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守恒法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
2015-08-24董桂花延边第二中学吉林延吉133000
董桂花(延边第二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
利用守恒法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
董桂花
(延边第二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
金属与硝酸的反应属于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此类题计算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命题思路广,解题灵活性高,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很有效的作用,是一类值得研究的题型。用守恒法解决此类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守恒法;硝酸与金属反应了;应用;思维模型
为必考题型。高考评卷抽样分析结果表明,计算题得分率始终较低,这种原因在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计算题有畏难情绪,不擅于归纳、总结,从而导致计算题成为学生化学学习的一个难点。其实对于化学计算题,如果善于总结、归纳,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就能大大加快解题速度,提高计算准确率。
化学反应中存在着许多守恒关系,如: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守恒、任何电解质溶液中电荷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守恒法。本文就守恒思想在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中的应用谈几点认识。
一、思维模型
二、守恒法在金属与硝酸反应计算中的应用
守恒法是高中化学中一种使用频度非常高的解题方法,它是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如原子个数、得失电子数、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等)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的,即找到起始和终止反应时某一特定量的对应关系,从而简化过程解决问题。
1.原子守恒法
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HNO3生成了硝酸盐起了酸的作用,以 NO-3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另一部分 HNO3作为氧化剂转化为 NO、NO2或NH4+等还原产物,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反应消耗的 HNO3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
例1.将1.92 g铜粉投入一定量的浓HNO3中,随着反应的进行,铜粉逐渐溶解,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越变越浅,待铜粉完全溶解后一共收集到由NO和NO2组成的混合气体1.12 L(在标准状况下测定),则反应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 )。
A.0.8 mol B.0.6 mol C. 0.11 mol D.无法计算
答案 C
解析:根据原子守恒法计算。
③消耗的n(HNO3): 0.05 mol+0.03 mol×2 =0.11 mol,故C项正确。
2.得失电子守恒法
HNO3与金属的所有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NO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
例2.将19.2 g铜粉投入一定量的浓HNO3中,随着反应的进行,铜粉逐渐溶解,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由深变浅,当铜粉完全溶解后一共收集到由NO和NO2组成的混合气体11.2 L(在标准状况下测定),试计算混合气体中 NO的体积为( )。
A.1120mL B.448 mL C.1008 mL D.2240 mL
解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守恒法进行计算。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一共为 11.2 L÷22.4 L·mol-1=0.5 mol,19.2 g铜粉的物质的量为0.3 mol。设n(NO)为xmol,则n(NO2)为(0.5-x)mo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守恒可得计算式为 3x+(0.5-x)×1=0.3×2,解得 x= 0.05,V(NO)=0.05 mol×22.4 L·mol-1=1.12 L=1120 mL,故A项正确。
3.电荷守恒法
HNO3与金属的反应中当HNO3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不考虑极少量的 OH-)有: c(NO-3)= nc(Mn+) + c(H+) (其中 Mn+代表金属阳离子)。
例3.在50 mL x mol·L-1的硝酸溶液中,加入了6.4 g Cu,金属全部溶解,假设硝酸的还原产物为
NO和NO2,再将反应后的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100 mL时测得NO-3的浓度为3 mol·L-1。求稀释后溶液的pH。
A.1 B.2 C.0 D.3
解析: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法计算。
有一些题目综合运用原子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等守恒关系解题既快又准。
练习 1.64g铜与一定浓度硝酸反应,硝酸完全溶解生成NO和NO2,混合气体33.6升(标准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O体积是28L B.参加反映的硝酸为1.5摩尔 C.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43.3 D若生成的气体全被水吸收,需氧气22.4升
练习2.将m克镁铝合金投入到一定浓度的稀硝酸中,金属恰好完全溶解(假定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 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bmol/L的NaOH溶液,当滴加到VmL时,得到的沉淀质量恰好为最大值n克,则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n-m)克
③在该反应的过程中一共转移的电子数为mol
A.2项B.3项
C.4项 D.5项
总之,在金属与硝酸反应计算题中恰当地运用守恒法既可以避免书写繁琐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又可避免在复杂的解题背景中寻找关系,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分类号:G623.6A
1673-4564(2015)06-0170-02
2015—10—22