的“年度重点选题”中选题。教师们要从自身专业特长、爱好兴趣、研究性能力出发,选择实践性强,能深入研究的课题,找到自我研究与指南要求的结合点。

(五)从校本研究中选题

从集体研究项目中也可以衍生出问题,当前各学校都非常重视教育科研,很多课题都采用集体攻关的形式,教师可以在校本研究中选择问题。如,某校教师在学校研究课题“‘三级人才链’培养方式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的带动下,分别申请了“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需求研究”“师徒帮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等子课题进行研究,既方便了教师的研究,也丰富了学校大课题的研究内容。

三、选题名称的表述

选择了研究问题后,还需要进一步确定课题名称,即研究问题必须转化为课题表述形式。在进行课题表述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大而空,宜小而实

在进行课题表述时,切忌大而空的表述。如“初中课堂合作学习研究”,合作学习包括合作学习的形式、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等很多方面,这样的课题名称太过笼统,而且给人感觉偏重理论研究,可操作性不强。相比较而言,“适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内容研究”,这样的课题名称,研究范围小了,但可操作性强了,有利于教师进行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

(二)忌模糊含混,宜清晰准确

课题名称如果概念模糊,表达含混不清,会导致因研究重点不明确而无从下手。如,“初中课堂有效问题的实践与研究”,这个课题名称会让人产生误解。什么是有效问题?是教师的课堂提问还是教材和学习资料中的问题?是关于教师的问题设计还是学生的提问?所以,课题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范围、研究的内容乃至研究的方法应尽量在课题设计中明确体现出来,如“小学初任教师课堂管理的叙事研究”,这个课题名称对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进行了具体的表述,是“小学初任教师课堂管理”,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叙事研究”。

(三)忌面面俱到,宜简洁明了

课题名称应简明扼要,最好不超过20个字,忌用口号和分句的形式。如“实施‘测、导、练、馈’教学模式,打造实效课堂——基于××学校的实践研究”,这样的表述冗长繁杂,研究者想要表达的面面俱到,却适得其反。又如,“优化教师教学行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类似的课题名称表述较为常见,这样的表述无法突出研究重点,既像一个结论,又像一句口号,缺乏课题研究的味道。如果课题名称涉及两个变量,在表述时一定要把两个变量的逻辑关系表述清楚,如,“以心理辅导促进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研究”,“心理辅导”是手段,是自变量,“良好品德的发展”是目的,是因变量。

猜你喜欢

选题课题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第一次写课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