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成语误用及教学对策初探

2015-02-13黄燕淑延边大学师范分院吉林延吉133000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语素偏误朝鲜族

黄燕淑(延边大学师范分院,吉林 延吉 133000)

汉语成语误用及教学对策初探

黄燕淑
(延边大学师范分院,吉林 延吉 133000)

在朝鲜族汉语教学中,成语的教学是一个难点。成语运用得当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运用不当只会贻笑大方。本文分析了朝鲜族学生在使用成语中出现偏误的原因,并探讨了避免成语误用的教学对策。

汉语成语;误用;教学对策

成语是人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出来并长期习用的、简洁精辟、具有表现力的一种固定词组,是汉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语言表达中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使语言形神兼备、生动有趣、意义深刻,进而增加表达的广度和深度。成语运用得当会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而运用不当只会贻笑大方。针对朝鲜族学生而言,学生大多在母语的环境下学习,掌握的汉语词汇量本来就不多,特别是成语的掌握与运用更是少之又少。即使运用,成语本身意义复杂,句法功能多变化,是学生学习汉语时偏误的“多发地带”。因此,我结合教学过程中学生使用成语时出现的偏误,初步探讨如何进行朝鲜族学生的成语教学。

一、成语使用偏误的表现

主要是对成语意义的理解。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有些成语还有典故来历,因此准确理解词意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关键。对成语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错误是学生使用成语时的难题。

1.用成语中已知字的义项去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以偏概全

有的成语的语素可能包含生僻的古义,初学者不多加注意,很容易望文生义;有的成语意义具有整体性,学生容易凭借主观选取个别语素的意义作为整个成语的意义,导致以偏概全。

例(1):每晚这部连续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电视机,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例(2):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例(1)中的“万人空巷”是说街巷居民都走了出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轰动一时的情景,而不是街巷空无一人,只看字面意思理解就错了。

例(2)中的“鼎力相助”则表示请托或感谢时“大力相助”的意思,专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是敬辞,而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2.很多成语存在或多义字,不解其义就会歪解

例(3):这点小错误还算不上什么,不足为训,您不要老记在心里,畏首畏尾是干不好工作的。

例(4):文学期刊接连倒闭,钟情于文学的读者却不以为然。

例(3)“不足为训”中的“训”为“准则、典范”,是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因此这个词语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例(4)中的“不以为然”是说不认为是正确的,“然”是“正确”、“对”的意思,而很多人把它当作虚词,把这个成语理解为“不认为是这样或不放在心上”,是不对的。

3.不知道成语的比喻义和引申义,在应用时难免出现错误

有的成语除了本义之外,还具有引申义和比喻义,朝鲜族学生经常因为不清楚成语的深层引申义或比喻义而在使用时发生偏误。

例(5):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在操场上,真是如坐春风。

例(6):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画脚。

例(5)中“如坐春风”的字面意思为就像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并非表示好像被围在和煦的春风中感到暖意。例(6)中的“指手画脚”原指一边说话,一边做各种动作,现在多指不负责任地乱加指点、批评或任意发号施令。这两个成语的使用错误都是学生仅从字面上理解所导致的。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成语什么时候用本义、比喻义或引申义,仅从字面臆断词义,导致成语的误用。

4.对成语的感情色彩把握失当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以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三大类。

在使用中必须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其感情色彩,如果不明褒贬,就容易出现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7):专案民警决定守株待兔,不管魏小米来不来接货,梅小燕肯定是要下车的,先把她抓住再说。

例(8):侵华日军在南京疯狂屠杀中国平民,这是有口皆碑的事实,任何狡辩都改变不了。

例(7)中的“守株待兔”是讽刺和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者抱有侥幸心理想捞取好处的人们,是贬义词,而如今常被人误用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例(8)中的“有口皆碑”是指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人人普遍称赞,把它用在“疯狂屠杀中国平民”这件事上,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5.不了解成语反映的民族文化信息而造成偏误

汉语成语有着汉民族独特的文化渊源,包含着丰富的文学、历史、民俗、典故、宗教等多层次文化内涵。大量的成语是从古代一直流传下来的,有着极强的历史继承性与定型性特点,如愚公移山、女娲补天、完璧归赵、鞠躬尽瘁、借花献佛、众志成城、指鹿为马等。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朝鲜族学生对成语蕴含的这种文化信息和特定用法不甚了解,在使用上常常出现一些误用。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朝鲜族学生的成语误用现象,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呢?由于成语的书面语色彩较浓,日常口语中使用较少,因此学生不容易从口语交际中积累成语,因此,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成语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教授。

二、成语教学的对策

1.利用多媒体了解成语的来源、典故等背景知识

汉语成语中有不少的词语是来源于寓言、古代神话、历史故事和古代诗文的。要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避免成语的误用,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来源、典故等。现在我州各个学校的教室中基本都配有多媒体教学工具,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成语动画故事。教师通过网络下载或利用现有的光盘进行成语教学,这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动画故事图文并茂、有声有色,非常吸引学生。用这种方法让学生了解成语的背景或典故,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更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成语的含义,避免使用时出现错误。

2.弄清成语中重要语素的特定含义

如:不假(假借、靠依)思索、聚精会(会合,集中)神、礼尚(崇尚,研究)往来……对重点语素的正确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理解障碍,使他们准确掌握成语的意义。对成语中那些出现频率较高的语素,还可以进行重点讲解。如“自以为是”“实事求是”“各行其是”中的“是”都是“正确”的意思;“贻笑大方”“贻害无穷”“贻害后学”中的“贻”是“留下”的意思,但不是死人留下的,表示一般留下,因此不用“遗”而用 “贻”。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归纳,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可以有效地避免成语的误用。

3.多做练习,巩固成语

九年制义务教育朝鲜族汉语教科书中,从小学第二册开始,课文后面的《背一背》、《背诵积累》、《汉语园地》等栏目里都出现3到6个、每册大概50个左右的成语要求学生掌握;加上学生平时的汉语文阅读,接触过的成语其实不少,但大多数学生在成语的学习上浅尝辄止,只是死记硬背成语的意义,不注重联系语言环境,静态、孤立地学习成语,导致运用成语时错误连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阶段性地进行巩固练习,形式要力求多样化。

(1)改错法:出示一些成语使用偏误的句子,让学生修改病句。如:这人做了很多坏事,在这个地方大名鼎鼎。“大名鼎鼎”的字面意思为名声很大,是褒义词,而这个句子的意思为贬义,因此应该改为“臭名远扬”等。

(2)换词法:教师出示句子,要求学生给句中带点部分换一个恰当的成语。如:他被打得气息微弱,只剩一口气,已经不成人样了。学生根据句子填写成语“奄奄一息”。

(3)造句法:实际运用是学习知识的终极目标,运用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强化记忆,所学的知识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成语的实际运用,多让学生用已学的成语练习造句,进而巩固成语的含义与用法。

另外,教师还可以用找出成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或意思相近但色彩不同的成语来明确成语的含义与色彩,避免成语的误用现象。

成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正确运用成语,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富有表现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成语放在具体的语境当中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使朝鲜族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成语,从而提高他们的汉语言表达能力。

G652

A

1673-4564(2015)06-0058-03

2015—10—15

猜你喜欢

语素偏误朝鲜族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朝鲜族初中生阅读动机的构成研究
跨界朝鲜族农乐的早期传入、分布及发展研究
KORE A TOWN
因果复合词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ü”偏误调查与“v”替代的拼音策略
他有颗金子般的心:记朝鲜族“老关工”金道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